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的爸媽一直在外面忙工作,小的時候她就被扔在爺爺家裡,每次只有過年的時候,她才能見到爸媽。本來爸媽都覺得小玲被照顧得很好,只要孩子身體健康就可以了。
可是等她上小學之後,老師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她沒辦法集中精力。上課的時候,別的孩子都乖乖地坐在那裡聽老師的話,只有她一會站起來,一會趴到桌子底下,有時候還要打擾一下周圍的同學。
剛開始的時候老師沒想管她,可是看到她打擾別的同學,老師就坐不住了。而小玲的爺爺奶奶年紀已經大了,老師跟他們說什麼,他們也聽不太懂。沒辦法,老師只能打電話把她的爸媽叫過來談了談。
聽了老師的建議之後,爸媽帶著小玲來到了醫院,結果發現小玲已經患上了輕微的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症。這種病要是在一開始就發現,還是很好治療的。但是現在小玲生病的時間已經很長了,再想調整就很困難了。
生活當中,有很多家長都會忽略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導致孩子後來沒辦法集中注意力。那麼問題來了,家長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加專心,需要怎麼做呢?
專注力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正在做某件事,或者在進行某個活動的時候,心理所處的一個狀態。外界的很多原因,包括自身的一些原因,都可能影響我們的這個心理狀態。對於孩子來說,需要他們保持專注力的事情,應該就是學習了。
那要是孩子沒有足夠的專注力,會是怎樣的表現呢?上課的時候不能保持標準的坐姿,一定要隨意亂動,還可能會拉著旁邊的人說話。寫作業的時候,沒寫幾道題,就會跑去玩遊戲。
相信家長們都應該知道,孩子要是沒有專注力的話,那就很難有好成績,更別說以後能不能成功了。所以說,當孩子有以上這些表現的話,家長就要小心了。
原因一:對所做的事情沒有興趣。家長應該都會有一個感受,那就是當孩子玩玩具的時候,不管自己怎麼叫他,他都不會搭理,好像完全聽不見一樣。但是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電視只要發出一點聲音,他就會趕緊衝過來看看發生了什麼。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對玩具充滿了興趣,而對作業毫無興趣。
原因二:周圍能打擾到孩子的因素太多。很多家長都以為,只要孩子學習的時候,自己保持不出聲音就可以了。除此之外,能打擾到孩子的因素,不僅僅只有聲音。
有可能家長在做飯的時候,孩子聞到了飯菜的味道,可能心思就完全不在作業上了。有可能孩子一抬頭,看到窗外有一隻麻雀,他也可能會專心地盯著麻雀開始走神,忘了自己還有作業要寫。
方法一:家長不要太嚴厲,要學會適度。很多時候,家長看到孩子走神,總是會直接用語言來攻擊孩子,覺得只要自己足夠嚴厲,孩子就能乖乖聽話。可實際上,孩子控制不了走神這個行為,還會因為家長的話覺得很是受傷。
這個時候,家長要做的是適度批評一下孩子,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再給予誇獎。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他們也不是完全不講道理,只要家長的態度別那麼強硬,就能跟孩子達成共識。
方法二:家長跟孩子一起做遊戲。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玩遊戲就是在浪費時間。可是有些遊戲,不僅能讓孩子覺得開心,還能讓孩子更加有專注力。
比如說,聽口令這個遊戲。當家長說出一個部位的時候,孩子就要用手指向這個部位。要是孩子已經習慣了這種玩法的話,家長可以改變一下規則,改成家長說哪個部位,孩子就不可以指向這個部位。
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更加有專注力,因為想要在這個遊戲當中獲勝,需要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裡面,認真聽家長發出的指令,然後做出相應的行動。
孩子們是否能用足夠的專注力,還要看家長能否對他們進行應有的訓練。因為這種東西又不是天生就有的,就連很多大人都還不能保證自己能專心地做某件事,又怎麼能要求孩子自己學會控制注意力呢?所以說,家長們還是要多用心一些,在這個過程當中,還可以跟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