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曉以大義的開國上將,資歷比大多元帥還高,曾獲三枚一級徽章

2020-12-12 另類觀史

  他叫周純全,1905年出生於湖北。是我國的開國上將之一。他在黨的資歷很高,比9位元帥資歷還高。他是一位經久考驗的戰士,一位優秀的解放軍,高級指揮員。高級解放軍將領,獲得過三枚一級徽章。

  他1923年加入了工人運動,1926年正式入黨,1927年參加了黃麻起義。在土地革命時,他擔任鄂豫邊區的總工會委員會會長,特委常委,中央分局常委等職位。他是最早一批委任這個職務的,當時我們國家還處於抗戰時期。這期間他從事我們國家的政治任務,他對自己的工作任務十分負責,認真的對待工作,只要是上級布置的任務都能很好的接受並完成。

  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來由於事務繁多的緣故,他沒有時間抽空去查自己的眼睛。致使錯過了對眼睛治療的最好時期,落下了終身殘疾,右眼失明。我們在這裡看出了他的認真工作,讓我們向他致敬,敬他那以民族大義為先的做法。在解放戰爭的時候,他努力為國奉獻,不畏生死。中國成立後擔任政治委員,部長等職位。

  由於家境貧寒的緣故,周小的時候曾在武昌小學就讀。十六歲歲時就去了工廠當工人,也是因此緣故,他才加入了中共領導人的工人運動「二七慘案」後他被工人選為委員長。先後擔任著後勤部長和政委。他還被選為前三界人民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前三屆國防委員會員。

  黨的兩次八大會議中,他都是我國的軍委檢查會委員,後來就一直是我國軍委監察會委員。這就是我們資歷深的開國上將周純全,感謝這位曉以大義的開國上將。

相關焦點

  • 57位開國上將中,他資歷最深比元帥還老,一生低調從不爭功!
    建國後,在1955年,我軍進行了首次授銜,其中有上千位將軍,被授予了相應的軍銜,其中包括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等軍銜,而被授準尉以上軍銜,則高達60餘萬人。
  • 此將軍資歷比朱老總資歷還老,為何只評了上將軍銜?
    此將軍資歷比朱老總資歷還老,為何只評了上將軍銜?文/無計讀史1955年,新中國實行將帥授銜儀式,而在這次儀式上,有一名上將比較特殊。這位上將就是傅鍾,而他特殊的地方就在於他的資歷比十大元帥都要老。眾所周知,成為十大元帥的各個將領,入黨都比較早,有著豐富的革命經驗。所以在八路軍的隊伍中,很少有人能比十大元帥的資歷還老。十大元帥中入黨最早的是朱老總,最晚的是彭老總,而傅鐘的資歷要比朱老總還要早一年。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好奇傅鍾擁有著如此老的資歷,為什麼最後只得了一個上將的軍銜呢?
  • 這位開國中將資歷高,三個時期內都是軍長,還有位勤務員當了上將
    在戰爭題材電視劇《亮劍》的原著小說裡,提到過一段關於軍人資歷的故事:馬天生政委有一次看到一名上將給中將敬禮。 在歷史上當然也有原型,起因是三位將軍出自同一個班,而老班長被授予中將,兩名戰士被授予上將,比如開國中將陳先瑞將軍,韓先楚和劉震上將就是例子。
  • 開國將帥中只有他一人是北京人,資歷很老,卻未評上開國上將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所有的開國元帥和所有的開國將軍中,似乎不怎麼見北京人。沒錯,小編告訴你,在所有的開國將軍中,只有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就是倪志亮。咱說身為一個北京人,能走上艱苦的革命道路,首先就很值得點讚。要知道,北京戶口很值錢的。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最早辭世的開國元帥 在十帥當中,第一個去世的是羅榮桓。他曾畢業於抗日紅軍大學,在革命年代為我軍的發展和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最早辭世的開國大將 在十大將之中,第一個去世的是陳賡大將。他曾畢業於黃埔軍校,是一個個性鮮明、富有傳奇色彩的將軍。
  • 1955年授勳,其中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原來是他們
    新中國成立之初,於1955年進行全面的授勳儀式,最年輕的開國將軍只有34歲,那最年輕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都是誰呢?新中國最年輕的開國元帥——林彪筆者首先為大家介紹的是1955年獲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年輕的元帥,此人即是林彪。
  • 陣容最豪華的兵團,司令員是元帥,兩位開國上將,還有一位正國級
    當時的華北,也有三個兵團,排第一的,也就是第十八兵團,陣容最是豪華。為什麼呢?十八兵團的司令員兼政委是徐向前元帥。(王新亭陪徐向前檢閱部隊)這也是唯一的元帥兵團。不信你去查查,其他的兵團司令員要麼是開國大將,比如許光達,陳賡和蕭勁光,要麼就是開國上將,比如王震,陳錫聯和「三楊」等等。
  • 出自黃埔軍校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名單
    來說說我們新中國的十大元帥和十大將以及上將有哪些是從黃埔軍校出來的。十大元帥:朱德,林彪,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十大元帥中有5人都從黃埔軍校出身,葉劍英黃埔軍校教授部副主任,聶榮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教官。陳毅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文書。徐向前,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林彪,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十大將軍中有3人,陳賡,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許光達,黃埔軍校第五期學員。
  • 國民黨的十大元帥,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
    嚴格來說,國民黨的確有「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但是卻不存在「十大元帥」。因為按照國民黨的最高軍銜劃分,最高的軍銜是「特級上將」,其次就是「一級上將」。但是「特級上將」只有蔣介石一人,而「一級上將」,則只有9人,分別是,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陳濟棠,海軍一級上將陳紹寬。如果將一級上將和特級上將歸納為是「十大元帥」的話,那麼就包括得有蔣介石、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陳濟棠、陳紹寬。
  • 在開國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那麼在這些將帥中,第一位去世的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分別是誰呢?第一位逝世的元帥新中國的開國十大元帥,我們都很熟悉,第一位逝世的元帥是羅榮桓元帥。羅榮桓元帥,是十大元帥中唯一一個和主席一生共事的元帥。而且在他去世後,主席還為他寫了悼詩。
  • 《開國上將陳伯鈞誕辰110周年》 紀念郵簡首發式氣氛熱烈
    2020年11月26日,是開國上將陳伯鈞誕辰110周年的日子。上午10點,一批老軍人和軍郵愛好者來到位於軍辦大樓和軍博附近的北京會城門郵局大廳,參加了開國上將陳伯鈞誕辰110周年紀念郵簡首發式活動。大女兒陳進元在懷念文章中說:「父親不知道打過多少次硬仗、惡仗、險仗,但父親不論是當排長、連長還是任師長、軍參謀長、軍團參謀長,不僅指揮得當,並且都是身先士卒,英勇奮戰,曾先後3次負重傷,左、右兩腿和腹部都被打穿過,留下了終身殘疾。」毛澤東在1936年10月15日給陳伯鈞的信中,稱讚他為「紅軍幹才」。
  • 黃埔軍校走出的十大開國將帥名單一覽
    第十位:張宗遜上將。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同期同學還有羅瑞卿大將。而且兩人都做過毛澤東的貼身侍衛,相當於劉備之與趙雲,可見身份的重要性,一生戎馬倥傯,1955年授銜,稱為僅次於蕭克、李達的第三上將。第九位:周士第上將。
  • 開國將帥:元帥之首是彭老總,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加強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於是軍銜制的問題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共設6等19級:被授予元帥軍銜的有十人,大將軍銜的有十人,上將軍銜的有57人,中將軍銜的有177人,少將軍銜的有1360人;其中元帥之首是彭老總,那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又分別是誰?
  • 【歷史人物】開國10大元帥誰資歷最深?誰打仗最厲害?
    德望最重、資歷最老、職位最高、年齡最大的是共和國第一元帥朱德。朱德,1886年生於四川儀隴縣一個農家。青年時曾參加辛亥革命,37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朱德成為紅一方面軍總司令,翌年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此後幾十年間,「總司令」在黨內成為朱德的代稱。毛澤東曾稱他是「紅司令」。出身最苦、秉性最直、戰風最猛、晚景最冤的是共和國第二元帥彭德懷。
  • 女大校林月琴:第一任丈夫是開國中將,第二任是開國元帥
    第一位開國少校建國後的1955年,解放軍首次實行了軍銜制度,在這次授勳儀式上,曾經對建國有功的將士們都受到了表彰,其中更是有一些女性革命者被授予了軍銜。不過,由於女性總體上來說力量弱於男性,所以能夠通過軍功得到高軍銜的人自然是寥寥無幾,上校以上的女軍官就已經是鳳毛麟角了,更別提更高的將軍軍銜了,只有李貞一位革命家得到了少將軍銜。
  • 他是中將,上將遇見他不僅喊他老領導,還會給他行敬禮,資歷很老
    他是中將,上將遇見他不僅喊他老領導,還會給他行敬禮,資歷很老 我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見到自己的長輩、上級都要主動打招呼,表示尊敬,在部隊同樣也是,下級看到上級要行軍禮,但是有個中將,不少上將看到了都會主動行軍禮,是為什麼呢?這要從這個人的資歷來說了。
  • 十大元帥後代排名
    二、彭德懷(1898-1974)1955年授十大元帥時位列第二。彭鋼是開國元帥彭德懷的侄女,也是1949年後中國屈指可數的女將軍之一。她曾出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有「軍中女包公」之稱。授銜時劉伯承在黨內軍內已無實權,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資歷,二是他在軍中人望甚高。劉太行長子劉太行,曾任空軍某研究所副所長,後任裝甲兵部隊作戰部副部長;次子劉蒙,曾任總參參謀,愛好文學,參與了《劉伯承傳記》的編寫工作,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青年劉伯承》;三子劉太遲,少將軍銜,空軍司令部裝備部副部長。
  • 中國有1614名開國將帥,時至2020年還剩多少人?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懷仁堂,拉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首次大授銜的序幕,上到元帥下至士兵,均授予軍銜,佩戴勳章。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授勳,評定參考標準主要從五個方面考量,分別為任職、素質、能力、資歷、軍功,既不單純論資排輩,也不只看軍功,頒發勳章要從各個方面合理科學地進行評定。
  • 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黃埔軍校開國元帥我們的開國元帥共有十人,其中兩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分別是林元帥和徐向前元帥。徐向前元帥是山西人,是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北方人。開國大將開國大將共有十名,其中有三名大將是黃埔畢業的,分別是陳賡、羅瑞卿和許光達。陳賡大將是黃埔一期的,在黃埔期間,陳賡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軍事上,都表現得極為耀眼,和同期的蔣先雲、賀衷寒並稱為黃埔三傑,也是蔣校長重點關注的學生。東徵時,陳賡曾兩救蔣介石。其中有一次為了救蔣介石,陳賡一夜步行160裡送信,被譽為飛毛腿。
  • 新中國排在十大元帥之後的55名上將都有誰?又是按什麼排列順序的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列出了戰功赫赫的十大元帥的名字,葉劍英、陳毅……這些名字國人尤為熟悉。那諸位可否知道,在這後面還有55名上將呢?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這些忠勇的上將們用鮮血鑄就了戰爭的勝利,他們的排名依據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