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不專心的孩子才會聽,才會做?

2021-02-23 淡定的恬媽

相信所有的家長都想把孩子培養成做事專注的人,希望孩子能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可真實的情況大都是,孩子很容易被一點風吹草動吸引,也容易在看書學習時思緒亂飛,家長的苦口婆心,孩子充耳不聞,家長的言傳身教,孩子視而不見。

面對這樣的「專注力」,家長既焦慮又無助,理想中持久的專注力只能是非分之想,實際上孩子的專注力時長還不如金魚幾秒鐘的記憶力。所以,如何提升專注力,怎樣提高注意力這樣的問題一直是家長群最容易引起共情的話題。

很多人會認為,能坐得住,能堅持做完一件事,就是專注力好的表現。可真的是這樣嗎?假如把主角換成我們自己,去堅持做完一件自己並不想做的工作,那是否可以認為自己的專注力就很好呢?在這個期間我們會一直端坐在辦公桌前,不會被外界其他事情所影響嗎?會不會藉口上廁所,喝水等,幫助自己緩解「不想做」的情緒呢?


所以,所謂的專注力,其實是一種情緒力。當我們做一件自己感興趣又喜歡的事,是可以讓自己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並專心致志去完成。相反,如果讓孩子去做一件她不感興趣的事,孩子會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專注的去做這件事的。

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興趣盎然的時候,自然會產生良好的情緒,從而產生無限的專注力,帶動人們更好的去完成某件事。這就是興趣和愛好帶來的專注力,也是很多孩子「專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所在。

了解了興趣跟專注力之間的關係,接下來我們來探討下孩子為什麼會沒興趣。

可能有人會說,興趣是天生的,孩子沒興趣就是沒興趣,這沒什麼好探討的。也許有人會說,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家長多做示範,孩子自然而然就感興趣了。

上面的說法其實也對,但可能不夠全面。家長看待這個「有興趣與否」的問題時,更多的是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的,可能忽略了家長自己對孩子興趣建立的過程中帶來的影響。

有時候,孩子沒興趣做某件事,家長可以先從自身的做法思考,是不是因為自己的一些言論給孩子帶來了負擔或者壓力,從而降低了孩子對這件事的興趣,影響了專注力。

很多人在職場中目的性很明確,甚至會過高要求自己,給自己提更高的目標來鞭策自己,這樣的做事風格在職場備受矚目。但如果家長把這種習慣用在養育的過程中,提高對孩子的期望,將此變成孩子努力的目標,並身體力行的監督孩子去達成家長的期望值。無形中,這樣的期望會加大孩子的心理負擔,增加學習的壓力,反而不利於孩子建立去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沒有興趣的學習,只會降低孩子的專注力,厭惡學習帶來的體驗。如果家長對孩子提出了不符合年齡段的過高要求,那麼也請不要責怪孩子的專注力不夠。專注力和興趣是相輔相成,互相成就的。

曾看到過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只能去做清潔工。看似很有道理的教育,其實是家長偷換概念,用明天的結果定性今天的努力,讓孩子從小對學習這件事的理解有偏差。

我們知道,讓孩子產生學習興趣的根本方法是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可如果家長用「今天不好好學習,明天會怎樣怎樣」這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功利性過於強烈,孩子並沒有體會到今天好好學習,獲取知識的體驗,反而會陷入如果不好好學習,未來旁人會如何評價她的恐懼中。這樣的教育,孩子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相反會覺得學習是件苦差事,更加不願意學習。

孩子體驗不到學習的快樂,如何跟孩子談學習的樂趣?這本身就是不科學的。

80後的父母,由於受原生家庭教育方式的影響,很多時候,喜歡扮演嚴厲的父母。孩子的進步雖然看在眼裡,但卻很少給予正面的肯定和鼓勵,反而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小問題,窮追不捨,一定要給予正面且嚴厲的批評。

雖說孩子出現問題,正面管教是應該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對孩子的進步視而不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性,所以家長既要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也要給予積極正面的肯定,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同時,儘量減少或者杜絕在家以外的地方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孩子熟悉的同學,朋友面前。這樣「公開處刑」的教育方式,只會助長孩子的自卑心理,增強對學習的反抗情緒,對自信心的建立毫無幫助。

一旦孩子失去自信心,覺得自己努力與否,結果都一樣,很有可能會以「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對待學習,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專注力也就無從談起。

好奇心人人都有,成人偶爾還會八卦,何況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好奇心以孩子的興趣為出發,幫助孩子提出質疑,主動思考,探究事情的真相,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比如孩子看到公園裡的一個建築物,不明所以,好奇的前去觀察。這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說:「咦,這是什麼呀?媽媽也覺得很有趣。」隨著孩子的回答,家長可以一邊回應,一邊傾聽:「哦?還真是這樣呢」,「然後呢?接下來呢?」,「媽媽也是這樣想的,你覺得怎麼樣?」

好奇心會激發孩子的興趣,共情可以讓孩子的興趣更加強烈,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很容易獲得知識,在家長的正確指引下,能培養孩子強烈的求知慾,探索欲,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提高學習的專注力。

學習本身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學習這件事,通過興趣的建立,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思考,激發孩子的自主性。

很多孩子不喜歡學習,害怕學習,跟家長的引導有關。如果家長在跟孩子溝通學習這件事時,多跟孩子一起思考,用啟發式的提問,激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那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會翻倍提升。

家長可以這麼跟孩子溝通:「媽媽也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你想不想試試看?」,「媽媽以前做失敗了,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這道題為什麼做錯了呢?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吧」。

中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認為「孩子有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徵,就是喜歡被稱讚、嘉許、鼓勵,而不喜歡被禁止、抑阻」。

也就是說每個孩子都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極大可能的按照別人的評價去看認識評估自己。

所以,孩子需要家長的鼓勵與讚美,用家長的讚美來暗示孩子:你很好。讚美是培養孩子興趣的一劑良藥,家長經常用讚美的口吻來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循序漸進的幫助孩子取得進步,無論是多麼細小的進步,家長都給予正面的讚美和肯定,孩子也會備受鼓勵,更加努力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興趣,提升專注力。

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寶貝,你太棒了,這麼短的時間就學會了看鐘表」,「孩子,你真厲害,這麼難的計算題,你都做對了」,「女兒,雖然這件事你做的不對,但媽媽還是要表揚你,因為你很誠實,沒有撒謊」。家長所有的讚美要明確具體,肯定孩子的進步,表揚孩子做的對的方面,鼓勵孩子做的更好。

興趣是一種無形的的動力,可以讓孔子廢寢忘食,可以讓屈原熟讀詩經,可以讓車胤囊螢夜讀,也可以讓你的孩子奮發圖強,堅持不懈。關鍵是家長怎麼做,才能讓不專心的孩子會聽,去做。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說「憑什麼要聽你的」,父母應該怎麼做,孩子才會聽你的?
    網友2:早晨,孩子剛剛起床就想玩滑板,這位媽媽說:「你要先刷牙、洗臉、吃早餐,然後才能玩滑板!」孩子不高興了:「媽媽,為什麼?為什麼呀!為什麼總要讓我聽大人的?我不想聽你的!我要先玩會兒!」,孩子才會聽你的?
  • 怎樣與孩子溝通,他才會願意聽?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越長大,越難與他們溝通。也常有這樣一個疑問:不知道到底要怎樣和孩子溝通,孩子才會更願意聽?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心裡話想和家長說,可孩子大了以後,他卻不願意和父母說,也不願意聽父母多說。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做,聰明父母要掌握這幾個技巧
    前一段時間和一位同學家長聊天,家長氣乎乎地和我說:「孩子現在不讓我管,到逆反期了,不聽我的,一管就吵架,還說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真氣人。」我安慰她:「不讓管更省心,孩子大了,有主意了,能管好自己,比咱強更好,孩子超過自己就是成功。」
  • 家長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前幾天,我到朋友家吃了個飯,家裡有個挺小的孩子,這個孩子整個下午都沉默寡言,和他打招呼時,他也不怎麼理會。吃飯的時候,我發現問題所在了,孩子有點挑食,他的爸爸媽媽全程都在訓斥,孩子嚇得不敢說話。 我們不禁發問:要怎麼做,怎麼說,孩子才會聽。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當你說的話,孩子不聽時,這時候你們就面臨著一個正面衝突,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衝突和積極傾聽。
  • 孩子總是不專心?學會這兩招,家長才會正確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那麼問題來了,家長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加專心,需要怎麼做呢?理解專注力專注力簡單來說,就是當我們正在做某件事,或者在進行某個活動的時候,心理所處的一個狀態。外界的很多原因,包括自身的一些原因,都可能影響我們的這個心理狀態。對於孩子來說,需要他們保持專注力的事情,應該就是學習了。
  • 做對這件事,孩子才會聽你的
    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都有這樣的感受:說什麼孩子都不聽。經常跟你反著來,你說東,他往西,讓他做的事情偏不做?不讓做的事情偏偏去做?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表現越來越明顯。有時候,孩子只想讓大人做一個傾聽者,不需要講那麼多大道理,但很少有大人能意識到,孩子表達背後的心事。
  • 線上共讀——《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孩子:媽媽,我累了。媽媽:你剛睡過午覺,不可能累。孩子:(大聲)我就是累了!媽媽:你不累,你就是愛犯困,趕快換衣服吧!孩子:(哭鬧)不,我累了!發現了嗎?這樣的對話在我們和孩子中間每天都在上演,我們所有的對話最終都演變成了爭吵。
  • 與孩子日常溝通的技巧——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正面管教》筆記
    第三講 與孩子日常溝通的技巧——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答孩子更願意說?一、啟發式問答孩子每一個問題都要重視,多用啟發式答問。保護和重視孩子的溝通意願,激發孩子探索的興趣。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每個問題。具體做法是不要直接回答孩子的提問,而是嘗試用啟發式答問。
  • 多動症的孩子,怎麼說他才會聽?
    「你為什麼每次都不記得要關門呢?說了多少遍了」為什麼我明明說了,可他就是不聽呢?此時的你一定感覺很無奈吧,他真的接收到我的信息了嗎?我發出的指令真的符合他的認知接受特點嗎?孩子清楚嗎?輕輕地捧住孩子的臉努力獲得目光對視(一開始當孩子有好的行為時才這樣做,不然孩子可能會把目光移開)。可以說「果果,請看著媽媽/爸爸。」,然後給出指令。如果你這麼做成功了,孩子有了回應,表揚/感謝他能夠看著你:「謝謝你看著我」。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解決與孩子溝通的難題
    本次分享的是洛陽書友石榴媽媽推薦的一本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可能我們通常看的教育孩子的書都是長篇大論,但這本書帶給我們的卻是全新的視角。本書把理論和實踐、實例相結合,避免了說教,用生動形象的案例來讓家長更容易理解書中的精華內容。我曾經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一個剛會走路的孩子去超市,她的爸媽一把她放到地上她就哭,不願意走,但一抱起來孩子立馬就不哭了。看到這裡我們可能會想,這孩子也太鬧人了,路都不想走。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一不強制孩子,二不讓孩子排斥,提高你們的親子溝通效率,最大化減少情緒的摩擦,我們也許有這樣的經驗,讓孩子去做一個事情他們就是不去,讓孩子不做一些事情呢,他們又偏要做,還有我們想開導孩子結果呢,不但沒有幫助到,反倒讓孩子的情況更加糟糕了等等,你是不是在想這些孩子怎麼大人的話就是聽不進去呢?
  • 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寶爸寶媽試試這招
    而且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孩子實際上聽得到你的吼叫,卻聽不進去你的話。如何跟孩子說話,孩子才會聽,最後我們會藉助啟發式提問解憂小工具,幫助你克服吼叫,真正有能力、有能量去助力孩子的成長。其實不管孩子有什麼不同,它們都有共同的需求,那就是被尊重、被信任以及被愛的需求。如果不大吼大叫的話,怎麼說孩子才會聽呢?首先我們可以用行動去跟孩子溝通,孩子一般不會去聽你在說什麼,他只會看你怎麼做,你自己玩著手機卻嘮叨他,不好好看書,做題。你自己熬夜工作或者玩遊戲卻讓他準點睡覺,他是沒辦法聽進去你的話的。
  • 求不到關注度的孩子才會變壞|深入解析家長該怎麼做,孩子才會聽
    ,不明白孩子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才會認為貴的鞋子就是孩子想要的。與孩子共情,就意味著大人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明白孩子的意圖,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情他們的情緒。會跟孩子共情的父母,才會明白孩子真正的需求,才能幫助孩子完善自我。共情,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橋梁,父母會與孩子共情,不僅能促進親子關係,還能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每一位優秀的父母都應該學會與孩子共情。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孩子是父母的「天敵」
    「給她講作業,真是要把我氣死」小錅媽媽激動地說:「明明都是會做的題,馬虎得不得了,給她講還不聽。」我說:「孩子嘛,肯定會比較貪玩,疫情待在家這麼久了,是有些散漫。」「豈止是散漫?簡直是懶惰。」小錅媽媽氣笑了:「有一次給她講題,剛看到題目,她就說不會做,我讓她先自己思考一陣。
  • 如何聽孩子才會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從小到大我們聽得最多的可能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是中華民族代代傳承下來的,當然也不是全部只能算是絕大多數,因為畢竟「別人家的孩子」在家長心目中還是鳳毛麟角,得是拔尖中的拔尖。那麼今天我們來get一種方法,不哄不叫的將自己的孩子養育成我們口口相傳的「別人家的孩子」,讓孩子更具主觀能動性,更具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習的能力等等。
  • 一生E本|做對這件事,孩子才會聽你的
    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都有這樣的感受:說什麼孩子都不聽。經常跟你反著來,你說東,他往西,讓他做的事情偏不做?不讓做的事情偏偏去做?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表現越來越明顯。大人在傾聽過程中,常常表現出的沒耐心、不專注、不會共情,導致孩子越來越不願意溝通。有時候,孩子只想讓大人做一個傾聽者,不需要講那麼多大道理,但很少有大人能意識到,孩子表達背後的心事。
  •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有效溝通和正面管教,你會收穫一枚乖寶寶!
    問題在於孩子還是父母?怎麼說孩子才會聽?孩子在踢狗,你會怎麼說,大多數家長可能會說:不要踢狗了,聽到沒有?經過思考的家長可能會說:不要踢它了,狗會疼的,要保護動物。到底怎麼說才能讓孩子高興得聽話,讀完本文,你會有個完美的答案。初為父母的時候,看著剛出生的嬰兒,父母們滿心歡喜。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家長的一句話,可能會照亮孩子的一生!
    我從小被要求要出類拔萃,做這做那,一直到現在。在這個過程中,是他們不斷地要求,而不是父母對女兒的愛!!!」思考:如果不是女孩自己講出來,這個家長肯定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辛辛苦苦地付出,卻換來孩子的不理解。這究竟是為什麼?其實讓孩子按照家長的路線去走,還需要看一看孩子是否能承受這份壓力。如果父母給孩子的壓力過大,不僅會適得其反,甚至可能會引發孩子的一系列心理問題。
  • 全智嘉丨孩子學習不專心,家長怎麼做?分享6個方案
    全智嘉丨孩子學習不專心,家長怎麼做?1. 和老師常保持聯繫家長平時要多與老師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表現、與人相處情況。針對孩子的學習表現,及時的做出針對性的引導,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全智嘉丨孩子學習不專心,家長怎麼做?分享6個方案2.
  •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序言
    今天開始跟大家分享的書名叫《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自從《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出版以來,兩位 作者在美國和加拿大各地為父母、老師和職業心理醫師進行幽默、 鼓舞人心的演講和培訓。她們持續開展的工作被做成系列片在電視 臺CBS節目中播放。她們還經常出現在《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和《歐普拉)(Oprah)等熱門電視節目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