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單臺裝機功率最大波浪能發電裝置在深圳交付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朱子榮 通訊員 王振鵬):6月30日上午,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在深圳正式交付。
-
南海兆瓦級波浪能工程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6月30日,由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研發設計、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的自然資源部海洋可再生能源項目「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首臺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儀式舉行。
-
中國海洋大學研製出新型海洋波浪能發電裝置
本報綜合消息 近日,由中國海洋大學主持研製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市黃島區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並進入試運行,這標誌著我國在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據介紹,這套裝置的研製得到了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資助,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
自然資源部:「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測試與分析工作完成
來源:央視原標題:自然資源部:「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現場測試與分析評價工作完成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技術中心了解到,日前,該中心對位於廣東省珠海市桂山島海域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波浪能發電裝置
-
波浪發電設備促進海洋能產業發展
——宋少如設計聚能型浪湧水流發電裝置□ 潘鋒/文 海洋能指海洋中所蘊藏的可再生自然能源,主要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潮流能)、海水溫差能和海水鹽差能。廣義的海洋能源還包括海洋上空的風能、海洋表面的太陽能以及海洋生物質能等。
-
用于波浪發電裝置的永磁陣列直線電機:短行程、輸出效率高
與風能等新能源發電不同,我國開始波浪發電研究相對較晚,且主要集中在小型波浪發電裝置研究上。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國家海洋局等機構相繼開展了波浪發電技術研究,中國海洋大學史宏達教授課題組對振蕩水柱式波浪發電模型進行了數值計算與分析。
-
我國首臺500千瓦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交付
新華社廣州7月1日電(記者荊淮僑、馬曉澄)自然資源部支持的「南海兆瓦級波浪能示範工程建設」項目首臺5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6月30日正式交付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舟山號」由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研發設計,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是我國目前單臺裝機功率最大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
英國研發新型發電裝置 你的膝蓋活動也能用來發電
N焦淳樸摘自《城市商報》 英國研究人員日前公布了他們研發的一種新型發電裝置,可利用人們走路時膝蓋的活動來發電,能為隨身攜帶的電子設備供電。 目前研發出的原型裝置發電功率約為2毫瓦,但在進一步改進後,其功率可超過30毫瓦,這足以為一些隨身攜帶的電子設備供電,如心率監測器、電子計步器和新型GPS定位設備等。
-
科技創造未來綠色新能源之波浪能
在思考到當今的石化燃料可開採規模的有限和它帶來的汙染問題,人類已經往其它綠色能源領域發展,在初具規模化和產業化的太陽能和風能中,還嘗試利用另外一種形式的清潔能源,這就是今天要介紹的波浪能。而波浪能發電最早追溯到1799年,法國的吉拉德父子獲得了利用波浪能的首項專利。
-
匯集海能 風能 太陽能於一體打造「浮動式海洋混合發電平臺」
巴伐利亞SINN Power集團多年來對浮動式波浪能系統的研發開發了一種非常堅固、模塊化但價格低廉的海上結構,利用波浪、風力和太陽能產生可再生能源。今年夏天,將在希臘伊拉克裡奧的一個海洋浮動平臺上演示和測試他們的光伏組件。目標是將SINN power海洋混合平臺國際化。為全世界沿海地區的人們提供可再生能源。
-
我國海洋能發電現狀及前瞻
杭州林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早在八年前該公司就瞄準了海洋潮流能開發和利用的廣闊前景,投資2.5億元研發潮流能發電新模式,成功地研製出了適合於潮流能發電的LHD模塊集成化平臺發電技術,該項目已獲批國際國內專利50多項,著重解決了抗颱風、防海洋鹽腐、貝類及海藻附生、主軸冷卻、維修保養、洋流自適應控制等關鍵性技術。
-
日研究太空太陽能發電裝置 相當於一個核反應堆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和福井大學正共同推進研發一種能在太空將太陽光高效轉化為雷射並傳輸到地面的裝置,這種裝置一旦完成,有望不受天氣和時間段影響實現太陽能發電。據日本《讀賣新聞》網站日前報導,研究小組正在研製這個高約200米、寬約2公裡的大型反射鏡狀裝置,計劃將其發射到距地球約3.8萬公裡的軌道。
-
國防等領域喜訊!中國超級電容儲能裝置問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南車株機公司專家委員會主任劉友梅介紹,通俗地講就是第三代儲能裝置,第一代為機械式儲能,如飛輪、發條等;第二代為化學式儲能,如鉛酸蓄電池、鎳氫電池、鋰電池等;而第三代就是以超級電容為代表的物理式儲能裝置。
-
有一種厲害叫國防科大科研貢獻
【編前話】提到國防科大,你會聯想到什麼?作為NUDTer的你,想好要為國防科大貼上怎樣的標籤了嗎?大剛帶你全方位了解國防科大,今天發布第二篇系列文章:有一種厲害叫國防科大科研貢獻,歡迎大家持續跟蹤關注。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於我國資源特性的海洋能高效利用創新技術...
8月14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重點專項2018年立項項目「基於我國資源特性的海洋能高效利用創新技術研發」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 項目負責人史宏達教授圍繞我國海洋能資源特性評估和適用於我國重點海域海洋環境條件的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高效獲能技術研發等工作,按照實施方案編制要求,從項目任務(課題)接口關係、實施計劃和關鍵節點、項目管理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報告。與會專家與項目團隊進行了充分交流,重點針對海洋環境數據的獲取和分析、原理樣機的海試等工作方案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
全國海洋航行器設計與製作大賽雲端對決 江科大獲獎數量及質量全國居首
半潛雙蘑菇式風浪能混合發電平臺,能有效利用海上的波浪能和風能發電,解決海上波浪能發電與風力發電不穩定的缺點,將波浪能發電裝置與支撐載體的相對運動最大化,保證發電效率;兼顧空中監測的多功能新能源半潛式無人艇,搭載太陽能板與風機,實現太陽能與風能聯合發電,尾建搭載小型無人機,既可以實現海面以及海下的監測任務
-
抗洪新兵想考國防科大
袁勇攀攝國防科大寄給李雨田的生日禮物。張洤偉攝7月23日,一份神秘的快遞寄到了中部戰區陸軍某舟橋旅四營執行抗洪搶險任務臨時宿營地——湖北省黃梅縣濯港鎮小學。「李雨田,國防科大給你來信了!」打開包裹,楊俊一眼看到了寫給李雨田的信,大聲喊道。7月9日,李雨田隨連隊赴黃梅縣濯港鎮考田河大堤執行構築子堤任務,當時漫堤和管湧險情不斷,忙碌的李雨田已經忘記了自己的20歲生日。中午吃飯時,當細心的連長問起李雨田的生日願望時,這個滿身泥巴的戰士不好意思地表達了兩個願望:完成抗洪搶險任務,明年考上國防科技大學。
-
基於補償技術的起重機深水波浪補償系統研發
波浪補償[4]被廣泛應用於船用起重機[5]、水下機器人[6]、深海勘探裝置[7] 等,其原理是就海面壓差導致作業船間相對速度和加速度變化而進行的補償機制。波浪補償對於增強海上作業穩定性至關重要,其控制系統優良的操作性是保證波浪補償系統安全高效作業的先決條件[8]。
-
科學網—研建首臺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
研建首臺半潛式波浪能養殖平臺「澎湖號」
-
中國海洋能發展概述
波浪能技術迅速走向成熟。廣州能源所研製的波浪能裝置總裝機提升至260千瓦,並於今年4月實現了上岸併網,這是我國波浪能發電首次真正走入百姓家庭。此外,在溫差能發電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三是建立支撐服務體系,服務海洋能產業發展。迄今最為全面詳盡的《中國海洋能近海重點區資源分布圖集》編印完成,海洋能開發活動將有據可依、有圖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