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首先先跟大家說一下今天這篇文章並不屬於文言文打卡中的呢!這篇課文是出自於我們的語文書第21課,因為是篇古文,而且老師還讓我們寫一個300字的故事改編(這個放在後面哈),所以呢我就開始寫起了文章(還有還有,因為實在找不到圖片了,所以就用了古詩文增刊上的圖片了emm...)
好了,話不多說,我們還是先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首先給大家看一下我們語文書上的圖片(可能有點暗,大家湊合著看就行了)
上面這張圖片就是我們書上的課文,既然已經有了課文了,那我就不用再這裡再打一遍原文了(雖然它可以湊字數沒錯)注釋的話呢,底下也有了,我也做了一點點筆記(今天是家長開放日 筆記當然要做的認真一點(不是說我以前就做的不認真),所以我也懶得打上去了,儘管如此那麼翻譯我還是要寫一下的
伯牙在彈琴,鍾子期在聽他彈琴(為啥裡面不是鍾子期而是鍾子期呢??)。伯牙剛剛在彈琴,心志表達了高山,鍾子期說:「你彈得真好啊!就像大山一樣高峻。」一會兒,伯牙的心志又在流水,鍾子期又說:「你彈得真好啊!就像流水一樣浩蕩。」鍾子期死後,伯牙就砸了琴,將裡面的琴弦斷掉,終身不再彈琴了,認為這世上再沒有讓他值得彈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這個故事相信大家很久以前就聽說過了,講的主要是俞伯牙和鍾子期兩個人成為知音的一個小故事。知音這個詞語就是從這個故事而來,它本來的意思就是精通音律的人,但是在這個故事裡,知音的意思就成為了,真正了解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現在也是這個意思。俞伯牙彈奏的「高山」和「流水」,後來也演變成了一個成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知音難覓,還有一個就是形容樂曲高雅動聽。
當然,這個文言文還有另外一個版本,當然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我們也來看一下吧。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好了,文言文看完了,下面我們來看看我對這篇文章的改編吧。
《伯牙鼓琴》 改編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號稱「琴仙」,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伯牙了。
每當他彈奏時,總是會引來很多人的圍觀,這其中就包括一個叫做鍾子期的人。鍾子期只是一個普通的打柴人,但他也聽的格外認真。伯牙開始演奏一首叫做《高山》的樂曲,大家都拍手叫好,也有不少人發出了陣陣讚嘆聲。而鍾子期和這些人不同,他走上前,恭敬地說道:「您彈得真好啊!就像大山一樣高峻!」
伯牙聽到他的話,眼神中散發出激動的神情,終於有人能夠聽懂我的琴聲了!伯牙想。他不禁又彈了一曲《流水》。只見鍾子期一臉沉醉於其中,一曲結束,才慢慢抬起頭來,讚嘆地說道:「您彈得真好啊!就像流水一樣浩蕩!」伯牙又佩服又激動,趕忙對子期說:「只有你才懂得我的樂曲,和我的心聲,你可真是我的知己啊!」說完,兩人結拜為知音,並相約一年後去子期家拜訪他。
一天,伯牙來到子期家拜訪他,一問才知道,子期在不久以前不幸病逝了。伯牙聽後,悲痛欲絕,來到子期墓前,拿出琴,為他彈奏了一首悲傷的曲子,圍觀的人們不僅沒有感到十分傷心,反而還哈哈大笑。伯牙十分傷心和憤怒,一氣之下砸碎了他最珍貴的琴,並發誓從今以後再也不彈琴了,因為這世間已經沒有任何值得他去為之彈琴的人了。從此,伯牙再也沒有彈過琴。
好啦,今天的文章到此結束,各位同學們,我們下期再見。
- End -
偷偷地點了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