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4小時】滄州:擁抱蔚藍,加速港產城深度融合

2020-12-20 河北新聞網


夜色中的黃驊港碼頭。 通訊員 李建達攝

平原與大海的交匯,塑造了滄海之「州」。

130公里海岸線,讓滄州與世界更近。然而,長期以來有海無港,海即是邊,又加水鹹地鹼,生計艱難,謂之「苦海沿邊」。

1984年,滄州人長久以來的向海夢想,實化為地方港的建設行動,1986年,黃驊河口港建成投運,成為河北第一個地方商港。

向海發展的夢想一旦發芽,便不再停止生長。1997年,作為煤炭輸出港的黃驊港工程開工;2007年,省政府批准設立渤海新區,2009年黃驊綜合大港工程啟動,2016年黃驊港綜合港區正式對外開放。滄州沿海經濟有了強大引擎,發展活力競相迸發。

——滄州黃驊港成為近年來環渤海港口群中最具成長性的億噸深水綜合大港。

——美國嘉吉、法液空、韓國現代、華潤、神華、北汽等一大批世界500強、全國500強企業紛至沓來,渤海新區累計完成重大產業投資357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82家;

——國家工信部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是全國範圍內唯一 一個面向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的開放合作平臺。

……

全面擴大滄州對外開放的號角,在新時代持續吹響。

日前,省委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加快滄州渤海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要求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把渤海新區放在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環渤海港口群和沿海經濟帶的戰略高度謀劃和推進;大力發展臨港產業,積極推進高端製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努力形成比較優勢;科學編制多規合一的城市規劃、產業規劃和港口規劃,促進港產城深度融合。

落實省委決策部署,滄州市正圍繞「建設沿海率先發展創新示範區和環渤海地區重要的現代化工業城市,形成沿海經濟帶的重要增長極」目標定位,發揮港口、區位、土地三大優勢,按照「一港雙城」、「以城定港、港城融合、產城共興」的發展思路,以沿海經濟帶建設為引領,做好滄州黃驊港建設、臨港產業聚集、港城建設「三篇文章」,加快推進產業轉型重塑、新型城鎮化體系建設等重點任務,統籌陸海資源配置,推進東西雙向互濟,全力構建全市大開發、大開放新格局。

向深藍挺進

——現代綜合大港黃驊港年吞吐量近3億噸

燈光璀璨的黃驊港。 通訊員 李建達 攝

8月21日21時,北緯38°、東經117°。

夜幕下的滄州黃驊港綜合港區礦石碼頭,燈光掩映,門機高高聳立,一派繁忙的作業景象。

來自澳大利亞黑德蘭港的「凱爾特」號貨輪,滿載鐵礦石,靠泊在礦石碼頭泊位。工人們在大型機械手的輔助下,將鐵礦石通過傳送帶緩緩運出。這些礦石,將到達內地鋼鐵公司冶煉。

黃驊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端起點,這裡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北方起點。如今,這裡已發展成為一座擁有煤炭港區、散貨港區、綜合港區、河口港區四大港區,年吞吐量近3億噸的現代化綜合大港,建成20萬噸級航道和35個萬噸級以上泊位,對外開放的萬噸級以上碼頭達到14個。

滄州市海洋和漁業局港口管理科科長劉明志見證了黃驊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的全過程。他介紹說,以綜合港區建成為標誌,滄州黃驊港實現了由單一煤炭輸出港向現代化綜合大港的轉變。去年黃驊港完成吞吐量2.88億噸,在全國規模以上港口中居第13位,今年一季度貨物吞吐量首次躋身全國沿海港口第10位。

一頭輻射廣袤腹地,一頭連接深海域外。黃驊港進一步密切與華北、西北、東北等國內地區經濟互動,開通了黃新歐國際班列以及至東南亞直航航線等一系列國際航線,並與德國杜伊斯堡、荷蘭鹿特丹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將港口業務逐步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延伸拓展。

著眼全力打造現代化綜合服務港、國際貿易港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及雄安新區最便捷出海口,滄州市聚焦港口轉型升級,堅持陸海聯動,深入實施「港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拓展貨櫃、滾裝、礦石、原油、糧食、LNG等運輸功能,加快15個碼頭、27個專業化泊位的建設和前期工作,優化港口功能,提升港口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同時,全面提升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環渤海城際鐵路以及邯港、曲港高速、任滄港快速路建設,實現與京津、雄安新區、石家莊等快速高效互聯互通,主城區與黃驊新城快速連通。加強與天津港、寧波港合作,持續放大港口的吸引輻射功能。

「到2020年,滄州黃驊港吞吐量將力爭達到4億噸、貨櫃200萬標箱,躋身全國沿海主要港口之列。」劉明志說。

向高端邁進

——臨港產業體系更趨現代化

在中捷通用機場,飛行員正在進行飛行訓練。通訊員張進攝

8月21日15時,渤海之濱的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一架輕型飛機在空中飛行,中捷通用機場就在眼前了。

通過安檢進入機場,一側機庫內停放的幾架輕型飛機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款捷克產鯊魚飛機未來這裡就能生產。」滄州中捷機場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庭樹介紹說,這裡將發展通用航空園、通航產業小鎮,成為融通航飛機生產製造、運營管理、航空服務、文化旅遊、娛樂飛行等於一體,近京津、臨渤海的高端通用航空城。

中捷通用機場一期佔地534畝,是河北省東南部地區唯一一個通用機場,已正式獲得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頒發的《通用機場使用許可證》,目前與西安金勝飛行學院合作,開展飛行員駕駛培訓。二期將擴建為4E級可滿足B777大型貨機安全起降的通用機場,目前擴建工作已全面展開,計劃2020年底投入使用。

「機場二期3600米跑道目前正在建設,建成後,這裡不只培訓飛行員,還將承載航空物流,維修大型飛機。」王庭樹說。

圍繞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製造、綠色石化及新材料、生物醫藥、主題旅遊、現代物流、通用航空、冶金和裝備製造等主導產業,滄州加速打造現代化臨港產業體系。

千百年來寸草不生的鹽鹼灘,現在成了發展臨港產業的「黃金寶地」。滄州擁有50多萬畝建設用地和200餘萬畝未利用地,巨大的土地空間,為大型項目建設提供了充足的用地保障。總投資166億元的鑫海化工安全環保質量升級項目,總投資42億元的泰恆特鋼鉻鐵合金項目、總投資21.5億元的神華機車修造基地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華鷹先進電機及無人機項目等一系列新上項目,豐富著臨港產業體系,初步構建起以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綠色化工等優勢產業為基礎,以高端裝備製造、通用航空、文化旅遊、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為支撐的現代臨港產業體系。截至目前,渤海新區累計完成重大產業投資357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82家。

立足渤海新區產業基礎、現有優勢和發展潛力,滄州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向生物製藥、醫藥製劑、現代中藥等價值鏈高端邁進,向配方食品、醫療器械等大健康領域拓展;持續放大國家級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效應,瞄準綠色石化、冶金裝備製造等傳統優勢產業,按照「一業一策」制定轉型升級路線圖,引導企業加快提升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水平,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典範。

臨港產業體系發展中,注重構建循環經濟體系,走綠色發展新路。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延伸產業鏈,渤海新區著力進行補鏈拓鏈,初步構建了石油化工、鹽化工、煤化工、鋼鐵及裝備製造為主的四大循環經濟產業體系以及氫元素、氯元素兩條特色產業鏈,區內產業鏈關聯程度高達89%,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能源梯級利用以及廢水、廢氣、廢渣的再利用。

臨港化工公司生產三聚氯氰,同時產生含鹽廢水,經處理可得到原料鹽,形成了企業內部閉環循環;瀛海香料公司鋪設輸氫管道引入金牛化工公司的副產品氫氣,淘汰了自身電解水制氫環節,每年可節約大量工業用電,金牛化工公司解決了氫氣排放問題,每年可增加經濟效益2000多萬元,實現了雙贏。

向綠色行進

——現代化濱海新城更加生態宜居

在北京現代滄州工廠的汽車生產組裝線上,工人正在裝配汽車配件。記者 耿 輝攝

穿行在黃驊新城建成區,博海公園、企業總部大廈、高等學府、世博歡樂園、五星級酒店……一座座標誌性城市建築景觀不斷映入眼帘。蔚藍與青翠交相輝映,給人賞心悅目之感。

驅車行駛在黃驊新城起步區,總投資201億元的59個城市功能配套項目正加快建設;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作為黃驊新城建設的重要內容,尼特拉風情小鎮、奧特萊斯小鎮、中東歐16國商務中心、中國中東歐中小企業論壇永久會址等一批標誌性項目正在紮實推進。

圍繞滄州市主城區和黃驊新城「雙核」發展格局,滄州高起點打造「一帶一路」重要港口樞紐城市、面向中東歐為主的全面開放城市、濱海特色的生態宜居城市、綠色智慧的創新發展城市,實現黃驊新城與滄州主城區互動融合高質量發展。

在黃驊新城建設中,滄州市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歐洲風情、濱海特色,充分發揮港口、區位、交通、空間、產業、政策等優勢,全力提速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高品質現代化濱海新城。

城市建設,基礎先行。雖是初秋,津汕高速公路黃驊北互通收費站改擴建工程現場,建設者仍然揮汗如雨,一派火熱施工場面。

「黃驊北互通項目作為黃驊新城建設的重要先導工程,是黃驊新城上下高速、與外界聯繫的重要進出口,預計2020年7月份完工。」項目管理辦公室現場負責人馬亞勇說,「改造前的黃驊北互通為三肢交叉單喇叭,無法向東延伸,是一條斷頭路。為加快推進黃驊新城建設,實現港口、港區和港城一體化發展,渤海新區啟動了津汕高速公路黃驊北互通收費站改擴建工程項目。」

目前,黃驊新城起步區和核心區建設有序展開,基本形成50平方公裡的建成區,引進了北交大海濱學院、河北農大渤海校區、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等6所高等院校,城區人口達到25萬人,黃驊市、中捷產業園區、南大港產業園區正加快相向融合發展。

一座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濱海新城正呼之欲出,書寫著與滄州中心城區交相輝映的「雙城記」。

蔚藍的渤海灣,湧動著滄州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澎湃激情。

開放的滄州,正融入京津冀,融入渤海灣,邁上更為廣闊的世界大舞臺。  (記者 張嵐山 戴紹志 王雅楠

一座城市的24小時

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46.5戶

平均接待國內外遊客5.79萬人次

黃驊港吞吐量近79萬噸

北京現代滄州工廠最快下線1060輛車

234名河長守護200條河流

新增造林1396畝、植樹76780株

農村街道硬化5300平方米

新增城鎮就業人員298人

據2018年統計數據

相關焦點

  • 市人大視察梅山物流產業集聚區港產城深度融合工作
    市人大視察梅山物流產業集聚區港產城深度融合工作 2020-09-24 2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趙豪志: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
    趙豪志到山東省港口集團走訪時強調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青島日報社他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論述,充分發揮青島港口門戶城市作用,高標準規劃建設好國際郵輪母港區,攜手加快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建設,推動港產城深度融合發展。
  • ...山東省港口集團董事長霍高原:發力港產城融合 建設世界一流海洋...
    過去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高原為班長的山東省港口集團領導班子帶領下,謀求轉型的山港,大刀闊斧實施一體化改革,發力港產城深度融合,對標倫敦港等全球先進港口,劍指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 芮國強:常州初步形成「產城融合發展」新樣本
    據悉,常州市為實現產城融合發展的目標,通過提升產業層次,增強產城融合新動能;改革行政區劃,優化產城融合新空間;堅持「以人為本」,滿足產城融合新需求;推進文化建設,彰顯產城融合品質內涵;建設生態文明,增創產城融合發展優勢。譬如,常州把符合全球創新趨勢、附加值水平高、具有較高資源配置能力和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轉型升級之產」作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心謀劃。
  • 海門港新區: 港產城融合新高地
    原標題:海門港新區: 港產城融合新高地   海門港新區緊扣「江蘇沿海開發的先行軍、南通大通州灣建設的核心區、海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目標,以《三年行動計劃
  • 滄州: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之路 打造生態宜居新滄州
    滄州市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沿海地區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解放思想、乘勢而上,把創新作為最大的發展動力,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經濟強市步伐。加快產業轉型 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滄州地標建築——清風樓。記者 龔磊 攝滄州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產業基礎良好,又毗鄰京津兩個大市場,加快發展旅遊業潛力巨大、後勁很足。
  • 南京溧水開發區「空港經濟」發力港產城融合
    「『空港經濟』將為地區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驅動『以港帶產、以產促城、以城興港』,實現港、產、城相互融合、協調發展。」   「後青奧」時期,南京市著眼於推進「一新區(江北新區)、三新城、三樞紐」建設的戰略決策,其中「三新城」即溧水、高淳和河西新城,「三樞紐」即空港、江港、高鐵。
  • 江北「兩園兩鎮」聯動 加速產城融合
    作為省級開發區,電商園區是江北推進產城融合的重要「試驗田」。「江北打造的新型區域功能區,不是過去產業與城市割裂的純生產區,而是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宜居宜業城市區。」江北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說,產業集聚加速城市化,城市化配套反過來助力產業振興,形成良性循環。在這樣的理念推動下,電商園區更加注重集聚人氣,吸引了一批批全國各地懷揣夢想的年輕人。
  • 連雲港:「港」「產」「城」聯動 讓港城不再離港
    連雲港雖是港城,但地形與歷史的「差錯」,卻讓這個港城長期存在 「港」、「產」、「城」的貌合神離。而如今,乘著江蘇沿海開發的東風,連雲港「通山填海」解除天然掣肘,以「港產城聯動」步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一個脫胎換骨的連雲港正躍出藍圖。
  • ...未來:加快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
    原標題:活力濱城 開啟未來:加快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   五年,放諸時代長河只是一瞬;五年,投射城市年輪不過一環。
  • [新華視點]河北滄州:南大港溼地成珍鳥樂園
    [新華視點]河北滄州:南大港溼地成珍鳥樂園 河北滄州:南大港溼地成珍鳥樂園。
  • 產城融合究竟是什麼?
    產城融合是指產業與城市相互融合發展,建設以「產業為保障」「城市為基礎」的發展格局,實現以產業驅動城市的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解決園區空城與空轉的難題,推進城市化建設。淺析產城融合的規劃路徑01、產業規劃定位產城融合發展作為構建智慧園區的重要切入點之一,需要真正落實產業規劃定位,深入實施產城互動,加大產業與城市發展之間的協調合作。相互促進。
  • 特區40年|深圳鹽田:堅定不移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特區40年|深圳鹽田:堅定不移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 2020-08-21 13: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山東港口「東煤南移」移出新舊兩重天
    4月14日,在山東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區南區,新建的皮帶機猶如長虹臥波。「東煤南移」一期工程已經投產,二期工地吊車林立,基礎處理正加緊進行。該工程退港還海,走的是轉型之路,換出了新舊兩重天。這背後折射出的,正是山東港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港產城融合。
  • 「開放大吳」 加快港產城融合發展
    在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工作中,大吳街道按照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牢固樹立「開放大吳」理念,進一步明確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思路,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速打造大吳高質量發展「2.0」版本
  • 活力濱城 開啟未來:加快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天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是濱海新區加快推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落實「雙城」發展布局,全面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的關鍵五年。偉大事業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
  • 臨空經濟核心區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服務「兩區」建設
    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服務「兩區」建設。1.服務「港」。依託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緊密對接首都機場集團、中國航空集團,提升航企服務水平,前三季度累計為相關企業退稅21.5億元;配合首都國際機場「再造國門」計劃,整體投資預估663億元,全年已完成投資11.6億元。
  • 無錫高新區:產城融合煥新顏
    從荒郊野外到現代新城,慧海灣公園成了無錫高新區推進產城融合、提升人居品質的縮影。「城鎮化進入下半場,單純的土地擴張和產業引進已無法進一步帶動高新區的持續發展。打造一流城區、匯聚天下英才、發展新興產業,我們必須高水平推進產城融合,促進新舊動能轉換。」
  • 三亞金茂灣首發 金茂海南產城融合項目加速落地
    2020 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實施,三亞崖州灣科技城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重點園區,將重點打造「一港三城一基地」。其中,南繁科技城是海南崖州灣科技城規劃的「三城」之一。按規劃,將打造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和加強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打造成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
  • 山東港口48小時密集籤約三城 同時啟動泰山內陸港建設!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解強民 通訊員 代新興 濟南報導6月18日至19日,山東港口在48小時內連續走訪了泰安、聊城、德州3個城市,與當地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時啟動泰山(新泰)內陸港建設,在山東港口港產城一體化融合版圖上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