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寶寶吃飯這件事,家家都有一部餵飯辛酸史。為了能讓娃張口,什麼辦法都用盡了,甚至還威逼利誘,可每天還是在上演「你追我跑」的餵飯大戰。
好巧,我家曾經也有一個!
黃小寶2歲的時候,也是這樣。每天必須得看著熊出沒,奶奶一口一口像伺候皇帝一樣「寶貝,張嘴,阿~!」,把飯菜送進他的嘴裡。
為了改掉他這個習慣,我和婆婆溝通了3次,花了半年才改造成功。
現在終於變成了啥都吃,啥都可以自己吃的吃貨小天使。
有一種愛叫媽媽的愛,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
小時候,父母總愛和我們嘮嘮叨叨「多吃點多吃點,這可營養可新鮮了」、「這兩天降溫了,秋褲有沒有穿」,那時候我們會覺得很煩。
但你有沒有發現,自從我們當了媽媽以後也會控制不住的這樣。寶寶不好好吃飯,我們會滿屋子追著喂,從餐廳追到客廳,在從客廳追到臥室。有時哄著喂,有時騙著喂,吃個飯簡直跟世界大戰一樣。
不當父母不知道,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每個寶寶一出生就會得到全家人所有的愛,我們總希望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卻不知就是因為這樣的愛反而耽誤了寶寶。
愛他,沒錯!但是溺愛,卻是極大的錯誤!
以愛的名義強迫寶寶吃飯,追著餵飯,時間長了反而容易導致寶寶的消化系統功能混亂,還會因為口腔功能鍛鍊不足,出現說話遲和發音不準,影響寶寶一生,百害而無一利!
一、餵飯的後果
1、不是我不吃飯,肚子還飽著呢?
總有寶媽會問我「黃媽,我家寶寶不愛吃飯,每次到了飯點,就吃那麼一兩口就不吃了,他怎麼不會餓呀!」
詳問下來才發現寶媽除了正餐以外,幾乎時不時的給寶寶一塊小餅乾,一個小蛋糕和一些小水果。
寶寶的腸胃消化功能比較薄弱,胃黏膜嬌嫩,分泌各種消化酶的功能還不夠完善。如果不按胃腸消化規律餵養,就會導致下一次進食後消化能力下降。
胃就那麼小小的一個,一直都在吃,又怎麼會餓呢?
適當的「餓一餓」,能讓胃裡的消化液分泌增多,產生飢餓感,寶寶就會找東西吃,這時候你會發現不需要喂,寶寶自己就能乖乖吃飯了。
下面的資料來自《2016中國膳食指南》,可作參考,建議截圖保存。
2、請你放手,讓我成長
眼睛是看不到嘴巴的,吃飯時要把食物準確無誤的送到嘴裡,這需要良好的手口協調能力。
一直被餵飯的寶寶,缺少了很多自主進食的鍛鍊。
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別人家寶寶2歲就會自己吃飯了,你家寶寶3歲都沒辦法獨立完成吃飯,甚至還會把湯湯水水曬到身上,所以黃媽的食譜經常會推薦一些手指食物,也一直在強調大家要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和協調能力。
有寶媽又要說了,「寶寶吃飯老是湯水灑一地,弄得到處都髒兮兮的,我實在看不下去了」。
咱們回想一下,誰開始鍛鍊時不經常失敗呢?這就像學走路時容易摔跤一樣,哪個寶寶不是走兩步,摔兩步呢?
學走路的時候你放手了,為什麼學吃飯的時候,你卻還不放手呢?
3、其實我很聰明,知道自己吃飯
寶寶出生時只具備了喝奶的能力,但在6月齡添加輔食的時候,我們開始用勺子給寶寶餵米粉,就已經在告知寶寶有吃飯這個事情了。
特別是進入8~9個月之後,你會發現寶寶特別喜歡用手去抓食物,甚至還會搶你的勺子,這些都是在模仿你平時如何在餵他。
你還會認為寶寶還小,什麼都不懂嗎?
牢記這個大致的時間劃分
8~12 個月開始嘗試用手自行進食
13~15 個月左右開始嘗試用勺子
18 個月以後可以更熟練地使用工具進食
4、不是我不說話,是我不會說話
寶寶學說話的過程,是讓所有的爸爸媽媽既期待又驚喜的一件事。有的寶寶幾個月大就會叫爸爸媽媽;但有的寶寶兩歲了,卻還是只會叫爸爸媽媽;甚至還有「守口如瓶」的寶寶,怎麼逗都不肯開口,可真是急壞了媽媽們!
明明天天都在講故事,看到什麼也都會教寶寶,為什麼就是「金口難開」呢?
很多媽媽會擔心寶寶是不是有什麼疾病因素?或是家裡語言環境太複雜?但有一個原因很多媽媽都不知道:咀嚼鍛鍊不充分,也是導致寶寶說話晚的主要原因。
如果輔食過於精細,寶寶的舌頭運動不靈活,口腔的肌肉得不到應有的訓練,就會導致構音障礙,說話不清晰,甚至影響寶寶的正常發音。
想要寶寶說話好,咀嚼鍛鍊少不了!
5、媽媽你就該伺候我吃飯
「我家寶寶3歲半了,自己也不願意動手嘗試吃飯,是不是發育有問題」寶媽回想一下,寶寶8~9月之後,輔食是不是都是你全程很主動的去餵寶寶呢?
當你一直追著寶寶餵飯時,在寶寶的心中已經建立起了「飯是媽媽餵的,不是自己吃的」的心理,所以就懶得自己吃了,這就是為什麼有的5~6歲的孩子還需要餵飯的原因。
很多家長會覺得寶寶還小,什麼都替他做好,什麼都依著他的性子,什麼都聽從他的愛好這就是愛寶寶,其實這樣是狠狠的害了寶寶,關閉了寶寶自我學習的大門。
寶寶的成長需要的不是一味的順從和溺愛,千萬不要讓你的愛成為寶寶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二、如何培養出愛吃飯的乖寶寶
1、建立統一原則
全家人建立統一原則: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大人說了算;吃不吃、吃多少,寶寶說了算。
尤其是要給心疼寶寶的長輩做好思想工作,千萬不要讓長輩一時心軟,又去追著喂,或者怕寶寶餓了就悄悄塞零食。
一定要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才不會前功盡棄。
有媽媽要心疼了,「那寶寶不吃該怎麼辦,難道餓著?」對的!就是餓著,我們大可不必擔心,餓上二三頓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黃小寶也是這樣經歷過來的。真的餓了又沒有零食可吃,下次他才會乖乖地坐到餐桌前好好吃飯,這也是飢餓療法的一部分。
別怕餓著寶寶,適度的飢餓感,讓寶寶吃飯更香!!
2、良好的用餐氛圍和習慣
收起玩具、關掉電視,營造出一個無影響的用餐環境。讓寶寶坐在專用的餐椅上,準備出卡通餐具。告訴他「吃飯時要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去別的地方就沒有飯飯吃咯」。
還要制定出科學的吃飯時間,儘量讓寶寶和大人吃飯時間一致,讓他加入到全家吃飯的氛圍中,大人吃的津津有味,寶寶自然也會模仿起來。
3、耐心引導
如果寶寶已經1-2歲了,而且已經是依靠看電視、哄騙、還要餵飯這樣的情況,那我們要一件件改變,千萬別妄想一下子能全部改變。
要知道,寶寶的這些壞毛病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要糾正這些壞毛病,還需要耐心的陪伴引導。
黃媽想對媽媽們說:
不僅僅是餵飯,還有走路、跑步、撿東西、穿脫衣服、洗澡、說話表達溝通……這些都是寶寶需要獨立完成的一部分,我們作為家長所要做的不是替他們完成這些事情,而是幫助他們自己完成,使他們能夠獨立。
黃媽想對長輩們說:
育兒很辛苦,但我們不能因為寶寶還小,什麼都替他做好,這樣不是愛寶寶,反而是害了寶寶。我們想要寶寶好好吃飯,第一步就是給機會鍛鍊,儘量不要餵飯,更不要追著寶寶餵飯。
在追著餵飯這個問題上,作為家長咱們一定要藏起滿滿的愛,要知道,適當的「狠心」,才會換來一個健康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