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這15種常見行為屬於犯罪,最高的判7年

2020-12-17 騰訊網

這15種常見行為屬於犯罪,最高的判7年!

一、法庭上打罵法官,最高判處3年有期徒刑

打罵法官、擾亂法庭的人可能會被司法拘留。《刑法修正案(九)》規定,聚眾哄鬧、衝擊法庭;毆打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侮辱、誹謗、威脅司法工作人員或者訴訟參與人;不聽法庭制止,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等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將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二、編造、傳播四類虛假信息,最高最判7年

如今在微信、微博、QQ群等社交平臺上,網友發布虛假信息屢見不鮮,根據法律規定,造謠傳謠輕則違法,重則構成犯罪。《刑法修正案(九)》為此在第291條中增加一款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提醒:為了賺取關注度或點擊量,故意別有用心地編造發布虛假信息,以往可能最多是治安處罰,行政拘留幾天,但現在這種行為就可能構成犯罪了,其中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坐7年牢。當然,如果網友對信息不加甄別、不加思考盲目轉發,同樣可能觸犯這一條規定。

三、虛假訴訟,最高判刑7年

2017年4月,實習律師趙某為了使委託人的債權在強制執行過程中可以優先執行,將工程款虛構成農民工工資進行起訴,並獲得法院調解書。不料,在申請強制執行過程中,虛假訴訟事實被識破,實習律師也因虛假訴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二個月,緩刑二年,並處罰金五千元。

《刑法修正案(九)》增設了虛假訴訟罪,為謀取不正當利益,以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四、阻礙執法最高判3年,暴力襲警從重處罰

《刑法修正案(九)》第277條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從重處罰。有了「襲警罪」,警察在履行職務時的安全保障,將會得到加強。

五、暴力捉姦構成犯罪被判刑

網絡上經常曝出原捉姦的報導或視頻,如果捉姦方式不當可能構成非法入侵他人住宅罪。

一江蘇籍女子李某及其女兒為維護自己在離婚財產分割方面的利益,委託嚴某搜集其丈夫張某與他人非法同居的證據,隨後嚴某在通過跟蹤等方式獲取張某及現任女友在滁州市的住所後,通知李某前來「捉姦」,獲取證據。李某等使用暴力侵入他人住宅,且毆打自己的丈夫和「小三」。法院一審以非法侵入住宅罪,判處李某有期徒刑8個月,宣告緩刑1年。另外侵入住宅的人也一併獲刑。

長沙市雨花區法院也曾審理一起類似案件,法院同樣判處了暴力捉姦的被告人劉某某犯非法侵入住宅罪,還好案發後被告人自願認罪,賠償了因此造成的經濟損失,犯罪情節輕微,最終對被告人劉某某免予刑事處罰。

律師提醒:夫妻一方出軌,但原配在收集相關證據時,一定不要隨意進入他人住宅,更要注意不要「暴力」捉姦,而且要及時報警,如果不知道如何合法收集對方出軌的證據,可尋求律師幫助。

六、「醫鬧」嚴重者最高可處7年有期徒刑

在醫療糾紛中,有的病人家屬為了多拿錢,往往找「醫鬧」出面去醫院施加壓力,這時醫院也往往多掏點錢,以儘快息事寧人。對於這種情況,《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一條規定,即: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法律提醒:根據該規定,帶頭「醫鬧」的患者家屬,以及「醫鬧」團夥中人,都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最高要坐7年牢。出現醫療糾紛,應當依法維護權益。

七、學霸替學渣考試作弊最高處7年徒刑

《刑法》第284條之一規定: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法律提醒:學霸也好,學渣也罷,「當槍手」或者找人替考都構成犯罪,輕者要被處以管制,重的要坐牢7年。還是好好學習為要,莫要偷雞不成蝕把米,把大好青春搭了進去。

八、飆車醉駕客車校車嚴重超速超員,除了罰款還要拘役

《刑法》第133條之一規定,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1、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

2、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3、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

4、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對前款第三項、第四項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近年來,校車、客車因為嚴重超員、超速而導致重大傷亡事故時有耳聞。《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一款新規定,即第三款:開校車或客車的,如果嚴重超員或嚴重超速,不論是否發生事故,一旦被交警發現或被攝像頭拍下,即構成犯罪。

九、私藏恐怖主義圖書最高處3年徒刑

為了打擊恐怖主義犯罪,《刑法修正案(九)》做出新的規定,即明知是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圖書、音頻視頻資料或者其他物品而非法持有,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這可是行為犯,只要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圖書、視頻音頻資料或其他物品而持有就有可能構成犯罪。

十、燒國旗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

2017年10月3日至10月6日晚間,被告人吳某某為發洩對黨和政府的不滿,攜帶剪刀至河西區兩小區內,剪破、損毀懸掛於各樓棟門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並將部分損毀的國旗、旗杆丟棄在小區道路及垃圾桶等處,被以侮辱國旗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

我國《刑法》規定,故意以焚燒、毀損、塗劃、玷汙、踐踏等方式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國徽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此外,國歌和國旗、國徽一樣,都是國家的象徵和標誌,2017年《刑法修正案(十)》正式增設侮辱國歌罪:「在公共場合,故意篡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詞、曲譜,以歪曲、貶損方式奏唱國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國歌,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十一、非法上訪被判刑

其實有些事有正常的解決程序,也有正常的解決辦法,可有人認為上訪能解決一切。非法上訪可能構成尋釁滋事罪。

徐某的丈夫是某集團員工,派遣到國外工作期間患病,回國醫治一年後死亡。徐某對丈夫單位的善後處理不滿,多次去北京天安門上訪,被北京市公安機關查處並訓誡1次。後來善後處理問題與單位達成協議,徐某在協議上簽了字,領了補償款。事後,徐某又反悔,多次到天安門、中南海等非信訪接待場所上訪,公安機關對其處以行政拘留。但徐某仍不悔改,又到天安門非正常上訪,最終被法院以尋釁滋事罪判刑。

十二、非法討債,犯非法拘禁罪被判緩刑

2012年3月,河北省黃驊市市民段志飛(化名)來到江蘇,以500萬元的價格從吳勇手中購買了一條拉石船。錢款交接完畢後,段志飛又在江蘇逗留了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吳勇一直以朋友的身份伴其左右。離開前,段志飛以資金回籠為藉口向吳勇借款140萬元,借期兩年,並立下借條為證。1年後,段志飛又再次向吳勇借款130萬元,借期1年。因為第一筆借款尚未還清,面對第二次借款,吳勇比較猶豫,但考慮到段志飛確實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幾經思量還是將錢借給了他。2014年3月,兩筆借款均已到期,雖然段志飛先期已歸還162萬元,但仍有100多萬元未還清。

幾次溝通,段志飛堅持不還錢,憤怒的吳勇決定給他點兒「顏色」看看,於是開始聯絡各方人馬,糾結15人來到黃驊港找段志飛「算帳」。2014年5月8日凌晨5點,吳勇等人來到段志飛名下的兩艘船在海上的停泊處,強行進入船內,沒收船上18名船員的手機,限制其與外界聯繫,並安排專人對船員們進行看管,不允許其自由活動,同時以扣押船隻為要挾,要求段志飛儘快歸還借款。拘禁行為一直持續到當天下午1點,因始終沒有聯繫到段志飛,眾人才無奈離去。船員報案後,經公安機關偵查,檢察院起訴。

2014年12月18日,黃驊市法院依法作出判決:吳勇犯非法拘禁罪,判處有期徒刑1年零9個月,緩刑2年。

十三、偽造、買賣身份證、駕照,最高判7年

現實當中,偽造、變造、買賣、盜用他人駕照的事情屢屢發生《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第280條規定, 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提醒:以後在駕照上想歪點子,不光是要被記分、罰款,還要面臨管制乃至坐7年牢的刑事處罰。

十四、虐待老幼病殘最高處3年有期徒刑

近年來,子女虐待老人、家長對孩子施暴的案件不斷被曝光,老幼病殘者的權益保護面臨尷尬。《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一款規定,即:對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殘疾人等負有監護、看護職責的人,虐待被監護、看護的人,情節惡劣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第一種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法律提醒:該規定是為了加大對老幼病殘者的保護力度,維護他們的基本權益。不單是幼兒,如果監護人對老年人、殘疾人進行虐待、施暴,不光是被批評教育、行政拘留那麼簡單,那些行為惡劣的,會被依法判刑坐牢。

十五、欠錢不還,判刑1年半

熊某欠顧某140萬,拖了三年不還,顧某無奈之下將熊某告上法庭。法院判決熊某在判決書生效十日內還錢,熊某仍舊賴著不還。顧某申請強制執行,法院隨後查封了熊某名下的房子和車子,熊某答應用房子抵債,卻不配合交房,暗地裡還把車子抵押給了別人。

最終被告被法院判決犯拒不履行法院判決、裁定罪,獲刑1年零6個月。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強烈建議轉給欠錢不還的人看!

相關焦點

  • 天津市高院對15種常見犯罪規範量刑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實施細則》5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一《細則》對量刑標準和量刑過程進行了系統化規範,以「四步量刑法」增加量刑的精準性和透明度,有效避免人為因素幹擾,提高司法的社會公信力。《細則》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肯定,決定作為樣本向全國推廣。  應該判處5至10年有期徒刑,到底判幾年才是合理的?
  • 15種常見犯罪今後量刑更規範
    這類判決今後在我省可望避免。7月24日,省高院向媒體通報:為進一步規範刑罰裁量權,增強量刑公開性,實現量刑公正,根據相關法規,近日,省高院出臺了《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實施細則》,對常見的交通肇事、故意傷害等15種犯罪的量刑予以規範。
  • 江蘇發布實施細則 細化15種常見犯罪量刑標準
    江蘇發布實施細則 細化15種常見犯罪量刑標準 此類案件佔基層刑事案件約九成
  • 最高法院:23種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2020圖表版)
    導語:2017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修訂發布《關於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該意見從量刑的基本原則、基本方法、常見量刑情節的適用以及常見犯罪的量刑四方面展開論述。本文整理、節選其中常見量刑情節的適用以及常見犯罪的量刑兩部分內容,供讀者參考。
  • 2019,記住這12種行為屬於犯罪,稀裡糊塗是會...
    本文原標題:《2019,記住這12種行為屬於犯罪,稀裡糊塗是會坐牢的!(專業普法)》普通人因為不懂法而犯罪的事情實在太多下面這12件事千萬別幹否則可能要吃牢飯!鄒某以丈夫的身份報銷的一萬多元,屬於醫保中統籌基金裡的錢,這是是騙保行為啊!用家人的醫保卡買藥,這樣的事兒你幹過嗎?❺欠錢不還熊某欠顧某140萬,拖了三年不還,顧某無奈之下將熊某告上法庭。法院判決熊某在判決書生效十日內還錢,熊某仍舊賴著不還。
  • 2020年起,這5種行為要入刑!明確:暴力催收高利貸為業為犯罪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下簡稱修正草案)正在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中,這是1997年我國全面修訂刑法以來的第十一個刑法修正案。目的是,及時對刑法作出修改、補充,更好的順應和適應社會發展。而此次修正草案,提出將此二種行為單獨規定為獨立的刑法罪名,一方面進一步具體化了行為方式和類型,再一個司法認定過程中也將更加容易適用。同時「具體的罪名」還起到了更好的宣傳法治的效果。
  • 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構成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最高可判7年
    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構成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最高可判7年 2020-03-16 10:44:46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孫瑩 | 字號:A+ | A- 北京警方近日通報了一起義大利輸入病例在登機前吃藥退燒
  •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只判15年,罪名沒錯但量刑畸輕
    如果寫得還行,請關注我的頭條號聲明:目前並未見判決書或是起訴書,只能從媒體報導中找尋認定的事實依據,很多問題無法分析到位,請諒解保安捅死領導被判15年。讀者疑問甚多,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只判15年嗎?目前兩種觀點,第1種觀點認為屬於故意殺人,理由有兩個:第一,犯罪嫌疑人隨身攜帶管制刀具,這可不是正常人能夠幹出來的事,誰沒事在身上帶一個管制刀具。第二,受害人身上的刀傷顯示,犯罪嫌疑人在攻擊受害人時刀刀致命,可以看出其擁有明顯的殺人意識。
  • 黃毅清賣毒80克,廣東男賣毒500克都獲刑15年 判重了?
    2020年7月10日,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被告人黃毅清販賣毒品案在虹口區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法院以販賣毒品罪判處被告人黃毅清有期徒刑15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並處沒收財產5萬元。
  • 還是算了吧,特別這幾種情形不能犯,最高可判死刑
    他認為自己的律師肯定沒有為自己盡力,或者這律師水平一般,要不就是西門的律師賄賂法官成功了,才判的比自己少10年。要不,怎麼同樣都是搶劫罪,為啥自己判了12年,西門只判5年呢?宋某始終認為這裡面肯定有問題。你看心術不正的人看事情,也是認為所有事情都是心術不正的。宋某找自己律師質問原因,經過律師解釋才得知,原來自己活該判12年,而且律師還為了自己爭取認定了自首情節,否則還要判得更重!
  • 刑法:2020年我國常見的14個會判死刑的罪名!你只能細品哦
    2017年修訂的《刑法》中僅保留了46個罪名的死刑。主要是考慮到有些重大犯罪如果不處以極刑不能達到罪與罰相適應,以及警示世人的作用。然而,這46個可能判處死刑的罪名中,有32個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少見的,僅有15個是我們普通人可能會觸犯的,也就是我們在新聞裡常見的罪名,今天小編就根據2017年修訂版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為大家介紹一下這14個常見死刑罪名。
  • 2020年這十件事別再幹啦,已經屬於犯罪了!
    普通人因為不懂法而犯罪的事情實在太多2020年,下面這10件事千萬別再幹了否則可能要吃牢飯!❶打麻雀、抓蛤蟆公安提醒:注意啦!2020年這十件事別再幹啦,已經屬於犯罪了!麻雀以前不是「四害」嗎?怎麼現在打麻雀還犯法?
  • 最高獲刑15年!五男子姦淫幼女被重判!
    據湖南省祁東縣人民法院8月25日消息,2020年8月25日,湖南省祁東縣人民法院對王文等人強姦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王文犯強姦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被告人丁磊犯強姦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被告人鄒忠犯強姦罪,判處有期徒刑八年;對其他被告人分別以強姦罪判處二年至七年不等有期徒刑
  • 「套路貸」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判了!最高獲刑十三年
    「套路貸」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判了!最高獲刑十三年 香洲法院 香洲法院微信號 xiangzhoufayuan 功能介紹 關注香洲法院,及時了解法院最新工作動態,高效查詢最全面司法公開信息,便捷獲取最周到司法便民服務。
  • 未滿18周歲,可以判死刑嗎?未成年犯罪,這幾種情況需要負刑責
    假設:鐵柱2020年1月剛滿13周歲,因為在初中的時候為人老實,所以經常受到校園欺凌,其中欺負鐵柱最多的是王五,有一天鐵柱被王五欺負後,鐵柱終於忍不下去了,第二天早上拿著家裡的菜刀直接把王五殺死,請問鐵柱需要負刑事責任嗎?也就是說鐵柱這種行為構成犯罪嗎?
  • 【法治在線】2018年最新法律規定:這10種行為是犯罪,有人已經被判刑了!
    普通人因為不懂法而犯罪的事情實在太多,下面這10件事千萬別幹,否則可能要吃牢飯。鄒某以丈夫的身份報銷的一萬多元,屬於醫保中統籌基金裡的錢,這是是騙保行為啊!溫馨提示Lawread用家人的醫保卡買藥,這樣的事兒你幹過嗎?熊某欠顧某140萬,拖了三年不還,顧某無奈之下將熊某告上法庭。法院判決熊某在判決書生效十日內還錢,熊某仍舊賴著不還。
  • 廣東省廣州冼村原班子成員最高判4年
    原標題:冼村原班子成員最高判4年 羅偉雄 曾強 攝 10日,廣州法院一天之內宣判了44宗職務犯罪案件,包括死刑、無期徒刑在內,共有53名被告人各領其刑。被告人中,既有政府官員、也有國企高管、還有基層村組織成員,涉及的罪名涵蓋了絕大部分職務犯罪的罪名。據了解,這是廣州法院歷史上首次集中宣判職務犯罪案件。
  • ...竟被法院判危險駕駛罪,律師解讀:這些常見行為,屬危險駕駛共犯!
    法院審理認定,郭某在明知黃某飲酒的情況下,仍將車輛出借給黃某駕駛,屬於共同犯罪,兩人行為均已構成危險駕駛罪,故作出如上判決。 除借車給飲酒司機駕駛外,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情況會構成危險駕駛的共同犯罪呢?
  • 刑法修正案明確規定 姦淫不滿10歲幼女最高判死刑
    原標題:最高法出手!姦淫不滿10歲幼女最高判死刑當前,姦淫幼女、猥褻兒童等性侵害兒童犯罪仍處於多發態勢。人民法院對此類犯罪,歷來堅持零容忍的立場。李軼被湖南兩級法院判處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已核准其死刑判決。刑法修正案加強了對未成年人的刑法保護,對姦淫幼女犯罪、猥褻兒童罪進行量刑的修改,姦淫不滿10周歲幼女最高可判死刑。
  • 最高檢:環境汙染刑事案件未來有可能判死刑
    韓耀元:環境汙染刑事案件未來有可能判死刑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高級檢察官韓耀元做客強國論壇,以環境汙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釋與打擊瀆職犯罪為題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韓耀元在回答網友提問時表示,儘管以往的環境汙染刑事案件中沒有判死刑的報導,不等於說以後就永遠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