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始建於唐代,堪稱中國石窟藝術的豐碑!

2020-12-24 小紫月媽媽

提起中國著名的石窟,許多人都會了解到例如:龍門石窟、大足石窟、莫高窟、雲岡石窟。而其中大足石窟停止開鑿的時間最晚,也被人稱之為中國最後的石窟藝術群。

現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大足石窟,可以說是全部75處石窟的統稱。始鑿於唐代的大足石窟不僅將唐代的雕塑藝術風格完美的展現了出來,更是將當時的文化融入到了石窟藝術之中。

大足石窟真正輝煌的時期在兩宋時期,由於當地的軍政官員在此處附近營造屯兵、屯糧的永昌寨並雕鑿了第一尊石刻。由此當地的民眾、鄉紳、僧侶便開始在此地開鑿石窟、造像。

而這樣的造像運動在兩宋時期,更是達到了巔峰。無論是所開鑿石刻的藝術風格,亦或是樣式及數量,都遠超於前代。

然而,大足石刻最具有價值的特色之一,便是能夠通過石刻的雕刻方法以及所使用的塗料,以及雕像的造型、衣飾等來對歷史中的人們生活狀態有一個精準的判斷,以及研究方向。

大足石刻的五大組成部分中,寶頂山石刻堪稱是保存最完好的石刻群之一。洞窟中的石刻不僅惟妙惟肖,與此同時在雕塑的石壁中更是設計了一些凹槽、管道,避免水流衝刷佛像導致佛像產生損壞。

與此同時,細心的遊客不難發現,大足石刻的雕塑並非僅是佛像,更包括道教、儒家的一些經典的寓言故事。不僅將當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展現的淋漓盡致,更增添了許多遊玩的樂趣。

相關焦點

  • 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也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石刻
    佛教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而道教距今也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之所以能流傳至今,絕不是因為一些道聽途說、裝神弄鬼,因為它是我們的信仰,影響著我們的德行,在傳統文化中佔有不可取代地位,直到如今也在積極發展著。在重慶就有一個地方,不僅擁有佛像和道教造像,還有同在一龕窟中的儒、佛、道的三教造像,延續了我國的宗教文化,就是重慶的大足石刻,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它。
  • 中國四大石窟—-洛陽龍門石窟
    中國的石窟最早是仿印度石窟開鑿,多在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石窟藝術是一種佛教文化,最早建於魏晉時期,在隋唐時期達到頂峰。我國現存的主要石窟群均為魏唐時期的作品。這階段的創作,不僅吸收了印度佛教藝術精華,還融合了中國繪畫,雕塑的傳統技法和審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漢化過程,是研究中國社會史、佛教史、藝術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貴資料。
  • 中國四大石窟文化簡介
    敦煌莫高窟位於甘肅省敦煌,河西走廊西端,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莫高窟現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個,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莫高窟的主體,為僧侶們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
  • 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龍門地區的石窟和佛龕展現了中國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間,最具規模和最為優秀的造型藝術。12公裡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
  • 世界八大石窟藝術寶庫:其中五個位於中國!看看你了解多少?
    一、大足石刻(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唐末、宋初時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儒、道教造像並陳,是著名的藝術瑰寶、歷史寶庫和佛教聖地,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
  • 讀景記丨冬季來甘肅 看「世界石窟長廊」
    在甘肅眾多的旅遊資源中,以石窟資源為最,甘肅境內經敦煌、張掖、武威、永靖,再到天水、慶陽、平涼形成一條著名的「世界石窟藝術長廊」,境內分布大小石窟170餘處,此刻,趁著優惠季,錯峰出行,不妨開啟一次深度體驗石窟藝術的文化之旅。
  • 中國最古老石窟 藝術價值媲美維納斯 被譽「第二敦煌」卻少有遊客
    位於黃土高原腹地的陝西省子長市,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遠在六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經過漫長的歷史變遷,這塊土地上遺存了豐富的文物古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坐落在縣城西15公裡處鐘山南麓的鐘山石窟,又名普濟院、石宮寺。
  •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在甘肅天水
    一座孤峰,一百九十四個石窟,七千多尊造像,一千三百平方米壁畫。這就是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的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裡崗巒,麥積處其半,崛起一塊石,高百萬尋,望之團團,如農家積麥之狀,故有此名」,古籍中這樣記載麥積山。
  • 【公基備考】千年一夢,曠古爍今的石窟知識知多少?
    石窟見證著中國的歷史,那麼對於石窟的相關知識各位考生了解多少呢?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國佛教文化為特色的巨型石窟藝術景觀,包括: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1.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匯處。
  • 重慶低調的石窟,卻見證著中國石窟末期的輝煌,知道的遊客不多
    從涼州天梯山石窟的開始修建,就代表著中國開啟了石窟建造的序幕,到後來的雲崗和龍門石窟,似乎每一個石窟都見證著一個時代的文明,敦煌莫高窟中的飛天彩繪壁畫、雲崗龍門石窟中的石刻造像都成為後人欣賞石窟文化的必打卡之地。
  • 它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有「東方雕塑館」之譽
    在我國甘肅省天水市東南45公裡秦嶺山脈西段北麓,有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因其山形酷似農家麥垛之狀,故得此名。四大石窟中,龍門石窟、雲岡石窟以石刻聞名於世,莫高窟以壁畫獨絕,而麥積山石窟因泥塑石雕眾多被譽為「東方雕塑館」。
  • 旅遊:天龍山的石窟藝術
    當年殘存的山門前力士巨像,雖因年代久遠而殘缺剝落,但仍可看出它粗獷有力的雕塑風格。門前有一株蟠龍松,粗壯的樹枝,在三米處突然扭過來層層穿結,向左右伸展,勢若遊龍,昂首欲飛。這是一株千年古樹,至今仍枝葉茂盛,蔭地數十平方米。 今夜月色皎潔,遠望寺後天龍山東西兩峰,巨崖、石窟、佛像,清晰可見。天尚未亮,趁興策杖上山。
  • 甘肅的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景點眾多!
    甘肅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我一直想去那裡,但是去不了。終於在這個初秋來到了麥積山石窟。感受到了千年佛教文化的滋潤和薰陶。對於甘肅人來說,他們沒有去過麥積山石窟,就像北京人從來沒有去過天安門廣場,西安人從來沒有去過鐘樓和鼓樓一樣。
  • 古涼州的一處千年石窟,號稱石窟鼻祖卻少有人知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佛教在古印度地區逐漸傳播開來,並開始經由古絲綢之路開始向中國傳播。佛教在中國境內的傳播,主要是經西域地區(今新疆)過河西走廊傳入中原等地的。在西域三十六國的故地,不乏像克孜爾千佛洞這樣的石窟巨作。在河西走廊,尤其是古涼州的故地佛學留下的石窟古廟也代表了佛教發展的一個頂峰。
  • 山西省大同市城市標誌:雲岡石窟
    石窟依山開鑿,規模恢弘、氣勢雄渾,東西綿延約1公裡,窟區自東而西依自然山勢分為東、中、西三區。現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雕刻面積達18000餘平方米,造像最高為17米,最小為2釐米,佛龕約計1100多個,大小造像51000餘尊。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是佛教藝術東傳中國後,第一次由一個民族用一個朝代雕作而成皇家風範的佛教藝術寶庫,是公元5世紀中西文化融合的歷史豐碑。
  • 草原寶藏——阿爾寨石窟
    一座棕紅色的平頂小山包突兀而孤傲地矗立在這裡,山上幾十座洞窟神秘而又充滿了吸引力,洞窟中奇特的壁畫豔麗而又令人費解,這就是阿爾寨石窟,是中國長城以北乃至全世界唯一的筆呷骸U廡┦呤嗆問笨淶哪兀勘諢濟杌媼聳裁茨諶菽兀?阿爾寨石窟位於鄂託克旗阿爾巴斯蘇木境內,傳說有108眼石窟,因此又名「百眼窯」。
  • 閱盡滄桑:天龍山石窟 (下)
    這裡的佛像、佛龕、窟口的形狀,乃至左右的力士、獅子、外壁上人字柱組合成的屋簷、圓柱、碑等造型,雖然在細部上與北齊造像有所不同,但也大體相近,這就反映了它從北齊向唐代過渡的傾向。天龍山石窟殘像(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西風瘦馬)唐代是中國佛教的鼎盛時期,晉陽又是李唐王朝的植德之所,所以,唐代在天龍山鑿窟建寺也達到了高潮,先後在東西兩峰共鑿了
  • 我國開鑿最早的石窟,是石窟界的鼻祖,卻很少人知道其存在
    在兩晉南北朝期間,中國開始出現大量名聞遐邇的佛教造像石窟。尤其是在甘肅,從來就不缺少精緻的石窟造像。中國四大石窟中的兩座——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就處於甘肅境內,也都是始鑿於那個時代。不過我國四大石窟卻不是最早開鑿的石窟,今天,筆者和朋友們介紹一下這座石窟界的鼻祖。在武威市南50公裡的祁連山脈中,有一片開闊的盆地。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中國三大石窟
    一、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是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前秦苻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   莫高窟是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龍門石窟最美觀音像「復活」!
    洞窟前室南壁離地約一米的位置,就是這尊開鑿於唐代中早期的觀世音造像。 只見這尊造像身姿婀娜、氣質委婉嫻雅,唯一遺憾的是最能體現造像神態的髮髻以下至鼻子以上部位被損毀,但繁縟華麗的服飾、簡潔明快的衣紋線條、嫻熟細膩的雕刻刀法,讓這尊觀世音造像堪稱唐代石刻藝術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