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要解決普惠、數字鴻溝問題

2021-01-09 人民政協網

「十四五」規劃開啟,下一個五年,新基建作為新的增長動能,作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將向何處去?對此,知名網際網路技術專家、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我國政府進一步明確新基建的覆蓋面和規模,中國的新基建進程將繼續加快。而要在下一個五年實現穩步發展,還要踏準節奏。

從技術的角度看,新基建是新技術發展從技術產品化到產品服務化之後第三個發展階段的產物,這也是技術發展重要性逐步提升的一個過程。

在何寶宏看來,與以往技術發展階段強調商業屬性不同的是,新型基礎設施首先要強調社會屬性,要體現社會責任。因為新型基礎設施是開放的生態,要特別注重合規性,保持中立性,此外還需要注重標準化。

何寶宏提出,新型基礎設施的社會屬性還體現在由於需要給第三方提供服務需要可解釋、可審計、可追溯,與此同時還要注重普惠性,不能讓新基建只惠及一線城市、發達地區、高端人群,需要惠及所有的人群。因此,普惠、數字鴻溝的問題是新基建必須要關注的,不能簡單地認為服務就是基礎設施,它們之間有關係,但是升級以後才是新型基礎設施。同時,新基建的發展過程還有很多問題要警惕,如重複建設、廢棄數據中心、碳排放等方面的問題。

而作為新基建的重要支撐,數據中心將成為下一波技術創新的制高點。當前,全球數據中心正在以每年10%增速發展,「任何技術與業務的發展,必然會拉動對數據中心的需求。但我們也要注意,一方面數據中心要從面向網際網路的數據中心升級到面向全社會的、面向新基建的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就是要避免數據中心重複性的建設。未來數據中心不僅要為網際網路服務,還要為工業等眾多的行業領域服務。」何寶宏說。

談到隨之興起的大數據產業未來前景時,何寶宏表示,大數據創業窗口期已經基本關閉。雖然數據市場還在持續高速的增長,但近幾年圍繞大數據創業的新增企業數量已經越來越少,當前大數據應用最多的是金融、醫療和政務三大版塊。同時,客戶對大數據方面服務的需求也有了明顯的改變,更多需要的是數據方面的軟性服務,而不僅僅是硬體設施。因此大數據產業商業模式已經越來越多從賣硬體設施向提供軟服務轉變。

「總之,新基建與服務,基礎設施與服務是兩個概念,不能簡單地理解成服務就是基礎設施。新基建一直在路上,一定要踏準節奏,穩步前行。」何寶宏最後說。

相關焦點

  • 「解讀」梁春曉:新基建務必關注老齡化,避免新數字鴻溝和新貧困
    來源:盤古智庫本文大約2500字,讀完約6分鐘「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是新基建的一次有力的嘗試與展現。推進數位化或者是數位化的基礎設施或者新基建時,需要特別警惕」新數字鴻溝」。在考慮新基建,即資訊時代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時,在系統、終端、人機界面的設計上,務必要切實關注和滿足老齡需求,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滿足老年人由於生理條件衰退所面臨的一種特殊的需求,這樣我們才能提防可能出現的新的數字鴻溝與新貧困,實現全齡包容和老齡友好。
  • 央行餘文建:從供需兩側著力彌合「數字鴻溝」問題
    《G20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行動計劃》也明確提出「在確保金融消費者權益得到保護的同時,採用常規和可靠的數字手段持續提供可獲得和可負擔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促進普惠金融發展」。可以預見,在未來若干年裡,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弱勢群體、賦能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應對重大傳染疾病、數字普惠金融的消費者保護和教育等將成為國際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
  • 解決「數字鴻溝」不僅是社會問題,更是企業的問題
    或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類問題會慢慢消散,但是永遠不會消失,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引領時代的技術會發展得有多快,而我們又能否趕上這趟"特快列車",繼續享受科技的便捷呢?我們將這一類的情況稱為"數字鴻溝"。
  • 三人行|消減「數字鴻溝」,讓城市有「智慧」,更有「溫度」
    發展中的困難可以被解決,可以通過相應的政策、相應的制度,相應的技術去緩解甚至解決它。武文杰: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我們現有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但也出現了「數字鴻溝」這一世界性問題,該問題的本質在於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普及和應用方面的不平衡與不充分。
  • 廣發銀行關鐵軍:從業者應立足本崗 積極思考和解決數字鴻溝(全文)
    關鐵軍表示,在當前我們所處的國內外整體環境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十四五新徵程中,如何實現「自立自強」,填平和跨越數字鴻溝,尋找和駕馭發展新機遇,是我們每個從業者立足本崗,都應該思考的問題。她指出,宏觀如此,微觀也一樣。
  • 彌合數字鴻溝 共享發展紅利
    國際寬帶使用量持續增加,但不同國家、地區和群體之間的數位化發展不平衡問題也日益突出。國際電信聯盟敦促各國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地區和國家間數字合作,努力彌合數字鴻溝,確保可持續的全民互聯互通。 國際電信聯盟近日發布的《衡量數位化發展:2020年事實與數字》報告顯示,全球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在使用網際網路。
  • 彌合數字鴻溝 共享發展紅利(國際視點)
    報告顯示,疫情防控期間,數字鴻溝問題進一步凸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城市與農村、不同群體之間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及網際網路接入的差距持續擴大,如何確保數位化成果惠及所有人,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突出  國際電信聯盟的報告指出,疫情防控期間,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城市與農村、不同群體之間數位化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突出。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放緩、數字性別鴻溝、缺少數字技能和可承受的價格,仍然是阻礙人們公平參與數字社會的主要障礙。
  • 馬化騰:以新基建為契機,加快共建產業網際網路
    「防疫健康碼」已累計亮碼超80億人次;「騰訊健康」累計提供了超過100億次的疫情動態查詢服務和超過1500萬人次在線問診服務;微信小程序日活躍帳戶超過4億,政務類小程序用戶同比增長近60%;騰訊智慧校園、騰訊課堂等產品累計幫助超過1億學生在線學習;騰訊會議日活躍帳戶數超1000萬,企業微信會議功能累計服務2.2億人次,成為復工利器;安全復工平臺「WE智造」小程序已被42個地區的2.8萬多家企業用於解決復工過程中的棘手問題
  • 中國人民銀行餘文建:要做老百姓放心的數字普惠金融
    」議題環節,並就普惠金融的相關問題提出六點思考。第一,數字普惠金融如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我們的短板還是在農村地區和鄉村地區;第二,數字普惠金融如何賦能中小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如何發揮技術優勢,多做一些工作;第三,數字普惠金融如何跨越數字鴻溝?如何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加強金融消費者素養;第四,數字普惠金融如何保護金融消費者?如何加強數據和個人信息的保護,做老百姓放心的數字普惠金融;第五,中小銀行的如何進行數位化轉型?
  • 交通運輸部:研究解決老年人出行的「數字鴻溝」問題
    交通運輸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交通行業將持續提升交通服務水平,研究解決老年人出行的「數字鴻溝」問題。同時,明年將實現20個省份普及道路客運電子客票服務,推進實現「刷臉」進站乘車。推動鐵路、民航、城市軌道交通間安檢流程優化。  2020年,全國貨運量連續多月保持正增長,其中11月同比增長7.1%。
  • 健康碼將和公交卡老年卡整合什麼情況 該怎樣解決數字鴻溝問題保障...
    健康碼將和公交卡老年卡整合什麼情況 該怎樣解決數字鴻溝問題保障老年人權益?時間:2020-11-26 18:14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健康碼將和公交卡老年卡整合什麼情況 該怎樣解決數字鴻溝問題保障老年人權益?
  • 新基建,是什麼?
    2020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抓住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黨中央密集部署之下,市場開始熱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迎來風口。
  • 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如何跨越"新數字鴻溝"
    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如何跨越"新數字鴻溝" 作者:摩根頻道 發布時間:
  • 中臺是企業數位化轉型的技術底座,是企業數字商業的新基建
    近日,在雲徙數字創新年會上,雲徙科技重磅發布《中臺實踐:數位化轉型方法論與解決方案》,這是國內首部中臺案例合集,書中梳理了新地產、新汽車、新直銷、新零售、新渠道領域的成功案例,不僅有行業龍頭企業CIO現身說法,還闡述了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平臺的建設方法論及解決方案。「數據中臺如何助推企業業務發展?」 ,「如何構建適合自身的中臺?」
  • 數字普惠金融迅速崛起:加強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監管規則體系建設
    央廣網北京11月18日消息(記者柴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11月18日在2020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表示,十四五期間,應重點從業務規範、技術安全和消費者保護等維度,加強數字普惠金融領域的監管規則體系建設,使監管部門對各類創新做到看得懂
  • 修榮騰:數字鴻溝仍是信息化面臨現實問題
    信息化時代,意味著我們要承擔更重的責任。從當前來看,與多數發展中國家一樣,我國信息化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數字鴻溝」不斷擴大的現實問題。縮小「數字鴻溝」,是我國當前乃至今後更長時間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數字鴻溝」不斷擴大  4月26日,在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的協助下,世界銀行在北大百年講堂發布《中國的信息革命:推動經濟和社會轉型》報告。
  • 數字與能源,交織成新基建的摩比斯環
    提到新基建,大家可能會首先想起大數據、AI、雲計算組成的數字產業,以及高鐵、城軌、新能源汽車構成的交通產業。但如果你留心分析,會發現新基建的體系裡還有一條「暗線」——那就是能源。
  •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志敏:釘釘為教育扮演數字新基建角色
    (原標題: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志敏:釘釘為教育扮演數字新基建角色 )
  •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信任問題是老年人數字鴻溝的瓶頸
    去年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回應此前多地頻繁發生的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難題。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 經濟日報刊文:彌合老年人與數字時代鴻溝,需社會各界共同行動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經濟日報刊文:彌合老年人與數字時代鴻溝,需社會各界共同行動數字支付、網上預約看病、掃碼點餐、健康碼登記……如今,數據的互聯互通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現實中,對於年輕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對一些老年人來說可能格外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