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生命孕育的過程多是從肉眼可見的事物上進行觀察的,肚子一天天的隆起,通過設備呈像看到胎兒在肚子裡偶爾的動靜。
而當胎兒出生的那一刻,新生命的誕生在嬰兒呱呱墜地之外,還有肉眼看不見的微觀奇妙變化,這些變化也將影響孩子未來的健康,有關分娩的小知識大家不妨多一點了解。
這些知識將幫助大人們在生育中做出更好的選擇,儘管容易被忽略,但考慮到這可能影響孩子未來的健康,接下來就和大家好好說道說道,有關菌脈的傳承,這是嬰兒出生時母親為孩子播下的健康種子。
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意味著體內孕育結束,體外的孕育才剛剛開始,而對於第一次當爸當媽的人來說,身份的轉換太快甚至來不及做好心理調整,但必要的嬰幼兒知識還是需要提前了解的。
分娩中會發生什麼肉眼看不到但又影響深遠的事呢?從微觀上看,嬰兒腸道微生物的定植會幫助孩子孩子形成屬於自己的免疫力和鞏固代謝系統穩定性。
在脫離母胎後,孩子的自身免疫力很重要,免疫力弱的容易隔三差五生病,對此家長們光顧著頭疼,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可不行,其實孩子的免疫力形成是在媽媽肚子裡形成的。
嬰兒腸道微生物的定植也可以叫做「菌」脈傳承,影響因素有很多,包括基因,母親的健康狀況、飲食,以及先天後天的嬰兒汲取營養狀況等,這對於嬰兒建立自己的腸道菌群都有影響。
不過據研究表明,出生方式會極大的影響腸道菌群的形成和多樣性。進一步的腸道菌群會影響孩子出生後的免疫和代謝系統,從懷胎到發育,這份「傳承」的影響持續而深遠。
當嬰兒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嬰兒接觸到的微生物很少,因此嬰兒腸道中的微生物多不是來自於這一時期,更多的還是在分娩中定植與腸道的,看似很短的分娩過程對孩子而言卻有著非凡的意義。
懷孕期間胎兒的發育環境近乎於無菌,當然說是近乎,其實就是還有細菌的意思,據研究發現,在胎兒發育期,母體的子宮、胎盤以及羊水中都可能存在少量的細菌。
科學家發現至少有1/3的孕婦胎盤中存在細菌,而這些細菌的產生可能和目前懷孕早期的感染有關,比如妊娠早期的感染等會導致胎盤中有細菌存在,這一因素可能會成為早產的隱患。
不過以上說到的,嬰兒腸道菌群的變化主要是在分娩過程中完成的,不過在此之前,母親的身體已經為此做好準備——陰道菌群和腸道菌群中的乳酸桿菌會急劇增加,這些增加的乳酸桿菌會在妊娠晚期超水平出現。
乳酸桿菌大家都不陌生,屬於認知中的好的細菌,在日常食用的酸奶中就有這類有益菌。乳酸桿菌能使乳糖和其他糖轉化為乳酸提供能量。
而乳糖是母乳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當母乳遇到乳酸桿菌,母乳中的乳糖就能很快被吸收,為嬰兒提供能量。在孩子落地之前,媽媽已經為孩子們準備好了這份「大禮」了。
雖然母體陰道中的乳酸桿菌是在增加的,但實際上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其實是減少了的,乳酸桿菌的大量生成會對其他細菌造成抑制。
從而減少細菌的多樣性,以更多的乳酸桿菌充斥給嬰兒提供更好的保護。新生兒的皮膚就像海綿一樣會吸收這些微生物,而這些微生物則會進入嬰兒的耳朵、鼻子眼睛,一些則進入嘴巴。
這是第一次嬰兒被大範圍的細菌包裹,儘管未來世界中也將充滿細菌,但這次的體驗是不同的,產道中的大量乳酸桿菌會被嬰兒吸收,部分通過口腔進入腸道,這就是嬰兒從分娩中獲得的基礎腸道菌群。
乳酸桿菌不僅發揮這一作用,它還將作為一種特殊的武器,將更危險的細菌排除在外,對嬰兒的身體進行保護,首批到達嬰兒腸道的細菌將幫助訓練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從生物本能上看,這一做法也是為了「鞏固」它在腸道中的「地位」,但無形中卻抑制了更危險的競爭對手在腸道中定植。
在妊娠期晚期,母體中的乳酸桿菌就是給嬰兒腸道播種撒下的「種子」,而哺乳期,母乳中也有乳酸菌,這就是給孩子的「肥料」,從分娩窗口期的打基礎到後期的培養缺一不可,這也是在告訴我們的家長,順產以及正確的母乳餵養對孩子的健康有積極意義。
回到分娩這個奇妙而短暫的過程,在產道中,嬰兒會被強烈的壓迫感所擠壓,這些壓力會幫助嬰兒清空肺部,為換一個環境做好準備。
而當嬰兒通過骨盆的主要骨骼後就到了真正要降生的時候了,最開始嬰兒的頭部先出來,然後是兩側的肩膀,在不斷的宮縮和擠壓的反射下這個過程可能會很慢也可能幹脆利落。
但此時嬰兒處於產道中和微生物接觸的關鍵時期已經過去了,從產道中順利出來後,空氣中的微生物、細菌同樣很多,但環境不同,和新生兒在產道中的體驗是完全不同的。
除了關鍵的乳酸桿菌外,還有一種在分娩中新生兒會「繼承」的重要有益菌雙歧桿菌,它們會吸附在嬰兒腸道內壁上,抑制病原體的生長,還可能在免疫系統的發育中發揮作用。
不同來源的細菌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在新生兒體內繁殖、定居。幸運的是在分娩中一些有益菌已經率先佔領的有利位置,對保護嬰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分娩被認為是決定孩子一生健康的關鍵時刻,雖然短暫,但影響是很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