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誰離了誰都能過:丟了所愛的人,只能僅僅算是「活著」……

2020-12-13 胡楊映月原創情感美文

作者:胡楊映月

關於愛情,關於在一份愛情裡走散了地愛人們而言,人們都常常說這樣一句話:誰離了誰都能過。

然而,就我個人對於愛情的理解而言,丟了自己真正所愛的人的人,生活對於我們而言——也僅僅是活著吧,至於「好好活著」那是根本就談不上了的事情,因為丟了真正的愛情,丟了自己所愛的人的人,在丟了愛情和自己所愛的人的那一刻起,心已經死了,自己也已經隨著愛情的消失,愛人的離去,也已經丟了……

一個丟了愛情的人,一個丟了自己所愛的人的人,一個真正愛過一個人的人,如果走丟了自己的愛情,自己所愛的人離開了自己後,只能是叫做「還活著」了,因為活著的是自己的肉體,而靈魂已經隨著愛情的消失,愛人的離去,早已經不知道流浪到哪裡去了,已經成為了一個無處安放的,飄零的,虛無的靈魂……

或許每一個丟了自己真正的愛情和丟了自己真心所愛的人都會有這樣的一種體會:找你愛情在自己的心裡消失了,自從自己所愛的人轉身離開自己的那一刻起,自己就像是一個孤魂野鬼般的,不知道該接下來怎麼生活,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活著,不知道在那個自己所愛的人離開後,自己活著的生命還有什麼意義……

於是,我們所剩下來的生命對於我們而言只能是算做是「還活著」。這個「還活著」,為的是身上的那份責任,因為我們有自己的老人要管,我們有自己的孩子要撫養,所以我們不得不活著……

人與人的相遇是一種緣。這份緣,因為與自己所愛的人相遇而生命有了色彩和張力,有了生命存在的意義。然而,同樣道理,我們又因為這份緣的消失,因為自己所愛的人的離去而生命也隨之失去了意義……

相關焦點

  • 如今這個是非紛雜的社會中,誰人不是像祥林嫂一樣的活著?
    書中說,但不久,大家也都聽得純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們,眼裡也再也不見有一點淚的痕跡了。後來人們一聽到她說話,就煩厭的頭痛。最後實在沒有什麼消遣的故事時,祥林嫂只能淪為乞丐,把最後的一線希望寄托在人死之後的魂靈上。祥林嫂,一個上進的對生活充滿美好幻想的女人,最終死了,她不得不死,沒有活下去的理由。
  • 甄嬛一生愛的人到底是誰?
    甄嬛一生愛的人是誰?大多數人認為是果郡王,事實上甄嬛算得上宮鬥劇裡面教科書式的人物了,因為表面上看上去重情重義的甄嬛,實際上一直最愛的人是自己。在果郡王臨死之前因為甄嬛害怕有變數,沒有告訴果郡王孩子是他的,因為甄嬛覺得秘密只能說給死人聽。
  • 餘華《活著》:人這一生,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明天和意外,誰都不知道先來的是哪個,既然如此,那就好好的珍惜當下。生活很苦,但每個人都在努力前進,當你邁過這個坎兒以後,你會發現曾經讓你覺得生活無望的那些困難,也不過如此。即使人到低谷,也不要輕言放棄,因為人生如此漫長,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不要被一點點挫折所打倒,人生來就是為了體驗世間疾苦的。活著,就像是參加了一場遊戲,你就是人生的主角,你的一生都會行走在路上,直到死亡的那一刻,才能迎來遊戲的終結。
  • 「誰怕誰呀,離就離,誰離開誰都能活」
    「靠,真是受不了你了,一分鐘也不想再跟你過下去了,趕緊離婚吧。」一方怒不可遏地叫囂著。「靠,誰怕誰呀,離就離,誰不離誰是孫子,誰離開誰都能活。」另一方立馬毫不示弱地迎戰,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正面交鋒,一番你來我往的唇槍舌劍中,雙方吵得難解難分,不分勝負。
  • 這個社會太殘忍,「有些人僅僅是活著,就已經拼盡了全力」
    可是最終只湊到了幾萬元,離八十萬的手術費還遙不可及。這80萬是母親的救命錢,手術費湊不齊就意味著要眼睜睜地看著母親放棄治療。最終因為無法忍受壓力和心中的愧疚,選擇跳樓自殺身亡。在我國因為無法承擔昂貴的醫療費用選擇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事件並不是個例。
  • 為什麼有的人活著總是愛抱怨?
    愛抱怨的人也許不是壞人,但那種情緒會嚴重影響你的情緒,久而久之,你也沒準變成了一個愛抱怨的人。 我發現這種人其實很多,比如我身邊的不少家庭,都有這個「病」,小時候爸媽做生意,虧錢了,他們總會先抱怨一番,你覺得他有錯,他覺得你有錯,然後就會吵起來。 一群朋友之間,無事時相互安好,有事了總會有一個愛抱怨的人先跳出來指責誰誰一番,其實對錯哪有絕對的,有的人習慣為對方著想,有的人總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 我們都變成了三分鐘熱度的人,沒有誰知道一輩子是什麼概念
    你有沒有覺得,現在的人越活越沒勁兒了?活的沒有勁兒,闖的沒有勁兒,愛的沒有勁兒,恨的也沒有勁兒,有太多的人只是活著而已 ,你看這街上,來來往往男男女女這麼多,可能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經歷,可是大多數都活的不痛不癢、不溫不火,不知道自己為 什麼而活,也不知道該怎麼活。
  • 死去的人不會回來,活著的人只能堅強
    而一旦一個人的生命變成了兩個人,甚至是三個人的話,那麼生活將會帶給那個人成倍的艱難。這種艱難並不是建立在自私與背叛上的,而是建立在必須承受的無法承擔的痛苦。死亡這個詞說來簡單,想像起來好像也沒有那麼難以接受。但是只有真正失去所愛的人才會知道,死亡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 人為什麼活著(選自《愛你就像愛生命》)
    你問我人為什麼活著,我哪能知道啊?我又不是牧師。釋加摩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出了家,結果得到的結論是人活著為了涅磐,就是死。這簡直近乎開玩笑了。不過活著總得死,這一點是不錯的,我有時對這一點也很不滿意呢。還有人活著有時候有點悶,這也是很不愉快的。過去我想,人活著都得為別人,為別人才能使自己得到超生。那時大家都這麼想吧?結果大家都不近人情的殘酷,都走上宗教的道路了呢。
  • 讓人瞬間覺醒的人生箴言,太經典了,誰看誰受益!
    三、人活著最大的樂趣,就是從痛苦中把快樂找出來。什麼都追求好是一種積極的思想,卻不是最好的活法。你隨和,生活才隨和。四、是你的,永遠都是你的,別人拿不走;不是你的,你再怎麼爭取,怎麼去搶,也不會屬於你,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五、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承擔你的負能量,也不是每個人都願聽你的焦灼不安。只有真正愛你的人,才會對你的處境感同身受。
  • 人活著,真的好累,好累
    有時候你需要的不過是一雙可以依靠的臂膀,一個能讀懂自己沉默的人。有時候莫名其妙的想哭,是因為心裡積攢了太多的委屈。每當我們累了,被壓力壓得喘不氣來的時候,真想能有一個人來為我們鼓氣,為我們分擔一些,哪怕是心靈的安慰。但不是所有的傷痛都有人懂,不是所有的委屈都可以傾訴。
  • 下輩子,誰也不是誰的誰?(含淚看完)
    ,也沒有誰能把誰陪伴。人這一生,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是幾世修來的緣分,有的人跨越萬裡,才能相依相伴,有的人見了又見,最後卻只剩下點懷念。人生,彈指之間就能耗盡,流年,眨眼之間就會過完,人這一輩子,再長也長不過一個世紀,幾十年之後,所有人都將化為一抔黃土,變作一縷青煙。
  • 活著誰不累?但也不是放棄生命的理由
    大家好我是祥哥,今天看到這樣一個新聞:年輕的母親陪孩子寫作業,由於方法的原因發生了爭吵,母親產生了輕生的念頭跳河了,救她時還對人說:別救我了,我太累了。情緒異常激動,救援人說:人活著誰不累,累也不是你放棄生命的理由啊!
  • 疼你的人是最愛你的人,別把愛你的人弄丟了
    01當一人個忽略你時,不要傷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誰都不可能一直陪你。不要對一個人太好,因為你終會發現,這樣時間久了,那個人是會習慣的,然後把你做的一切看作是理所應當。其實你明明知道,最卑賤不過感情,最涼不過是人心。
  • 《活著》作者:在太平間長大,投稿5年都被退,8部作品寫死了29人
    這個人不僅如此調侃莫言,就連魯迅先生他也不放過,他這樣評價魯迅:魯迅從文也是湊巧。敢這樣抨擊兩大文學巨匠,恐怕在今天沒有第二個了,這個直言不諱的人就是餘華。如果認為餘華這樣的言辭過於偏頗,其實並不盡然,在評價上,無論是誰對誰,都是站在個人立場發表的感想。
  • 人活著,不只是為了自己
    以後只要積極活著,就會創造出更多已知和無法預知的價值,這些和丟失的8000美元想比,簡直不值一提。最後,小鎮上的居民都知道他遇上了麻煩,紛紛來捐款,幫他度過了難關。沒有誰能活成一座孤島。這也是每個人在繼續創造著價值,一層一層,無窮盡。只有自己好好活著,就會有無限可能發生。能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美好。因為美好,更會激勵自己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一切才會是上升式的發展,而這些,都離不開愛與被愛的能力。
  • 中國桌球協會主席誰能接替,魏紀中:不是離了誰就不行
    中國桌球協會主席誰能接替,魏紀中:不是離了誰就不行 雅加達亞運會期間,貴為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的蔡振華
  • 人活著,想開點!
    人活著,看開點!活著,不是為了委屈自己,也不是為了虛度光陰,而是隨緣一點,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好,讓自己的人生多一點精彩和美麗。活著,是一種開朗,也是一種善意,幫助他人,天必佑之,善待他人,天必助之。人活著,想開點!
  • 《活著》:以溫情深沉的情感,教人敬畏生命,領略另樣溫暖
    有時候死去的人往往是幸福的,本應早就知曉的人生道理,福貴人生已然過了一半才明白什麼叫做牆倒眾人推——連嶽父也嫌棄他沒用,要拉走自己已經為福貴生過孩子的女兒。但能怎麼辦呢?事實如此,家裡的長工來給問他好喊他少爺,福貴卻只悲愴的搖頭「不要喊我少爺,叫我畜生」。可見此時此刻,福貴的心慢慢涼了,卻只能趁著月色抬頭望望天,然後一把抹去眼淚。
  • 人為什麼活著?活著又是為了什麼?
    01 我想我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尼採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追求生命的意義是貫穿一生的動機。活著是一種生命的存在,是一種常態,是一種信念。這個信念包括愛,包括給予,包括成功,名利,金錢,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