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創新資源加速外溢 東莞環深鎮區如何應對

2020-12-19 湖南在線

為了承接好深圳產業溢出,多鎮區主動完善配套,做好服務。圖為塘廈鎮科苑城信息產業園。

近年來,地處環深區域的東莞黃江、塘廈等鎮,主動承接深圳創新產業外溢,不斷完善產業配套和基礎設施,穩步提升城鎮化水平,不斷集聚人才,積極推動在談深圳優質項目的落地投產,從產業、科技、交通、規劃、服務、生活等方面,主動對接深圳優質創新產業。

時代機遇

創新之都為「世界工廠」帶來生機

近年來,深圳堅持改革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創新載體建設、創新資源聚集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已成長為中國的「科技綠洲」。不僅如此,深圳金融產業發達,是中國創投之都,全國1/3的創投機構和資本都集聚在深圳,是我國區域孵化能力最強的創新區域。

東莞市經信局內資中心相關人士透露:「來自深圳的企業佔據內資投資的較大的份額,深圳產業往東莞轉移勢頭旺盛。」市經信局提供的數據有力地佐證了這一觀點:2015年,東莞全市新的內資項目中,來自深圳投資的項目協議投資金額為425.28億元,佔比達34%;億元以上項目中,來自深圳投資的項目協議投資額為398.3億元,佔比達39%。

截至目前,東莞已成功引進了總投資102.7億元的虎門港糧油物流加工產業園項目、總投資185億元的中集集團項目、總投資110億元的奮達科技項目、總投資100億元的華為終端項目等一批優質重大產業項目。這些企業在東莞均獲得了良好的發展。

2012年,作為當年東莞市的三重項目之一,東莞譽銘新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從深圳移師塘廈,成為塘廈鎮「騰籠換鳥」的成功典範。該公司副總經理何慧敏告訴記者,在塘廈政府的服務下,譽銘新從當初的7億元投資規模增加到10億元,並且去年6月新增投資14億元用於譽銘新總部項目建設。

眾所周知,在深圳高新區聚集了很多優質的創新創業型的企業。因此,市經信局也在該地設置招商聯絡處,便於與深圳的企業對接交流。

對於在深圳招商辦的經歷,上述人士表示:「每周,我們都會去好幾回深圳招商聯絡處,在那裡跟企業面對面深入溝通。在跟這些企業接觸溝通時,我們發現深圳的創業者做事不怕失敗,非常有熱情、有底氣,這樣也讓我們受到了啟發,為我們的招商工作帶來了便捷。」

產業輻射

深圳多個項目落戶環深鎮區

今年3月8日一大早,黃江鎮主要黨政領導班子組團前往深圳,他們依次造訪了深圳光啟研究院等多家當地明星企業,希望能夠與對方達成投資合作,將一部分產業項目放到黃江鎮發展。

從地圖上看,黃江鎮與深圳公明接壤,不僅製造業產業鏈配套完善,且交通尤為便利,從鎮中心驅車去深圳南山只需半個多小時,而黃江的房價、地價卻還不到南山的三分之一。過去數年,伴隨著深圳創新產業崛起,擁有比較優勢的黃江優勢明顯,吸引了眾多深圳製造企業申請搬遷湧入。

「我們現在不是什麼項目都收,土地也有限,要把更多資源留給優質項目和團隊,很多項目我們都是招商選資,有針對性地招商,這次拜訪的企業就是我們最希望引進的企業群體之一。」談起深圳產業的外溢效應,黃江鎮政府一名參與招商的負責人說。

近日,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分公司總部已落戶黃江。另據知情人透露,華大基因還著手與黃江的廣東太陽神集團洽談相關合作。

與黃江一樣,橋頭鎮也主動借毗鄰深圳的區位優勢,承接深圳產業轉移外溢。橋頭鎮經貿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10年—2015年,橋頭鎮共引進深圳項目17宗(投資額300萬元以上),協議投資總額55.3億元,其中以億元以上項目為主體,來源深圳的項目投資金額與數量所佔比例都比較高。

據統計,來自深圳投資項目中,投資規模億元以下的7宗,佔41.18%;投資規模1億—6億元的6宗,佔35.29%;投資規模6億元以上的4宗,佔23.53%。從單宗投資規模看,大部分項目均達到橋頭鎮重點項目要求。

項目、技術和資金的引入,對當地產業的助推優勢十分明顯。隨著深圳產業向東莞擴散的加快,橋頭鎮產業也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近六年從深圳引進的投資項目中,第一、二、三產業項目分別佔11.76%、70.59%、17.65%,其中第二產業項目中,屬於先進位造業、高技術製造業項目佔第二產業項目總數的75%。

「深圳優勢創新資源的進入,進一步完善了橋頭以環保包裝為特色產業,以電子信息、五金機械、模具紡織等產業協調發展的現代工業體系。」橋頭鎮經貿部門負責人表示,在深圳產業轉移外溢的過程中,橋頭鎮主動對接深圳先進產業,共引進環保包裝產業項目3個,其中包括東莞市美盈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嘉頤實業有限公司,成為了橋頭環保包裝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推動了橋頭鎮環保包裝產業集聚發展,也有力深化了「中國環保包裝名鎮」「廣東省環保包裝專業鎮」的建設。

區位優勢

近水樓臺先得「月」

環深創新資源融合發展帶上的鎮街,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黃江鎮委書記葉錦銳看來,黃江處於深莞惠的幾何中心,位於深圳北部,與寶安區接壤,有莞深高速、公常路、莞樟路、規劃中的軌道交通等路網連接深圳,黃江的交通區位優勢十分突出。

此外,黃江地處東莞南部丘陵山區,森林覆蓋率高,水庫眾多,山水資源十分豐富,早在數年之前,黃江鎮委、鎮政府就富有遠見地提出了打造「宜居、宜商、宜工、宜旅」發展藍圖,以扎紮實實的行動承接深圳的產業輻射。

應聲而動的不止黃江鎮。早在去年7月,東莞市政府與深圳招商局集團籤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綜合優勢,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創新並深化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綜合交通運營、創新金融服務等領域的全面戰略合作。另外,東莞市政府還與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籤訂了關於共同開發長安新區的合作框架協議。

雙方將以東莞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廣東自貿區前海蛇口片區建設為重要契機,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領域展開全面合作,促進東莞市打造現代生態都市。

根據合作協議,招商局集團將東莞市納入港口物流產業重點投資發展區域。東莞市則支持招商局集團以深圳港西部港區為基礎,利用招商局全球港口網絡,全面參與東莞港口的整合與發展,通過構建粵港超級組合港,並以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為基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支點,促進東莞市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市。雙方還將深化並創新金融服務和新興戰略產業培育領域的合作。

此後不到半年,市政府又下發了《關於東莞對接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的意見》,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對此評價說,「東莞地處珠江口東岸,虎門、沙田虎門港與南沙僅一水之隔,長安鎮、長安新區與前海遙遙相望,對接南沙、前海兩大自貿區版圖的區位優勢不言而喻,從地理戰略位置上來看,東莞是名副其實的『左右逢源』,完全可以藉助臨近南沙、前海的區位優勢,為發展東莞經濟開創示範區域。」

林江認為,這份意見旨在全面深化與自由貿易試驗區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交流,最大限度地分享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帶來的制度紅利,進而承接深圳的外溢效應。

作為東莞東部中心鎮的常平,目前也成功引進深圳弈投孵化器,並與常平科技園投資管理方東科集團、深圳市商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籤訂共建「東莞市常平弈投孵化器」合作協議。深圳弈投孵化器是深圳首家「虛擬」孵化器,以矽谷創投的方式為天使、早期、成長階段的高科技企業提供一站式創業與資本虛擬孵化服務。

據常平鎮經科信局負責人介紹,三方共建的常平弈投孵化器將結合產業實際,以先進位造為主要方向,篩選、評估、引入創新項目,並利用成熟的孵化體系與平臺載體,培育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市場前景的高成長型企業。同時,常平鎮擬與深圳商弈投資、深港產學研基地等機構共建創投基金,建設以技術創新、虛擬孵化、科技投資為主要內容的科技金融產業體系。

配套扶持

苦練內功服務好深圳外溢產業

作為東莞東南組團中心的塘廈,一直以來,也與深圳在產業對接方面保持著密切的聯動。近年來,得益於深圳產業輻射等利好,該鎮將定位從「深港後花園、東莞城市副中心」變為「莞深融合的先行試驗區」。

塘廈鎮委書記管敏政告訴記者,目前塘廈產業轉型基本淘汰了落後產能,包括家電和電池等企業。在接受深圳產業輻射上,基本以優質的電子企業為主。「承接深圳外溢效應,直接推動了塘廈的創新驅動發展能力。」

「為了讓深圳企業能夠引得進來、留得住,塘廈在過去幾年中,不斷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並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管敏政表示,這也是深圳產業外溢效應從側面推動塘廈的城市轉型升級。2015年,塘廈增加投入2.6億元建成並啟用塘廈醫院新院,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逐步構建「一刻鐘健康圈」;在此基礎上,塘廈還著力完善138片區商貿服務配套,建設功能明顯、要素集中的商貿區、商務區,加快中心商圈聚集效應。

為進一步做好對深招商工作,承接深圳產業外溢,塘廈推出了領導幹部跟蹤服務制度。在塘廈正著手建設的重大項目中,其中旺鑫電子、中企綠色總部、鵬程寶、聯益物流、譽銘新、中海信等都來自深圳。同時,在對深圳的招商工作中,塘廈鎮精準定位,在新興產業領域篩選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產品市場明朗、創新動力強勁、行業地位突出的創新型企業。

塘廈的發展設想與其他環深鎮街不謀而合,常平也全力與深圳保持密切互動,大力引進深圳的創客資源、科技金融資源,加快構建科技孵化育成體系。據常平鎮經信局負責人介紹,目前常平一方面圍繞「前孵化—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的孵化鏈條,大力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並加快弈投孵化器、深港產學研基地、東莞市機器人協會等項目落地,以更好對接深圳輻射。

與此同時,常平還建立高度融合的科技金融產業體系。聯合盛景網聯(盛景嘉成母基金)、深圳商弈投資、深港產學研基地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建立以政府設立創業投資母基金為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為主體、銀行風險共擔為保障的融資模式,吸引、鼓勵社會資金投向企業科技創新。

■樣本

深圳包裝設計項目落戶橋頭

東莞嘉頤實業有限公司是橋頭鎮於2013年引進的深圳投資項目,該項目位於橋頭鎮橋東工業園,總投資6.8億元,佔地面積約160畝,建築面積16.4867萬平方米。

作為東莞市重大建設項目,該項目將建成一個集包裝產品設計、流轉、倉儲直至生產輔助的現代化綜合生產基地。該項目投產後預計年產值10億元,預期稅收為每年5000萬元。

該項目將於2016年6月份完工,並建成集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專業化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生產基地,並著力向綠色、低碳、環保方向發展。將創意包裝、綠色包裝(包裝的再利用,減少包裝浪費)作為一個重點發展方向,為傳統包裝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導向,從而拉動橋頭鎮乃至東莞市整個包裝行業的發展。

據橋頭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基地建成後,將起到一種環保包裝產業聚集效應,吸引和帶動更多的項目落戶橋頭,包括力嘉集團附屬聯營企業的落戶和上下遊企業的引入。通過集中同行的智慧和力量,搶佔發展新業態的先機,提高橋頭中國環保包裝名鎮知名度和橋頭環保包裝產業的綜合實力。

深圳海陸通電子公司移師黃江

東莞市海陸通實業有限公司位於東莞市黃江鎮長龍村,2007年11月13日註冊建廠,於2012年正式投產,投資方是深圳市海陸通電子有限公司,目前實際投資超過3億元,擁有佔地面積達8萬多平方米的科技工業園,主要生產手機電池、充電器等產品。產品除了國內市場外,還遠銷海外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經過幾年發展,目前該企業總部已全部搬到東莞,並在深圳、江門、廣西、海南等地均設有產品零配件製造和半成品組裝基地。2015年,由於企業發展成績喜人,該企業的董事長朱治民先生榮獲第四批「東莞市榮譽市民」稱號。

相關焦點

  • 【全城聚焦】東莞大城區擴容 莞北成剛需外溢熱土
    房掌柜東莞攜手華訊大宅,特別策劃華訊大宅·一宅天下開新品發布會,特邀莞深數十家主流媒體共聚,見證其四期新品76㎡-139㎡二至五房推出,為莞北樓市注入新鮮血液。 在媒體圓桌論壇環節中,東莞華訊大宅營銷總監廖秋香,房掌柜集團東莞公司總經理趙善揚,「思想地產」的創始人、房地產核心推動力人物、優房超創始人兼董事長陳強,廣東有鄰集團副總裁柯木森,廣東有鄰集團東莞事業部總經理劉翔雲,《東莞房視》創始人田靜雯,中國房地產報東莞公司總經理黃英等嘉賓,還與莞深主流媒體深入探討了當下東莞樓市熱點話題
  • 中山民眾:深圳外溢橋頭堡,中山發展新引擎
    9市2區中的中山雄踞大灣區幾何中心,依靠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項目,以及以1400億元布局的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樞紐舉措,成為城市群中的連接點。而位居深中通道橋頭堡的民眾鎮,佔據深圳西進、中山東拓發展契機,在承接深圳產業、人口、資源外溢過程中優勢凸顯,區域價值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聚變。
  • 將仲愷打造成深圳優質外溢資源的首選地與集聚地
    在過去幾年裡,仲愷高新區啟動實施了「愷源行動計劃」,主動承接吸納深圳創新資源和高端產業外溢,推動了一大批項目儘快落地。「項目是發展的主要抓手、沒有項目就談不上發展」,惠環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峰說,惠環將牢牢把握深圳高端產業和創新資源外溢的機遇,主動引進北鬥、雷射、半導體、人工智慧等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力量發展以智能終端、新型顯示兩大產業為主導,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加速推動三協精密、華潤醫藥、盛弘新能源等優質產業項目早日建成投產,持續引進一批小而精、產出效益高的企業。
  • 莞深「連城訣」|莞深產業合作,從產業協同走向源頭創新
    華為的到來,開啟深企入莞的新階段。在松山湖科學城,一條連接松山湖科學城和光明科學城的通道已於今年3月動工建設,未來,兩大科學城將環巍峨山而走,大大縮短兩地距離——莞深協同共建綜合性國家級科學中心,莞深合作在另一個層面上展開對話。
  • 打造中山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區
    如何搶抓兩大科學裝置落戶的東風,實現從傳統工業區到科技新城的蛻變?南區又將在中山重振虎威、實現高質量崛起中扮演什麼樣角色?跟隨我市黨政代表團赴佛山、江門、深圳、東莞四市實地考察的南區街道黨工委書記郭淵頗受啟發。
  • 深莞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來了,東莞南部9鎮「擴入」深圳,1至2...
    這也符合南部9鎮的情況,在該9鎮中,虎門、長安靠海,是東莞傳統強鎮,大嶺山因為松山湖開發的原因,這兩年有所起色,其他比如樟木頭清溪,是東莞發展較弱的鎮區,而鳳崗、塘廈,因為靠近深圳邊緣,承接深圳人口產業轉移較為便利,算是中規中矩之地。
  • 深圳和東莞關係更密切了:這條城軌,將帶動兩座城市共同發展!
    今年以來,討論深圳和東莞關係的聲音不斷。其實,原因無非是處於高速經濟增長階段的深圳,人口不斷膨脹,外溢是自然而然的。根據已公布的數據,深圳2019年常住人口數量為1343.88萬人,與2018相比增長41.2萬。人口的膨脹由此也帶來了地價上漲、交通擁堵、生活成本增加等大城市問題。
  • 什麼是「大深圳統籌合作示範區」?
    1、2020年是深圳特區設立40周年,也是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關鍵節點。由於深圳面積狹小,未來要考慮「如何打破空間、資源、行政邊界等瓶頸制約」的問題。2、鑑於深莞惠及河源、汕尾五市良好的合作淵源,探索建設大深圳統籌合作示範區成為最優選項。
  • 東莞松山湖地鐵直達深圳南山 深莞惠將現半小時生活圈
    原標題:深莞惠將現半小時生活圈 深圳地鐵6號、11號線將與東莞地鐵1號、3號線在兩地邊界地區實現接駁,而深圳地鐵14號線也將研究延伸到惠州大亞灣。在未來,東莞的松山湖將與深圳的南山實現地鐵相連,深圳創新資源與莞惠的產業資源將通過軌道交通實現便捷的流動和聯通。
  • 東莞首次公布存量住宅用地項目!中心城區足有17個!
    四、東南臨深片區:21個項目 深圳客來了,深圳客又走了,但是,深圳客遲早還是要回來的 今年,深圳擴容的預期,讓深圳客重新回到了東莞臨深這塊土地。塘廈房價在2016年東莞首次限購之後,橫盤多年,終於再次出現上漲。 7月25日,東莞限購政策升級,直接影響了東南臨深區域的深圳投資客,購房資格受到限制,深圳客又要走了!
  • 東莞市資訊|說一說你知道東莞鎮區都有哪些傳統美食?
    東莞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說一說你知道東莞鎮區都有哪些傳統美食?道滘裹蒸粽,道滘裹蒸粽用料講究,選用上等鹹蛋黃、湘蓮、綠豆、五花腩肉、糯米,加上蒜蓉、沙姜、五香粉等調味品配製。入口油而不膩,糯而不粘,鹹甜適中,芳香四溢,香嫩鮮美。
  • 深圳限購升級,臨深西區將成置業外溢優選?!
    這一調控無疑是利好臨深片區,投資客一時失去了在深購房資格,熱錢就會往外溢,臨深自然是一大選擇! 而大亞灣西區或將成臨深置業外溢優選!,承接深圳坪山高新技術產業,「臨深片區『1+N』創新產業集聚區」規劃應運而生。
  • 東莞樓市大補倉!未來五年平均每年將供應6萬套商品住房
    松山湖功能區:要以松山湖科學城為核心,統籌協調周邊鎮街發展,加強商品住房建設,緩解未來松山湖科學城供給壓力;加快安居房籌集,增強科學城對人才的吸引力,支撐創新發展,實現松山湖功能區統籌發展,建設成為高品質宜居科創新城。
  • 莞深融城加速!政務通辦試點落地,2年後首條地鐵接駁線通車!
    「莞深融城」一詞多年來不斷跳入兩城市民的視線,隨著大灣區整體建設的展開,東莞與深圳之間的交界似乎越來越淡。「莞深融城」,到底怎麼融合?東莞與深圳兩座城市有著不同發展的軌道,又因緊緊相連的地理位置而不斷相互影響著。或許從這些地方,可以窺見未來。
  • 深圳振業底價9億斬獲清溪2.9萬㎡商住地!
    不過,此後,振業在東莞並沒有更進一步開發,直至如今歸來布局臨深。1地塊土拍條件從土拍條件來看,該地塊大大提高門檻。1清溪樓市清溪臨近深圳,樓市的發展也緊跟深圳的步伐,2015年曾是深圳客最青睞的鎮區之一。
  • 惠州臨深片區與惠陽以及大亞灣怎麼選擇,哪個地方投資前景高?
    通常外地客戶考慮來惠州買房都會出現的問題和疑慮:環深城市買哪裡好,哪裡才是房價窪地?惠州目前的價格是不是還處於低點,未來的升值空間怎麼樣?惠州樓盤是否還具備投資價值,買哪個地段最好?,西部和中部經多年開發發展已基本成熟,只有東面的坪山才有可供較大空間的開發,深圳要想有更大突破,東進坪山和向北往東莞外溢、繼續向東往惠州外溢,將臨深片區協同發展打造大深圳都市圈才是最佳良策。
  • 「狼」要來,東莞還在糾結什麼?
    網絡上流傳一句話:現在中國只剩一個地方可以買房致富了,這個地方叫東莞。詳細點說,是東莞城區、松山湖區、臨深片區。這句話看似調侃,實則說明東莞這座城市的房價在2020年足夠作妖!房價作妖引來一片民意問政,政府陽光熱線問政用戶量大增。系列民意表明,東莞部分區域的房價確實有點過分了。
  • 深圳擴容猜想:成為直轄市or深莞惠大都會區?
    雖說各執一詞,意見不一,但深莞惠之間產業和人口等生產要素正在加速流動,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三地政府正在順應這一趨勢,加大在交通等公共領域的合作力度。對於丁力們來說,這顯然是一件值得歡欣鼓舞的事。他認為對於深莞惠政府來說,上述意願也越來越強。「以前其他兩個城市可能還會擔心通勤之後當地居民都跑到深圳去,但是現在深圳房價居高不下,當地很多上班族已經逆向置業了。此外,深圳的創新力度和城市競爭力很強,水太滿,大家都想來喝一口。」他補充道,深圳本身也想往外溢。深圳土地面積受限,部分高端產業流到東莞、惠州。「無論深圳是否樂意,企業肯定是往成本低和公共服務也不錯的地方跑。
  • 買不起深圳二環房,來看看大灣區二環?
    按照地圖,深圳1、2環房價已基本10萬+,3環接近10萬+,4環也要6、7萬一平了。 香港擁有全球頂級的金融、科技、自由港等資源要素市場。而深圳擁有國內領先的創新環境和全球IT產業不可或缺的產業基礎。 兩者結合,就孕育了一個聯通國內國際要素流通、馳騁全球和國內市場、打通國際國內雙循環市場的中國獨有的雙城組合。 而未來20-30年,前海則將成為這種組合的集大成者和集中體現。
  • 深圳「北中心」加速形成
    站在「十三五」的起點,民治明確下一步的發展目標:將圍繞龍華新區「一城四區」戰略目標,以「一中心區四功能片區」規劃建設為重點,實施「組團發展、創新驅動、高端發展、社會共建、生態宜居、民生優先」六大發展戰略,加快推進深圳北中心、特區一體化先行示範區、優美宜居城區建設,努力把民治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區。 新起點,新徵程,民治整裝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