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碧桂園被住建局「點名批評」這事,已經鬧得沸沸揚揚。
9月20號,桂林市住建局在臨桂新區召開了緊急會議,要求各大房企堅決抵制擾亂當地房產市場的惡意降價拋售行為,希望各大房企能抱團自律。會上點名批評了碧桂園,並對臨桂新區內碧桂園全部項目進行暫緩備案。碧桂園區域執行總裁在會上代表企業道歉。
內部人士透露的消息截圖
「惡性競爭」還沒影響到樓市的動蕩,已經先引發了碧桂園部業主的恐慌。
據一位劍橋郡一期的購房業主透露,碧桂園降價事件曝光之後,部分收到消息的業主已經前往劍橋郡售樓部「討要說法」。
「有些買了降價房的人,聽說區住建局下命令碧桂園房子不能備案,都很擔心自己剛剛全款買的房子出成了黑房。」這位業主說。一期買房的業主,一方面擔心一期受影響延遲交房,一方面又氣憤碧桂園降價甩賣。「我們1期買的是5000多一平,如果算上精裝標準,就虧了近2000一平,二三十萬的房款!」
小編近日走訪臨桂多個樓盤探查房價波動情況,發現絕大部分樓盤價格並未出現大幅跳水,少數項目因國慶促銷略有調整,都在正常範圍內。可見,碧桂園的降價操作並非出於市場整體下滑,而是自身行為。
有業內人士認為,碧桂園礙於「只做精裝」的集團戰略,在精裝房並不吃香的桂林市場受挫,再加上銷售節點壓力下的衝量需求,以及項目所剩房源不多,才炮製出了「降價甩賣」的風波。
01
精裝房不好賣,劍橋郡精裝改毛坯
眾所周知,桂林本地樓市市場小,剛需多,又沒有「限價限購」政策,純毛坯要比較為昂貴的精裝房更受市場青睞。除了恆大、碧桂園、國奧城等少數幾家外來房企項目,絕大多數樓盤都不賣或少賣精裝房。
碧桂園在桂林有5個樓盤,且全部都是精裝。這兩年樓市增長放緩,房價平穩,強調「高周轉」的碧桂園,必定最先感受到了市場壓力。
桂林碧桂園
據碧桂園一位置業顧問透露,去年劍橋郡突然將原規劃為精裝房的6號樓全部改為毛坯直接銷售,到了今年中秋節假期節點,又推出部分底層和頂層的「降價」銷售,雖然要求全款買房才能享受,但從原本6000元/平直降到最低3900元/平,降價幅度超過30%。
最終,這種惡性競爭的做法引來了相關部門的嚴厲喝止,且恆大、新城控股、金科等一眾外來房企都受到波及,各個房企被要求籤訂自律公約,嚴禁擾亂樓市正常秩序。而「當事人」碧桂園劍橋郡建面100-127㎡的主售戶型也調整回到了均價6000元/平。
02
為什麼說碧桂園是「惡性競爭」?
碧桂園清倉甩賣,除了造成市場惡性競爭,還極有可能引發購房者對於房價底線的猜測心理,認為價格竟能降得這麼低,說明還沒降到成本價,房價還有下降的空間,從而導致觀望情緒更加濃重,而影響整個臨桂樓市的去化。
臨桂樓市
事實上,桂林房地產市場近年來受中央「穩房價」調控影響下,房價漲幅放緩,已經很難再現當年的狂熱景象。
據據國家統計局桂林調查隊發布的報告,2018年1-10月桂桂林全市商品房銷售均價為5880元/㎡,臨桂作為新區還略有下降,正在努力突破6字頭。到了今年「金九」,臨桂大部分樓盤房價還在6000左右徘徊,並沒有迎來大幅度的提升,這與整個樓市增長放緩的態勢是相符合的。
桂林是一個GDP連年增長、正處於發展上行階段城市,房地產行業作為政府「土地財政」的重要收入來源,如果出現房價大幅跳水,對於眾多慕名而來的開發商和購房者都是不利因素,因此相關部門不會也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
那些抱著「再等等,看看房價還會不會再降」的人,最好還是別被碧桂園的「騷操作」誤會,而錯過了金九銀十最合適的購房時機。
小 編 觀 點
碧桂園近兩年來麻煩纏身,工地問題頻發,負面新聞不斷,曾經制霸全國的高周轉模式頻頻遭受質疑。碧桂園對自身的發展模式是否有所動搖我們不得而知,但內部的猶豫會帶來外部的混亂,碧桂園在全國不分當地市場情況和條件的「一根筋賣精裝」,在不斷制約和衝擊著基層項目銷售的立場和方向,最後釀出了「降價甩賣」的風波。碧桂園作為全國前三的房企,是該好好思考未來的路怎麼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