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早起三光,晚起三慌,三光是什麼,三慌又是什麼?很在理!
「一日之計在於晨」,這句話可謂是廣為流傳,它其實是出自於《增廣賢文》裡面的一句話。而且外國的文學家莎士比亞也曾經有這樣的一句話,「春光不自留,莫怪東風惡。」
從這些話中不難看出,不管是什麼時代什麼國家的人都十分的注重時間,即使是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人也都懂得時間珍貴的道理。就像古代的一些老百姓,他們雖然不能說出什麼讓人感到驚豔的話,可是也可以留下流傳至今的俗語,就像從客家流傳的「早起三朝當一工,早起三秋當一冬。」
這話可是話糙理不糙,都是要教育我們早睡早起的話可以多獲得很多的時間,時間也是靠擠出來的,慢慢的積累就會有很大的收穫。如果一天比別人早起一分鐘,那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分鐘,這可就是六個多小時哦,這六個小時可以做很多的事情,這樣一算是不是很嚇人呢?
不過這些道理很多人也都懂,但是多睡一會兒真的是一個十分吸引人的事情,往往有些人在過年回到家的時候經常會因為自己早上起得晚被老一輩的人耳提面命。所以估計和老一輩人住在一起的年輕人最害怕的就是早晨被喊起床的那個過程了吧。但是老人們就經常的會說:「早起三光,晚起三慌。」那究竟這句話裡面包含著什麼樣的道理呢?
先來說這個裡面的這個「三」字。這裡面的三可不是指具體的數字,是一個對多的比喻。這句話也說得就是起得早的人,做一切的事情都有充足的時間去準備,可以仔仔細細的去思考,也有時間去有條理的做那些事情,也不至於會出門的時候丟三落四。假如說起的晚的話,做一切的事情都會慌亂起來,因為每一件事情的時間都被壓縮了。所以這個「三」用的也是很應景了,那個「光」和「慌」也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每一個狀態。
所以說特別是對於學生黨來說,儘量的去爭取得到「三光」的狀態,不要「三慌」了。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每天養成早睡的好習慣,然後養成良好的生物鐘,這樣不僅是可以讓一天的開端在不慌不忙中度過,也可以保持自己這一天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