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急眼了,那事情就做對了。
被稱為「黃衣毒藥」的香港通識教材終於開始修訂了,就在香港國安法落地一個多月後。
這其實是主流建制派呼籲很久的事了。
通識教育,是為常識服務的教育。而香港的顯然不是,它更接近於反對派的宣傳手冊。
比如,「佔中三醜」之一、剛剛被港大除名的戴耀廷,就曾是通識教材的作者,以及出題的考官。
其導向可想而知,而它卻是高中學生的必修課,邁向大學的必考題。
果然,教材還沒修訂完,一些人就開始發出尖利刺耳的喊叫,高呼「自由被打壓」。
他們都是些什麼人?通識教育為何非改不可?
無論如何,這些人恐怕還是得留著點力氣以後用,因為,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1
有些人急眼了,那事情可能就做對了。
跳得最高的是香港教協。
這個全稱叫「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的組織19日宣稱,相關修訂屬於「政治審查」,甚至「扭曲了社會實況」。
它還希望來年停止送審通識教材,呼籲「」尊重教育界及出版界對課程的專業理解」「還學生自由學習空間」。
這個「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似乎應該先去回爐學習一下,什麼叫通識教育。
對此,香港教育局一針見血地指出,教協才是「將教育專業工作政治化」,並批評該組織「搬弄是非,刻意抹黑」,對其予以強烈譴責。
教育局還指出,通識教育科成為高中核心科目超過十年,目前坊間所見的「教科書」從未經過教育局審核,完全由作者自行解讀課程而撰寫,此次「專業諮詢服務」則旨在「去蕪存菁」。
如果看看香港教協過去都做過什麼,你或許更明白一次正常的「消毒」為什麼能讓它如此痛心疾首。
在去年「修例風波」初期,很多香港普通市民參與意願並不強烈。於是教協就連夜趕製出了有關「逃犯條例」的宣傳冊,在其中無比誇張地描述修例後的種種「惡果」,又極盡所能地渲染在各類社交媒體上推廣,以及鼓動「黃師」在校園裡宣揚。
這與後來情勢的發展有很大的關聯——在動亂中被捕的黑暴中學生及「黃師」超過3000人。
可以說,教協是去年香港的動亂最有力的推動者之一。
此後,無論是發動罷工罷課,還是撒潑耍賴逼政府答應反對派的無理訴求,教協都站在第一線。
很多建制派人士就曾經炮轟過通識教育「毒教材」。
比如首先推行通識教育的前特首董建華曾表示,他做特首時推行通識教育、改革中史課程,是導致現時青年出問題的重要原因,指通識教育完全失敗,是他任內的錯誤,要想辦法改。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則說,通識教育缺乏統籌,卻又是進入大學的必修科,但又沒有適當教材,「容易令人走火入魔」。他還建議,通識教育應改為副科。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曾在今年5月表明,教育不可以成為「無掩雞籠」,會在今年內交代如何處理通識教育課,教育局之後宣布成立專責小組,在下半年就通識課程檢討提交報告。
外界預計,港府會進一步修改通識教育科的課程內容,但認為它仍然會是一門考大學的必修科。
2
所以,香港的通識教育到底教了些什麼?
2009年9月,通識教育科正式成為香港新高中課程的必修科目。
它涉及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以及能源科技與環境6個單元。
去年有網友自購明報教育出版的《今日香港》(2018年版),曬出的內容讓人觸目驚心。
誰都知道,香港是法治社會,但偏偏「法制和社會政治參與」這部分在明裡暗裡鼓動學生抗命。
比如學校要延長上課時間,怎麼辦?佔領操場?
把「靜坐絕食、公民抗命」等內容堂而皇之地納入「參與社會及政治事務的方式」。
各種醜化內地和內地人。
不止是這個教材,齡記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初中新思維通識單元2:今日香港》(第二版)曾被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點名批評,指其取材粗疏,內容偏頗。
比如嚴重唱衰「一國兩制」。雖然在說不同人對「一國兩制」的看法,但一方是握緊拳頭的律師和懷抱嬰兒的母親,另一方是政府官員,這樣的內容編排,很容易讓一些不明事理的中學生喪失對「一國兩制」的信心。
美化「佔中」。正面肯定戴耀廷的所謂「公民抗命」,是的,就是那個前不久被港大解僱的那個「佔中」發起者。
放大香港與內地矛盾。重溫了香港部分球迷在球場噓國歌的一幕,又稱內地遊客「針插不入」,水客「遍地開花」,「不僅充斥商業區,還入侵住宅區」……
品品這些措辭,看看這些圖片,滿滿的惡意,有沒有?
還有,《明名教育高中通識教育》「今日香港」分冊(2018年版)稱,港人對社會轉變下的身份認同有三種不同反應,它把驅趕內地遊客、噓國歌及鼓吹「港獨」宣洩不滿的行為形容為「戰鬥」,其餘反應則是「逃跑」或「投降」。
就在今年4月27日結束的通識科試卷依然存在對學生的有意誤導。
比如第三道必答題列出2013年至2018年公眾對香港新聞自由的平均評分,要求考生描述其主要特徵,並參考一份《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評論文章,寫出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之間可能出現的「兩難情境」。
問題是,題目給出的第一份資料是公信力全無的「記協」持續多年、抹黑香港新聞自由的所謂「新聞自由指數」調查,而進行調查的機構是「亂港幫兇」鍾庭耀當年主導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
這幾年,中學生在香港社會政治參與中扮演著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同期成為高中必修科的通識教育科,顯然是中學生政治覺醒的催化劑。
有學者說得形象:「通識教育」中的政治題目提早啟蒙了年輕人對政治的興趣,就像性早熟一樣。
過早地介入政治,很容易被帶偏,看看有多少人和勢力在不斷假通識之名向青少年灌輸反對派的政治意識形態吧。
最典型的例子是,2013年,教協出版《香港政治制度改革——以「佔領中環」為議題》,註明是「公民及通識科教材」,並請到戴耀廷做顧問。「佔中」宣傳品得以披著通識教育科的外衣名正言順地進入中學。
3
為教材消毒,顯然是一個起點,而絕非終點。
一方面,改革通識教材,只是教育改革的起步,香港教育要回歸正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去年「修例風波」以來發生在香港的黑暴現象和種種社會混亂,讓很多人認識到一個令人痛心的現實——香港的教育出大問題了。
在警方逮捕的暴徒中,有40%是學生,其中最年輕的只有十一二歲。此外,警方還同時逮捕了超過100個老師。
此前香港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葉劉淑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經列舉了香港教育的幾大問題。
其中一個是從2009年開始推出的新高中學制。在其課程設置裡,好幾個學科的課程都是「去中國化」的,在這一學制下,通識科成為4個必修課之一,而中國歷史卻不是。
此外她還透露,她發現在香港的一些學校,比如在幼兒園、小學、中學裡教學使用的教材,很多都有挑起仇恨國家的文字與材料。她認為,即使樂觀估計的話,香港教育要有一番改變,也至少還需要5到10年。
另一方面,僅僅改革香港教育,也是不夠的。而在這方面,自香港國安法落地以後,人們也開始看到一些積極的苗頭。
在政治方面, 12名泛民派立法會參選人被取消資格,西方「很重視」的黃之鋒、周庭之流一度被抓捕。其實在國安法落地之前,「港獨」組織就紛紛宣布解散,其頭目要麼逃出香港,要麼惹上官司。
在媒體方面,「毒果日報」老總黎智英和該報多名高層也一度遭拘捕,其所在的壹傳媒大樓遭警察搜查。
還有人呼籲,應該好好整頓一下香港那些在暴亂中煽風點火拉偏架的「黃記者」隊伍——此前有爆料稱,領取香港記者證的成本只需150元,而且門檻極低(幾乎無門檻)。
在司法領域,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是我們邁出的極為重要一步,相信後續還會有更多撥亂反正的措施。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