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們家庭英語通識課群一月班有媽媽諮詢我,關於家裡大娃的英語學習問題,說到了娃在用新概念這套教材。
其實關於教材的討論在我們的讀者群裡經常會有。大家說的比較多的,除了新概念,還有一些原版教材,比如Wonders,Reach,Our World,Reading Explore,Life等等。
很多都是雞娃圈的知名教材,不管娃水平怎麼樣,先把好書囤到手再說。新概念就更不用說了,普遍認為是老牌教材,30年經典值得好好學。
這篇文章,我不做教材測評,畢竟什麼教材,講什麼東西,大家網上一搜就能看到。關於Reach,Our World, Reading Explore這幾套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出版社出的教材,我也在出版社官方直播間和大家聊過。
寫這篇是想給大家更清晰的思路,為什麼我不建議新概念?到底要給自家娃選什麼教材?再回到底層一點的問題就是,我們如何才能帶娃學好英語?
一方面原因:過時了。
不用說什麼經典教材。繪本、文學作品,這些都有經典,但是作為教材,一定要與時俱進。
想想小學課本,當初我們上學的內容和現在差別有多大?無論知識點,選取的文章,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等,都是完全不同的。
再比如說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出版社出版的Reach ,也是美國的主流小學教材。但也一直在修訂改版,去年升級成Reach Higher.
新版本和之前的內容有30%的選文差別,更加緊貼時代的變遷。同時又在每個單元增加了自然拼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還貼心的為老師們準備了電子版的教案和教學模式。
這是Reach Higher教師端白板作業系統
在20年前,英語學習材料匱乏的年代,新概念絕對是一股清流,從簡單實用的生活場景切入,地道的句子,精選的小短文,讓國人擺脫了a-p-p-l-e, apple apple的死記硬背學習方式。
所以江湖有傳言,把新概念都背下來,英語水平遇神殺神,遇佛殺佛。雖然誇張了點,但實際上真能背下來的,Free talk是完全沒問題了。
說到這個,想起我前前前同事,高中肄業,曾在三裡屯酒吧工作,為了能和老外們交流自如,生把新概念都背完了。之後果然客戶量大增,又來到我當時所在的英文雜誌做sales,業績槓槓的。
但我要告訴你一個公開的秘密,現如今,你要有這個恆心和毅力,把任何一套教材裡的文章和內容能背下來,都不會比這個差。
所以你發現了麼,無論什麼教材,真正牛B的是那些持之以恆的人們。
況且,時至今日再看新概念英語,裡面的話題,生活場景,其實都不是孩子所熟悉和了解的,趣味性自然也有所欠缺。
更不用說包含的可能有些是孩子不太能理解的話題。而學習語言的最佳方式,是融入到生活裡,有一定的熟悉場景裡,這才幫助娃去更好的理解。
再一個,也是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很多人總會把語言和思維分開。其實語言只是思維的載體。我們記單詞,學寫作,都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理解他人要傳達的意思,同時順暢有邏輯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明確了這個最終目的,你就會清楚,在任何一門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都要加入不斷的思考,要把語言豐富化。新概念在這一點上很注意,但是畢竟不是專門給孩子的教材,也年代久遠,沒有更多引導。所以如果選擇更為合適教材,在這一點上,是能夠更好的幫助到孩子的。
以Wonders為例,裡面包含的內容從文學性十足的小故事,到韻律十足的小詩,到寫作引導,都有全面且比例合適的覆蓋,並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認知螺旋式上升。
再比如剛才說到的Reach Higher,大家可以看上圖的標題,每個Unit講的都是和孩子息息相關,或者是他們感興趣的內容。
這裡我也放了一些內容截圖大家參考,有詞彙精講,有nonfiction/fiction內容相結合,有思維導圖引導,有習題有入門寫作。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結合語境,靈活運用。
也有人說,新概念特別適合進行語法學習。沒錯,但是現階段優秀語法練習冊,教材,不在少數。
簡單來說,關於語法學習,建議還是在一定閱讀量的基礎上,再系統開始。畢竟美國娃也是七八歲才正經學語法的。
之前講座裡也給大家做過一些閱讀時候的示範,教大家怎麼給孩子在閱讀的時候不露聲色的講語法,讓孩子輕鬆能懂,又好理解,不死記硬背。這裡不贅述了。
上文說了一堆,其實我並不是在否認新概念的價值。而舉例介紹Wonders和Reach,也不是說它們就是超級適合孩子的無敵好教材。
那到底要用什麼教材?答案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
任何正規專業出版社出版的,被適齡學習者們實踐過的優秀教材都可以。因為最關鍵的不是教材本身,而是講教材的人。
換句大白話:選老師比選教材重要!
新概念的作者,老亞歷山大,其實在新概念的前言裡面說的非常清楚了。
Learning a language is not a matter
of acquiring a set of rules and building up
a large vocabulary.
A student's mastery of a language is ultimately measured by how well he can use it, not by how much he knows about it.
And the unit of a language is not,as was once
commonly supporsed, the word,
but the sentence. Learning words ireespective of their function can be a waste of time.
——新概念英語前言部分節選,來自編寫者,
語言學家亞歷山大
簡單翻譯大概意思就是,學習語言不僅是為了學一堆規則和整一大堆詞彙,而是運用,學的好不好,是看你用的好不好,而不是你知道多少。另外,學習語言一定要用句子,而不是詞彙。
這是在今天看來都非常先進的語言學習方式,其實也談不上先進,而是真正遵循了語言學習的本質。
但是你去問問培訓班的老師,有幾個真正讀過這個前言?又有多少還是從死記硬背詞彙,句型開始的?又或者是把句子讓大家背下來以後又一個個去生磕語法點的?
所以一開始我說,建議不要用新概念的家長,除了內容沒有與時俱進以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能遇上合適好老師不易。
比如我無意中看到過一本號稱「新概念語法練習」的書,打開前言,我只想說,你可拉倒吧!
要知道美國娃們在六七歲語法還混亂的也大有人在,而這些,都再正常不過!
就好比我們說中文,說母語,娃們在咿咿呀呀學話的時候,成年人不會去糾正那些可笑的明顯的語法錯誤一樣。
所以,有太多在不斷曲解編者初衷的教參和老師們,正兒八經的說著讓抓瞎的家長聽起來很有道理的瞎話。
不僅僅是新概念,大把Reach和Wonders的老師可能也並沒有真正理解教材的精髓。只不過這類更與時俱進的教材有一點好處,就是每個環節分的非常清晰,教師跟著結構走,不太容易跑偏。
但是,作為一個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出版社(就是Reach的出版社)的合作講師,出版社官方在不斷組織免費的在線教師培訓的時候,我很清楚的看到,前來聽課的老師,寥寥數百人。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國內成千上萬的,號稱能講Reach的老師們,連官方的教學課都沒有聽過,就上崗給娃們講課……
自雞就是自己買教材回家教。這樣做的家庭,基本上也都有答案了。那就是整不了啊……
其實用腳指頭想想都知道,那麼多老師都可能帶不好的,家長如何能買了就用好的呢?當然,買買買解千愁,即使落灰,也能安慰自己我努力過了……
好教材,一定是在課堂上,有討論,有互動,有啟發,有預習複習這樣的閉環,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的。很明顯,在家裡我們做不到。所以我自己也選擇不用教材帶娃。
當然到更高階,把好教材裡的文章拿出來當閱讀和聽力材料,跟著一步步走,也不失為一種方法。
偷偷的說,相比較而言,Reach Higher已經是很適合自雞的材料了,因為每個section設置很清晰,即使沒有教學經驗的老父老母們,只要有一顆為娃鑽研的心,不一定會比部分吊兒郎當的老師差。
能看到這,相信你對用教材這個事,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但是然並卵!我們的核心訴求,是要解決問題。而問題的根源,是:
如何能讓孩子學好英語?如果可能,儘量不那麼抗拒的,相對不那麼困難的?
這是個大課題,我在公號、講座、課程,都用了很多篇幅和方法來一點點告訴大家,所以指望我幾句話給指出條路不現實。
但是以下幾個建議,至少不會讓你踩坑走彎路。
1、選擇培訓班,不要只看教材,要真正去試聽,去判別老師的水平。當然,家長也需要提升自己的辨別力。
比如是否讓孩子死記硬背,留一大堆不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作業(曾經小區家長吐槽過X孚讓剛學幾個月的5歲娃回家抄Good Morning十遍);
比如是否在課堂上以詞彙代入為主,並且一堆簡單詞來回說?
比如是否用句子和文章,但是同時又兼顧了詞彙精講?詞彙精講至少包括中英文雙語對於意思的詳細解釋(外教英語解釋的話一定注意是否做到了可理解性輸入?),以及多樣性的同義詞,例句等,來幫助孩子更深刻的了解。
這是我給先先做詞彙精講時候隨手寫的
比如在課堂上是讓孩子不斷重複,還是更注重引導探討和思考?即使是基礎薄弱的小娃,功力到位的老師依舊可以做到。
2、永遠不要忘記,Family Eduction Comes First.甚至在孩子水平達到FCE之前,家庭教育的價值都可以放在第一位。
關於家庭教育的方法我也不贅述了,公號文裡講了太多太多……總之好好讀繪本,做好引導非常有必要,也十分好用!家長開口在日常和孩子多探討,更加有意義!
再說多了就會有人覺得我要賣課了哈哈哈,雖然說我們的家庭英語通識課程確實對大多數人管用吧。畢竟家長的一小步就是孩子的一大步嘛。
儘管自雞比雞娃難,但是功在眼前,利在千秋,一年半載的,就能看出差距在哪了。
帶娃這事,不能光盯著眼前,畢竟厚積才能薄發,馬拉松的獲勝者通常不是起跑就第一的。
所以,找對方法,持之以恆。
其實家長需要提升的,不是語言能力,而是方法,以及對於事物的總結和判斷力,說白了,就是批判性思維,這一點,大人和孩子都需要提升。
最後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吧。今晚我給倆娃讀故事,關於特洛伊木馬的。
先先完全可以自己看,但是他更喜歡我講,畢竟會透徹很多。識字和深度理解,是兩碼事,尤其對於小娃來說。後後自然是看不懂的,聽的也就是一知半解,但是他喜歡湊著一起來聽,來討論。
說到這一頁的時候,我和他倆探討了以下幾個問題:
3000年前的歐洲城市和我們中國的有什麼相同和不同?What's the different between Ancient Chinese city and European city? What did it look like?
為什麼國王認為Troy是一座無法被攻破的城?Why the king thought going over the wall is impossible?
如果你要攻佔Troy,有一些什麼方法?Talk about your ideas if you would like to take the town.
倆娃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了半天,像長城的烽火臺啊,也是這樣的高牆和大門啊,有石灰石和弓箭手啊,可以在遠處搭建高臺啊,可以用雲梯啊等等……
即使是三歲的弟弟也在不停的提出他的想法。雖然和哥哥一樣都很幼稚吧……但是至少,他們在很努力的積極思考。
於是我會不斷的在他們的ideas上提出一些不合情理的地方,他們想想又接著修正,之後我告訴他們:
你們能有這麼多想法非常棒!不過有時候需要結合實際再來考慮可實施性,也就是實際要怎麼操作更可行,但總之,I love your ideas, all of them are fantastic!
這篇又不知不覺寫長了。如果這篇能夠幫助你少走一點彎路,對於娃英語啟蒙和進階學習有更清晰的認知,我就沒白通宵碼字哈哈哈哈~~
大家不要忘記點在看或者留言分享,不然微信的計算法則可能會讓我們很難再相見。只有多多互動經常留言點在看什麼的,才能不錯過每一篇推薦。
遊走於世界各地的海澱媽媽,
中英文通識教育啟蒙專家。
主張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讓娃有積極健康三觀和包容胸懷,
成為具備批判性思維的終身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