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伯牙鼓琴

2021-02-07 樂樂猴

Hello大家好!

首先先跟大家說一下今天這篇文章並不屬於文言文打卡中的呢!這篇課文是出自於我們的語文書第21課,因為是篇古文,而且老師還讓我們寫一個300字的故事改編(這個放在後面哈),所以呢我就開始寫起了文章(還有還有,因為實在找不到圖片了,所以就用了古詩文增刊上的圖片了emm...)



好了,話不多說,我們還是先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首先給大家看一下我們語文書上的圖片(可能有點暗,大家湊合著看就行了)



上面這張圖片就是我們書上的課文,既然已經有了課文了,那我就不用再這裡再打一遍原文了(雖然它可以湊字數沒錯)注釋的話呢,底下也有了,我也做了一點點筆記(今天是家長開放日 筆記當然要做的認真一點(不是說我以前就做的不認真),所以我也懶得打上去了,儘管如此那麼翻譯我還是要寫一下的


伯牙在彈琴,鍾子期在聽他彈琴(為啥裡面不是鍾子期而是鍾子期呢??)。伯牙剛剛在彈琴,心志表達了高山,鍾子期說:「你彈得真好啊!就像大山一樣高峻。」一會兒,伯牙的心志又在流水,鍾子期又說:「你彈得真好啊!就像流水一樣浩蕩。」鍾子期死後,伯牙就砸了琴,將裡面的琴弦斷掉,終身不再彈琴了,認為這世上再沒有讓他值得彈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這個故事相信大家很久以前就聽說過了,講的主要是俞伯牙和鍾子期兩個人成為知音的一個小故事。知音這個詞語就是從這個故事而來,它本來的意思就是精通音律的人,但是在這個故事裡,知音的意思就成為了,真正了解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現在也是這個意思。俞伯牙彈奏的「高山」和「流水」,後來也演變成了一個成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知音難覓,還有一個就是形容樂曲高雅動聽。


當然,這個文言文還有另外一個版本,當然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我們也來看一下吧。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好了,文言文看完了,下面我們來看看我對這篇文章的改編吧。


《伯牙鼓琴》 改編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號稱「琴仙」,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伯牙了。


每當他彈奏時,總是會引來很多人的圍觀,這其中就包括一個叫做鍾子期的人。鍾子期只是一個普通的打柴人,但他也聽的格外認真。伯牙開始演奏一首叫做《高山》的樂曲,大家都拍手叫好,也有不少人發出了陣陣讚嘆聲。而鍾子期和這些人不同,他走上前,恭敬地說道:「您彈得真好啊!就像大山一樣高峻!」


伯牙聽到他的話,眼神中散發出激動的神情,終於有人能夠聽懂我的琴聲了!伯牙想。他不禁又彈了一曲《流水》。只見鍾子期一臉沉醉於其中,一曲結束,才慢慢抬起頭來,讚嘆地說道:「您彈得真好啊!就像流水一樣浩蕩!」伯牙又佩服又激動,趕忙對子期說:「只有你才懂得我的樂曲,和我的心聲,你可真是我的知己啊!」說完,兩人結拜為知音,並相約一年後去子期家拜訪他。


一天,伯牙來到子期家拜訪他,一問才知道,子期在不久以前不幸病逝了。伯牙聽後,悲痛欲絕,來到子期墓前,拿出琴,為他彈奏了一首悲傷的曲子,圍觀的人們不僅沒有感到十分傷心,反而還哈哈大笑。伯牙十分傷心和憤怒,一氣之下砸碎了他最珍貴的琴,並發誓從今以後再也不彈琴了,因為這世間已經沒有任何值得他去為之彈琴的人了。從此,伯牙再也沒有彈過琴。


好啦,今天的文章到此結束,各位同學們,我們下期再見。




- End -


偷偷地點了個贊

相關焦點

  • 教師資格考試面試 六年級上冊 第21課 文言文二則 伯牙鼓琴
    背誦《伯牙鼓琴》。(2)能說出對《伯牙鼓琴》最後一句話的理解。教學建議: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閱讀文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再通過品讀重點句引導學生藉助注釋理解課文內容,並幫助學生展開想像,加深理解。然後結合人物對話和表現人物動作、神態的詞句,想像情境,用自己的話講述故事。最後結合資料袋,交流閱讀感受,體會人物情感。
  •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並背誦
  • 《伯牙鼓琴》課堂實錄(純文字版)
    生:伯牙鼓琴。(讀得乾脆利索)師:verygood!掌聲!生:鼓掌。師:會讀了嗎?一起來!生:(齊讀)伯牙鼓琴。師:這才是語文課,語文課上不要有語文腔、語文調,正常說話,正常讀書,好嗎?生:好。師:(板書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已經學完了,學會了。這節課請你們來教一教江老師。
  • 《伯牙鼓琴》教學點滴談
    昨天在《伯牙鼓琴》一課教學中,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一)比較充分地引導學生觀察插圖。
  •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是從文章中的第一句話裡摘出來,跟之前傳統古籍中的題目命名方式有點類似,比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整章就被命名為《學而》。當然,伯牙鼓琴還是能夠揭示一定的完整的意思的,作為讀者,可能會推斷,這篇文章寫了伯牙鼓琴的事情。伯牙絕弦,重在說事情的結局。這個絕弦裡面蘊含了鼓琴,不鼓琴,自然不會絕弦;絕弦,還令人聯想——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 【第2期】《伯牙鼓琴》教學實錄
    師:所以,我們學習文言文時可以藉助它的注釋來判斷讀音。師:第二個讀音已經知道了,我們一起來讀一遍。師:第三個呢?思考一下讀什麼?生:第一個讀wéi,第二個讀wèi。師:你是怎麼判斷的?生:下面的注釋「以為」是「認為」的意思,所以讀「wéi」,第二個是「他為了誰」的意思,所以讀「wèi」。
  • 《伯牙鼓琴》,上什麼?
    那麼,《伯牙鼓琴》上什麼?問的多餘了,教參裡都有,塞得滿噹噹的。任何一個語文老師,都繞不開「知音文化。」《伯牙鼓琴》是源頭,「知音文化」就此而來。如何展開?這回,算是找對了一句話了,就此很自得。 上課伊始,就與孩子分享了。
  • 《文言文二則》——六年級上暑期預習語文第二十一課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六年級上語文的第二十一課《文言文二則》,希望孩子們暑期能進行很好地預習,為下學期開學做準備。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這篇課文,通過伯牙鼓琴、鍾子期聽琴的故事的記敘,表達了兩人山高水長的深情厚誼。
  • 在趣味中走近文言文
    但要說最明顯的變化,還是現在的部編版教材中增加了數篇文言文的學習。例如小學一年級就有《三字經》的節選,雖然只是寥寥幾句,但已經對文言文這塊有了初步接觸;到了三、四年級,各有一篇文言文;從五年級上冊起到六年級下冊,每冊都有兩篇文言文課文。
  • 【智簡課堂第325期】 伯牙鼓琴,奏「智簡課堂」之歌
    伯牙鼓琴,奏「智簡課堂」之歌濟南市章丘區曹範學區學校  李蕾「智簡課堂」,顧名思義,就是智慧簡化的課堂。
  • 六年級語文上冊二十一課《文言文二則》課文筆記,預習的好幫手
    今天學習的這節課屬於文言文,大家先跟我來了接一下文言文的含義及特點: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 文言文朗讀有困難?用這3種方法,讓孩子輕鬆起步
    從小學開始,讓孩子早點接觸文言文,學好課本中以及延伸的一些小古文(簡單的文言文),有助於孩子以後去學習中高中的文言文,也有助於幫助孩子去慢慢接觸一些文學典籍。而學好文言文的一個最重要的點就是從朗讀入手。而且,小學階段的文言文學習並不要求學習的多麼深入,理解得多麼透徹。
  • 重慶小升初語文試卷文言文練習題
    重慶重點中學的小升初考試中,會考察文言文這一知識點。下面是重慶奧數網整理的十三篇問文言文練習題,大家有空可以下載做一做。    重慶語文小升初文言文練習一、《楊氏之子》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寫出下列帶點的漢字的讀音,並填空。
  • 一篇100字都不到的古文《伯牙鼓琴》,為什麼能讓人感動千年?
    這次我們來看一篇初中六年級的古文:伯牙鼓琴。有人可能要問了,伯牙鼓琴有什麼好講的,不就是說難覓知音嗎?我之前就講過,但凡能被選入課本的,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床前明月光還不是小學就教了。原文很簡單,100個字都不到。
  • 第2178期 慧眼看課 | 同品董一菲老師執教《伯牙鼓琴》
    聽一菲老師的《伯牙鼓琴》,深感課如其人,簡約豐贍,大氣從容,舉手投足皆錦繡,我僅僅選取兩點感受最深處略談淺見。問題導學,別有乾坤幾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串起整個課堂,細看來裡面卻別有乾坤。「《伯牙鼓琴》真的是這段文字的題目嗎?」
  • 六年級第21課《文言文二則》預習筆記,輕鬆玩轉文言文
    二、多音字彙總曝:①bào(曝光)②pù(曝曬)軸:①zhóu(畫軸)②zhòu(壓軸)湯:①tāng(喝湯)②shāng(湯湯)處:①chǔ(處理)②chù(到處)三、生詞解釋《伯牙鼓琴》1、鼓:彈2、志:心志,情志3、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說指東嶽泰山。
  • 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的能力
    筆者將教材中文言文部分的編寫特點進行簡要介紹,以期幫助廣大教師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切實培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一依託課標,遴選名篇教材選文是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最主要的資源,也是教材的主體組成部分。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共收錄文言文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