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現代詩是很多人瞧不上的一種詩體,甚至被一些文化名人公開貶低。韓寒先生就曾先後在多種場合表達過對現代詩的輕視,對此小編並不想反駁什麼,畢竟品詩是很個人的事,每個人都有喜惡的權利。但對於有些人說的「只要願意,一天能寫幾十首」這種言論,小編確實是不信的。
徐志摩是天才級的詩人,但一生寫下的經典現代詩也不過是幾十首。舒婷、戴望舒、艾青、海子等人,也都沒有達到一天能寫幾十首的程度。如果把文字的一次次堆砌就當成現代詩,我只能說對詩歌的理解或許還要加強。想了解現代詩的朋友,如果覺得徐志摩的新月派太過朦朧,海子的詩太過沉重,不如從讀席慕蓉的詩開始。因為席慕蓉的詩無論是意境還是筆調,在現代詩中都是極具代表性的。
在前幾期我們一起欣賞了她的《一棵開花的樹》、《蓮的心事》等作品,本期要和她分享她的另一首高明之作,詩名叫《青春》。這首詩曾入選過不少版本的中學、大學課本,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關於青春、成長、愛情,席慕蓉一直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方式,這首詩也是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青春是什麼?是悸動還是少年維特之煩惱?在這首詩中,席慕蓉給出了她的答案。全詩一開篇就別具一格,「所有的結局都已寫好」是指青春的逝去,將人生比作一本書。青春的歲月裡,我們哭過也笑過,當一切都成了過煙雲煙,我們卻忘記了一切是如何開始的。這前四句是第一節,一開篇就是大手筆,都說讀別人的詩其實想的是自己的心事,這幾句一下子就讀者帶入了自己的青春回憶中,可謂相當高明。
第二節從「無論我如何去追索」開始,詩人回憶起一個夏日的一幕。這裡的「年輕的你」其實是詩人回憶中的自己,雲影掠過年輕的臉龐,記中淺淡的笑容,在那個夏日裡綻放著。第一節寫的是哭,第二節寫的是笑,青春就在這笑臉和愁容中匆匆而逝。
第三節從「遂翻開那發黃的扉頁」開始,詩人再次將青春比作一本書,它裝訂得並不精美,因為其中書寫著各種遺憾,但它卻是那麼珍貴,讓人忍不住一讀再讀。為了呼應開篇,這一節詩人再次提到了「淚」,含著淚讀完具有極強的畫面感,悽美中帶著沉思,令人動容。最後10個字「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只輕輕一筆,就寫進人的心坎裡。因為倉促所以留下了許多遺憾,因為年輕不懂事我們錯過了太多,然而它卻早已結束。
整首詩寫得並不長,卻道盡了青春的酸甜苦辣。詩人以書來比青春,由結局的傷感寫到記憶中的微笑,再到含淚讀書的傷感,每一節都環環相扣,令人回味無窮。這首詩大家覺得怎麼樣?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