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市界 蘭曉
編輯|老拿
無印良品中國失速?
剛剛,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MUJI中國總部)對此給予否認。
有媒體報導,近日,良品計劃公布的2020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5月31日的3個月內,良品計劃銷售額同比增長5%至1123億日元(約合71億元),淨利潤則同比大跌31%至65億日元(約合4億元)。這是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首次出現下跌。
就此,無印良品回應稱:「我司從未公布過中國大陸市場具體銷售額數值,且根據現已公布的官方IR信息,報導中所提及的數據存在多處事實性錯誤。」
國內同類品牌崛起
無印良品風格不再獨樹一幟
無印良品是日本西友株式會社於1980年開發的品牌。2005年,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市場,截至2019年2月28日,在中國大陸共有256家門店,佔海外門店的一半以上。
天眼查顯示,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900萬美元,法定代表人為清水智,經營範圍涉及服裝、服飾、鞋帽、飾品、日常生活用品、廚具衛具、家用電器、文化用品、、零部件、花卉苗木、食品等,目前在中國共有14家對外投資企業,且均為全資控股。
近日,無印良品又宣布進軍家裝市場,稱將在中國提供MUJI INFILL家裝服務。「從地面、牆壁、屋頂,到收納、廚房、沙發、床、淋浴、浴缸、衛生間的生活基本場景,MUJI INFILL提供從規劃調整到設計施工的一條龍服務,打造大小正好符合用戶需求的居住空間。」
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市場後,其所倡導的無標籤、注重價值和無修飾的理念,受到國內消費者的喜愛。但近年來,隨著中國本土市場的快時尚品牌的崛起,同類品牌競爭加劇,無印良品的風格已經不再獨樹一幟,網易嚴選、淘寶心選、米家有品、京東京造……這些品牌在產品的設計和包裝上同樣追求簡潔風格,均價卻低於無印良品。
據澎湃新聞報導,目前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地區所售服裝比日本地區整體貴10%,生活雜物類商品貴20%。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的社長松崎曉接受採訪時表示,無印良品每年都會通過物流、供應商交流等方式下調價格,而目標在2020年實現中國和日本商品的價格一致。
而面對同類競爭對手,松崎曉說:「我們有7000多種品類的商品,你可以模仿其中一個、兩個、三個,但是不可能7000個產品用這樣思維做,這是我們自己最強項的東西。相信我們能夠做好自己,我們不怕競爭或者我們也歡迎這樣的競爭。」
多次被曝光產品質量問題
無印良品變「無良」?
然而,無印良品在試圖以降價來刺激銷售挽救業務時,卻被多次曝光產品質量問題。
2019年1月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檢測報告稱,其於2018年8月至10月從香港多地購買了58款餅乾類食品,部分檢測樣品中發現了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其中無印良品的一款產地為馬來西亞的榛子燕麥餅乾,在檢測的非預先包裝或豁免營養標籤的預先包裝樣品中,其環氧丙醇和丙烯醯胺含量均為最高。
2019年2月,日本富山縣黑部市的工廠生產的瓶裝飲用水「天然水」被檢測出了疑似致癌物溴酸,無印良品宣布召回包括「碳酸水」在內的約58萬8000瓶瓶裝飲用水。
2019年7月,北京市場監管局發布流通領域家具類商品質量抽檢結果公示。在11件不合格家具中,有6件來自「無印良品」,主要問題為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
天眼查顯示,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共有多條行政處罰信息,除了質量類問題、產品以假充真問題,還包括發布廣告損害國家的尊嚴或者利益,洩露國家秘密。
2019年12月,無印良品因商標之爭敗訴再次引發關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認定日本無印良品對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構成商標侵權,判令其立即停止侵權,發表聲明,並賠償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等共計40萬餘元。
隨後,日本無印良品發布聲明稱,「無印良品」商標在部分商品類別上「被其他公司搶註無印良品商標」,導致自己的錯誤使用,公司已經對其進行了整改。
無印良品回應一切
稱不存在「態度強勢、毫無誠意」
據21世紀經濟報導,1月7日,無印良品就一些媒體的報導集中進行了回應。
在回應「連續11次降價『討好』中國消費者」時,無印良品稱,「價格的重新審視」並不是針對於某一個或某一類商品,一味地進行降價。」
善於「中國市場同店銷售首次出現下跌」、「淨利潤則同比大跌31%」,無印良品則表示內容缺乏數據支撐,純屬杜撰,或者存在明顯的錯誤。
關於報導中所提到的「每每被揪出品質問題,無印良品官方的態度都很強勢,絲毫沒有致歉的誠意」,無印良品稱,「有關於任何商品品質問題,我司積極配合整改,在官方線上渠道致歉,並為消費者提供退貨、退款,並不存在『態度強勢、毫無誠意』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