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祥金教授:圖書館員的初心與使命

2021-03-01 中山大學InformationWorld

9月29日下午,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資訊管理學院在廣州校區東校園舉行「滋養民族心靈 培育文化自信」——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圖老專家的回信精神主題活動。我院前身圖書情報學系原系主任譚祥金教授以《圖書館員的初心與使命》為題,對習總書記的回信進行導讀。以下是譚老師的發言稿。

很高興今天和老師同學們在一起,結合我自己幾十年的經歷,談談「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學習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回信的一些體會,主要談談圖書館員的初心和使命,談談我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感的形成,堅定信念的感受。

80年前,1939年,我誕生於湖南偏遠西部的一個小鎮,出生在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我國的艱苦歲月,然後是解放戰爭。

70年前,1949年,我10歲,我迎來共和國誕生,從此改變了我和我們家的命運。

60年前,1959年,我20歲進大學,開始投身圖書館事業,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那一年也是我們國家第一個圖書館專業——文華圖專創建40周年。我們進校時,改名圖書館學系不久,可以說我們接受的圖書館學教育,既有新時代的內容,也有西方近代圖書館學的因素。

40年前,1979年是改革開放之年,我作為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參與了中國圖書館事業現代化進程,又是改革開放之初,經國務院總理圈批的,第一位出國考察現代化圖書館長達兩年的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在建新館期間,我還多次率團出國考察,代表我國圖書館界參加各種國際會議。

31年前,1988年,我卸下一切官職,南下到中山大學從事圖書館學教育,培養國家需要的圖書館專業人才。

不單只我如此,我們年級的38位同學這60年來,都是這樣的經歷。他們都是從湖南、湖北、廣東、河南、上海地區等各地百裡千裡挑選的學子,除了上海1人,廣州1人。其餘都是山村和偏遠地區成績優秀的貧苦子弟。

1963年畢業,那時每年全國中央和地方行政部門根據當時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到大學挑選畢業生,我們畢業的單位由學校按照名額分配,那時我們的口號是:「黨的需要就是我們的志願」。於是有分到研製飛機、潛艇、原子能的荒無人煙的荒漠深山,剛發現的東北大慶油田,到了那些部門基本上與外界隔絕。大部分同學被分配在北京、瀋陽、武漢等大城市的圖書館和情報信息部門,從事文獻的收集整理與服務工作,一直到退休。

數十年來,我們的同學無怨無悔地為共和國貢獻全部知識和智慧,除了個別組織調動,我們班同學沒有一個離開圖書館這個我們自己選擇的事業。

對於圖書館工作、情報信息服務工作,從來就有不同認識,這是正常的。特別在很長一個時期,學術、技術被人趨之若鶩,「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為捧好飯碗,找好出路的專業。當文獻被貶為死的、無用的或可有可無的廢紙,特別是知識無用論泛濫的年代,圖書館的確很長時間被人忽視。趙燕群當中大圖書館館長時,主管校長說只要圖書館不失火,沒有人去校長那裡投訴,找校長麻煩就行,因為圖書館是學校塞教職工家屬的地方,公開說「圖書館不需要學圖書館的人」。很長時間中大圖書館只有她是唯一圖書館學本科畢業生。老實說,她本來在北師大教書,根本不想去圖書館,更不想當館長,但是學校組織部找她談話,說是組織的安排,工作的需要,黨員應該有奉獻精神,她只好服從。

我在1988年調回中山大學任教。那時圖書館界出現悲觀聲音,過時論,可是我不這樣認為,我看到社會對圖書館事業的需求,我的想法是努力培養圖書館事業接班人,這是事業的需要,也是我的理想。當我接過咱們學院第一屆系主任的重擔,我考慮的是,社會的發展變化,特別是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圖書館專業教育必須適應潮流不斷改革創新。

事實證明,當現代化浪潮洶湧而來,信息技術飛快發展,信息技術需要信息內容服務支撐,當人們物質生活逐漸豐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迫切、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圖書館服務、信息服務已經逐步受到重視。圖書館學情報學這個學科必須順應潮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全方位,不斷傳承和創新:傳承優良傳統、圖書館學的精髓。創新不是對過去全盤否定,更不是生搬硬套信息技術或其他學科的,連自己也搞不清楚的名詞術語,而應該是應用現代技術,在圖書館服務的內容、方式等方面不斷創新。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說的「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服務方式」。

我想,這就是圖書館員的使命。同學們選擇了這個專業,我覺得首先考慮的是社會需要,是對社會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要看輕圖書館學的「含金量」。習總書記這次信中對於圖書館工作的意義,圖書館的作用提得很重要。為什麼我能夠捨棄廳局級的「高官」,到中大當個「教書匠」?因為我的確懷著對這個事業的熱愛和一種使命感,這也是我60年的築夢與初心。

和你們一樣,我們這一代人也曾經有過夢想,不過生活的環境和你們完全不一樣,我童年是在偏遠的湘西,一個非常貧困的家裡度過。父母是文盲,根本沒念過書,土話就叫做「睜眼瞎」,家就是澧水岸邊那間低矮破舊的房子。我是長子,家中有五個年幼的弟弟,一對雙胞胎僅僅3歲;還有沉默寡言的父親和善良的母親。前不久,長沙一位初中發小和我電話熱聊(煲電話粥),這位發小還深情回憶到我家吃「蘿蔔飯」的情景,說到我的母親盛飯時,家裡窮,吃的是蘿蔔拌飯,我母親盛飯時將他碗裡的蘿蔔挑到自己的碗裡,將自己碗裡的米飯撥到發小的碗裡。上大學後很長時間,一想家,耳邊就響起離開家時親友期盼的聲音:「大哥有出息,譚家的日子很快就好了!」所以直到20歲上大學前,作為長子,我的夢想就是努力讀書,畢業後幫家裡擺脫貧困。

事實上我一直這樣要求自己,畢業結婚後,我一直將自己每個月的工資全數寄回家,趙燕群的工資省吃儉用來維持北京的基本生活,直到父母去世,弟弟們成家,一聽說父親生病,立刻借錢寄回家。

進了大學,發現我們一個年級同學們都是各地百裡千裡挑一十分優秀的學子,中學的基礎很好,我不是天賦很高的學生,學習並不突出,特別是俄語。我原來中學學英語,到了大學只能在俄語慢班從字母開始學,學習上困難不少,我的湖南口音學起來很難,但是我一遍一遍學發音,老師耐心教。我認真學,夢想和責任感驅使我,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一年級專業課和俄語成績全優。四年專業課除了參考工作和英文編目是良好,其他都是優秀。

但是學習好,並不意味著有了圖書館員的初心和使命感。對圖書館工作的認識,最初是一年級的專業課。記得一進大學,我們男生住在山上法學院的頂層,武大法學院正好對著武大老圖書館,每天進進出出,眼前就是宮殿般的圖書館。以前家鄉沒有圖書館,所以覺得能在這麼漂亮的環境工作,就有天堂般感覺。

等到一年級上學期系裡給我們開設了「圖書館學概論」、「中國圖書館事業史」,還有「圖書館應用技術」,以及「中文圖書編目」。班裡同學就不淡定了。為什麼?因為這個學期還開了別的系老師的「中國文學史」和「科技概論」還有「俄語」。外系的課內容博大精深,請的老師都是系主任或者是教授,講課生動愛聽。其實60年後回過頭來看,武大當時的課程設置是合理的,而且對同學非常認真負責。例如「科技概論」,我們學了物理概論、數學概論還有邏輯學等很多其他學科概論,都是請了物理系、數學系和其他系很有權威的老師,深入淺出講原理,講學科體系,特別注重各個學科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介紹參考書給我們閱讀。因為我們高中不分文理班,數理化課程學習很紮實,到了武大,上課聽講基本上接得上高中所學知識,既鞏固又能加深記憶。

只不過我們對比開的圖書館學專業課,覺得沒有高深系統的理論,概論課反覆強調為工農兵服務,應用技術就是學打字(那時沒有計算機,只有英文打字機),中文編目就是寫卡片,一點一橫一斜槓。同學們專業思想鬧得那個兇,認為簡直是誤人子弟。

至於我,還真沒鬧過專業思想,並不是我的覺悟多高,而是因為我覺得對我來說,已經非常幸運,碰上了窮人上大學不要錢的時代。我們大學四年所有費用全靠助學金,連棉衣、棉褲都是學校補助的,當時武大的助學金分4等,最高甲等;10.5元夥食費 + 1.5元生活費,除了夥食費外,理髮等開支都無憂了。這是我從小到大沒有「享受」過的住高樓,進課堂的美好生活,我非常滿足。於是就聽從組織安排,做學生幹部,除了學習,全部時間想著為同學服務,找同學談心,照顧生病的同學等。

我曾經想過,如果是現在,我能上大學嗎?即使我想讀大學,但像我這樣貧寒的家庭,面對如此高昂學費就會望而生畏,根本不敢去報考,我想我們班裡許多同學也是如此。

已經更為幸運的是,當時系裡的老師既有剛走上講臺的年輕老師陳光祚、黃宗忠、謝灼華等,還有剛從蘇聯回來的彭斐章老師,他們朝氣蓬勃,接受新思維,他們反覆強調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圖書館要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服務,如何為服務對象提供所需要的圖書館,這些都應該傳承和發揚;當時系裡還有傳承文華圖專專業教育的教授皮高頻、徐家麟、呂紹虞、孫冰炎等,他們治學嚴謹,對我們嚴格要求,我們除了從心裡佩服,還潛移默化接受了他們嚴謹的治學態度,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

對於我來說,四年的學習生活在人生中僅僅是1/20的時間,可是對於我的未來,影響很大。系裡開設的專業課、馬列主義課和政治課,使我逐漸明白畢業後從事的圖書館工作的目的和意義,圖書館員的理想和使命感。

60年來,我是從進入圖書館這塊領域開始,由淺入深逐步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而理想不是空洞的口號或文字,武大四年的學習生活,讓我明晰了如何樹立自己的理想,又如何為實現自己的理想一步一個腳印,以勤奮和智慧去努力。

我們那個年代的大學生雖然經歷了政治運動,經歷了三年困難時期,但是對於理想、事業心非常強烈。我們班在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最困難的一年夏天,曾經舉行詩歌朗誦會,每個人的詩中看不到一句悲觀的話,都是感謝黨,跟黨走,積極向上。我也如此,特別是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更是在詩歌朗誦會上表示,自己是在黨的教育培養下,迅速成長,使我懂得了人生要義,明確了努力方向,不斷追求、實現多年夢想。我一定要無愧於人民,無愧於黨。

四年大學生活不但打好了專業知識的基礎,也培養和鍛鍊了工作能力。使我開始從為小家的責任感逐漸將注意力轉到全心全意為班裡、系裡同學服務,系裡對我的能力培養,使我畢業後很快適應工作要求,工作一年不到就成為國家圖書館的團委書記和大專班輔導員。

我是年級第一個入黨的。那一年連我在內,系裡通過了三位新黨員,一、二、三年級各一位。那時批准入黨很嚴,我們班到畢業才批准了兩個入黨。而且對黨員要求很嚴。記得入黨後,思想上、行動上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特別重視聯繫群眾,想同學之所想,努力為同學多辦實事。到工作崗位後,我的這種樸實為人,平和公正的工作作風使我獲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1973年國家圖書館自下而上推選副館長,我剛從湖北鹹寧五七幹校回到圖書館,經几上幾下反覆討論,在我34歲時,被群眾推選為最年輕的副館長,館裡同志稱我為平民館長。職務變了,但是我的平易近人,使我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特別在建設國家圖書館一期新館的14年,我是唯一全程參與建設的館領導,由於全館上下的齊心合力,忘我工作,新館勝利建成。

國家圖書館的新館建成,文化部調我到一個「肥缺」、 「很有油水」的部門,而且說準備派往出國擔任文化參贊。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國還是當廳局級文化參贊,那是很多人嚮往的崗位。但是當時我還未擦乾建設國家圖書館新館的汗水,正想著為圖書館現代化貢獻力量。我已經與圖書館事業連在一起,我希望有更多優秀的青年才俊為圖書館事業增輝,我就推掉所有官職,到中大講我的現代化圖書館事業。這裡邊包含了我的初心和使命感。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信中指出:

「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要「在傳承中華文明、提高國民素質、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中「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服務方式,推動全民閱讀,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再立新功」,這些話很親切,我深有體會,很值得同學們思考。

圖書館是根據社會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文化機構,服務社會,傳承與弘揚文化,不同時期創新服務方式是圖書館員,特別是專業館員在不同時期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雖然現在已經退休,但是我的心一直與圖書館事業相連,還在為圖書館事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給一些圖書館新館建設噹噹顧問,經常和一些基層圖書館研究圖書館如何持續發展,等等,也不斷關心圖書館發展新動向,不斷思考。

一句話:初心不改,使命繼續

--- 中山大學InformationWorld ---

編輯:翁灝純

初審:甘小珍

審核:李慶雙

審核發布:王琤

歡迎投稿

iSchool_sysu@163.com

公眾號

中山大學InformationWorld

微信ID

SYSUInformationWorld

相關焦點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圖書館北洋園讀者服務部黨支部開展 「我和...
    本站訊(通訊員田麗娜、李婉君)為全面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要求,激發黨員和群眾的愛黨愛國情懷,積極投身一流圖書館建設,10月16日,圖書館北洋園讀者服務部黨支部開展了「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圖書館」主題黨日活動。圖書館館長王志、副館長牛書東以及北洋園讀者服務部黨員和群眾共25人參加了活動。
  • 圖書館:「圖書館員」的編年史
    於是,一種新型的類似情報員的圖書館員出現——「他不但要會分析和管理他所負責的知識體系,還必須會把這個體系向國內和國際的情報網絡有效地加以說明」。那麼,未來的圖書館與圖書館員又會是怎樣的呢?早在1978年,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教授蘭開斯特便在他的著作《通向無紙信息系統》中預言,在電子資訊時代,原由圖書館員開展的信息服務工作可由讀者自己直接進行,圖書館及圖書館員將難逃消亡的命運。雖然預言僅僅過去34年,不過對於哈佛大學近千名員工來說,這個預言不再遙遠,而是在上演——「斧頭已經架到脖子上了」。
  • 「初心·使命」|巴林右旗博物館開展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
    為深入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按照「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巴林右旗博物館黨員幹部職工組成學習組到格斯爾文化研究發展中心和圖書館開展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文體系統內部互學互訪互評活動。
  • 寧波大學:踐行初心使命 答好「永恆課題」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角度,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出了新的戰略部署,強調「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恆課題和全體黨員、幹部的終身課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恆課題,是全體黨員的終身課題。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寧波大學從學校實際出發,提高站位、拉高標杆、力求特色,高質量高標準做好主題教育各項工作,努力回答好永恆課題。」寧波大學黨委書記薛維海說。
  • 服務宣傳周 | 人才輩出的圖書館員
    圖書館保存文化遺產,著眼於整個人類的生命周期開展工作,偉大的圖書館員致力於這一進程。在圖書館工作的人稱為圖書管理員或圖書館員,圖書館員也被稱為信息科學家,將人們與信息聯繫起來。要使圖書館井井有條並保持最新狀態,必須完成許多不同的工作。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心得優秀範文5篇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心得【4】  十九大開啟了新時代,新徵程,描繪了新藍圖。十九大報告催人奮進,激勵人心,主題鮮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擲地有聲!中國*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一名鄉村教師,如何牢記自己入黨時的初心?如何踐行這份初心?
  • 在新時代圖書館要踐行好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初心
    回信發出後,立刻在圖書館界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總書記的回信內容寓意深遠,讀完之後倍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未來,將接過老一輩手裡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時代同行,進一步服務好群眾的文化需求、服務好社會發展。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原標題: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1.《共產黨員如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 虛構圖書館員排行榜
    本是電影、卡通、小說和漫畫中的圖書館員形象,幾乎每部都是代表作的經典。其中呈現出民眾和社會對圖書館,圖書館員形象的認知,羅列幾個有趣的給大家參考:1、愛學習,愛研究,甚至愛冒險。圖書館員容易被賦予了一個愛學習,愛研究的形象,像是:影集「探險奇兵The Librarian」的Miss Dalton總是能夠找出關鍵的答案;或者Flynn Carsen,根本就是個學習達人,擁有了22個學位,還是西洋劍術冠軍。
  • 初心牢記 使命必達
    初心牢記 使命必達 2020-05-15 20: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市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進事跡報告會...
    10月28日上午,北京市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先進事跡報告會石景山區專場在北京中鐵建設大廈3層報告廳舉行,來自首都各條戰線的9位宣講員用平實的語言、生動的事例、真摯的情感,作了一場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報告。
  • 有魅力的圖書館員應該是這樣的
    外界對圖書館員職業形象和職業特點的認識有些模糊,還有些誤區,造成了圖書館員對這個職業產生自卑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圖書館的社會地位,阻礙了圖書館的作用發揮。事實上圖書館員並非外界所理解的形象,相反,很多名人都做過圖書館員。
  • 學四史、守初心、擔使命 | 我校有聲圖書館「四史」專欄電子書...
    學好黨史,我們才會知道紅色政權的來之不易,才能更好地體會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   二、學新中國史   新中國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日益強盛的歷史,其主人公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史的內容是黨領導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實踐歷程。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變革史。
  • 徐匯青年們探尋紅色足跡,感悟初心使命
    ,在見習工作中堅持探尋紅色文脈,感悟初心使命。通過探尋紅色足跡,學習「四史」,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堅定信仰、信念、信心,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真正獲得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精神力量。參觀結束後組員們表示:如今的靜好歲月是前人的鮮血與汗水換來的,銘記英烈功勳,賡續紅色文脈,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應承擔的使命!
  • 【守初心 擔使命】黑龍江大學:服務貼心 師生暖心
    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 高質量開展好第二批主題教育 黑龍江省聚焦主題 緊扣主線 牢牢把握總要求 推動主題教育紮實 深入 有序開展 第二批「不忘初心
  • @交大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 主題報告:陝西省委黨校吳永作教授作主題報告,內容包括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進程,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基本經驗,正確把握黨史的主流和本質。∎ 培訓活動總體要求: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線,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總要求,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解決違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種問題,努力實現理論學習有收穫、思想政治受洗禮、幹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做表率的目標。
  • 福大舉辦「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快閃活動
    圖為笛聲伴奏歌曲《不忘初心》 丁傳輝 攝據了解,這是福大學子在開展快閃活動。11月3日下午,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生黨團支部開展了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的快閃活動。八十多位研究生黨員和團員身著紫色文化衫,走出會議室,走進校園中,先後到東門口、臥龍橋、圖書館、福友閣和科技園前,齊聲高唱《不忘初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 面對「數據素養危機」,圖書館員如何成為反轉的英雄?
    在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信息系副教授Leanne Bowler和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信息系助理教授Amelia Acker的研究當中,兩人透過更廣泛的方法來定義數據素養和數據本身,將目光投向數據的探索、匯集、組織、代表、保存、轉移至更多受眾的這一生命周期。而素養所環繞的議題,則可能更深更廣。
  • 學用結合守初心 檢視整改擔使命——酒泉阿克塞縣「不忘初心、牢記...
    近期,為確保「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一線黨員學習教育全覆蓋、無死角,不漏學、不缺課,阿克塞縣各鄉鎮、村、社區幹部和在職黨員將必學篇目「打包」規整,積極發揮「特快專遞員」作用,第一時間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最新內容傳遞到基層。 娜再拉 王雪梅 攝排查先行,消除盲點。
  • 江圖「閱」分享 | 那些享譽全球的圖書館員
    在圖書館工作的人稱為圖書管理員或圖書館員,圖書館員也被稱為信息科學家,將人們與信息聯繫起來。要使圖書館井井有條並保持最新狀態,必須完成許多不同的工作。圖書館自遠古時代就已存在,但是直到19世紀下半葉,圖書館學才作為一個單獨的研究領域出現。隨著20世紀知識爆炸式增長,它逐漸被歸入更廣泛的信息科學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