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踏傷現場評估與急救

2021-02-23 急診夜鷹

2015新年上海外灘踩踏事故慘劇再次暴露出國內城市應急管理體系的短板和公眾安全教育培訓的匱乏。城市應急管理由更多的專家去解讀完善,而公眾安全教育是長期的培育過程,我會在另一篇文章來解讀如何從小培育孩子的安全常識。

作為一個急診急救醫生,我更想告訴大家的是踩踏後傷者死因分析、現場急救與轉運,急診室急救以及一些錯誤認識。

一:踩踏事故有兩大主要死因

1.壓死的:

所謂壓死的,其實是窒息死亡,當一個人仰臥,另一人壓在身上時,受壓者會呼吸費力困難,當三個人壓上去,就可能會胸廓無法運動,無法呼吸,窒息缺氧死亡。

正如一個人被活埋至頸部,即使頭面部露在外面,口鼻、上呼吸道通暢,由於無法進行胸廓起伏呼吸運動,也會窒息死亡。

此類死亡者基本找不到明顯外在傷口、骨折、內在臟器出血徵象。上海踩踏事件倖存者表示曾有數分鐘幾乎無法呼吸的經歷,也有人目擊身邊傷者出現臉色鐵青而昏迷。

2.踩死的:

所謂踩死的,就是踩踏造成的傷者機械性損傷,例如骨折、外出血、腹腔臟器肝脾破裂、肋骨骨折致心肺損傷等。

例如女性高跟鞋刺入傷者腹腔,暴力踩踏頸部致頸椎及氣道損傷,肋骨骨折刺入心肺致心臟破裂、張力性血氣胸等均可能短時間致命。

這些踩踏傷與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現場損傷差別比較大。踩踏傷者外在大出血者很少,更多的是內出血。

在上海踩踏事件中有多位現場目擊者描述有傷者出血大口吐血徵象,應該是肺出血表現,這樣的傷者非常危重,大失血導致休克,肺出血也導致通氣換氣功能喪失,隨時會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

二:踩踏事故現場急救的錯誤認識

踩踏事故發生時,多為群體傷,傷者人數多,病情重,現場擁擠,專業救援力量難以迅速到達出事地點。現場目擊者的現場急救就尤為重要。

然而在此次上海踩踏事件後,夜鷹見到網上及微信中流傳著兩個觀點:

第一種觀點:踩踏事故傷者多為肋骨骨折等內出血,心肺復甦的按壓會加速患者死亡。

第二種觀點:據傳是一位從醫30年的胸心外科主任醫師談防踩踏的經驗:「對因踩踏所致的擠壓症候群,傳統的心肺復甦幾乎無效。即使我在現場,可能也是無功而返。重要的是教會大家如何避免擠壓症候群的發生."

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

在這樣的踩踏事故現場,心肺復甦用於心臟驟停傷者,是沒有禁忌症的。

與心源性心臟驟停比較,踩踏事故現場對急救人員準確判斷傷者是否心臟驟停的要求更高。例如路邊有人無誘因倒地,考慮心源性心臟驟停給予胸外按壓,即使誤判(患者僅僅失去意識,並沒有發生心臟驟停),按壓造成的損傷機會也比較小,即使有所損傷,也很少會致命。

然而踩踏造成的可疑心臟驟停,可能同時存在肋骨骨折、內臟出血,如果誤判,給沒有心臟驟停的傷者實施了胸外按壓,將可能加重患者損傷甚至死亡。

因此,當你確切的通過傷者反應、呼吸、頸動脈搏動三項指標評估判斷傷者心臟驟停已經發生時,無論患者是否合併內臟損傷,心肺復甦都是首要且唯一的選擇。當心跳已經停止,還有什麼是更糟糕更嚴重的損傷呢?無論何種原因的心臟驟停,不做心肺復甦一定死,做心肺復甦有一線生機。如果說傷者胸廓踩踏受壓後完全塌陷,已經不具備胸外按壓的基本條件,自然也不需要復甦,可以直接宣告死亡。

當然,創傷導致的心臟驟停,現場心肺復甦成功機會渺茫。然而對於主要表現為壓迫窒息心臟驟停者,早期心肺復甦,起死回生的機會還是比較大的。

擠壓症候群是踩踏傷的主要致死原因嗎?擠壓症候群傷者心臟驟停給予心肺復甦無用嗎?

擠壓症候群成因:富肌肉組織如四肢,長時間擠壓、肌肉組織缺血缺氧橫紋肌溶解,解壓後肌紅蛋白釋放,腎功能衰竭、酸中毒、高鉀血症。

而踩踏傷以壓死、踩死為主。尤其是此次上海踩踏事件,發生過程僅持續15分鐘左右,這不足以導致擠壓症候群的發生。

兩者顯然不同。

用擠壓症候群來否定心肺復甦急救更是荒謬,臨床上我們心肺復甦挽救許多高鉀、酸中毒的患者,當然這需要針對病因進行處理。心肺復甦正是為糾正病因贏得時間。

三、踩踏發生後如何現場檢傷分類(黑、紅、黃、綠)與急救:

以下並非教科書般的專業急救人員標準檢傷分類技術,卻可能是更適合此次上海踩踏事件的適合現場目擊施救者的簡易檢傷分類法。

1、綠牌:踩踏發生後,所有能爬起來,走到一邊的都是輕傷,不是重點關注對象。

2、黑或紅牌:最嚴重的是昏迷失去反應的。此類傷者若無反應、無呼吸、無頸動脈搏動則為心臟驟停(黑牌,是否給予心肺復甦看現場急救資源而定),需要即刻心肺復甦,由於傷者合併窒息缺氧因素,應該給予包括人工呼吸在內的標準心肺復甦,按壓人工呼吸30:2。單純胸外按壓僅適用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心源性心臟驟停,對窒息因素導致的心臟驟停,效果不佳。

而那些無反應,但有呼吸脈搏者(紅牌,第一優先急救),雖然無需馬上心肺復甦,但是他們也在走向心跳驟停的路上,應保持氣道通暢,密切觀察呼吸脈搏,隨時準備心肺復甦。等待救援。

3、紅牌:次重的是呼吸困難、神志淡漠、咯血的。這類患者存在嚴重內出血、休克、氣道窒息風險,隨時可能心跳呼吸驟停。應保持氣道通暢、下肢抬高休克體位、必要時給予通氣支持或心肺復甦。等待救援。鼓勵安慰陪伴。

4、紅或黃牌:較重的是神志清醒能喊叫但是活動障礙、肢體畸形體位的。謹記,這類患者不可隨意搬動,以免頸椎、腰椎、肢體骨折部位的二次損傷。等待救援。鼓勵安慰陪伴。

有網友看了以上分析,大怒:「我作為一個熱心人,勇敢無畏,不怕髒不怕累也不怕被訛上,你卻僅僅讓我去做心肺復甦,難道急救只有心肺復甦一個技能嗎?」

其實,以上檢傷分類評估及選擇性施救並非易事,需要結合傷者氣道、呼吸、循環、神志及受傷部位及程度、急救資源獲得等綜合判斷,即使對於一個專業急救人員,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鼓勵安慰陪伴也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急救技能。

現場急救應有所為、有所不為。最終的目的是減少死亡、減低損傷、撫慰傷者。

四:救護車轉運先後選擇:先救誰?

當急救車到達,誰先走?這很殘酷,但是現場急救轉運資源有限時,必須有先後。

從急救原則來說,紅牌先行,讓面臨最嚴重生命威脅並有很大生存機會的紅牌傷者先上車送到醫院進行進一步高級生命支持。

當紅牌傷者已經轉運完畢,下一個是誰?黑牌還是黃牌?

此時根據心臟驟停時間及是否持續現場心肺復甦等因素,部分黑牌傷者將優先獲得轉運機會。

黃牌傷者轉運應該充分利用專業搬運器械,例如頸椎固定、腰椎保護、骨折固定等措施。

最後,應警惕綠牌傷者中可能的潛在內臟損傷出血者。

五:急診室急救:

到目前為止,我們從公共渠道無法得知各家接收傷者的醫院施救的具體細節。但是夜鷹作為一個老急診人,可以預演這樣一個主要的急診室急救過程。

1.把所有節假日班表的院長、主任、護士長、二線、三線醫護值班及突發應急預案小組的人全部召集回來。

2.救命技術:心肺復甦、氣管插管、呼吸機使用、胸腔穿刺閉式引流、液體復甦、止血、多學科手術探查。

3.落實輸血流程的每一個環節。

4.X光機、CT機、床邊B超的充分、合理、快速使用。

這是新一輪的院內急診檢傷分類施救過程。

六:上海踩踏事故現場急救的不足

從新聞報導參與現場急救的溫州兒童醫院的吳護士的陳述及現場圖片中,我們發現,

1.傷者眾多,而有能力參加施救者少。

2.部分使用警車轉運傷者且搬抬非常不規範,沒有基本的頸椎腰椎保護,甚至轉運途中可能沒有持續心肺復甦。

以下是一段來自京華時報的新聞報導節選。

[摘錄] 觀景臺踩踏致女友離世

  隨著時間越來越靠近2015年的零點,陳毅廣場上不斷有遊客湧來,並有遊客試圖擠上觀景平臺。越來越多的人讓周家明感覺到了危險。

  混亂一直在持續,23點半左右,還被堵在觀景臺上的周家明想帶女友通過樓梯走下去,發現已經無法移動,「有人要往上走,有人想往下走,後面的人推著,前面的人頂著,就把人擠得懸在了空中」。

   周家明拉著女友的手最終被人流衝開,險些被擠倒的周家明被旁邊的人扶住之後,又被擠到了樓梯旁邊,鞋子也被擠掉,腳下踩著人,肚子緊貼著護欄被擠下了樓 梯,女友卻被困在了人群之中。周家明和身邊的很多人高喊著「踩人了」,卻被廣場上新年將至倒計時的聲音湮沒。周家明站住腳時,樓梯上的人群已經散開,他衝上樓梯,女友已經躺下了。

  在一名外籍遊客的幫助下,周家明拉起李娜,抱著她就跑向了路邊的警車。警車已經根本無法安置全部傷員,周家明抱著女友向行人較少的地方跑去。警察攔下一輛私家車,將李娜送走,周家明搭乘計程車跟到了長徵醫院,但是趕到醫院發現,女友李娜已經離世。

新聞連結:http://news.qq.com/a/20150102/002298.htm

作為致力於公眾急救科普的醫生,夜鷹希望更多的人學習急救、用急救知識保障家人朋友社區生命安全。

在這樣一個災難的跨年之夜,夜鷹向所有參與現場急救的人員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謝。現場急救難以盡善盡美,我們能做的是繼續學習和提高,在災難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在將來挽救更多的生命。

作者:美國心臟協會急救培訓導師,廣州三甲醫院急診科醫生。

新浪微博 @急診夜鷹
微信公號:jizhenyeying

急救培訓工作郵箱:wxf6139@sina.com

相關焦點

  • 踩踏現場急救5原則
    正確做法應該是: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胸外按壓30次如此交替循環往復……直至專業急救醫務人員到來。」現場為數不多的從事醫務工作的事件親歷者也發現普通百姓急救知識嚴重缺乏。只有第一目擊者在現場施以正確的心肺復甦,才能為搶救成功奠定基礎。但市民普遍未受過急救技術培訓,加上由於交通等原因,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往往超過10分鐘,甚至更久。有統計顯示,如果傷者本人或現場「第一目擊者」懂得現場救護知識和技能,通過自救互救,50%以上的生命可能挽回。因此,王吉文強烈建議,政府應對公眾加強急救知識培訓和普及。逝者已矣,生莫重蹈。
  • 福州分公司舉辦心肺復甦現場急救知識講座
    【中國路面機械網訊】(通訊員 梁冰)為使全體幹部職工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識,普及安全突發事故自救知識,提高大家在緊急情況下的自救能力,10月27日,福州分公司工會邀請省二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宮欣,開展了一期心肺復甦現場急救技術培訓,三十餘名職工參加了講座。
  • 山東繼續醫學教育《 實用現場急救技術》答案
    68C對骨折固定的注意事項描述錯誤的是()69A對過敏反應患者,在做初期評估的同時早期給()70C對酒精中毒的現場急救措施,描述錯誤的是()B對顱腦創傷患者的救治,首先要( )71D對腦血管意外現場急救的描述
  • 物業保安員應掌握的事故現場急救常識,必看資料!
    而在這幾類事故發生現場,保安員經常是目擊者。若保安員懂得事故現場的急救常識,無論是從維護保安隊伍良好形象,還是從社會精神風貌的角度講,都是「惠」大莫及。現將幾類事故的現場處理方式簡要介紹如下:老年人跌倒的現場處理發現老年人跌倒,不要急於扶起,要分情況進行處理:一、意識不清,立即撥打急救電話。
  • 一文掌握了院前創傷急救評估|創傷|急救|掌握|評估|兒童|損傷|顱腦...
    2、重傷:傷員生命體徵穩定,需手術治療,但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做好術前準備及適當檢查,可力爭在傷後12小時內急救處理者。如胸外傷不伴有呼吸衰竭、胸腹貫通傷而無大出血可能、深部軟組織傷未發生休克等。此類傷員需嚴密觀察,防止因處理不及時而轉為危重傷員。
  • 人人學急救 急救為人人
    2020年12月20日,蘇州市登山運動協會戶外運動愛好者急救知識與技能第73期培訓班在蘇州市紅十字會開班,本次公益培訓有45名運動愛好者和志願者參加
  • 【急救培訓】2021年1月職業安全應急救援技能—現場急救與復甦(證書班),開始招生了!
    這是一門一輩子都能用得上的技能同時,這也是一門希望一輩子都不要用上的技能——現場急救與復甦技能
  • 北京啟動急救改革,叫車、急救、送診均分類分級,哪種算急危症?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近日印發《關於實施急救分級分類救護的辦法》,對於呼入的急救任務將進行分類;院前醫療急救人員在施救現場將根據患者的傷病情現場分級,急重症患者將直送醫院急診「紅區」就診。最高級別的是高級專家型急救醫師,指的是具有執業醫師資格證,經過相應的專業技能培訓並考核合格的急救人員,掌握高級生命支持技術、高級氣道管理技術、創傷生命支持技術,具有突發事件現場指揮及處置能力、掌握先進儀器的使用。這一級別的醫生可以執行各級各類院前急救任務。
  • 德州「120急救」國家級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順利通過終期評估驗收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7日訊近日,德州「120急救」國家級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圓滿完成建設目標,以89分的高分順利通過國標委評估組驗收,成為全省院前急救領域首個國家級標準化項目。德州「120急救」,自2015年10月份起建設,歷時五年時間,建成德州市院前急救服務標準體系,包含四大分體系、21個子體系、184項標準內容,覆蓋了院前急救的各個環節和細節。
  • 2020年新版遊泳教練相關遊泳救生員考核內容:現場急救(2)
    2020年新版遊泳教練相關遊泳救生員考核內容:現場急救(2)2020年新版遊泳教練相關遊泳救生員考核內容一共三大板塊:現場赴救、解脫考核、現場急救。遊泳教練培訓:2020年新版遊泳救生員考核內容——解脫考核(1)新版遊泳救生員證書考核內容最後一篇,遊泳救生員證考核項目板塊——現場急救
  • 北京急救叫車送診均分類分級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近日印發《關於實施急救分級分類救護的辦法》,對於呼入的急救任務將進行分類;院前醫療急救人員在施救現場將根據患者的傷病情現場分級,急重症患者將直送醫院急診「紅區」就診。該辦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 「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挺進湘西 瀘溪方言版「急救歌」首發
    (這次針對當地醫務人員的急救知識培訓持續了一整天,不僅有理論知識的學習,還有急救技能的實操練習。2018年,這首由湖南省人民醫院醫護人員首創,將急救要領融入歌詞,採用全新形式傳播的歌曲《「救」在身邊——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之歌》相繼發布普通話版和長沙、澧縣、新田、永州、瀏陽、新寧、醴陵、湘潭、祁東、石門、桑植、沅陵等湖南方言版;5月6日護士節前夕,全省27家醫院在長沙賀龍體育場上演千人齊跳急救操;7月12日,「『救'在身邊」——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行動來到大西北,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成為加入現場救護第一目擊者聯盟的首家省外醫院
  • 香港國際旅遊展舉辦「旅遊醫學及野外急救」講座
    香港國際旅遊展舉辦「旅遊醫學及野外急救」講座 來源:人民網-港澳頻道  2014年06月16日14:37  項明生向現場觀眾講解戶外救助知識 (攝影:計夢慧) 2014香港國際旅遊展日前舉辦「旅遊醫學及野外急救」講座,邀請國際野外醫學協會講師為觀眾講戶外運動救助常識。 「在深山滑雪、遠足,在海中遊泳時遇到突發緊急情況時,你應該怎樣延遲生存時間以等待救援呢?」在運動旅遊愈來愈盛行的今天,你是否能專業地保護自己、救援他人了呢?
  • 日本開發急救現場專用翻譯系統 對應中文等15種語言
    中新網4月18日電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近日,日本總務省消防廳與國立研究開發法人「信息通訊研究機構」開發了急救現場專用自動翻譯系統。據日本媒體報導,5月,日本力爭使全國的急救隊員能夠通過智慧型手機和平板終端使用該系統。
  • 合肥69所學校配上急救「寶盒」-學校 寶盒 急救知識 急救電話 急救...
    尤其是在校園內,學生突發此類疾病,老師和同學掌握一些基本急救知識十分必要。昨日,合肥市應急辦和民防局為該市首批69所學校裝備了急救箱,並對這些學校的校醫進行了集中培訓。  合肥市急救中心的專家介紹,這些急救箱內含有速效救心丸、氧氣瓶、血壓計等26種藥品和器械。下一步,該市將會陸續進校園開展急救知識培訓,並擬逐步配齊急救器材。
  • 「急救課堂」教你中毒急救方法
    在活動現場,預先準備的80個座位早早就坐滿,還沒開始講課,就有100多位市民趕來聽講。  南昌市滕王閣街道上鳳凰坡社區對本報此次的「急救課堂」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活動原本定在社區街辦內舉行,當得知本報活動人數劇增、場地太小不利於講課後,街辦負責人立即聯繫了一個可容納百人的大場地。
  • 急救抓住「白金十分鐘」 專家教你心肺復甦救命絕招
    然而,以現在的大中型城市急救半徑覆蓋能力,醫務人員很難在十分鐘內到達救治現場。因此在醫務人員趕到現場前,如果能採取及時、正確的應急救護措施,就能為醫院救治創造條件,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傷殘率,所以這十分鐘也被稱為「白金十分鐘」。
  • 黃金四分鐘,心肺復甦急救措施
    場景:當我們看到有路人在路上倒下時候,此時作為一個路人我們能做的事情是,1、快速評估周圍環境是否安全;2、儘快判斷是否為心臟驟停,判斷心臟驟停的依據如下(1)輕拍雙肩;(2)在兩側耳旁大聲呼喊詢問;(3)觀察胸廓是否起伏;判斷心臟驟停的結果:(1)如果呼喊沒有反應;(2)呼吸停止;(3)呼吸不規律;這時候基本可以判斷為心臟驟停,我們應該立即採取:現場急救措施(心肺復甦
  • 雪莉死亡的時間大致確定,急救單還原更多事發現場細節
    雪莉死亡的時間大致確定,急救單還原更多事發現場細節韓國女藝人崔雪莉於10月14日下午3點半左右被發現在城南市壽井區的家中自縊身亡,此消息一經曝出,瞬間在全網掀起軒然大波,無論是韓國網友還是我們國內的網友一時間都無比震驚
  • 永州市中心醫院開展暑期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
    紅網時刻永州8月3日訊(通訊員 陳敏)為豐富學生假期生活,普及急救知識與技能,近日,在永州市中心醫院冷水灘院區辦公樓三樓黨員活動室,永州市第四中學的學生志願者及家長近三十人齊聚一堂,醫院護理部現場救護小組給他們帶來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社會實踐活動暨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