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北宋初期,當時的《百家姓》收錄名字並不是特別的全,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124個,這些姓氏都是來源於上古八大姓。
古時,人類還是處在一個母系社會,姓比較單一,只有姬、姜、姒、嬴、妘、媯、姚、姞,這些姓都是部落女首領的姓氏,一個姓氏就代表著一個血脈,而隨著父系社會的演變,一些姓氏也從上古八大姓逐漸衍生。
夏商周是最早了三個朝代,但是在這三個朝代當中女性的地位依舊很高,男姓還沒有普遍傳開,到了秦漢時期,男性的姓氏才開始被廣泛使用,而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當中,由上古八大姓氏演變出來的姓氏是非常多的。就連《百家姓》當中也不一定全部記錄了。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百家姓》當中非常罕見的姓氏,這個姓氏也正對於我國的生僻字,這個姓氏就是爨姓,爨起源與姬姓,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時期的官吏爨官,他是屬於一個官職的稱謂。
爨在周朝是王室成員製作膳食的灶官,掌管廚房的炊火的一個官職,在官吏爨官的後代就用了先祖的官職作為姓氏,後來王室內亂,爨姓的後人大多數都是在廚房做事,一些後宮妃子為了權奪,就收買他們。
東窗事發之後,他們自然也受到了牽連,後來爨姓的後人,為了避免戰亂,就改了姓,這個姓氏也是由於太過於生僻,導致後代都難以沿用下來,雖然很少見,但爨姓依舊還是保留了下來。
我國開始辦理身份證時,就因為這個爨姓鬧出了一些亂子,當時山東的一個偏遠的村莊,大約有100多個人都姓爨,當時他們去辦理身份證的時候,工作人員卻不能把他們的姓氏輸入到電腦當中。
由於當時的電腦技術有限,太過於生僻的生僻字並沒有被收錄到電腦當中,當時他們出門都沒有身份證,就連寫下自己的姓名都非常困難,於是就有一些人將自己的姓氏給更改了,由於爨姓實在是太難以轉變。
有些人就直接改了一個大姓,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生僻字也被收錄,原先爨姓的人,也也有一些人回歸了祖姓,但是這個字確實非常的難見,一些過激的老人表示,姓是他們的本源,不管怎麼難寫,怎麼難念,都不應該更改自己的姓氏,這是對祖宗的不敬啊。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