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讀經典:燔針劫刺和焠針藥熨

2021-02-07 天一針灸






         學習中醫讀經典,末學誠惶誠恐,姑且在各位老師面前班門弄 



斧,獻醜和大家一起分享「燔針劫刺」和「焠針藥熨」,歡迎大家批



和指正!


       

     燔針劫刺和焠針藥熨最早接觸,源於遠在國外俄羅斯的好友吳謹



老師的講解,指導和運用!在臨床每每收到很好的效果!今天和大家



學習燔針劫刺和焠針藥熨,希望有更多的老師收益和廣泛的臨



運用!


     

       燔針劫刺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經》卷之四,經筋篇第十三有



詳細的記載:



       足太陽病候:足太陽之筋,起於足小指上,結於踝,邪上結於膝,其下循足外踝,結



於踵,上循跟,結於膕;其別者,結於踹外,上膕中內廉,與膕中共上結於臀,上挾脊上



項;其支者,別入結於舌本;其直者,結於枕骨,上頭下顏,結於鼻;其支者,為目上



綱,下結於頄;其支者,從腋後外廉,結於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結



於完骨;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於頄。其病小指支跟腫痛,膕攣,脊反折,項筋



急,肩不舉,腋支,缺盆中紐痛,不可左右搖。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



曰仲春痺也。。。。。。

    


   並且在每一條經絡最後處有這樣一句話: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



數,以痛為腧。那麼,到底什麼是燔針劫刺呢?



        「燔針劫刺」,燔,是焚燒的意思,那麼直接翻譯燔針的意思就是



燒針。但是燔針是不是就是火針呢?火針是燒紅了針去扎,扎完拔



出來針已經涼了,實際類似於打鐵裡的焠的過程。而內經裡燔針和焠



針是不同的,主治不同,在《素問調經論篇第六十二》講到「病在



筋,調之筋;病在骨,調之骨。燔針劫刺其下及與急者。病在骨,焠



針藥熨;」這裡就明確了燔針和焠針的不同,也就是說因為筋不能有



效工作的陷下病和筋拘急的經筋病用燔針劫刺,而病在骨,就要用焠



針和藥熨。



   那麼,燔針就是火針麼?歷代解經家對燔針的解釋其實並不支持



火針者們的論點,如吳昆註:「燔針者,內針之後,以火燔之暖耳,不



必赤也。」還有張景嶽在〈類經〉裡的註解:「燔針者,蓋納針之



後,以火燔之使暖也。此言焠針者,用火先赤其針而後刺之,不但暖



也,寒毒陰結,非此不可。」這裡明擺著是說扎針以後再以火燔之是



燔針,而很多認為燔針劫刺就是火針的文章,卻引用這些論述,作為



他們的論據,顯然是曲解原意的。那麼現代的字典裡對燔的基本解釋



是:1。焚燒:「燔詩書而明法度。」2.烤肉使熟:燔肉!故認為「燔



針」是燒針的意思,可以理解是針上加燒小段艾條的溫針,也可以理



解就是點了火直接燒針柄。



  「劫刺」,一般理解就是快刺不留針。我認為這裡用「劫」來形容是很



有所指的。劫,是搶劫的劫,從常識來看:搶劫的匪徒多從側面斜衝



出來,速度很快,還要搶到東西就撤走。所以認為此處用劫刺是形容



這個刺法的特殊性,即:從側面斜刺,刺到痛處,然後出針。



        那麼,怎麼來運用燔針劫刺呢?它的適應症又是什麼呢?總結



靈樞治療經筋病的基本方法「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



腧」在臨床操作上如下:



      •1確診是經筋病 。


     

      •2在疼痛或扭傷的經筋上循按,找到痛點作為穴位 。


     

      •3在痛點上直刺,針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淺,要在肌肉經筋中,可以在針柄上燒艾,但最簡單的就是用止血鉗挾著棉球沾酒精點燃了,去逐一燒針柄,病人說感到溫熱即可移開。燒過一遍即可取針。這就是燔針。


      

      •4然後在痛點的側面斜著再刺一針到兩針,針到痛點處,病人說有感覺即可出針。再按痛處一般病人都會說不太痛了。這就是劫刺。

      


     •5治療結束。



  我最初做「燔針劫刺」照片:


.燔針

 .劫刺

.逐步改進燔針工具和隔熱工具:




      焠針藥熨最早出於《黃帝內經》之《素問》調經論篇第六十二:帝



曰:夫子言虛實者有十,生於五藏,五藏五脈耳。夫十二經脈皆生其



病,今夫子獨言五藏。夫十二經脈者,皆絡三百六十五節,節有病必



被經脈,經脈之病,皆有虛實,何以合之?岐伯曰:五藏者,故得六



府與為表裡,經絡支節,各生虛實。視其病所居,隨而調之。病在



脈,調之血;病在血,調之絡;病在氣,調之衛;病在肉,調之分



肉;病在筋,調之筋,病在骨,調之骨,燔針劫刺其下及與急者;病



在骨,焠針藥熨。。。。。



   《靈樞經》 壽夭剛柔第六:黃帝曰:刺寒痺內熱奈何?伯高答



曰: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藥熨之。黃帝曰:藥熨奈



何?伯高答曰: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乾薑一斤,桂心一斤,凡



四種,皆父咀,漬酒中,用棉絮一斤,細白布四丈,並內酒中,置酒



馬矢慍中,蓋封塗,勿使洩,五日五夜,出布棉絮,爆幹之,幹復



漬,以盡其汁,每漬必啐其日,乃出幹,幹,並用滓與棉絮,復布為



復巾,長六七尺,為六七巾,則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痺所刺之



處,令熱入至於病所,寒復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



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內中,無見風,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此



所謂內熱也。


 

  那麼,什麼是焠針呢?



      焠針即:火針。《黃帝內經靈樞·官針》稱焠刺。《黃帝內經素



問·調經論》:「病在骨,焠針、藥熨。」《類經》張介賓註:




「用火先赤其針而後刺之,不但暖也,寒毒固結,非此不可。」



   參見焠刺:焠刺為古刺法名。九刺之一。《黃帝內經靈樞·官



針》:「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痺也。」焠字原意是火入水,焯刺當指燒針



後刺。即將針燒紅,迅入速出的針刺方法,以治療痺症。《類經》張



介賓註:「謂燒針而刺也,即後世火針之屬。」



  那什麼是藥熨呢?黃帝曰:藥熨奈何?伯高答曰:用淳酒二十



斤,蜀椒一斤,乾薑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種,皆嚼咀,漬酒中,用



綿絮一斤,細白布四丈,並內酒中,置酒馬矢熅中,封塗封,勿使



洩。五日五夜,出綿絮曝幹之,幹復潰,以盡其汁。每漬必晬其日,



乃出幹。幹,並用滓與綿絮,復布為復巾,長六七尺,為六七巾,則



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痺所刺之處,令熱入至於病所,寒復炙巾以



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內中,無見



風。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



         翻譯過來: 黃帝問道:「藥物熱熨的具體方法是怎樣的?」伯高回



答說:「用醇酒20升,川椒1升,乾薑一斤,桂心一斤,上述四種藥



物,全部粉碎成粗末,浸泡在酒中。用棉絮一斤,細白布四丈,一併



浸入酒中。把酒放在熰燃著的馬糞中,蓋口封塗嚴密,不要漏氣。五



天五夜,取出布和棉絮,曬乾它們,曬乾後再浸泡,直至藥汁全部吸



盡。每次浸泡必須達到一天一夜,才能夠取出曬乾。最後曬乾後,把



藥渣和棉絮,用細布包裹做成覆巾,覆巾長六、七尺,做成六、七個



覆巾。至使用時,用新燃燒過的桑木炭火烘炙覆巾,炙熱後用覆巾溫



熨寒痺部位針刺之處,使熱氣透入達到病變部位,覆巾涼了重新炙熱



後再熨,更替覆巾三十遍而止。汗出時用用覆巾擦汗,也是三十遍而



止。結束後在室內散步,不要受風。每次針刺必定藥物熱熨,這樣治



療寒痺可以痊癒啊。這就是所說的納熱。」



       從古經文中我們不難看出古人的智慧結晶!但是對於我們現代人



說,做到藥熨似乎有一定的難度,於是我也棄繁從簡,臨床根據不



同疾病而選擇不同的「藥」而「熨」,顯然,這完全違背了古意!記得小



時候偶然獲贈一本美名其曰祖傳方北京中醫研究院編寫的驗方一冊



中:治療風溼痺病,雞糞熱敷之!真有倆例患者用後反饋的效果相當



不錯!後來由於氣味的原因,偶獲風溼患者反饋酒糟熱敷,遂讓患者



改用之,效果亦有!而對不懂中藥的朋友,亦可用正骨水,雲南白藥



者七釐散等調敷,臨床上是可以解決一些難題的。臨床藥熨眾



方,差強人意,但有效就是王道!

       

     

    吾一介草醫,敢賣弄經典,誠惶誠恐,不足之處拜求批評和指



正!!!






相關焦點

  • 長瘊子是病毒感染,很難看,不用吃藥,中醫用1根燒紅的針解決
    中醫稱本病「疣目」、「千日瘡」,多認為是風熱毒邪蘊於肌表或肝火旺盛以致局部血燥,肌膚不榮,治療則以清熱解毒化溼、疏肝養血活血為主。現代醫學認為其發生與免疫系統有關,治療多使用液氮冷凍、雷射,甚則手術切除等方法,但這些方法易形成瘢痕,且液氮冷凍對於大的疣體效果不明顯,手術治療創傷大,花費又高,患者多難以接受。筆者在臨床時常見老師用火針來治療本病,效果很理想。
  • 夏季甲溝炎高發 中醫火針治療解除疼痛
    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下中醫火針治療甲溝炎的方法。 外科的治療甲溝炎方法,多是切開引流。我們祖國醫學博大精深,用火針治療甲溝炎方便快捷,經濟實惠,效果非常好。 如果你的手邊沒有火針,那麼你可以用自己家裡的縫衣針把針柄纏上膠布或膠帶,免得燒紅了燙傷醫者。還可以用我們的一次性的注射器的注射針頭,視炎症的瘡面而決定用針頭的大小。
  • 【黃帝內經】刺志論 針解 長刺節論
    1,願聞九針之解,九針,針具名。為九種針具的總稱。出《黃帝內經》。即鑱針、員針、鍉針、鋒針、鈹針、員利針、毫針、長針和大針。《靈樞·官針》:「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指出九針的形狀、用途各異,據情選用,方可去病。
  • 有關筋針的討論
    針什麼穴位,用什麼手法?如何理法方穴朮!劉:筋針療法是在經筋理論的指導下,利用特製的筋針,選取「以痛為輸」之筋穴 ,淺刺皮下,激發衛氣,無感得氣,舒筋散津,從而速治經筋病的一種獨特的經典針法。蔣官軍:中國針灸流派多,劉教授的針法及理論有創新,自成一派,向您學習。請多分享經典案例,造福天下蒼生!!!
  • 內經浮刺=斜刺
    內經浮刺=斜刺學習中醫者莫不對《黃帝內經》(下文簡稱《內經》)奉若典籍,追捧有加。寫文章、學術討論也常喜引用《內經》的章句。我們認為,《內經》確實非常偉大,值得被這樣研究。內經語言簡練,常常詞義出現歧義,因此,也經常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曲解、利用。
  • 雲頂拉麵劫成熱門 10.12上分陣容六劍刺
    導語 相信雲頂的老玩家都還記得S1賽季曾經叱吒風雲的拉麵熊的玩法,在早前也有拉麵劫的體系出現,在S3.5賽季中新加入的劫重新復刻了經典的拉麵玩法,大家一起看看咋玩吧!
  • 雲頂之弈9.24b召喚海洋刺陣容玩法攻略 劫是非常重要的輸出英雄
    雲頂之弈9.24b召喚海洋刺陣容玩法攻略 劫是非常重要的輸出英雄時間:2020-01-06 19:36   來源:一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雲頂之弈9.24b召喚海洋刺陣容玩法攻略 劫是非常重要的輸出英雄 在雲頂之弈中9.24b召喚海洋刺陣容是一個輸出能力非常高的陣容,雲頂之弈召喚海洋刺陣容怎麼玩呢
  • 雲頂之弈10.24阿卡麗忍刺、夜忍劫陣容玩法介紹
    雲頂之弈10.24阿卡麗忍刺、夜忍劫陣容玩法介紹 發布時間:2020-12-01 08:35 來源:掌盟 作者:LoLegends
  • 標幽小築之談針論氣 經典研習
    【經典研習第08期】去粗取精,傳承經典字數統計閱讀時間全文大約
  • 中醫基礎-足陽明胃經(上)
    讀《黃帝內經  素問》「髒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操作:囑患者閉目,醫者押手輕輕固定眼球,刺手持針,於眶下緣和眼球之間緩慢直刺0.5~l寸,不宜提插捻轉,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腫;禁灸。主治:  1.近視:針入皮下後,平刺向內眼角,捻針,使流淚。  2 .面癱,面肌痙攣,輕刺。按語:承泣穴為足陽明胃經經穴,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故可調理氣血。睛明為膀胱經與胃經之交會穴。針刺承泣透睛明,可同時激發胃經與膀胱經之經氣,使眼區氣血充實,而且膀胱經主筋所生病,故可緩解睫狀肌痙攣,使視力增進。
  • 且看西安安琪兒婦產醫院中醫如何應對?
    西安安琪兒 中醫調理 痛經這兩個字對於每一位女性來說都不陌生,每位女性都或多或少的感受過這兩個字的威力,而大多數女性對於痛經的態度為「常見不常治」。 今天我們主要講 原發性痛經 注意事項和調養方法
  • 趙京生「補瀉」與「對症」兩類刺法分析
    其論九針用法,提及補瀉的刺法明顯不同於他者:不言補瀉者,只刺病處——即「於病所」,病在皮膚和分肉,所謂「病在皮膚無常處者,取以鑱針於病所」「病在分肉間,取以員針於病所」;言補瀉者,需刺特定部位——即「於井滎分輸」之穴,病在(經)脈和五臟,所謂「病在脈,氣少當補之者,取以鍉針於井滎分輸」「病在五臟固居者,取以鋒針,瀉於井滎分輸」。
  • 治療玫瑰糠疹 中醫針藥並用
    玫瑰糠疹是常見的炎症性皮膚病,好發於軀幹和四肢近端大小不等,數目不定玫瑰色斑片,其上有糖狀鱗屑,本病有自限性,一般持續6~8周而自愈。但也有經久不愈的情況,由於很多玫瑰糠疹患者延誤治療後容易遺留難看的色素沉著。應及早治療。  因為本病有自限性,故治療的目的是為了減輕症狀和縮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