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一向都是優雅和浪漫的代表。但是,他們的優雅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在法國,也有不少「規矩」。也因為這些先輩流傳下來的禮儀習俗,造就了他們獨有的優雅氣息。
一、吃法國菜的禮節
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儀態用餐巾的一角輕輕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便可。
假如吃多過一道主菜,吃完第一道(通常是海鮮)之後,侍應會送上一杯雪葩,用果汁或香檳造,除了讓口腔清爽之外,更有助增進你食下一道菜的食慾。
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應該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進食時身體可略向前靠,兩臂應緊貼身體,以免撞到隔壁。
吃法國菜同吃西餐一樣,用刀叉時記住由最外邊的餐具開始,由外到內,不要見到美食就撲上去。
吃完每碟菜之後,將刀叉四圍放,又或者打交叉亂放的話,會非常難看。正確方法是將刀叉並排放在碟上,叉齒朝上。
二、人際交往的禮儀
1.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誌的物品。男士向一般關係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送花的時候不要送菊花、杜鵑花及黃色的花;不要送帶有仙鶴圖案的禮物,仙鶴是蠢漢的標誌;也不要送核桃,而核桃是不吉祥。
2.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最常見的方式莫過於握手。不過握手時一是握時間不應過長,二是沒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勁晃動。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長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級向下級先伸手。法國是第一個公認以吻表示感情的國家。法國人的吻有嚴格的界限:他們在見到久別重逢的親友、同事時,是貼貼臉或頰,長輩對小輩則是親額頭,只有在愛人和情侶之間,才親嘴或接吻。
4.在公務交往中,法國人堅持要求使用法語,若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但也忌諱別人講蹩腳的法語,認為是對其祖國語言的褻瀆,若法語不純熟,最好講英語或藉助翻譯。
5.法國人具有紳士風度,對婦女十分尊重,敬酒先敬女士,走路、進屋、入座都要讓女士先行。
6.與法國人交談,應避免談論政治和錢,老年女性對別人把自己稱為"老太太「看作是一種侮辱。談話中不要涉及對方的私事。
三、法國人談判禮節
見面時要握手,且迅速而稍有力。告辭時,應向主人再次握手道別。女士一般不主動向男士伸手。熟悉的朋友可直呼其名,對年長者和地位高的人士要稱呼他們的姓。一般則稱呼「先生」、「小姐」等,且不必再接姓氏。
交談話題可涉及法國的藝術、建築、食品和歷史等。
約會要事先預約,準時到場,簡短互致問候後,直接進入討論要點,商業用語幾乎都用法語。
商業款待多數在飯店舉行,只有關係十分密切的朋友才邀請到家中做客。在餐桌上,除非東道主提及,一般避免討論業務。法國人講究飲食禮節,就餐時保持雙手(不是雙肘)放在桌上,一定要讚賞精美的烹飪。法國飯店往往價格昂貴,要避免訂菜單上最昂貴的菜餚,商業午餐一般有十幾道菜,要避免飲食過量。吸菸要徵得許可,避免在公共場合吸菸。當主要談判結束後設宴時,雙方談判代表團負責人通常互相敬酒,共祝雙方保持長期的良好合作關係。受到款待後,應在次日打電話或寫便條表示謝意。
四、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
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體。在選擇髮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