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尊重和關愛他人是我國的儒學思想的重要內容。而這些內容都是我們從小到大,都會遵行的一種禮儀。中國人的謙卑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他的本意是讓我們的之間的聯繫更為友好。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尊重和關愛他人的這份禮儀也會傷到我們自己本身,使我們當中的一些人開始變得不知道保護自己。
打人者如此狠毒,挨打者卻沉默並不反抗
最近在網上有這樣一分兒視頻流傳甚廣,在兩分31秒內女生僅僅做了一個重複的動作,就讓眾人看的十分憐惜,在視頻中,身穿黑色吊帶的女孩兒朝著在座位上的白衣女孩兒連續在二分31秒內扇了他50個耳光,並且在耳光打完之後變本加厲,用鞋底打這個女孩兒總共28個耳光。
而當我們了解到這位黑衣女子打人的原因竟是因為當她與白衣女子打招呼時,白衣女子沒有對她進行回應。網友們紛紛都對這位施暴者女子的做法深惡痛絕,竟有如此惡毒之心,對白衣女子下如此狠毒之手。有許多家長看到這段視頻表示,孩子為什麼不能夠還手呢?像是恨鐵不成鋼一樣。
打人者如此狠毒,挨打者卻沉默並不反抗。而這份流露出的視頻表示旁觀者看到這位女子被打之後並不上前阻止,反而在錄視頻。這一切的舉動都都讓人心酸難受。
每個孩子都是自己家長手中呵護的寶貝。家長們不捨得對孩子動粗,孩子卻在外面遭受如此非人的待遇。而事件發生的背景是在學校這個充滿友誼與美好充滿書香氛圍的地方。而根據調查顯示,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頻繁發生。一些被班級內排擠針對的同學不僅精神上遭受同學的無視甚至鄙視,還有一些學生會受到其他同學的身體欺負。
避免校園暴力
而這些下手暴力的學生卻沒有一點憐憫之心,從來都是狠心至極,對被挨打的學生一拳接一拳,一招接一招,發揮了他們的各種想像力,讓被害者從身體到精神上受到各種令人難以忍受的侮辱。但是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那些被欺負者往往會很少發生反抗,父母也不選擇告訴,而選擇自己獨自承受著一切侮辱。而這些行為都會讓受害者的心理備受折磨,嚴重者的學生都不能夠再繼續在學校裡學習,一輩子都活在給施暴者施暴的陰影裡。而為了避免校園暴力再次發生,作為家長和老師應該做一些積極應對。
第一,對於老師學校來說,學校是讓學生學習的地方,校園安全是學校應該必須所保障的要求。建立全面的應急預案,加強對學生的行為管理。針對特別事件,製備相映的緊急處理預案,同時,學校應該嚴禁學生攜帶管制刀具進入學校,而作為老師,應該多向學生宣傳校園暴力所帶來的危害。並向學生宣傳遇到校園暴力應該所處理的方法。讓學生們得到警告,也讓學生們知道,如果自己對其他學生校園暴力,自己會受到怎樣的處罰。加強學生們對產生校園暴力的畏懼之心。
而老師作為與學生在校園中相處最多的人物,應該加強對班裡學生生活情況的認識和管理,增加班集體的團結意識。並且時刻觀察班裡學生是否有同學發生不正確的心理狀態,或者可能遇上校園暴力的某些情況。進行及時阻止,不讓悲劇發生。
而當校園暴力真正發生時,一定要嚴格按照該有的處理方式進行處理。不要怕麻煩而選擇讓學生家長之間私了,這樣不僅不會減少校園暴力的發生,還會增加受害者的受到迫害的危險程度。
第二,作為家長。應該多加了解孩子在校園中所處的生活狀況,積極與老師進行孩子情況的溝通。並多多了解校園所擁有的治安狀況如何?可以從老師的反饋中來獲得孩子最近是否有異常狀態,是否可能發生過被迫校園暴力的現象。
同時也要做好預防孩子發生校園暴力的情況。對孩子傳遞防止校園暴力發生的方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會孩子如何進行自我保護,能讓孩子及時在面對暴力時也能夠有自處之力還手。
建立友好的家庭關係,能夠讓孩子增加對父母的信任和交流。父母在生活中要避免動用武力解決問題,以防孩子學會用武力來去傷害別人。要讓孩子學會以德服人的價值觀。
總結
校園可以說是一個小型社會,它裡面的人必定是有好有壞的。所以作為家長和老師,需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行為,不要讓孩子受到校園暴力時只會默默承受,也不能成為施加暴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