...為每名學生寫"生日詩"-戴建榮,古詩詞,吟唱,孫儒林,過生日,背誦...

2020-12-17 東方網

  東方網9月24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他的學生,平均每年背誦400首古詩詞;調皮的孩子,在他班裡變得安靜;甚至有自閉症傾向的學生,也在他的吟誦課堂中打開心扉;他的兩名學生,在小學五年級已經寫文章激辯三國。班裡每名學生,都能在自己生日那天收到一首他寫的「生日詩」。

  他就是浦明師範學校附屬小學語文老師戴建榮。在過去14年中,他探索出「吟唱」的古詩詞教學法,為小學生搭建起了通往我國古詩詞的橋梁。

  制定古詩學習「三年規劃」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在浦明師範學校附屬小學的一次校會上,戴建榮老師通過話筒帶領全校學生一起吟唱屈原的《橘頌》。童聲古調,抑揚頓挫,響徹校園。

  每個雙周一和單周二的早上,戴建榮都會為全校學生領唱古詩詞,每次半個小時。

  戴建榮是三年級的班主任。在他所在班級的教室裡,除了全校教室後都有的大書櫥外,還有畢業學生留下來的一個小書櫥;他自己的詩詞書籍,也都放在教室裡,供學生借閱。書櫥上,陶瓷盆裡種著文竹、吊蘭、仙人掌等花草。教室兩側的牆上,還掛著學生的字畫。

  「古人寫詩、讀詩,不像我們今天這麼朗誦,他們都是唱出來的。吟唱,才能體會出其中的意韻。」戴建榮老師說話時激情洋溢,鏡片後的眼睛睜得大大的,說到興致處,還會隨口吟唱出一兩句古詩,「吟唱更能激發孩子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熟讀成誦,只有背熟了才能吟唱出來。」戴建榮為三年級到五年級的學生制定了學習古詩詞的「三年規劃」。三年級時大量背誦唐詩宋詞,四年級背誦短小古文、《大學》、《老子》和《中庸》,五年級背誦《莊子》和《論語》,並開始閱讀小說。

  如今,戴建榮的「三年規劃」,已經被學校擴展至覆蓋全年級。

  吟詩班要「開後門」才能進

  在戴建榮看來,吟唱古詩詞,對孩子們具有「春風化雨」般的神奇作用。

  學生孫儒林(化名),曾經是一名自閉症學生,有時候會在班上突然大喊大叫。他並不是戴建榮班上的學生,但在三年級時,他常常跑到戴老師教室的門口「偷聽」他吟唱古詩詞。剛開始,戴老師並未在意。直到有一天,孫儒林的班主任告訴戴老師,孫儒林變了,變得安靜了。

  戴建榮開始關注這名學生,並教他一起學習吟唱古詩詞。在五年級時一次全校表演中,戴建榮特意安排孫儒林領唱。從那以後,孫儒林打開了久閉的心扉,逐漸變得開朗了,甚至還當上了班主任的小助手。

  在另一次全校性的大會上,孫儒林上臺表演吟唱。表演結束後,他仍站在臺上不願離去。班主任提醒他可以回到座位,他仍然站著,良久才對著話筒說:「我想感謝一個人,他就是戴老師。」短短一句感恩的話,令臺下的戴建榮老師禁不住熱淚盈眶。

  戴老師的古詩詞吟唱興趣班,最開始名額只有20個,但現在已經有35名學生,還有很多家長和班主任為自己的孩子「走後門」,這其中不乏「問題」學生。

  學生讀詩後撰文論三國

  「我不在乎學生這個學期末的考試分數,我更關心的是他們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後的成績。」在三年級新學期第一次家長會上,戴建榮這樣告訴家長。

  小學生能讀懂《橘頌》嗎?面對懷疑,戴建榮說,小學生自然無法理解《橘頌》的全部涵義,但在背熟之後的吟唱中,他們會逐漸領會中國古文的美感,並因此受益終身。

  健康、個性、文化內涵,是戴建榮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個性,不是倔強或者特立獨行,而是要從小修身養性,梅蘭竹菊,你是哪一種?」

  戴建榮的理念,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支持,有的家長甚至在家裡陪著孩子一起背誦吟唱。

  在戴建榮老師的電腦裡,有一篇文檔名為《論劍》。其中有四篇短文《嘆諸葛》、《話周瑜》《「小霸王」孫策》和《再說〈三國演義〉》,是他的兩名學生吳宇峰和潘天一寫的。

  「這兩名學生,都在吟唱諸葛亮的《誡子書》之後,對三國產生了興趣,並開始大量閱讀,然後寫出有自己獨立想法的短文。」戴建榮說,吳宇峰小學畢業後,隨父母去了東北上學,還常常替語文老師上課。「我把他倆寫的文章發給對方,小傢伙互不服氣,然後閱讀,再寫文章爭辯。」

  學生生日都能收到生日詩

  在剛剛結束的暑假裡,戴建榮老師還寫了15首詩。這些短詩,他分別送給班上在七、八、九這三個月裡過生日的學生。班上每名學生,都能在生日裡收到戴老師的這份特殊禮物,他還會在班上為學生誦讀每一首生日詩。

  「化成文字的東西,才能永恆。」戴老師對學生和家長說,贈生日詩,遠比請吃或者買小禮物有意義。戴老師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在他過生日的時候,學生也紛紛為他寫生日詩。

  在戴建榮的心中,學生們既是學生,也是孩子,更是朋友。在學校的支持下,他常常為班裡孩子在校內出版「作文集」,甚至還為學生林亦舟出版了一本《老林初刻》的個人文集,是林亦舟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期間寫的作文,有白話文,也有文言文。每篇作文後面,還附有同學、家長或者戴老師的評語。

  「為什麼叫老林呢?因為他的文字『少年老成』。」戴建榮說,在班裡,同學之間常常互稱「老李」、「老張」,但有時候卻戲稱他自己為「小戴」,「他們說,我只讓他們背詩,沒見我背過,說我沒有文化,就叫我『小戴』了,哈哈。」

相關焦點

  • 博雅微雜誌丨最美教師之「與學生共吟人生詩篇」的浦明師範附小教師 戴建榮
    14年前和陸襄先生的那次相遇,讓他以吟誦為橋梁,認真思索,結合實際,總結出了一整套古詩詞教學方法。今天,戴建榮老師的「三年規劃」和「五年規劃」已經拓展到了全校。 戴老師說:「許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古代詩歌的創作,是以吟唱為手段的。筆墨對於詩歌來說,不過是一種記錄的方法。」「我們的學生基本都是中國人,哪怕有外籍同學,也是來這裡學習中國文化的。而在中國,詩詞的吟唱,從孔子的時期就開始了。」「所以,從某一個方面來說,吟唱也是後人,尤其是孩子學習中國文化的最佳手段。畢竟我們的前輩,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吟下了許多優秀作品。
  • 溫州一班主任19年為800名學生過生日,寫70萬字祝福語
    孫有新提倡過學生生日的這一天要向父母表達感恩之情,同時他會聯繫家長,讓家長發生日賀信。「現在的家長都很含蓄,很少有真情流露,我就借這個機會,鼓勵家長把平時想說卻不好意思說出來的話,都說出來。」孫有新介紹。從2003年開始,孫有新給每一位過生日的學生寫祝福信,累計356封,累計達70萬字。
  • 這位班主任很溫馨很暖心 19年為800名學生過生日
    這位班主任很溫馨很暖心 19年為800名學生過生日 2018/04/16 00:19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王一川 瀏覽:3700
  • 19年為近八百學生過生日,溫州一班主任寫70萬字祝福語
    本文原標題:《寫70萬字祝福語!這位老師19年為800名學生過生日 | 微言夜讀》最近,浙江溫州一位老師19年堅持為學生過生日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網友們紛紛為他點讚。
  • 輔導一年級孩子背誦古詩詞,什麼方法效果更好
    一年級學生家長,自然而然要輔導孩子背誦古詩詞,這樣我們會經常面臨輔導效率不高,大人氣氣呼呼,小孩哭哭鬧鬧的局面。長此以往,不但孩子產生了畏難情緒,父母有時也一籌莫展。這可怎麼辦呢?我的親身體驗是,首先家長要平心、耐心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虛心、誠心反思一下輔導方法。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少,還不具備獨立閱讀與背誦的能力,家長輔導孩子背誦古詩詞,你責無旁貸。
  • 【帶班妙招】畢業班如何給學生過生日 || 送「活」書
    自從父親走後,基本就沒有人會認真的把我們的生日當做是一個必考知識點來記,誰都忘了,就連我的媽,但我的學生居然記住了,早早地就發來祝福的信息瞬間感覺好溫暖……這裡發一篇舊文,與生日主題相關是我以前給學生過生日時候送的禮物。
  • 臺灣六旬翁當兩岸閩南語「信鴿」 吟唱古詩詞
    蔡金安告訴記者,這一「鑽」進去就一發不可收拾,他開始大力推動閩南語,出版教科書、文學書籍、雜誌,更聘任多位學者為顧問,編出一套完善的語言教材,並熱衷於用古調吟唱閩南語詩詞。­  「在臺灣,閩南語真正走進了課堂,成為學生的選修課,而在大陸,隨著普通話的普及,閩南語逐漸式微,出現鄉音難覓的囧狀。」
  • 古詩詞背誦「老大難」?掌握這3個「訣竅」,古詩詞背誦輕鬆搞定
    小學階段需要背誦的古詩詞增加到128篇,增幅高達了驚人的87%,初中階段需要背誦的古詩詞增加到了122篇,增幅高達51%,而在高中階段,學生需要背誦的古詩詞也有67篇,增幅佔了所有選篇的49.3%。題材從《詩經》到清詩,從古風到民歌、律師、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錄。
  • 單依純生日單曲《照片》正式上線 誠摯吟唱19歲日記
    今日(11月23日),單依純首支生日單曲《照片》傾情上線,清澈的嗓音與治癒的歌曲完美融合,單依純用最單純的聲音、用最誠摯的感情為武器,緩緩吟唱,打動著每一顆孤獨而脆弱的心。11月23日正是單依純19歲生日,選擇在生日當天推出自己的個人單曲,單依純是在用最純粹的音樂作品回饋粉絲的支持,在特殊的日子裡展現自己對音樂道路的堅持與熱愛,用自己的音樂力量去治癒更多的人。單依純單曲《照片》由知名唱作人、音樂製作人唐漢霄傾情操刀,包攬作詞作曲,編曲由新加坡Terence完成。
  • 圓周率迷3月14日過節 麻省理工將為π過生日(圖)
    3月14日:圓周率迷過節日  本報綜合報導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3月14日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但對眾多痴迷圓周率的人來說,這一天卻是他們的節日。這一天,他們聚在一起討論圓周率問題,吃餡餅(英文pie,與圓周率英文pi同音)以及其他各種以圓周率為主題的食物,舉行圓周率背誦比賽。
  • 《詩的秘密》:探尋古詩詞背後的秘密,讓孩子愛上詩詞
    隨著年齡的增長,從前課本上學過的古詩詞很多都已經忘卻了但小時候剛開始學背古詩的時候,並沒有認真思考過為什麼這句詩詩人要這樣寫,而不是那樣寫,只是機械地去記憶,直至背誦下來。如今我已為人母,在教育孩子時我才意識到一味地讓孩子背誦古詩,不讓孩子明白其中道理,這樣的古詩背誦再多,又有什麼意義呢?
  • 大學生手工製作「生日蛋糕」 為50名留守兒童過特殊生日
    人民網武漢8月8日電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7日中午,武昌理工學院「三下鄉」恩施支教隊為湖北恩施州建始縣紅巖寺鎮桃源社區落水洞小學50名留守兒童舉行了集體「生日聚會」,孩子們在教室裡開心地吃著志願者們手工製作的「生日蛋糕」。 據了解,這裡的留守兒童父母常年不在家,對他們來說與父母一起過生日成了一種奢望。
  • 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過生日的?
    中國人不僅自己過生日,還會為一些已經故去的名人「過生日」,比如9月28日孔子誕辰,山東地區的人民就會舉辦盛大的紀念活動,可惜這種盛大場面,孔老先生生前是未能一見了,甚至連「生日」是什麼都不知道。而對於生日禮俗最早的記載也是在魏晉時期,據《顏氏家訓·風操篇》中記載: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刀尺緘縷,並加飲食之物……自茲已後,二親若在,每至此日,嘗有酒食之事耳。
  • 春日讀詩:被人遺忘的花朝節,百花生日是今朝
    而古詩詞裡經常會出現花朝節,那麼花朝節是在哪一天呢?《紅樓夢》,這部反映明清時期生活的小說,並沒有對花朝節明寫,只是借襲人的口,說出了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有心的人會發現,在清朝的民俗裡,2月12是花朝節,是花神的生日。也就是說,曹雪芹特意將林黛玉的生日安排在花朝節,是符合林黛玉的性格特徵的。
  • 虹野:今年過了三個生日——陰曆生日、陽曆生日和法定生日
    虹野:今年過了三個生日——陰曆生日、陽曆生日和法定生日文/虹野今年過了三個生日,一個是「陽曆生日」,一個是「陰曆生日」,還有一個是法定的「身份證生日」。過去人們常常使用的「陰曆生日」,現在的孩子們大都是「陽曆生日」和「陰曆生日」都過,畢竟物質條件好了,多個生日多份喜慶。今年在「陰曆生日」前,也就是我的「法定生日」那天,收到了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知名企業的祝福,因為信息技術的原因,他們只能單向給我祝福,我沒有一一回復他們,在此向他們說聲謝謝。
  • 古詩詞填空張冠李戴,避免基礎題失分,看學霸都是這樣偷偷背誦的
    可是,學生們張冠李戴的問題還是不能得到正視。等到下一次考試,還是會基礎題上失分。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最直接的學習方法就是認真背誦,把老師要求的每一篇必背古詩詞都好好背下來。不過有的同學背下來了,但是會犯一些小錯誤,寫錯別字,把古詩句中的字詞寫反。
  • 貴大採礦專業46名男生為全班唯一女生過生日(圖)
    受訪者供圖  本報記者 馬浩  20支鮮豔的玫瑰花,16寸的生日蛋糕,時尚的「小蘋果」快閃舞,每個人寫在紙上的一句話祝福,「學霸」彈著吉他唱響的民謠……  3月31日,貴州大學礦業學院採礦專業141班的男生們,用實際行動喊出了:工科男不僅懂浪漫,更是暖男!當天,全班46名男同學為班裡唯一的女同學楊姣,辦了一場別樣的生日Party。
  • 德語系博導過生日,學生把「專業」寫進歌詞送給她
    記者看到,許多同學聽完後都表示,「歌詞寫得很棒,體現了文學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另外也有不少非本專業的同學提到,「雖然這些專業人名和詞語不懂,但能感受到學生對老師真摯的情感,讓人非常感動。」學生給導師的生日驚喜△錄音現場記者聯繫上創作此歌曲的團隊,來自川外德語系2018、2019級碩士生和2019級博士生一共10餘人。
  • 孩子生日怎麼過?父母如何引導孩子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
    人們總是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慶祝自己的生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時代,慶祝生日的形式雖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都希望生日過得愉快、熱鬧,圖個吉利,祝願健康。所以人們在過生日時,往往擺壽桃、吃壽麵、點壽燭(生日蠟燭),設宴款待親朋好友,集會慶祝,紀念友誼。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紀念生日的形式也日趨「現代化」。如利用電臺、電視、電話,網絡App送去優美的歌曲,寄託忠誠的祝福。
  • 紅樓夢:曹雪芹描寫了很多人過生日,為什麼林黛玉從不過生日?
    《紅樓夢》八十回前寫了很多人過生日,像賈政、薛寶釵、王熙鳳、賈寶玉、薛姨媽、賈母、賈探春甚至王子騰過生日都寫了。唯獨交代林黛玉的生日,卻沒有她過生日慶祝的描寫。曹雪芹為什麼不給林黛玉過一個生日呢?大年初一日也不白過,大姐姐佔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別人就佔先。又是太祖太爺的生日。過了燈節,就是老太太和寶姐姐,他們娘兒兩個遇得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日是璉二哥哥。二月沒人。」襲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麼沒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這個記性是怎麼了!」賈探春細數眾人生日,說了一月,跨過二月,直接說了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