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時光機器開動起來,把時間倒退到十多年之前的二零零七年,那時候的秀才剛剛踏入高等學府的大門,敏感青澀而又執著。因為專業修習國際貿易的緣故,四年的美好學習時光中,有將近一半的時間是在學習英語,其中又有一半的時間是在練習英語口語。由於種種機緣巧合和英語授課教授們的悉心引導,秀才選定了多部英文原著電影劇本作為口語訓練的素材。《阿甘正傳》便是第一部,當時秀才對著筆記本電腦上播放的電影字幕,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用鍵盤敲下了一整套電影劇本的臺詞,現在回想起來,仍然是滿手留香,大腦興奮,壯懷不已的感動。秀才不能說此部電影徹底扭轉了自己的一生,但是卻可以堅定的說此部作品對秀才以後的人生經歷和職場生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十多年的求學與職場生涯轉瞬已逝,現如今回過頭來重新品位此部電影作品,真是感慨萬千呀,多了幾層青少年時代不曾有過的感悟。
電影《阿甘正傳》作為美國著名電影公司-派拉蒙影業出品的作品,從上映之初就對全球各國的民眾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都被劇中的阿甘深深的感動著、同情著、尊敬著,漸漸的成為了美國乃至全世界諸多世人心中人生導航塔一樣的存在。我們不得不說,電影的巨大成功跟他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身世有很大的關係,一部默默無聞的小說作品,突然某一天被電影公司著名的導演相中,改編之後,搭配最頂級的攝影師和導演和出品單位,然後後續的巨大成功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了。該部影片於一九九五年獲得了電影界的一些列最高獎項,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六項大獎,將當年同步上映的獲獎呼聲很好的《肖生克的救贖》硬是給比了下去。這些從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有無數個偶然,其實不然,偶然中又有那麼多的必然,不然的話同時期的影視作品數以百計,為何獨獨此部作品能如此的震撼我們呢!
溫斯頓*格魯姆是電影《阿甘正傳》作品的原著作者,前不久剛剛走完了人生的第七十七個年頭,與世長辭了。格魯姆本來想跟他的父親一樣,渴望成為一名優秀的律師,但其在大學求學期間在校刊的編輯工作經歷,讓他放棄了做律師的選擇,最終選擇了全職從事文字創作的職業,開始了其長達四十年多年的創作生涯。作品《阿甘正傳》創作於其的不惑之年,那個時期的格魯姆,無論是人生經歷的豐富程度,還是對文字藝術的駕馭能力都達到了較高水平,作品從一個低智商的低能兒的視角切入,描述了他生活中的大千世界。這樣的藝術處理手法其實是很多文學大師們都喜歡使用的,比如有的選擇從一個嬰兒的視角切入,有的選擇從一個神經病患者的視角切入,有的選擇從一個盲人患者的視角切入。為何要如此呢?因為創作者希望通過這樣的視角能真正看清這個紛亂無章的世界的本源是怎樣的,用最樸實接地氣的語言,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的描述出世間的百態,不加任何的雕刻與修飾,因為那樣會變味,味道一變,藝術本源的感染力便會蕩然無存!
影片中的主人公名叫Forrest Gump,中文翻譯過來叫:阿甘。他是一個智商只有七十五的低能兒,在學校裡為了對付熊孩子的欺負,聽從他最好的朋友-珍妮的勸說,開始了「跑」的生涯。因為能跑,他衝開了腳支撐架的束縛,衝進了大學的橄欖球場,最後受到了總統甘迺迪的接見。阿甘跟他最好的朋友珍妮是青梅竹馬,多年後當珍妮因為疾病去世,阿甘回憶著他人生中的多個第一次,第一次做飯,第一次旅行,等等所有的第一次都不記得,可偏偏記得第一次聽到珍妮天使般的美麗聲音「「如果你願意的話,你可以做這兒呀」」。後來阿甘開始對珍妮長達一生的追求,愛而不得,其實不僅在美國,在所有的國家基本都是常態,但是阿甘沒有放棄,因為他心中只有一個珍妮,專注而單一。大學畢業之後,阿甘響應國家號召,應徵入伍,後來被派到越南執行軍事任務,在軍營中,他遇到了他的另外兩位摯友-布巴 和丹中尉。布巴每天給阿甘講述著關於捕蝦的一切有趣的事情,準備在戰爭結束退役之後,買一搜捕蝦船,幹一番事業。阿甘聽的入了迷,決定後面跟他一塊捕蝦,但是世事難料,殘酷的戰爭摧毀了布巴和他的夢想,但是後來阿甘踐行了自己對布巴的諾言,成立了一家以布巴和阿甘命名的捕蝦公司,布巴佔公司一半的股份,捕蝦的事業大獲成功。阿甘給丹中尉寫信,邀請他過來一塊捕蝦,鼓勵他走出人生的低谷,丹中尉看準時機,購買一家名叫蘋果公司的股票,結果大獲成功,他們一起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企業家。
阿甘的好友-珍妮,出身卑微,卻極度渴望改變自己的糟糕境遇,多次誤入歧途,陷入了絕望之中。在一次自殺未遂之後,決定痛改前非,過普通人的生活,她回來找到了阿甘,大睡了幾天,最後在一個黎明突然又離開了,接下來的影片中出現了讓觀眾淚目到崩潰的一幕,長達30多秒的靜音,只有阿甘一個人靜靜的坐著...滴答...滴答 阿甘怎麼也想不明白,到底是因為什麼,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自己愛的人永遠無法陪伴自己?他人生中產生了巨大的疑惑,他苦苦思索無答案最終選擇一人上路跑步,奔跑起來穿越山川河流....奔跑起來....不懼風餐露宿。後來珍妮得了不治之症,回到了阿甘的身邊,一起度過了一段短暫的幸福而又悲涼的最後時光。電影鏡頭的最後一幕:阿甘帶著他的兒子上學,在路邊等公共汽車,為小阿甘講著他的奶奶曾經跟他講過的故事,小阿甘非常聰明,能自由發揮,在故事上講故事。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一幕呀,觀眾又一次淚目到崩潰。然後自己在路邊靜靜的開始回憶起了他的一生,羽毛從地上飄起,不知它飄向何方,至此影片結束,留給了觀眾無數次的感動與激勵。
為何此部作品能大獲成功,原因在於他用真實的故事,特殊的視角,感染了無數觀眾。阿甘的一生,每一段人生經歷,都深深的融入了當時代的歷史背景之中,每段時期,不論他遇到生命中的任何誰,他都善良著,真誠相待,對愛情忠貞不渝,對友情信守承諾,對財富視若草芥。小說的原著作者和電影編劇,描述的其實是一個普通底層美國人的奮鬥經歷,他們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堅持初心,堅貞不渝、堅持不懈,看準時機投資,最終致富,最後又捐出大部分財富,過普通人的生活,意義深刻,引人深思。
-作者-
花秀才,體格高大健碩,內心膽小如鼠,外表如張飛,內在似黛玉;風浪太大,曾經嗆的差點完蛋;幸得貴人相助,依然全須全尾;事業一事無成,潦倒半生,內心煩躁不安,唯有讀書與旅行可安頓身心;夢想不滅,用冷靜的筆桿,描繪熱鬧的世間,於亂鬨鬨中尋求一方靜室,方能稱心如意;往後餘生,用文字和旅行做個了斷,人生的終點不應在壽終正寢,而應在雅魯藏布江,在喜馬拉雅,在阿爾匹斯山!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您的家人和朋友們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