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中桃花源到底是什麼地方,是仙界,冥界還是人間?

2020-12-20 文學史林

首先《桃花源記》故事背景在太元年間,也就是東晉孝武帝司馬曜(yào)的年號(376~396),作者陶淵明(365-427年),作品創作於元熙二年,也就是公元420年。公元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劉裕代晉自立,定都建康,國號「宋」。所以創作背景正值兵荒馬亂之年,朝代更替之際,當時一定是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所以就有藉助傳說故事塑造了一個與汙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

陶淵明畫像

當然這只是語文課本上的標準答案,不談表達的思想,單獨討論這個故事,我們學過宋代周敦頤先生的《愛蓮說》,文章裡邊有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我們也學過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充分說明陶淵明是特別喜歡菊花,所以我認為作者如果想表達意境應該寫《菊花源記》,當然這個故事一定是他聽來的,自古沒有空穴來風之事,今天我們討論下桃花源到底是個什麼地方?仙界,冥界,人間,還是現代物理學所講的其他維度空間。

《飲酒》書畫

請看正文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靠捕魚為生。有一次漁人沿著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記了水路程行了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兩岸幾百步以內,中間沒有別的樹木,花和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漁人對此感到非常驚異。漁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

桃花源:在今湖南常德桃源縣西南三十裡左右。《常德府志》:縣西南三十裡,烏頭村南,即桃源洞,為秦人避亂處。武陵郡:今湖南省常德市附近。水草豐茂,幾百米內全是桃花林,武陵郡很美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現在湖南省桃源縣有桃花源景區,如下圖。

武陵郡

桃花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沒有了,在那裡便看到一座大山,山邊有個小洞,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就捨棄船上岸,從小洞口進入。起初洞口很狹窄,僅能容一個人通過。漁人又向前走了幾十步,一下子變得開闊敞亮了。只見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村裡面,來來往往的行人,耕種勞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完全像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黃髮垂髫

桃花源的人一見漁人,竟然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而來的。漁人細緻詳盡地回答了他們,人們就把漁人請到自己家裡,擺酒殺雞做飯款待他。村裡人聽說來了這麼一個客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人來到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於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這個漁人一一地給桃花源中的人詳細地訴說他知道的事情,他們聽了都很驚嘆惋惜。其餘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裡,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款待他。漁人居住了幾天,告辭離開。這裡面的人告訴他說:「這裡的情況不值得對外界的人說啊!」

這段話說明了這山是溪水的盡頭,山一個小洞口,裡面透光,說明山的另一邊是一片平原。進去一看是一派田園風光,充滿歡聲笑語。但是從生產力講,通過逃亡逃到桃花源,也不會帶多少東西和人,只不過是村裡的幾戶而已,如果與外界隔絕從秦時到東晉末年500年左右根本不可能實現那樣一派繁榮的景象。

從故事層面講,文中這種情況有四個可能:

一、武陵人穿越到了秦朝。

穿越電視劇我們都看過,《宮》、《神話》、《慶餘年》之類的影視劇,都會通過一個時光隧道去往另一個朝代。這山中發光的小口就是那時光隧道。不怪桃花源裡的老少婦孺不知道漢朝、晉朝,因為他們那裡就是秦朝。

電視劇神話

二、武陵人進入了另一個維度世界

就像盜夢空間和海市蜃樓一樣的平行世界。現代物理學提出平行世界概念,就比如海市蜃樓,說是光的折射造成,但是在現實角度從來也找不到對應物,網上的彩圖都是假的,真實的海市蜃樓是看不清的黑白色。在各地海市蜃樓中可以發現出現的有古代,現代,甚至未來的文明建築現象。個人認為當你突然發現有一剎那似曾相識的時候,那就是與其他維度中的世界重合了。

例如《山海經》記載的小人國,他們的身材只有九寸。在《博物志》有這樣的記敘:齊桓公獵得一隻大鳥,宰殺之後,從鳥兒的嗉囊(鳥兒的胃)跳出一個小人,三寸三分長,穿著袍子,帶劍持刀,瞪著眼睛,暴跳如雷,大罵不止。

言歸正傳,畢竟那武陵漁夫也不知那秦朝人是個怎樣裝束。

平行世界

三、就是桃花源裡有能人異士,桃花源人對打漁人說謊。

電視劇《蘭陵王》中有這麼一個橋段,就是鄭地有天女一族,可以算知天下事,開頭隋文帝楊堅(那會還是北周大將),去找天女算卦,想進去要選日子和天氣,不然根本找不到結界入口。

桃花源極有可能也是一樣,因為桃花源的人一見漁人,竟然大為驚奇,說明在他們心裡外人是進不來的。所以漁夫走後,他們按照奇門遁甲布置桃花陣,改變水路方向和入口,所以你不可能再找到。再說修仙小說中結界裡的東西,從外邊是見不到的。

四、最簡單的解釋,桃花源就是如現在非洲、亞馬遜森林一些原始部落而已的古村落,然後再次前往就迷路了。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處處標上記號。漁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見太守,把這些情況作了稟報。太守立即派人隨同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結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首先這個漁夫目的不單純,人家大魚大肉伺候他,而且都說了別說出去,他還要沿路做記號,向太守匯報以求邀功。所以做人不能太漁夫,你說自己不說的話沒事進桃花源去吃點喝點不好嗎?關鍵是戰亂時還能保命。

南陽有個劉子驥,是位清高的隱士,聽到這個消息,興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沒有找到,不久就病死了。以後就不再有探訪的人了。

其實劉子驥是陶淵明的遠房親戚,愛好遊山玩水,是個隱士。他找桃花源後就去世了。陶淵明和劉子驥都是喜歡山水的人,文章寫到這也突出了桃花源神秘。或者這桃花源就是那五柳先生的內心深處吧!

本文遐想頗多,不必當真,當此疫情圈養之際,閒來無事,做文一篇,歡迎吐槽。

相關焦點

  •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人間仙境般的桃花源,網友:細思極恐!
    今天要向各位介紹課文當中出現的桃花源,在這裡美麗風景的背後,有著令人窒息的恐怖。課文中的有一些景象,根本就經不起人們推敲,推敲起來有一絲恐怖的味道。每個人都會喜歡美好的事物,有一位文學家利用他的文筆寫出了對世外桃源的描寫,雖然描寫很美好,但是還是有漏洞。
  • 【經典名篇】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賞析
    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後,他們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裡人告辭離開。村裡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 《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桃花源記》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外仙界,在那裡生活著的其實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難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們的和平、寧靜、幸福,都是通過自己的勞動取得的。在這篇短文中,作者表達了自己對現實生活的不滿,以及對美好社會的嚮往。經過了兩年的學習積累,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也積累了一定的文言常識和文言字詞。
  • 據說這部古裝《桃花源記》拍的很深刻!
    據說這部古裝《桃花源記》拍的很深刻!《桃花源記》富於人文內涵,故事脈絡清晰完整,內容豐富,人物性格鮮明,這樣一部寓意深刻,引人思索的劇都有誰來演繹呢?張可佳張可佳飾桃花張可佳,出生於山東青島,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表演系,中國內地女演員。
  •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裡,漁民的原型是誰?桃花源又代表哪裡?
    東晉時期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一篇名作,嚴格來說是志怪小說,是說有一個捕魚為業的武陵人,乘船遇到一個桃花林,進入探索,來到一個異界。此地人民乃是先秦時人,不知有漢,更不用說魏晉,人民生活樸素安樂至極,後來此人回去後將此事報告給太守,太守遣人去看此事是否屬實,誰知怎麼找都找不到桃花源了,桃花源可遇而不可得。陶淵明生於東晉,這樣浪漫的想像究竟出於何處,陳寅恪先生曾提出過很有意思的構想。
  • 世人嚮往的「桃花源」究竟在哪裡?
    陶淵明是中國古代的一位「田園詩人」,《桃花源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在這篇文章中提到的「桃花源」,是移除世人嚮往的世外桃源。但陶淵明陛下的「桃花源」究竟在哪裡,後人考證了多年也沒有頭緒。武陵縣對面小組人想來都對桃樹非常崇拜,而且至今還保留著《桃花源記》中所說的「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的風俗習慣。當時苗族人的生產力水平比較低,貧富現象不是很明顯,不存在剝削與壓迫的社會現象,很符合陶淵明心中與筆下的「世外桃源」。
  • 「桃花源」到底在何方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曾經學過《桃花源記》,他的作者是中國古代的一位「田園詩人」,名叫陶淵明。他的作品有很多,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後人編為《陶淵明集》。而後他寫的《桃花源記》更是對一些美好事物的幻想。那麼他的《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到底有沒有呢?它在哪裡呢?現在的江南之地就有許多以「桃花源」命名的。其中有三個地方很有可能是陶淵明所指的地方。第一個便是常德。這裡被稱為「桃花源」地在湖南常德桃源縣西南方向的沅水河畔。這裡有山,有溪,正如文中描述的一樣。
  • 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到底在哪裡?
    世人都聽說過桃花源記,但真正的桃花源到底在哪裡,首先來看一下桃花園記這篇文章,是由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風這個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在了一起,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的不滿
  • 來「人間仙境」常德桃花源,感知田園鄉村生活的魅力
    為讓廣大遊客感受桃花源歸園田居的生活方式,傳遞健康生活理念,常德桃花源景區將於12月正式啟動「桃花源裡好生活」主題首席體驗官活動。據悉,本活動將帶動廣湖兩省學生、旅遊達人等多元群體廣泛參與,在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自然理念的同時,推動桃花源鄉村旅遊發展,打造桃花源旅遊經濟的新亮點。
  • 《桃花源記》原型在哪裡?此處山清水秀,處處是桃源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桃花源,到底在哪裡?有的說這是作者的幻想和希望,不是實指某個具體的地方,也就是說,它是類似於海市蜃樓的虛無縹緲的東西。應該說,這種觀點也有一定的道理。
  • 東晉詩人陶淵明《桃花源記》裡的桃花源確定是在湖南常德嗎
    桃花源裡面記載的地方確實是每個人很嚮往的地方,大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魚肥肉美,草綠菜盛,桃花開滿四季,宛如仙境一樣的美。桃花源裡桃花記,桃花記裡袞人淚可是那個令人嚮往的桃花源,到底在什麼地方?千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而特別是現在旅遊經濟非常發達的今天,一個名人且迷人的景點能創造出大量的社會經濟效益,所以在現代社會,桃花源的歸屬更加顯得爭論不休,一說在雲南的桃花源,雲南這個地方確實是比較美,四季氣候宜人,肯定有許多的花草樹木,花朵也比較漂亮,雲南這個地方的地勢地形也比較適合陶淵明說的彎彎曲曲,曲中有直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也有人說是在湖南的常德有個地方叫桃花源的地方,而且常德官方更是拿出了陶氏族譜作為佐證
  • 有人說《桃花源記》是一個鬼故事,是真的嗎?
    換句話說,陶淵明編撰了一部靈異志怪短篇小說集,《桃花源記》就是其中之一。當然這部書很大可能是假託了陶淵明的名氣,這種事在小說界非常常見,比如金庸新著,古龍巨著這種,借著人家的名氣,小說的銷量就上去了。這個陶潛新著《搜神後記》,使用陶潛的名氣,又選了《桃花源記》,說明當時的人的確是把《桃花源記》當鬼故事去看的,陶淵明也因此成為靈異小說榜排名前三的大神,所以靈異小說集就願意掛著大神的名。古人覺得《桃花源記》是鬼故事,你去趕著他們罵滿腦子陰謀論吧!
  • 細思極恐的真相——《桃花源記》其實是一個恐怖故事
    那麼這天他想去一個新的地方,最大的可能是因為原來捕魚的很多地方魚已經很少了。不然怎麼會捨近求遠?那麼忘路之遠近,明面上說的是距離,但其實指的是時間。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等到他到達桃花林時,必然天色將晚。為何他在天色將晚的時候才能到達桃花林?因為魂靈白天有著日光的存在,是不敢出來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在哪兒?
    [摘要]如果說《桃花源記》中的「武陵人」是湖南常德人的話,那麼,「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的結果,就是到達屬於武陵郡的銅仁。全國到底有幾個桃花源?據不完全統計,有30多個地方在對桃花源進行「據理力爭。」河中峽谷至今仍叫「武陵峽」。據歷史線索顯示,《桃花源記》中的「武陵人」,確實很難弄清是武陵縣人,還是武陵郡人。但是查「武陵郡」一名的歷史沿革,據《漢書·地理志》載:自西漢高帝五年(前202年)設置,沿用至唐乾元元年(758年),歷時960年,以後不再使用。其所轄地區,先後改稱朗州、鼎州、常德軍、常德路、常德府。
  • 「桃花源」還是「歸園田」,世人要誤讀陶淵明到幾時?
    世人認為,桃花源是陶淵明筆下的理想聖地,但其實,《桃花源記》不是他的人居理想,若大而觀之,兩者皆言田園之美,細細品來,《桃花源記》是武陵人誤入桃花深處的遐想,《歸園田居》才是陶淵明親身自躬的感受。桃花林裡紛落英,武陵漁人偶得幸。桃花源裡虛實事,惹得世人說到今。
  • 絕代雙驕 各領風騷《桃花源記》新服12時開啟
    《桃花源記》六一新服「絕代雙驕」將在今日12:00準時開啟。萌狗賽跑、桃花遊樂場讓你重溫童年歡樂!微博微信論壇齊賀新服,大量金券免費送。每日籤到領禮包,各種貼心大禮,讓你暢玩新服「絕代雙驕」!  新服推薦:絕代雙驕
  • 一言不合就發糖 《桃花源記》七夕天賜良緣
    原標題:一言不合就發糖 《桃花源記》七夕天賜良緣   七夕抬頭望碧霄,喜鵲雙雙搭鵲橋。七夕到底怎麼過?《桃花源記》特此忠告單身:生活不只眼前的狗糧,還有天賜良緣!浪漫七夕,快來《桃花源記》尋找你的意中人吧!
  • 錦上添花《新桃花源記》據說這是個專題新服
    舉國同慶的日子,《新桃花源記》怎麼錯過呢?新專題即將上線到全服,相信在體服玩的小夥伴已經都體驗到了新玩法帶來的方便。其他伺服器的小可愛不要著急,我們的新專題會隨著新服【錦上添花】的開啟,而同步上線到全服。
  • 《桃花源記》賞讀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名篇,選自《陶淵明集》,是《桃花源詩》的序言。在這篇作品裡,作者描繪了一幅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勞動、平等、自由的理想生活圖景,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和對當時現實生活的不滿。這篇文章約作於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劉裕弒君篡位的第二年。
  • 《桃花源記》新服」千秋萬代「今日12時震撼開啟
    《桃花源記》新服「千秋萬代」今日12時震撼開啟,人氣爆棚的新服將會陪伴您度過一個精彩的假期!   小白休閒娛樂 大神燒腦PK   在《桃花源記》這款唯美清新的遊戲中,除了有寶石之戰、精靈樂章、小狗賽跑、禮物大作戰等非常有趣的休閒玩法之外,還有跨服競技場、龍淵之戰、幫派聯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