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張掖,(xí)先生投訴稱,兒子在辦理出生證明時,由于姓氏生僻,系統無法識別,甘州區婦幼保健院建議孩子改姓。省衛健委回應,按照規定,遇生僻字可手寫籤發,直言工作人員工作方式粗暴。如今,孩子已經拿到了出生證明。
都說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勸人改姓?
有網友稱:上次我發過一條微博,我嶽父姓侯,被人改成了候,就為多出來的那一豎,我跑了四天才改回來。不料有很多網友都有這個經歷,甚至父子、兄弟姐妹不同姓,一個姓侯,一個姓候。
@紫翎煙: 我就說生僻姓氏越來越少,原來是讓有關部門都給建議改掉了。
《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第一款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
但公民取任何名字並不是不受約束。公民行使姓名權除依照前述法律規定外,還應當遵守《民法通則》第七條的規定,即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現在世界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五千年文明中,《百家姓》也是自古流傳至今。雖然不必一定苛求《百家姓》。
但是,姓氏體現血緣、倫理和文化,公民選取姓氏涉及公序良俗。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
甘州區婦幼保健院的行為其實本質上就是懶惰的表現,原因是,那出生證明可以手寫,卻提這樣的建議。當事人都沒說嫌寫著麻煩,到你這就要建議改掉!
其次,即便不能手寫,也應該是建議改進系統,而不是要求改姓氏。假如那天別的類似事發現「系統」上沒有,是不是也說,「系統」上沒有,建議你改掉,或者做別的處理?這豈不是會亂套了。
而且作為工作人員自己的本職工作是勸人改姓的嗎?不知道自己的本職工作是什麼?從網上爆料來看,這工作人員不是在開玩笑或者替對方著想才那麼建議的。因為假如是這樣說了,也只是說說,就還是會按照程序辦理,就不至於被曝光了。很顯然,者工作人員不僅是只是那麼建議了。
到底是服務為民,還是為了你自己方便、省事?這行為明顯是後者成分更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