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臺500千瓦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廣州7月1日電(記者荊淮僑、馬曉澄)自然資源部支持的「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項目首臺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6月30日正式交付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舟山號」由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研發設計,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是我國目前單臺裝機功率最大的波浪能發電裝置。當天,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熊登攀與中科院廣州能源所海洋能研究室主任盛松偉籤訂交付確認書。

  據介紹,為解決海洋開發供電難題,培育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自然資源部設立海洋可再生能源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在珠海市大萬山島開展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場的建設。本次交付的500千瓦波浪能發電裝置是該波浪能場的首臺進場裝置,擁有中、美、英、澳四國發明專利,設計圖紙獲法國船級社認證。

  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後續將聯合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招商局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相關單位,開展波浪能發電技術的工程化、實用化和規模化研發工作,積累波浪能裝備併網運維經驗。

相關焦點

  • 南海兆瓦級波浪能工程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6月30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設計、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的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儀式舉行。
  • 中國單臺裝機功率最大波浪能發電裝置在深圳交付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朱子榮 通訊員 王振鵬):6月30日上午,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在深圳正式交付。
  • 我國LHD海洋能發電項目全球領先
    近日,聯合國環境署最新發布的《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現狀報告》(《Renewables 2017 Global Status Report》),概述了目前世界各國海洋能科技發展現狀,我國LHD海洋能發電項目全球領先。該報告介紹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也包括2017年初有記錄以來的行業趨勢觀察。
  • 我國海洋能發電現狀及前瞻
    2016年7月27日首臺1000(200×2+300×2)千瓦機組在舟山順利下海發電,隨後於當年8月26日一次成功併入華東電網。截至今年6月底已連續運行33個月,累計發電130多萬千瓦時,上網100多萬千瓦時。  舟山首個潮流發電平臺總裝機可達3400千瓦,據該公司電站工程技術人員介紹,LHD模塊化發電技術在世界上是首創,也是目前全球海洋潮流發電單模塊功率最大的發電機組。
  • 自然資源部:「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測試與分析工作完成
    來源:央視原標題:自然資源部:「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現場測試與分析評價工作完成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了解到,日前,該中心對位於廣東省珠海市桂山島海域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
  • 首臺海洋潮流發電設備膠州問世 形狀像風車
    模樣類似一颱風力發電車,只要將它放入海底利用海水潮流帶來的能動作用,它就能連續不斷發出電來。昨天,記者從膠州市有關部門了解到,日前,國內首臺利用海洋潮流發電的新型永磁直驅式發電裝置在膠州青島海斯壯鐵塔有限公司問世。
  • 科學網—研建首臺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
    中科院廣州能源所
  • 舟山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岱山基地首根風電單樁交付
    中交三航局舟山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岱山基地項目投產以來,海上風電單樁生產順利推進。12月9日下午,首根風電單樁啟運、交付。當天下午4點左右,舟山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岱山生產基地碼頭,一根「巨無霸」鋼製圓筒,通過兩臺龍門吊裝載上船,啟程運往目的地。
  • 首臺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研建成功—新聞—科學網
    半潛式波浪能養殖網箱「澎湖號」交付暨戰略合作協議籤訂儀式現場。 6月30日,半潛式波浪能養殖網箱「澎湖號」交付暨戰略合作協議籤訂儀式在深圳舉行。 據了解,為解決我國傳統養殖網箱抗風浪能力差、能源供給困難、無法搭載現代化養殖設備等問題,廣州能源所基於數十年海洋波浪能開發及實海況運行經驗,成功研發出半潛式波浪能養殖旅遊平臺。該平臺將半潛式波浪能發電、深水養殖、養殖工船等多項技術有機集成,形成了由綠色能源支持的新型深遠海養殖旅遊平臺。 該技術目前已獲得中國、歐盟、日本發明專利授權,「澎湖號」圖紙也獲得法國船級社認證。
  • 水煤漿裝置餘熱發電挖潛
    水煤漿裝置餘熱發電挖潛 2019-01-18 0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齒公司交付中國海裝首臺6.2MW齒輪箱!
    (以下簡稱「重齒公司」)自主研製的中國海裝首臺6.2兆瓦齒輪箱樣機順利完成交付!中國海裝首臺6.2兆瓦齒輪箱用途何在?6.2兆瓦齒輪箱的用途何在?重齒公司負責人介紹,中國海裝首臺6.2兆瓦齒輪箱是5兆瓦齒輪箱機組的升級款,該機組將運往已投產的國內最大容量海上風電場––華能如東海上風電項目,與重齒公司另外70餘臺5兆瓦齒輪箱機組一起御風逐海。工藝複雜「6.2兆瓦齒輪箱我們以前從未生產過,具有設計難點多,工藝要求複雜等主要問題。」
  • 中國海洋能發展概述
    一年來,我國海洋能技術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向裝備化、實用化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在國際海洋能舞臺上佔據了一席之地。潮流能技術率先實現了「彎道超車」。浙江聯合動能公司開發的3.4兆瓦大型潮流能發電機組首批1兆瓦模塊於舟山海域併網發電,使我國成為世界第3個實現兆瓦級潮流能併網發電的國家,該成果被評為「2016年十大海洋科技進展」。
  • 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在舟山運營 首個指導電價誕生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林上軍)潮流能發電不是新聞,但能夠向國家電網源源不斷輸電的潮流能發電站僅有位於舟山的浙江LHD海洋潮流能發電項目。近日,國網岱山縣供電公司以轉帳匯款方式向該項目開發單位——浙江舟山聯合動能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支付了我國首單海洋潮流能電費256.89576萬元,雙方還籤訂了購售電合同。這標誌著世界上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誕生,預示著我國在推進海洋清潔能源產業化發展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圖說:位地舟山岱山縣秀山島東南海域的LHD海洋潮流能發電站。
  • 我國首套400℃以上蒸汽式太陽能發電裝置正式運行
    中廣網三亞10月3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我國首套400℃以上蒸汽式太陽能光熱發電裝置,今天(30日)在三亞華能南山電廠正式投入運行。  太陽能熱發電是利用聚光器聚集太陽能,經集熱器吸收後將水轉化成蒸汽的熱能,高溫高壓蒸汽帶動汽輪發電機組產生電能。
  • 國防科大研發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
    新華社長沙12月14日電(記者謝櫻、席敏)記者14日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智能科學學院尚建忠教授、羅自榮教授及其博士團隊研發的自適應反轉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可給海洋工程裝備提供穩定、經濟的能源。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波浪能研究熱潮興起,並一直延續至今。
  • 我國首臺量子重力儀,已交付地震局研究所,產自這所高校
    提及量子方面的成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中科大,因為我國高校中中科大在這方面的確具備很大的優勢,近年來也頻頻宣布其在量子科學方面取得的成就。不過,也有一些高校儘管在量子科學方面名聲不顯,但是不代表其實力不強,比如在之前提到的清華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研製出新型海洋波浪能發電裝置
    本報綜合消息 近日,由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市黃島區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並進入試運行,這標誌著我國在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據介紹,這套裝置的研製得到了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資助,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 科技創造未來綠色新能源之波浪能
    在思考到當今的石化燃料可開採規模的有限和它帶來的汙染問題,人類已經往其它綠色能源領域發展,在初具規模化和產業化的太陽能和風能中,還嘗試利用另外一種形式的清潔能源,這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波浪能。而波浪能發電最早追溯到1799年,法國的吉拉德父子獲得了利用波浪能的首項專利。
  • 東海追夢 風舞舟山——寫在全國首個高高承臺近海風電場全面建成...
    在浙江省東北部廣闊的東海上,63颱風機張開臂膀、迎風長舞。這是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建成的首個海上風電場,也是全國首個使用高高承臺基礎的近海風電場。2019年4月12日,歷時27個月11天,總裝機容量25.2萬千瓦的國電電力浙江舟山海上風電公司普陀6號海上風電場全部建成投產,東海的海風化成源源不斷的清潔能輸送到了千家萬戶。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我國海洋能的現代開發利用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海洋能的開發利用有了較大發展,具備了一定的科技和開發基礎。經過不斷努力,我國海洋能發電產業穩步增長,海洋能發電「十五」期間平均增長速度為16%左右,「十一五」期間仍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近年來,我國海洋能開發步伐進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