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圖書館員」的編年史

2021-02-23 iGroup信息服務

一種新型的類似情報員的圖書館員出現——「他不但要會分析和管理他所負責的知識體系,還必須會把這個體系向國內和國際的情報網絡有效地加以說明」。

據有字可查的歷史,圖書館員這個古老的職業至少有兩千多歲了,而最初的圖書館員最不可小覷。如創建於公元前259年的後毀於戰火的欲藏盡當時天下所有書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其館員有亞歷山大派詩人代表卡利馬科斯、三大喜劇家之一阿里斯託芬、算出地球圓周推導出閏年的埃拉託色尼、發現π的阿基米德等,隨便少算了一個,世界文明得倒退幾百上千年


1773年,一位名叫哲羅德·比安的人,寫了一本書《一個老圖書館員的年曆》孜孜教誨教導當時的圖書館員:「將汝之圖書置於牢固之櫥欄內,除汝而外,切勿準任何他人接近將圖書自架上取出。除圖書館員本人之外,勿使任何他人進入圖書室,並使圖書安然無損。……妥善看管汝之圖書—此乃汝自始至終永為首要之職責。」而這是美國最早的圖書館員形象——圖書保安員。

1833年,彼得波羅夫和新哈蒙甫雪利建立了最早的城鎮收費圖書館,具有自由、公共性質的近代圖書館由此發軔。1890年,公共圖書館組織和發展,成為美國的一個法律制度。1876年,美國圖書館協會成立。1887年,麥維爾·杜威在哥倫比亞大學建立了第一所圖書館管理學校,是為圖書館正規教育之始,標誌著圖書館學已成為科學。在那時總統們的眼裡,「一個民眾的政府而民眾沒有知識或者沒有學得知識的手段,只是笑劇的序幕,或者是悲劇的序幕,或者它可能二者兼有」,故公共圖書館在此時的美國遍地開花播種,而圖書館員用美國教育理事會主席羅根·威爾遜話說是「一個吃雜食的吞食一切印刷品的收藏家。

二戰後,人類社會進入一個「知識爆炸」的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年鑑的記載,60年代世界圖書產量為25萬種,70年代增至50萬種,而1983年就已達到77萬種,幾乎每10年增長1倍。又如1960年美國科學家和工程師190萬人,1977年增到280萬人,增加了68%。科學家數量的增長,促使了科技文獻數量的增長,其增長速度已超過了圖書館的承受能力。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圖書館的館藏不僅限於圖書,手稿,期刊,還有幻燈、電影片、唱片、各種縮微品等各種非書資料,以及使用這些資料的各種設備。

1963年,美國頒布「高等教育法」,至1975年,新建了608個高校圖書館。此外,還出現了大量的情報中心以改善圖書館的服務。對此,羅根·威爾遜依然擔憂地說道:「美國的圖書館員們深信:如果任這個趨勢不加阻止地繼續下去,大學校園將會被圖書館擠滿,就像中國的風景區被墳地擠滿了一樣。幾十年前有人曾指出:按照那時耶魯大學圖書館的圖書增長率發展下去,到2040年它的藏書量將超過兩億冊,佔書架六千英裡,僅編目工作就需要六千人。」

圖書館學專家馬丁一針見血指出:「把圖書館看成是由某一個館就可以獨自把資料收全的概念已經在變化。」而今,「各個分散的、個體的圖書館結合成巨大的圖書館網絡,並用現代技術裝備將各個貯存單位的藏書聯結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社會藏書體系。」於是,一種新型的類似情報員的圖書館員出現——「他不但要會分析和管理他所負責的知識體系,還必須會把這個體系向國內和國際的情報網絡有效地加以說明」。

那麼,未來的圖書館與圖書館員又會是怎樣的呢?早在1978年,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教授蘭開斯特便在他的著作《通向無紙信息系統》中預言,在電子資訊時代,原由圖書館員開展的信息服務工作可由讀者自己直接進行,圖書館及圖書館員將難逃消亡的命運。雖然預言僅僅過去34年,不過對於哈佛大學近千名員工來說,這個預言不再遙遠,而是在上演——「斧頭已經架到脖子上了」。

「沒有一個高質量的圖書館就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這句自信滿滿的話,出自曾任哈佛大學圖書館館長、歷史學家保羅·柏克之口。哈佛之所以成哈佛,首當其功的可以說正是它那世界上規模最大、藏書最多的大學圖書館,也是美國最古老的圖書館。

1638年,約翰·哈佛病逝,他把一半遺產和400冊私人藏書捐獻給學校,於是學校就以哈佛命名,哈佛的捐獻成為當時哈佛圖書館的全部藏書。在最初階段,哈佛圖書館的藏書全靠捐贈,發展緩慢,到1723年僅收藏3500冊圖書,不過卻是當時殖民地最大的圖書館。1764年,藏書增加到5000冊時,遭受火災,大部分藏書被毀,僅存404冊圖書。1800年藏書達1.3萬冊。1841年首次有專用館舍,即仿照英國劍橋英王學院禮拜堂設計的戈爾大樓。1877年和1895年又兩次擴建。1915年,世界上最大的人文社科圖書館懷德納圖書館(由著名的藏書家、死於鐵達尼號海難的哈佛校友海裡懷德納捐建)開放;1942年主要收藏珍本和手稿的霍頓圖書館開放;隨後新英格蘭保存本圖書館、拉蒙特本科生圖書館、普西圖書館等相繼建成開放。

經過300多年的發展,哈佛大學圖書館的藏書如今已達1700多萬件,設有100多個分館。不僅學校的每個學院都有自己的圖書館,而且還有各類專業圖書館。分館大部分設在哈佛大學劍橋校園內,有的遠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市,甚至義大利的佛羅倫斯。然而,這個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圖書館,在電子資訊時代,似乎也難逃「厄運」。

「哈佛昨天解聘了所有的圖書館員。」2012年1月20日,哈佛最大的圖書館懷德納圖書館資源共享部負責人兼作家湯姆·布魯諾發表博文,將哈佛圖書館正在進行的改革稱為「圖書館員大屠殺」。因為就在前一天,哈佛圖書館宣布,在經歷兩年多的構想、調研、準備、設計四個階段後,圖書館改革正式進入貫徹實行階段,其中最重要一個轉變是「哈佛圖書館的員工將比現在少」,「一些職位將沒有,一些職位將有所變更,並會有一些新的職位出現」。

哈佛神學院圖書館編目員麥可·布拉德福德則將這一天稱之為「血色星期四」。據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的數據統計,自1999年到2010年,哈佛圖書館的員工總數一直持續下降,從1999年的1088位到2010年938位,哈佛圖書館員工總數共少了150位,對此前哈佛圖書館員柯思萊則悲觀地說:「在經過哈佛圖書館連續十年裁員後,我不知道我是否還能相信現在研究型圖書館員是安全的。」「我最擔心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學術圖書館系統正在自我毀滅。」

就在「大屠殺」的當天,推特上一條「哈佛圖書館員實際上已全部開除」的消息也被廣為傳播,吸引了廣大同行以及社會的注意。儘管推特的消息並沒有變為真實,儘管2月8日哈佛校長杜魯·福斯特給她的全體教職員工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來說明這項已經進行兩年之久的圖書館改革的勢在必行,然而哈佛圖書館員工的焦慮並未因此減輕,許多人認為自己對此並不知情。第二天,包括哈佛圖書館員、「佔領波士頓」成員以及學生工會活動者在內的大約70名抗議者在哈佛廣場集會,齊聲唱著「讚歌」:「嗨,哈佛!你掙了錢,為什麼就對待你的員工像垃圾?」

實際上,早在2009年哈佛大學校長杜魯·福斯特便啟動圖書館特別行動小組,對哈佛圖書館運行方式進行深入調研。其後,該小組在報告中提出七點建議,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對圖書館分散結構進行重組。其後,哈佛圖書館執行工作小組成立,在其工作分析報告中,這個小組指出,哈佛給圖書館的財政總預算中,只有29%用於資料;而同行平均達到41%。很明顯,哈佛的資源沒有得到最大的利用。而另一項分析顯示,哈佛每年將其財政預算的3.3%給圖書館,幾乎是同類大學的1.9%的兩倍。這一切問題首當其衝地指向了哈佛曆來「各自為政」的分散的管理系統。

幾乎與此同時,2009年12月9日,大英圖書館的海倫·興登被任命為哈佛圖書館的代理指導人。踩著第一場大雪,興登來到了哈佛圖書館的辦公室,開始著手解決哈佛圖書館財政、空間、結構與合併等問題。興登在大學學習英語文學,還在倫敦印刷學院學習,受到身為圖書管理藝術家和手工藝人的羅傑·鮑威爾的專業訓練。在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收藏部工作14年後,1998年,她加入大英圖書館,成為圖書館一名高級領導。

2002年,她被任命為大英圖書館第一任收藏部負責人,在那裡,她負責從大憲章到電子資料共1.5億件資料的保存、研究、收藏和安全工作。此外,她還是大英圖書館第一個全面的電子保存小組的創辦人之一,領導大英圖書館收藏管理方面的改革。一年後,新的圖書館理事會成立,監督改組計劃實施情況。此時,再經過一年的構想之後,哈佛圖書館開始進行大轉變,領導這次轉變的正是曾參與過世界上最大也是學術藏書最為豐富的大英圖書館的重組和轉變的興登。

2011年9月,理事會批准了對哈佛大學73座圖書館進行重組的計劃。這份計劃將按照館藏需求、內容、服務領域和特定的活動把這73座圖書館分成5組,統一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名稱之下,之前「各自為政」的圖書館們將聯合成一個有機的藏書體系。同時,採用最新信息技術來裝備這個體系,如2011年1月,加入「借書合作夥伴」,與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MIT、耶魯等八所大學的圖書館「互通有無」;同時開始提供app下載,用手機也可以進圖書館了。

所有這些改革,最嚴重的一個「後果」便是2012年1月19日的「大屠殺」事件。所有的圖書館員都必須在三月之前去指定網站重新投簡歷,然後定崗培訓再上崗。7月,新的哈佛圖書館將正式運行,至今職位依然不明晰,而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裁員。

其實,如今哈佛圖書館所發生的對於美國大學圖書館員來說並不陌生,在美國其他一些大學早已貫徹執行,比如麻省大學艾默斯特分校,早在十年前就徹底對圖書館系統進行了大改組,在其早期的一個計劃中便削減了經費,取消了許多雜誌的徵訂,並縮減了20%的員工。

而哈佛圖書館的改革,在不少人看來是今後圖書館發展的一個趨勢,有著八十年以上歷史的大學圖書館幾乎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如黛莉克索雖然也將哈佛的這次行動稱之為「2012年圖書館員大屠殺」,不過,她也同時認為改革是必須的,因為「哈佛圖書館的行政結構系統自19世紀後期幾乎就沒有怎麼變化」。

「在1980年代之前,一個圖書館員的工作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圖書館買來讀者感興趣的書,然後通過卡片目錄借給讀者。然而信息的電子化與網絡的普及改變了這一切。比如說,我們至少不在集中精力購買書,購買在網絡上變得沒有意義,因為文件可以無限地很容易地下載到電腦和行動裝置上。所以,『獲取資料』的圖書館逐漸集中力量去獲取某種執照,讓他們能夠瀏覽和下載其他人所擁有的資料。我們從以前的情報收集員,逐漸變成情報經紀人。」

因此,在她看來,時代的急劇變化,未來肯定還有更多的「大屠殺」事件來提醒我們時代的變化。不過,圖書館員肯定有未來,而且還是一個光明的未來:他們只需要接受它肯定和過去的角色完全不同。不過,另一位圖書館員喬納森則認為,雖然改革會很疼,也可能失敗或是起反作用,但改革不可阻擋。

然而,這似乎僅僅是一個開始。據美國大學和研究圖書館協會的數據顯示,美國大學圖書館人均借閱量正在急劇下降,若按這個趨勢,這個數字將在十年後歸零。雖然喜歡擰巴的我發誓,一定會讓這個數字至少保持在1,但未來圖書館的模式越來越清楚:收藏數位化、操作電腦化、傳遞網絡化、信息存取自由化、資源共享化、結構連接化。在這裡,圖書館員將不復存在。其實,這就是如今谷歌數字圖書館的樣子。

2004年,谷歌公司與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哈佛大學圖書館、史丹福大學圖書館、密西根大學圖書館以及牛津大學圖書館合作,投資兩億美金,打造谷歌數字圖書館,在2014年時將這五家圖書館的1500萬藏書全部數位化。谷歌的雄心不僅於此,而是「整合全球信息,讓人人皆可訪問之利用之」,這與兩千多年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有著一拼,卻無需擔心戰火的毀滅。據說人類保存的圖書總數大概也就在1億種左右,若按谷歌現在的速度,在我有生之年是完全有可能看到這個收盡天下藏書的虛擬圖書館的完成的,這似乎也必定看到更多圖書館員遭屠殺的事情。

這讓喜新更戀舊的我有些悲喜交集。那時,我們是不是需要到博物館裡去看書的模樣呢?那時,圖書館員是不是又如保安員哲羅德·比安一樣,孜孜教誨同行:「妥善看管汝之圖書——此乃汝自始至終永為首要之職責。」

作者:羅四鴒,現居波士頓,自由撰稿人。

原標題:【大家】圖書館員難逃消亡的厄運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供學習交流使用。

————我是興趣閱讀分割線—————

iGroup信息服務

每周一、周三和周五更新


可能你還喜歡:

圖書情報學、圖書館館長、讀者英文怎麼講?望文生義會令人誤解

有獎活動 | 這是一條充滿味道的邀請函!

ACS | 資料庫升級後,如何設置遠程訪問?

更多精選內容,請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虛構圖書館員排行榜
    本是電影、卡通、小說和漫畫中的圖書館員形象,幾乎每部都是代表作的經典。其中呈現出民眾和社會對圖書館,圖書館員形象的認知,羅列幾個有趣的給大家參考:1、愛學習,愛研究,甚至愛冒險。圖書館員容易被賦予了一個愛學習,愛研究的形象,像是:影集「探險奇兵The Librarian」的Miss Dalton總是能夠找出關鍵的答案;或者Flynn Carsen,根本就是個學習達人,擁有了22個學位,還是西洋劍術冠軍。
  • 有魅力的圖書館員應該是這樣的
    外界對圖書館員職業形象和職業特點的認識有些模糊,還有些誤區,造成了圖書館員對這個職業產生自卑感,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圖書館的社會地位,阻礙了圖書館的作用發揮。事實上圖書館員並非外界所理解的形象,相反,很多名人都做過圖書館員。
  • 服務宣傳周 | 人才輩出的圖書館員
    圖書館保存文化遺產,著眼於整個人類的生命周期開展工作,偉大的圖書館員致力於這一進程。在圖書館工作的人稱為圖書管理員或圖書館員,圖書館員也被稱為信息科學家,將人們與信息聯繫起來。要使圖書館井井有條並保持最新狀態,必須完成許多不同的工作。
  • 譚祥金教授:圖書館員的初心與使命
    我院前身圖書情報學系原系主任譚祥金教授以《圖書館員的初心與使命》為題,對習總書記的回信進行導讀。以下是譚老師的發言稿。很高興今天和老師同學們在一起,結合我自己幾十年的經歷,談談「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學習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回信的一些體會,主要談談圖書館員的初心和使命,談談我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感的形成,堅定信念的感受。
  • 90.圖書館員的職業道德(倫理規範)
    所謂圖書館倫理責任,就是指圖書館主體在圖書館職業活動中所應承擔的道德義務及違反道德義務應承擔的後果,如道德評價、倫理糾錯、倫理問責等。人們通俗的講做人要有人味,做事應有規矩。圖書館倫理就是指圖書館人的職業道德。它是一般社會道德在圖書館行業中的特殊表現, 是圖書館員在從事圖書館工作時應遵循的行為規範和道德要求。
  • 江圖「閱」分享 | 那些享譽全球的圖書館員
    圖書館保存文化遺產,著眼於整個人類的生命周期開展工作,偉大的圖書館員致力於這一進程。
  • 號稱「智慧」的機器人能替代學科圖書館員嗎?
    智慧機器人的出現,為圖書館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圖書館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其所取得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突破。計算機的誕生、網際網路的問世、物聯網的發展、數位化技術的應用等皆為圖書館從傳統向現代跨越的推動力,「人工智慧+」時代,智慧機器人入駐圖書館是大勢所趨。
  • 圖書館員尋找命運之矛的探險
    圖書館員尋找命運之矛的探險
  • 面對「數據素養危機」,圖書館員如何成為反轉的英雄?
    加州帕羅奧多卡斯蒂雷亞中學圖書館信息工程師Tasha Berson-Michelson如此說道。Berson-Michelson曾任Google搜尋圖書館員。「我認為過去10年以來,數據的收集、取得、使用及溝通產生了巨大變化,而職場上許多人已經與這一改變拼搏一番。」她說道,而科技所帶來的顛覆性變化則令人難以跟上。不過這並不是一項全新的議題。
  • 《密室逃脫21》遺落夢境攻略 11圖書館員房子通關技巧詳解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圖書館員房子這個關卡的過關方法,很多小夥伴們一定還不太了解吧!下面是具體的過關方案,大家趕緊進來看看吧! 密室逃脫21圖書館員房子... 密室逃脫21遺落夢境(夢行者)第11關怎麼過?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圖書館員房子這個關卡的過關方法,很多小夥伴們一定還不太了解吧!
  • 未來的圖書館對圖書館館員的需要會是什麼樣子?
    在圖書館信息管理的智能化方面進行創新和升級,研發出多項智能設備,對推動圖書館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使圖書館管理行業適應資訊時代的需求。以上就是這家企業的說法。其實,上述類似的企業根本不懂圖書館,根本不懂圖書館館員的工作。他們所感知的圖書館只是最傳統意義上的「文獻單元方式」的圖書館。
  • 彭文正赴倫敦大學找蔡英文論文 圖書館員這麼說
    (截自「政經關不了」)  為追查蔡英文的論文門,網絡節目主持人彭文正深入倫敦大學高等法律研究所(IALS)的圖書館,查詢蔡的論文,根據臺媒報導,該館圖書館員找不到蔡的論文,而且說,「我認為我們從未收到過」。
  • 中國圖書館的現代化
    2001年5月在上海圖書館舉行的一次國際中文元數據應用研討會上,與會代表們都有這樣的共識:時代賦予圖書館員一個新的使命,就是通過網上資源編目,把無序的網絡空間變成有序的數字圖書館。實踐將證明,圖書館員需要網際網路,而網際網路更需要圖書館員。
  • 湖南評出「最美圖書館」和「最美圖書館人」
    紅網時刻9月6日訊(記者 袁思蕾 通訊員 楊慶懷)9月6日,記者從湖南圖書館獲悉,全省「書香圓夢·最美圖書館」和「書香圓夢·最美圖書館人」名單已於近日出爐。長沙市圖書館等5家圖書館獲得「書香圓夢·最美圖書館」殊榮,劉忠平等8人榮獲「書香圓夢·最美圖書館人」稱號。
  • 墨爾本大學圖書館注意事項
    在過去的幾周,同學們詢問了一些關於圖書館借書還書的問題,我們將這些常見問題和回答列出,供同學們參考:Q在借的紙本書,如何歸還?如果還不了書,會被罰款嗎?圖書館員:由於目前的政府措施,墨大圖書館暫時不對外開放。
  • 法國國家圖書館 一座看得見森林的圖書館
    說到法國圖書館,人們總是喜歡談論那四個像打開的書一樣的建築,而來到這裡後,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則是圖書館中心長方形的長著參天巨樹的小森林。
  •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李娟館員榮獲合肥地區圖書館員業務技能大賽...
    11月7日,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圖書館選派6名優秀館員組隊參加合肥地區圖書館員業務技能大賽,榮獲優異成績,圖書館獲得優秀組織獎。  本次業務技能大賽分設三個競賽項目,共有30多家圖書館選派90多名選手參賽。李娟在圖書館綜合知識網上答題,以93分的最高分獲得一等獎。
  • 在圖書館工作的小幸福
    此生能入圖書館工作,我一直深感幸運,從未後悔當初的選擇。儘管在不少親朋好友眼中,我的這一舉動顯得幼稚而傻氣,其實我心裡異常清楚,他們無非是覺得我本有更自由的工作選擇,而且確信圖書館工作固定刻板,枯燥乏味。彈指一揮,不知不覺中我服務懷化學院圖書館已近五個春秋,儘管在此期間有過困惑焦慮、有過辛苦疲憊,但毫無疑問,留存心中更多的還是不易為人覺察的幸福感。
  • 東南亞10個國家圖書館來華研修「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與合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2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2019年東南亞圖書館員研修班開班儀式,今天上午在國家圖書館舉辦。寮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西松浦·喬端達、馬來西亞國家圖書館副館長穆罕默德·法扎裡、緬甸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郭蒂埃等來自東南亞10個國家圖書館的11名專家學者,參加此次研修班。
  • 2019圖書館學術論壇
    來自全國各地及上海地區的圖書館館員近100人與會。 會議中,美國伊利諾州消防服務培訓學院圖書館館長、華人圖書館員董事會執行會長,阮煉發表了題為《美國圖書館最新發展動態及創新服務》的精彩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