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廣大學生努力學習、用力成長,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懼困難、自強不息
有人將這個特殊的寒假比喻為「一堂公開課」,一堂有關生命、科學、責任、奉獻、堅守的公開課。
在這堂「公開課」上,讓孩子們學習什麼、體悟什麼,需要家長、教師乃至整個社會共同思考、共同努力。而這份思考與努力,關乎一代人成長、關係國家未來。
學習科學知識,提升素養。在一場充滿未知的戰「疫」中,面對挑戰,需要具備遵循科學規律,基於事實做判斷的邏輯思考能力與甄別真偽、明辨是非的判斷能力。鼓勵廣大學生主動學習科學知識、樹立科學觀念、提升科學素養,鼓勵廣大學生進一步了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懂得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保護生態,樹立科學積極的生態觀、生活觀和生命觀。
懂得責任、堅守與奉獻。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責任」「堅守」「奉獻」等往日裡對於孩子來說略顯抽象的詞,一下子變得具體而生動。多少老師牽掛、惦念每一個學生,用嚴謹細緻的工作確保「一個都不能少」;多少醫生做堅定的「逆行者」,不顧個人安危奮戰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多少奮戰在各行各業的普通工作者,為了確保城市的正常運轉,不缺位、不後退……無數人的迎難而上,才鑄就一道無形卻牢不可摧的城牆,護衛著學生的身心成長、護衛著百姓的平安健康。以此啟發教育學生,中華民族屢經挫折而不屈,屢遭磨難而不衰,無一不是危難使人民更加團結,無一不是危難激發出迎難而上的精神。堅守、責任、奉獻,是這場特殊的戰役中,最樸素,卻也最厚重的字眼。
喚起自強與奮鬥。回顧人類歷史上與病毒戰鬥的經歷,最終勝利的取得,都是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服務的完善、道德水平的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的提升……而這些進步的取得,需要無數人前赴後繼、攻堅克難。要以此激勵廣大學生努力學習、用力成長,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懼困難、自強不息。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17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