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幻專題為核心的學科融通閱讀

2021-02-08 鴕齋囈語

以科幻專題為核心的學科融通閱讀

一、中學生為什麼要讀科幻。

從以劉慈欣為代表的中國科幻小說家在國際星雲獎、雨果獎連獲佳績,到科幻小說進入高考試題,再到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熱映,科幻小說以其突然爆發的速度,迅速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科幻進入中學閱讀也隨之進入人們的視野。其實,科幻小說的閱讀一直沒有離開過中學,筆者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和我的同學之間就已經在互相傳閱科幻小說,從教多年,也深知科幻小說一直是學生喜愛的類型小說之一。但是隨著教學的日益探索,我認為要把學生的這種自發變成一種自覺,讓科幻小說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不再成為老師、家長見之欲收,不能見諸天日的東西。

為什麼中學生需要閱讀科幻?我認為有這麼三個理由:

1.科幻小說有趣,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2.科幻小說可以引發學生對科學和社會問題的探究和思考;

3.學生可以以科幻小說為圓心,輻射哲學、歷史、科學、藝術等各門嚴肅著作的閱讀。

限於篇幅,我不展開討論。要言之,科幻小說立足於現代社會對未來想像,相較於古典文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又能激發他們對於未來的想像;科幻小說又通過展示技術來探討人性,有趣的內在是對人類社會的深深關切,因而它能激發學生對於科學技術的反思和相關社會問題的思考;因為科幻小說有著對科學技術的反思和相關社會問題的思考,所以科幻小說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引入,帶領學生走向一些嚴肅的哲學、社會學、科普、藝術等門類書籍的閱讀。在中學教學的閱讀體系中,科幻小說可以起到一個「樞紐」的作用。

赫胥黎曾經說過的:「科學和藝術的共同目標都是表達事物的永恆秩序,區別只在於表達的方式不同。」科幻小說以其特有的性質,融各門學科閱讀的特質於其內,使它成為博雅閱讀的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在其中我們既可以有科學閱讀、也可以有文學藝術的閱讀,還能涉及到哲學的閱讀。哲學、科學、藝術(人文)融為一體,學生通過閱讀經典(包括經典文學作品、科幻作品、科普著作等),他們的理性精神、反思意識、審辯思維都能得到極大的提升,最後對於宇宙、世界、人生都會形成自己的特有的價值關懷。

 

二、科幻小說專題閱讀的設想。

有鑑於此,我一直致力於推廣學生的科幻閱讀。但是多年以來,總感覺難以下手。嘗試過很多方法,課內推薦,建立科幻小說的書庫,學生借閱還頗多;到後來,我乾脆親自上陣,給學生開設科幻小說的專題講座,效果不錯……但是多年下來,總感覺到科幻小說總體量多,種類也龐雜,這麼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閱讀,不能說沒有效果,但是不大理想。學生的閱讀沒有反饋,即使是講座,也是我講學生聽,沒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因而,在最近的一輪教學中,我借鑑我曾經採取過的小組世界著名作家專題閱讀的形式,讓學生也對科幻小說展開專題研究性的閱讀。

那麼,還進行作家專題閱讀麼?科幻文學史上有許多著名的科幻小說巨匠,如凡爾納、克拉克、阿西莫夫、布拉德雷伯裡、菲利普·迪克、安蘭德、阿特伍德、筒井康隆、劉慈欣等等,完全足夠讓學生探究。但是由於科幻小說的特點,一個作家的小說其同質性往往比較大,如果以作家專題入手,和文學閱讀別無二致,體現不出科幻小說的特點來。因此,我最終決定以科幻專題的形式來進行這次科幻小說的閱讀。

依據科幻小說大致的分類情況和班上的小組數量,我設置了七個專題:1.太空歌劇;2.時間旅行;3.人工智慧;4.未來世界;5.平行世界;6.賽博朋克;7.生物工程。其中有些專題稍有重合,但是基本上各成一類。每個專題我都推薦了許多相關專題的書籍(見附錄),並設立了高階版和普通版兩種書籍,以符合不同學生的閱讀能力。對科幻有重度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比較難讀或是篇幅比較長的小說,班上有不少同學選擇了高階版,如安蘭德的《阿特拉斯聳聳肩》、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等等。另外,在平行世界專題中,我把架空類的小說也併入其中,像託爾金的《魔戒》、喬治·馬丁的《冰與火之歌》,以此強化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是參照了美國對於科幻的廣泛分類)

我給這次專題閱讀設立了一個目標:通過精讀某一專題科幻書籍,了解科幻小說的特點,掌握科幻小說的閱讀方法,初步了解和掌握科幻小說研究的路徑。學生選擇專題,在一個多學期的時間內,閱讀自己選擇的書籍,並和小組內的其他同學互相交流、探索,形成對這個專題小說的整體認知和分析,然後小組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組閱讀的成果。

 

三、科幻小說專題閱讀的操作。

1.小組自由選擇專題,購書

班上每個小組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專題,閱讀能力強且對科幻興趣濃烈的可選擇高階版讀物,買書之後利用課餘時間和閱讀課進行閱讀。而且每個小組的書籍採取圖書漂流的形式,每一個同學讀完了自己選擇的書籍,也可以去讀同組同學選擇的書籍,這樣他們就對自己這個專題的書籍有了一定的了解。

2.教師和小組定期討論

教師每隔一段時間,或是利用閱讀課單獨聊天,或是小組集體討論,來對小組的閱讀情況進行了解,並對其疑難問題進行解釋。

3.寒假製作閱讀海報和專題學案

(1)製作海報。因為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專題內部選擇了一本書籍,因此在通過一個學期的閱讀之後,我布置學生利用寒假的時間進行海報的製作。上一次專題學習,我讓學生按小組製作,這一次我讓每一個人製作一份,而且要求有所不同。我要求學生通過海報的形式,結合對本專題的了解來介紹自己閱讀的書籍。這就通過製作海報的活動,讓學生重新審視自己閱讀的書籍,並藉此對自己選擇的專題進行深入的了解。海報需要學生運用形象化的思維參與到自己的閱讀活動中,以藝術化的表現方式呈現自己閱讀和思考的成果,這本身也是一次藝術、文學等多門學科融通的實踐活動。

 (2)製作學案。因為這次科幻閱讀的專題性質,學案的製作也有了一些變化,更注重專題性,而且對小組成員的全體參與性要求更高。

科幻小說專題學案製作內容要求:

專題概述:簡要介紹本專題的內容、特點以及發展情況。(可以百度搜索,但是要進行編輯);

小組專題評介:每個人用兩百字左右的篇幅談談自己對本專題的看法。(要有基本論點和闡述);

專題閱讀書籍介紹:書籍、作者、譯者、出版社,內容簡介,每位閱讀人撰寫一百字的評論;

精彩段落摘錄:不一定每本都要摘錄,可以選擇最精彩的兩三本,選擇一些段落給同學欣賞;段落之後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引發同學思考。

深度探究:本專題有哪些值得探究的問題,選擇一篇專題(也可以是專題的某本書)的評論文章,設計一些問題或者話題,帶領同學討論。

其中2-4項都是需要小組每一個成員參與製作的。這樣的要求就促使學生能夠將自己所讀的書籍和選擇的專題結合,更具有專題探究的性質。

4.以一本科普著作為圓心,帶動學生對科學問題的關注,推進科幻閱讀

為了讓學生在討論科幻小說中有理論的資源,我在高二上學期帶領全班閱讀了一本科普著作《人類的終極命運》,這是一本介紹人工智慧的書籍。但是他將人工智慧的前世今生放置在人類哲學、科學、藝術的譜系之中,所關切的問題不僅限於人工智慧,更探討了科學與道德、技術和人心之間的關係。這本書的閱讀,有點難度,但是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層次,給學生思考科幻、科學問題提供了依託。在之後的科幻專題研討和展示中,好多小組都提到了這本書,並且利用這本書的資源,結合自己的專題進行討論。

5.小組合作展示閱讀成果

第二個學期開始,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整合和確定學案的製作。期間,教師不斷地和小組同學討論,指出他們學案的不足,提出修改的意見,最終完善他們的學案。這個過程也是學生重新對自己選擇專題深化認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提供資源和建議,促使學生的學習深入下去。

最終每個小組用一節課的時間展示他們閱讀和探究的成果。這七節課是美妙的,我們一起經歷了七個小組通過近一年的時間精心閱讀和準備的呈現。每個小組的學案,全班共同閱讀,勾畫點評,寫讀後感,並且提出屬於自己的問題。這就使得小組展示的時候不是一言堂,班上的其他同學會和他們質難、問對,彼此的觀點得到碰撞,組與組之間的內容互相滲透,使得整節討論課走向深入。

 

通過科幻專題的閱讀,學生在七個專題中盡情領略了科幻小說的魅力。雖然說是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專題,每個人選擇一本書,但是組內的同學相互漂流,甚至組與組之間相互漂流,使得在閱讀的過程中很多同學的閱讀已經跨越了自己選擇的書籍和專題,走向了一個更廣闊的科幻天地。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我的探究,主動地建構自我認知,所有的過程,都是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從一開始的懵懂,到後來的侃侃而談,鞭辟入裡,學生的自我生命,通過科幻閱讀得到了豐盈。同時,在學生的學案和授課中,可以窺見他們敏銳的眼光、深刻的思維、對科學的反省、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我們可以看看其中幾個小組的專題評述和問題設計。

(1)專題評價:

但人類的好奇心如同宇宙的邊界浩瀚無邊,探索與求知才能推動人類的發展,不可能因為未知的恐懼而放棄對時間穿梭的渴望,我唯一的希望便是希望人類的自律伴隨科技一起進步。 ——時間旅行組

生物工程專題作品有些注重科學性,有些更注重社會性。

它們基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引發出對人、生命的終極問題探討。

科幻作品想像的技術很多被人類實現,甚至落後於時代,而作品蘊含的精神內涵則是歷久彌新的。

——生物工程組

賽博朋克是有別於傳統科幻的新式科幻,比起對未來生活的謳歌與憧憬,它更多的是去思考高度發達的科技背後所遮掩的種種問題。雖然科技高度發達,可大部分高端技術卻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中,大部分人依舊在為生存而苦苦掙扎。未來世界,多少仍是當今社會的投影。——賽博朋克組

 

(2)問題設計:

人工智慧組

人類應不應該給予人工智慧同等的待遇?

在人工智慧真正擁有心智的那一天,社會將出現怎樣的危機?(或轉機?)

人工智慧帶來的危機能否通過法律的形式解決?

人工智慧可不可以產生自己的民族?

賽博朋克組

自我與外界的關係:什麼是可以被改造的?我可以徹底地改造我自己嗎?我能改造我的靈魂嗎?

虛擬界中窺人性與荒誕深處現真實有何聯繫?

人類在科技高速公路上疾馳,可這道路前方真能通向烏託邦嗎?

通過科幻小說的閱讀,以及自我構建的其他方面書籍的閱讀,學生已經能夠利用科幻小說這個載體,從哲學、科學、藝術等不同側面思考社會人生。這一個學期的閱讀可以稱得上是一次「博雅閱讀」的嘗試。

 

四、總結

1.好奇心是撬動科幻閱讀的基石。

學生天然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人類的文明可能就源自於我們種族那不可磨滅的好奇心。是哪個種族第一次仰望星空,是哪個種族第一次把萬物畏懼的火帶回了部族……好奇心能夠支撐人類探索無數的未知領域,這在克拉克《太空漫遊》和其他諸多小說中也都有提及。在學生的閱讀中,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是一件無比重要的事情,是撬動學生閱讀的基石。學生不對所讀的書籍有好奇心,這樣的閱讀會很快走向膚淺和功利。

學生天然對科幻小說具有好奇心。教師需要做的是用合理的形式喚起和維持這份好奇心。因此,科幻小說的專題閱讀肯定不能選擇高大上的專題,而是要能貼近學生的實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點。我選擇的時空旅行、平行宇宙、生物工程等專題,都是無數小說、電影,乃至社會熱議的話題。學生本身有所接觸,但是了解不深。因此,在聽說要進行專題探究後,積極性都非常高,他們想要知道這一專題的小說究竟有趣在哪裡,也就會帶著好奇心去閱讀。而且每個人閱讀的書籍又不一樣,就會對其他人閱讀的書籍產生好奇心,都不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自行就會相互交換閱讀,探討。

2.專題有助於學生以點帶面,自主探究,深入的理解科幻小說。

學生的閱讀分自由閱讀和專題閱讀兩類。自由閱讀發展學生的興趣,而專題閱讀則是把學生的興趣向更深處引領。科幻小說的種類繁多,門類龐雜,要尋找一個切入點帶領學生閱讀,儘可能有一個全覽式的了解,則非專題閱讀不可。此次活動中,學生由一本書到一個專題,再到其他六個專題,不斷地擴展自己的閱讀邊界,利用專題引導自己的閱讀。這樣,他們的閱讀就有了定位,他們對於小說的認知就不再局限於一本書,而是從一本書跳出來,從專題的角度反思自己的閱讀。而在專題的閱讀過程中,學生思考的集中性、系統性也得到了加強。不再是自由閱讀那種零散式的,漫無目的的閱讀,因而這樣的閱讀更有效率,也更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成長。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以小組的形式自行展開閱讀和探究的,學生需要自行閱讀書籍,交換閱讀,交流討論,要自主對所選專題進行研究,自主設計學案,課件,這些都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也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3.教師要以提供支架的方式參與學生活動。

但是學生的自主學習,並不意味著教師無所作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付出的心力也很多。首先,教師要設計活動進行的框架和流程。我首先給科幻小說進行分類,提供閱讀書目和研究參考書目;其次,在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閱讀狀況,及時了解,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必要的幫助;第三,教師在學生為難的地方,要給學生操作的範式,比如說,學案的製作,我就給了學生清晰的規定,好讓學生有抓手,能操作,這樣的規定也是對他們學習和探究方向的指引。

 

整個活動,就像是一個大型項目式學習,學生各自領任務,有分工,自行解決過程中的問題。以專題為抓手,去自主學習。老師需要做的,就是提供給學生必要的幫助,然後學會適時的放手,把該教給學生做的教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實現自我的成長,學生最終可以拋棄老師,自己學會學習的方法,在他未來的人生中,學會了自主的學習和探究,也就實現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以科幻專題閱讀為核心,不僅進行了文學的閱讀,也對宇宙、時間、人工智慧、生物工程等科學領域進行了廣泛的閱讀和思索,進而對科學和社會的關係、人性對科技變化的反應等等社會問題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認知。科幻專題閱讀,真正實現了學科融通的樞紐的作用。

 

附錄

科幻專題閱讀書籍推薦

1.太空歌劇/宇宙航行:

高階版:克拉克《太空漫遊》四部曲、赫伯特《沙丘》、劉慈欣《三體》

普通版:克拉克《遙遠的地球之歌》、道格拉斯·亞當斯《銀河系搭車客指南》、卡德《安德的遊戲》、雷風暴《尋找人類》、倪匡《藍血人》、劉慈欣《流浪地球》(小說集)、安迪·威爾《火星救援》、斯卡齊爾《來自十二個星球的敵人》、《星際迷航·紅衫》

2.時間旅行:威爾斯《時間機器》、奧黛麗·尼芬格《時間旅行者的妻子》、筒井康隆《穿越時空的少女》、蘇逸平《穿梭時空三千年》/《時光英雄》、博爾赫斯《交叉小徑的花園》(短篇小說集)、阿西莫夫《永恆的終結》、倪匡《原子空間》、《雙程》、馮古內特《時震》、羅伯特·索耶《未來閃影》

3.機器人/人工智慧:高階版:阿西莫夫《銀河帝國·機器人五部曲》

普通版:利爾·亞當《未來的夏娃》、丹尼爾·威爾森《機器人啟示錄》、菲利普·迪克《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麼》、倪匡《玩具》、《阿西莫夫機器人短篇小說》、道格拉斯·亞當斯《生命、宇宙以及一切》、劉宇昆《愛的算法》 

4.未來世界/反烏託邦:高階版:安蘭德《阿特拉斯聳聳肩》

普通版:奧威爾《1984》、扎米亞京《我們》、赫胥黎《美妙的新世界》、韓《醫院》、布拉德伯裡《華氏451》,克拉克《童年的終結》、老舍《貓城記》、伊藤計劃《和諧》、艾拉·萊文《這完美的一天》

5.架空小說/平行世界:高階版:田中芳樹《銀河英雄傳說》、貴志佑介《來自新世界》、託爾金《魔戒》、貓膩《間客》、《慶餘年》、哈利波特系列

                     普通版:菲利普·迪克《高城堡裡的人》、《流淚吧,我    的眼睛》、馮古內特《五號屠場》、伊藤計劃《屠殺器官》、劉慈欣《全頻帶阻塞幹擾》、託爾金《霍比特人》,任一本哈利波特

6.虛擬世界/賽博朋克:高階版:威廉·吉布森《神經漫遊者》三部曲

                  普通版:威廉·吉布森《全息玫瑰碎片》、筒井康隆《夢偵探》、菅浩江《博物館行星》、菲利普·迪克《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恩斯特·克萊恩《玩家一號》、斯蒂文森《雪崩》

7.生物工程/超能力:瑪麗·雪萊《弗蘭肯斯坦》、石黑一雄《別讓我走》、貝斯特《群星,我的歸宿》、菲利普·迪克《尤比克》、阿特伍德《羚羊與秧雞》、別利亞耶夫《道爾教授的頭顱》、菲利普·迪克《血錢博士》、蘇逸平《星艦英雄傳說》、《五十超人學院》

短篇小說集:《未來的序曲》、《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朵》、《少數派報告》、《暗夜獨行人》、《你一生的故事》……

科幻研究參考作品:《劍橋科幻文學史》、《科幻小說變形記》、《阿西莫夫論科幻小說》、《最糟的宇宙,最好的地球——劉慈欣科幻評論隨筆集》……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楊贏


 


相關焦點

  • 「青少年科學普及和科幻創作」專題論壇 小戲骨呼籲初心
    2019中國科幻大會11月3日在北京揭幕。圖為此次大會「青少年科學普及和科幻創作」專題論壇上,劉慈欣(後排右四)等為獲得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一等獎的同學頒獎。作為2019中國科幻大會六個專題論壇之一,這場專題論壇以「科幻+青少年」主題,旨在以多種形式反映全國青少年科普科幻方面的經驗與成果。
  • 高密市小學閱讀與表達專題研討暨數學生活化課程展示活動
    為推動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深入推進濰坊市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改進行動研究,全面提升數學學科育人質量,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近日,高密市數學閱讀與表達暨數學生活化課程成果交流展示研討會在高密市孚日小學啟智樓報告廳隆重舉行。
  • 科幻文學大熱,小學生如何閱讀科幻作品?
    近年來,不少科幻電影的上映,讓許多科幻文學作品也開始熱了起來。作為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科幻文學作品,如何進行有效閱讀,讓孩子既能積澱文學素養,又能涵養理想情操,長安鎮第一小學教師石哲菁為您支招。
  • 清華附小教師焦玫來濟南談閱讀:所有學科最終考驗的是閱讀水平
    活動中,焦玫首先分享了清華附小的教學方法,她表示,孩子學習的所有學科,最終考驗的都是閱讀水平,學校育人的目標是讓孩子學習到優秀而經典的作品中有關於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曾先後獲得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三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作為教育部更新觀念報告團成員之一,在人民大會堂作《為生命奠基——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專題報告,被評為「建國六十年來從課堂裡走出來的教育專家」。
  • 劉慈欣出席2019中國科幻大會 為科普科幻作文獲獎師生頒獎
    【觀察者網訊】11月2日下午,2019中國科幻大會「青少年科學普及和科幻創作」專題論壇在北京市園博園舉辦。本次專題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承辦,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學故事會》《北京科技報》協辦。
  • 博實樂「中外融通課程」項目,為中外融通課程貢獻灣區方案
    6月18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印發通知,博實樂旗艦校廣東碧桂園學校提交的「基於中國學生核心發展素養的『中外融通課程』灣區實踐研究——博實樂課程體系的實踐範式」被立項為實驗區區域重點課題。
  • 南寧十中教學骨幹參與基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下的學科專題研修班學習
    中國教育在線訊 為了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方法,2019年7月21日—27日,南寧市第十中學的30多位骨幹教師赴昆明參加了基於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下的學科專題研修班。  7月22日,各學科在開班典禮上向學員們說明了培訓目的、課程內容與紀律,要求全體學員認真學習、積極思考、主動實踐。  本次研修班首次嘗試將多所學校的參訓人員按照學科進行專題培訓,因此課程內容、授課專家、討論實踐等更具有針對性。教師們都表示收穫頗豐,並分享了學習心得。
  • 美國科幻名著《安德的遊戲》閱讀分析討論課
    擁有世界無數「科幻迷」的美國青少年超級科幻系列小說《安德的遊戲》(Ender's game),點燃了全球孩子們的閱讀激情。                        「雨果獎」、「星雲獎」雙料大獎科幻名著   在美國科幻史上,從來沒有人在兩年內連續兩次將「雨果獎」和「星雲獎」兩大科幻獎盡收囊中,直到卡德橫空出世。
  • 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的依託
    新課標提煉了每一學科的核心素養,揭示了核心素養與學科之間的有機聯繫;圍繞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精選、重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並提出考試評價的建議。這種變革將切實促進學科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科思維方式、情感態度等方面,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新增「學業質量」部分,以新的質量觀為標杆研製學業質量標準,把學業質量劃分為不同水平,既有利於因材施教又有利於考試評價的科學化和人性化。
  • 最新徵稿信息:《四川教育(理論)》2020年第9期教學專題徵稿
    徵稿專題:學段融通專題介紹當下,不論是幼小銜接還是初高中銜接,不論是教學內容的前後關聯還是教學過程的環環相扣,學段融通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彼此獨立、知識序列不明、缺乏必要聯繫等問題。為此,本期我們聚焦「學段融通」這一話題,著力從縱向打通課堂的發展通道。
  • 重磅推出丨暑期「科幻與人工智慧」英文主題閱讀課
    」石榴北美移動課堂在常規英文閱讀寫作課的基礎上重磅推出主題閱讀與研討課程進一步提升批判性思維與專題探究能力為優雅留學打下堅實基礎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著名的美國語言學家Stephen Krashen就提出了窄式閱讀(Narrow Reading)的概念,即在一定時間內集中閱讀同一話題
  • 首屆全球治理與外語學科發展高峰論壇在同濟大學召開
    「融通」二字也是在外語人才培養方面反覆強調的核心理念。彭青龍認為,經歷了最初的單一應用型到二元複合型人才的轉變,培養3.0版本的多元融通創新型人才已是時代之需。要達到「融通」,則必須實現學科內部的「內跨」和相關學科之間的「外跨」,培養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價值觀等核心素養。
  • 助力「普職融通」為職業啟蒙教育賦能-中青在線
    「一所好學校,要在當下幫助學生獲得與他能力相匹配的成績,更要為他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我們傾力打造『普職融通』課程系列,聚焦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尤其是職業素養,並從中找到他未來發展的方向。」南寧十四中校長石鵬就學校的「普職教育」課程建設理念、頂層設計和課程模塊進行了全面的介紹。
  • 融通互協 教學與評價的「傳奇今生」
    、特級教師祁承輝老師所做的主題為:Qi議「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的專題報告,祁老師以在線教學視頻資源和教學實施為例進行了深度剖析。一番積極熱烈的互動之後,他終於揭開今天講座的「神秘面紗」---即「基於標準的教學與評價」是如何融通互協、相得益彰的。作為上小英的我們,在教學設計上需要認識到育人價值、課程標準、學科目標三者的關係以及重要性。
  • 科幻畫專題講座走進校園 專家引領促提升 智慧分享助成長
    近日,汕頭麗日小學在汕頭市科協部門與汕頭龍湖區教育局大力支持下,邀請暨南大學兒童創新研究所所長王學文教授為青少年學生帶來一場題為 「科技創造美好未來」青少年學生科幻畫科普專題講座。講座拓寬了學生們的科技視野,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欲望。汕頭市科學技術協會、汕頭龍湖區教育局等單位負責人以及汕頭快暢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來賓出席科普講座活動。
  • 光澤一中:立足核心素養 聚焦關聯閱讀
    12月3日,光澤一中召開以「立足核心素養,聚焦關聯閱讀」為主題的高三語文備考研討會。會議傳達了省教研室馮曉雲老師《2020年福建省高考語文學科評價報告及2021屆高三語文學科備考重點》的專題報告內容。據悉,在專題報告中,馮曉雲老師介紹了2020年福建省高考語文學科考查的總體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明確指出了目前我省高中語文複習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複習備考中應該著力的關鍵問題和關鍵能力,特別指出「關聯與比較」將成為高考語文學科全國卷考查的重點。
  • 基於閱讀能力(標準)指標體系的學科教學研究
    兒童一旦出現閱讀障礙,其行為、認知、情感、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都會受到牽連[5],嚴重影響兒童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提升。《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版)中談到「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6]。閱讀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科的內容、價值和目標。閱讀能力,作為終身學習能力的核心要素,從長遠講,遲早要面向孩子們的職業發展。
  • 突出學科核心素養!建議收藏!
    姜鋼主任說:「在高考命題中,要依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突出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的考查內容,強化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考查要求。」再看2017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作出的界定。它明確了學科素養與必備知識、關鍵能力、核心價值的關係。
  • 精準對焦閱讀答題——華文閱讀技巧專題班重磅來襲!
    2014年底開始轉型為小初高語文學科的一站式輔導,現開設小學三年級漢字尋根課程、遠方文學系列課程、中考精英班衝刺課、高中語文閱寫提高班等課程。可謂根深蒂固,枝繁葉茂。遠方文學課程體系是注重全方面培養提升孩子語文學科素養能力的課程,內容涵蓋中外歷史、地理基礎、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和外國文學知識,語法修辭寫作以及文言文閱讀理解、現代文閱讀、古文化常識等,從多方面對語文知識進行系統梳理和指導。最為適合青少年時期孩子學習,能為語文學科打下紮實基礎,同時提升孩子在今後工作和生活中實際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 構建十五年一體化課程體系,為孩子的終身幸福發展奠基
    拓展型課程由學科能力拓展課程、綜合素養拓展課程和自主拓展課程三部分組成。學科拓展課程主要由綜合實踐學習領域的學校文化活動與班團隊活動、自我服務與公益勞動、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等各類活動,以及國家規定的各類專題教育組成,是全體學生限定選擇修習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