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北京師範大學「教育部對臺教育交流重點項目」臺灣師範類高校學生大陸實習項目暨兩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交流項目啟動儀式順利召開

2021-02-19 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

2018年5月14日上午9時,2018北京師範大學「教育部對臺教育交流重點項目」臺灣師範類高校學生大陸實習項目暨兩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交流項目啟動儀式在北京師範大學京師學堂京師廳舉行。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王振宇副局長、教育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王志偉副主任、趙巍主任科員,北京市臺灣事務辦公室趙孝清副巡視員、金秀清處長、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教授、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教授、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劉濤、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李瓊教授,臺中教育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陳盛賢教授,以及北京師範大學、臺中教育大學兩校的師生共同出席此次啟動儀式。啟動儀式由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教授主持。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教授主持啟動儀式

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李瓊教授首先對本項目進行了介紹。2014年,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與臺中教育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達成學術交流的合作意向。自此,雙方每年定期互訪,並舉行兩岸教師教育學術交流論壇。2018年,本項目成功申報「教育部對臺教育交流重點項目」,開啟了本項目的新篇章。

本項目包含學術交流、教育實習、文化體驗三個部分。在學術交流部分,兩岸教師教研究育中心教師基於自身專長舉行講座,並組織兩岸教師教育學術論壇。教育實習部分,以「進校參訪-模擬教研-教學實踐-說課反思」的模式,在兩周時間內安排學生在真實環境下磨鍊教學技能。文化體驗部分,組織學生體驗當地生活、參觀博物館、參觀歷史地標等活動。李瓊教授基於過去幾屆項目的學生反饋,指出本項目拓展了學生的學術前沿視野,提升了學生未來從教的專業知識與能力,激發了學生對中華民族與文化的認同感,並且夯實了兩岸青年學子「一家親」的深厚友誼。

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所所長李瓊教授對本項目進行介紹

之後在啟動儀式上播放了兩校項目開展的活動視頻。

教育部港澳臺辦公室王志偉副主任在致辭中指出,本項目是加強兩岸青年學子深入交流的良好契機,促進了兩岸教師教育的發展,並增進了中國文化的深層交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所強調的,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夢想。

教育部港澳臺辦公室王志偉副主任致辭

北京市臺灣事務辦公室趙孝清副巡視員在致辭中對本項目給予了肯定。他指出教育交流項目的最大特點是面向成長、面向未來,尤其是本項目旨在促進海峽兩岸未來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將會影響海峽兩岸一批又一批青少年。他還指出,本項目不僅是一項專業發展的項目,同時更兼具著促進雙方文化理解與交流的重要使命。

北京市臺灣事務辦公室趙孝清副巡視員致辭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教授在致辭中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質量的教師教育,對於建設優質師資隊伍,深化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北京師範大學明確以綜合性、研究型、教師教育領先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作為奮鬥目標,集全校之力傾心鑄造教師教育的「珠穆朗瑪峰」,打造中國基礎教育「黃埔軍校」。北京師範大學長期以來推動對臺教育交流,特別是發揮自身教師教育的引領作用,一直致力於兩岸教師教育的交流。本項目是一個傑出的代表,通過兩校長期、務實的合作,為兩岸教師教育和基礎教育做出北京師範大學獨特的貢獻。他希望以兩校的合作交流為平臺和契機,帶動更多教師教育院校與機構加入項目,持之以恆地推動兩岸教師教育領域的交流。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周作宇教授致辭

臺中教育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陳盛賢教授在致辭中指出,兩校教育交流讓師範生深入了解各階段教育,包含了共同備課、教課與議課、了解教師觀課技術等,是具有教學實踐取向的學習交流之旅。通過本項目,兩岸學生多了來往與交流,不僅有「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感覺,還感悟到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潮流,感悟到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趨勢,能夠擔當起開拓兩岸關係前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臺中教育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陳盛賢教授致辭

兩校學生代表也分別進行了發言。臺中教育大學學生代表陳詠晴表示,通過本項目,兩校同學能搭起友誼的橋梁,在相互學習過程中彼此能有所啟發、有所收穫。北京師範大學學生代表劉璇表示,通過本項目,兩校學生不僅能拓寬自身的學術視野,領略海峽兩岸的風土人情,更能在交流過程中建立深厚的友誼。因此,她和同學們會珍惜此次學習交流的機會,積極參與,認真學習。

臺中教育大學學生代表陳詠晴發言

北京師範大學學生代表劉璇發言

最後,兩岸學生分成了6個家族,並在兩校學生青春活力的展示中,本次啟動儀式圓滿結束,同時也正式拉開了兩校為期兩周在京交流活動的序幕!

【END】


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

——良師善邦·啟師致遠——

相關焦點

  • 教育部「臺灣地區教育類高校師範生大陸教育實踐基地項目」系列之二:臺灣師範大學青年學子來京教育實踐側記
    由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承擔的教育部「臺灣地區教育類高校師範生大陸教育實踐基地項目「之「北京師範大學
  • 【通州一小】臺灣臺中教育大學學生代表團走進一小交流
    5月15日上午,臺灣臺中教育大學學生代表團在陳盛賢教授的帶領下來到北京教科院通州區第一實驗小學開展教育交流活動。
  • 2017年兩岸交流項目信息發布
    旨在增進蘇臺兩地中小學生及科技指導教師間的交流,鼓勵青少年積極參加科技創新活動,促進兩岸中小學科技教育的創新與發展。今年夏天舉辦的第二屆大賽包括「海峽兩岸青少年科技教育論壇」、「海峽兩岸Power Tech 仿生機器人創意大賽」、「臺灣中小學生江蘇歷史文化之旅」三項活動,為增進兩岸青少年情誼,促進兩岸科教、創新、文化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
  • 臺灣高校校長冀兩岸教育交流合作加大力度
    呂明 攝   中新網福州11月17日電 (記者 林春茵)作為福建師範大學11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之一,2017年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暨第六屆兩岸及港澳師範大學校長論壇17日在福建師範大學舉行。臺灣多名高校負責人受訪表示,兩岸教育交流合作應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大師生交流以破當前臺灣少子化困局。
  • 海峽兩岸教師教育論壇暨「網際網路+」時代教師核心素養與教師教育變革研討會順利舉辦
    9月20日,為促進「網際網路+」教育教學新常態下海峽兩岸教師教育學者的交流與合作,探討兩岸友好師範院校合作的新舉措,「海峽兩岸教師教育論壇暨
  • 與港澳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的教育交流與合作
    舉辦了第十屆「華夏園丁大聯歡」活動,第一次邀請到臺灣地區及新加坡華語學校的中小學教師與香港、澳門、內地的教師300人在江蘇省境內交流、聯歡。組織青少年學生到延安、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參觀,安排香港的大學生到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江蘇等地做畢業實習。委託北京師大、華東師大、南京師大和華南師大分別為香港的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教師舉辦教育改革和國情考察研修班。
  • 第四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比較教育論壇順利召開
    月25日、26日,由浙江大學主辦,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浙江大學國際教育研究中心承辦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比較教育論壇在杭州順利召開。她回顧兩岸交流的相關政策,探討兩岸大學生前往對岸求學與交流的發展過程,並分析兩岸大學生的交流與影響。周教授認為兩岸的文教交流重要、脆弱但影響深遠。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楊洲松教授作了題為《從追求卓越到重視社會責任——臺灣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勢》的主旨報告。他以臺灣地區暨南國際大學為例討論了臺灣地區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勢。
  • 海峽兩岸海洋教育教師交流活動暨海洋教育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開
    臺灣海洋大學臺灣海洋教育中心主任吳靖國、青島市教育局基教處處長孫興銘、中國海洋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陳銳等出席儀式。中國海洋大學高教研究與評估中心馬勇教授主持儀式。   陳銳代表學校對參加本次交流活動的臺灣海洋教育教師代表團,及來自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山東等地的學者與教師表示歡迎,向青島市教育局給予的支持表示感謝。
  • 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的合作交流
    邀請50名澳門優秀大中學生來北京參加京港澳學生交流營活動;邀請50名澳門優秀中小學教師參加在香港舉行的華夏園丁大聯歡活動;邀請了由澳門教育暨青年局的負責人和中小學校長、優秀教師及教育社團的負責人組成的澳門教育界國慶訪京團一行45人來北京交流訪問。
  • 兩岸大學校長:交流合作有利於教育資源整合
    例如臺灣出現少子女化,造成教育供過於求。大陸的人口結構也在改變中,未來也可能面臨類似的問題。    臺灣宜蘭大學校長趙涵捷提出,臺灣各大學正面臨生源不足的問題,兩岸高校可相互調節供需。兩岸大學可加強合作,共同辦理雙聯學制,促進學校資源相互連結,拓寬兩岸同學的視野。兩岸大學還可互派師資到彼此學校短期任教和交流,相互學習,並促進教學與研究成果的整合。
  • 職派攜手臺灣青年交流協會,共建臺灣高校學子大陸實習就業孵化器
    魏錸先生受邀赴臺探討「兩岸青年實習就業問題」隨著國臺辦越來越多臺灣學子赴大陸就創業利好政策的出臺,加強兩岸高校畢業生職業交流、協助臺灣大學生赴大陸就創業,成為新的兩岸交流熱點。職派攜手兩岸青年交流協會為臺大學生提供赴大陸實習就業機會 歷年來,高校教育與企業需求長期脫節導致就業形勢日益嚴峻,
  • 國臺辦2016年對臺交流重點項目——第四屆「新課堂•新教師」海峽兩岸基礎教育交流研討活動在福州成功舉行
    該研討活動引起了《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國內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不僅在福建省內獲得了廣泛好評,在臺灣地區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是目前福建省規模最大的海峽兩岸基礎教育交流研討活動。由於該研討活動良好的社會影響,今年升格成為了「國臺辦2016年對臺交流重點項目」。
  • 交流合作項目
    與會各國教育部長通過並籤署了中非教育部長論壇《北京宣言》。在會議上,中方承諾,今後3年內將每年為非洲培訓1000人,包括教育行政官員,大中小學、職業教育學校校長和骨幹教師,相關工作目前已順利結束。中非教育部長論壇為中國與非洲國家在交流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搭建了一個新平臺,是中非合作框架內開展多邊合作的一個新嘗試,也是對發展中國家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貢獻。
  • 福州大學創新推進海峽兩岸教育文化交流合作
    推進閩臺「2+2」合作辦學,在與臺灣高校實現學歷互認和開展「雙聯碩士」培養的基礎上,開展以「本科2+2」和「雙授學位」為主要內容的合作辦學,即與臺灣高校同時錄取學生,組織學生分別在福州大學和臺灣高校學習2年,畢業後同時拿到兩校學位,實現規模化、系統化合作。在開展「3+1」閩臺高校聯合人才培養項目基礎上,接收臺灣師生來閩「移地教學」,2019年有5批次共計140餘位臺灣師生到校「移地教學」。
  • 2019秋季赴臺灣高校學期交流項目
    2019秋季赴臺灣高校學期交流項目  為實施我校的教育國際化戰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
  • 西北師範大學成為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認可學歷的大陸高校
    西北師範大學成為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認可學歷的大陸高校  4月27日,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最新發布了「大陸地區高等學校認可名冊」,在已採認大陸129所高校學歷的基礎上,臺灣方面此次又新增採認西北師範大學、燕山大學、濟南大學等26所省部共建為主的高校,之前採認的129所高校多為985、211院校。
  • 2020春季學期-臺灣高校學期交流項目
    >  為實施我校的教育國際化戰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鼓勵在校學生出國(境)短期學習,2019-2020學年春季學期,我校將選派優秀在校本科生前往臺灣清華大學、淡江大學、真理大學、南臺科技大學進行為期一學期的交流學習。
  • 臺師大校長張國恩:兩岸教育交流仍要持續、且更為密切
    臺灣師範大學校長張國恩24日在北京指出,未來兩岸教育交流仍要持續,且要更為密切。臺師大將進一步加強兩岸學生間的交流,為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創造更多共同學習、生活的空間。  張國恩當天於北京大學進行主題為「二十一世紀的高等教育——兼論翻轉教育思維」的講座,內容圍繞高等教育之翻轉與挑戰、未來教師角色改變、科技帶來的教學模式創新等展開,並就兩岸教育交流、青年在全球化浪潮所面臨的挑戰等問題回答觀眾提問。  在談到兩岸教育交流時,張國恩表示,兩岸教育各有特色,也有各自不同的發展背景,而交流中最重要的是彼此間經驗的分享。
  • ...教師教育傳好消息 未來,河南師範大學學生可至北京師範大學訪學...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樊雪婧 北京師範大學與河南師範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河南師範大學學生可至北京師範大學訪學一年;未來3-5年,我省將辦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師教育院校和師範類專業……這些都是8月31日在河南師範大學舉行的全省教師教育工作座談會暨相關活動傳來的好消息。
  • 學子手牽手 兩岸一家親——貴臺教育交流行動暨2018年姊妹學校交流活動啟動儀式在花溪區舉行
    10月25日,以「學子手牽手•兩岸一家親」為主題的貴臺教育交流行動暨2018年姊妹學校交流活動在花溪小學啟動。省政協副主席、致公黨省委主委孫誠誼出席啟動儀式並致辭,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王茂愛主持,省教育廳副廳級督學何秀黔,省臺聯會長曾力群,貴陽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花溪區委書記鍾陽,貴州黃埔軍校同學會(貴州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巡視員華庭凱,花溪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祿竹,省委統戰部、中國新聞社貴州分社、貴陽市、花溪區有關單位負責人,貴州省和臺灣的學校師生代表等出席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