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毛遂被殺是因為什麼 大秦賦毛遂之死真相揭秘(2)

2020-12-11 海峽網

大秦賦毛遂之死真相

謀劃畢,毛遂果然去了秦國,憑三寸不爛之舌,促成了這一為害趙佾的陰謀。若干年後,趙偃做了趙王,他與兒子趙遷比著昏庸,終導致強大的趙國滅亡。

(毛遂、趙偃在密謀中)

《大秦賦》的這一橋段,讓身旁的侄兒大惑不解,侄兒正讀8年級,學過毛遂自薦的故事,他大發感慨:「這個毛遂,原來是這樣的人啊!我還一直以為他是個英雄呢,這真是太顛覆了!」

侄兒對毛遂的認知讓我驚詫,也讓我有許多話想說。

01

「毛遂自薦」的故事深入人心,毛遂的形象一直很好

中學語文課本裡,毛遂自薦的故事是傳統篇目,一代一代的中學生都學過。

話說公元前257年,秦軍攻打趙都邯鄲,企圖一舉滅趙。此時的趙國,剛剛經歷了慘烈的長平之戰,40萬精銳毀於一旦,實在經不起和秦軍這「最後的較量」。趙國要想生存,只能求助於南面的楚國,可是,楚國會幫助趙國嗎?要知道,楚國非常害怕秦國,曾經三戰三敗,丟了都城,毀了宗廟,狼狽不堪,勸楚國伐秦,無異於推巨石上山。

(影視中的平原君趙勝)

正因知其難,所以平原君趙勝組成了20人的「辯士」加「死士」團,到楚國去搬救兵。為什麼說是「死士」團,平原君說了:「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於華屋之下,必得定從而返。」意思是說,文的不行,就以武力逼迫,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可見,此去楚國,20人團是冒了生命風險的。

平原君門下3000門客,選來選去只選出19人,還缺一人。於是,我們的主人公毛遂出場了,他自薦去楚國,且自薦成功。

從毛遂自薦,可以看出毛遂的兩種寶貴品質:

一是不怕犧牲的愛國精神。平原君選的其實是死士,他不躲,偏要站出來自薦,當然是因為愛國了。

二是當仁不讓的擔當精神。他覺得他有這個能力,他怕別人做不好,所以他必須去,這叫責任擔當。

後來到了楚國,毛遂的表現又明顯優於其它人。

平原君勸說楚王從日出到日中,無果,毛遂果斷地帶劍前趨至楚王面前,三言二語,就威逼楚王答應了。這一次的談判,與其說是勸說成功,還不如說是威脅成功。膽小的楚王完全是因為害怕才答應的,是用劍相逼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毛遂自薦》和《毛遂墜井》,都是毛遂,但不是一個人
    寡人這是在和你的主人談話,你算個什麼東西?毛遂「按劍而前」,毫不畏懼地說:「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國之眾也。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大王之所以斥責毛遂,是因為楚國人多地廣,如今十步之內,大王就不能仰仗人多勢眾了,您的小命就掌握在我的手中。我的主人就坐在你面前,你嚷什麼?商湯以方圓七十裡的地盤而稱王於天下,周文王以方圓百裡的地盤使天下諸侯歸附。
  • 毛遂
    然三千人中,能文者不能武,能武者又不能文,最後只選得十九人,最後一人竟無從可得。平原君不禁慨嘆:「想我趙勝相士數十年。門下賓客三千,不料挑選二十人竟如此難!」  毛遂自薦  正值此際,毛遂於下座挺身而起,道:「毛遂不才願往。」平原君見毛遂面生,又不曾聽左右提起過毛遂,便有意試探:「先生居勝之門下幾時了?」
  • 毛遂救了趙國還是害了趙國?《大秦賦》裡的毛遂,讓我們雲裡霧裡
    (楚考烈王)02「毛遂之死版本二:據《雞澤縣誌·卷之二十·藝文》中《毛遂傳》記載,公元228年,秦滅趙之後,北上追殲趙之殘餘勢力,隱居在北地的毛遂組織民兵在滏陽河阻擊秦軍,結果全軍覆沒,57歲的毛遂陣亡。
  • 《大秦賦》毛遂竟是自己作死的?誰的童年被毀了?
    但,說真的,電視劇裡的毛遂卻徹底顛覆了我的三觀,毀了大家的童年。毛遂?這?賊眉鼠眼,誇大託假?還參與奪嫡之爭?賣了趙國太子,之後幡然悔悟,最終憋憋屈屈地被趙國人自己給殺了?毛遂是個什麼樣子的人?毛遂真的如此不堪?
  • 毛遂自薦,不是自薦統率軍隊去打仗,毛遂的死,趙王有錯嗎?
    平原君說:「賢能之人立於世界上,就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馬上就會顯現出來。如今,您在我門下已經三年,周圍的人沒有稱道過你,我也沒有聽到過他人對你的贊語,這是因為你沒有什麼才能的緣故。所以你不能一道前往,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要是我早就進到囊中的話,早就會像錐子那樣,整個鋒芒都會顯露出來,不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
  • 「毛遂自薦」的毛遂,為何在自薦成功後的第二年,便揮劍自殺了?
    毛遂本來是戰國時期趙國平原君手底下一個普通的門客,但是他憑藉著自己的自信勇氣,以及過人的膽識智慧,自己推薦自己出使楚國。最後也是促成了楚趙合縱這樣一個不錯的結局。在當時,毛遂也因此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這樣的榮譽。回到了趙國之後,平原君都深深愧疚自己當時看不起毛遂,沒有想到毛遂這麼厲害。此後,平原君更是稱呼毛遂為毛先生,對其推崇有加。
  • 大秦賦:冬兒這麼好,秦始皇為啥不立她為皇后?你看真相是什麼?
    大秦賦:冬兒這麼好,秦始皇為啥不立她為皇后?你看真相是什麼?其實真相只有一個。 嬴政尚是公子時,就去他國為質了,能當上大王,也是他浴血奮戰的結果,死人堆裡走了一圈,才殺出來的他好不容易繼位,可政權卻全都在自己母親的手裡攥著,這倒也不是不能理解,畢竟他繼位的時候才
  • 都聽過「毛遂自薦」的故事,但毛遂的最終結局卻是這樣...
    毛遂是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平原君趙勝臨行之際要從手底下數千門客中挑選二十人與之同行。但是挑來挑去,只選出了十九人,還差一人,此時毛遂主動站出來要求同往。平原君不想帶著毛遂,就說道:「有才能的人立於天地間,就像錐子放在囊中一樣,錐尖很快就會露出來。先生你到我門下已經三年多了,可我從來沒有聽說你的大名,看來你沒有什麼才能。此行關係重大,先生你還是留下來吧!」毛遂聽完平原君趙勝的婉拒,回答道:「我今天要求與你同行就是請你能讓我處於囊中,如果你能讓我早點處於囊中,我豈止是僅僅顯露鋒尖?一定會鋒芒畢露的!」
  • 「毛遂自薦」名傳千古,歷史上的毛遂最後到底怎麼樣了?
    最近歷史大劇《大秦賦》熱播,裡邊的故事也是再次被人們討論,這裡邊有一個人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他的故事,那就是毛遂,毛遂自薦的故事經常被人們提及,但是最後毛遂到底是什麼下場?毛遂自薦,是在戰國時期,長平之戰後秦國再次攻打趙國,趙國想要向楚國求援,平原君還缺少一名門客與他同去,於是毛遂自薦,最終毛遂說服楚王,趙國脫困。在《大秦賦》中,毛遂也已經上線了,甚至趙國未來的國君都有他在其中插手,這又是怎麼回事?
  • 一向少言寡語的毛遂,為什麼突然高調向平原君自薦
    2、毛遂想要報答平原君 毛遂自薦的主要原因是想要報答平原君。因為毛遂自從成為了平原君的門客後,三年都是默默無聞的,沒有為平原君獻一計,謀一策。 毛遂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天天吃喝平原君的,卻從未出過力。平原君養門客本來就是為了在關鍵時刻,需要門客們給他出主意,提建議,幫他解決問題。 所以當平原君接受任務去向楚國求救時,毛遂報答平原君的機會就來了。
  • 大秦賦:談判輸給嬴異人,籤約被騙六城,史上平原君這麼不堪嗎?
    劇中戰爭形勢發展極快,第1集王齕攻打趙國,魏國信陵君來援,第2集楚國春申君也到了,邯鄲之戰就消失了。但事實上,史上邯鄲之戰趙國獨自支撐兩年,才等來楚魏的援軍。 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王從清晨說到中午,毛遂不耐煩了,手按著劍走到楚王前面,問他究竟在遲疑什麼。楚王不痛快了,心想這是誰啊,怒叱了他一頓。
  • 我們對毛遂期待過高了嗎?完全不是老師口中自薦形象!你認為呢?
    但即便如此,從歷史老師和以往觀念中得出的結論:毛遂是個勞碌命,但至少象徵的寓意是光明的、是正面的,是積極的,是引導所有有能力的人主動做實事的張口就來、隨口一說就有的古今中外馳名的例子!(為什麼說是「古今中外」?因為外國人對中國的老話、成語非常重視!)
  • 成語「毛遂自薦」中的毛遂,究竟是何許人也?他是如何自薦成功的
    因為如果能採用和平的方式取勝則好,反之不能的話,就要將合縱條約籤訂好之後才能回來。畢竟人家楚國沒有利益可圖的話,是不會輕易發兵的。因此,平原君準備挑選二十個文武雙全,且有膽識的門客一同前往。但經過反覆的挑選,只湊足了十九個,還差一個!
  • 趙偃是怎麼當上趙王的,在位多少年最後怎麼死的?
    今天奇趣網小編就來給大家揭秘這段歷史的真相。趙偃是怎麼當上趙王的趙偃聽說嬴政當了秦王非常憤怒,他身邊的陪讀郭開就給他獻計讓他找毛遂,趙偃說他如果當上太子,最後做了趙王就封郭開為丞相,然後和毛遂聯繫上,毛遂是平原君的門客,曾經出使楚國有功,讓楚王派兵解救邯鄲之圍救了趙國。
  • 勇於自薦的毛遂有何能耐?不僅改寫了一段歷史,還創造了3個成語
    其實離不開平原君門客中一位不起眼的人,這個人就是毛遂。而這個勇於自薦的毛遂究竟有何能耐?你或許會說,他只會自薦,當然遠遠不止這麼簡單,因為他不僅改寫了一段歷史,還創造了3個成語。毛遂自薦。既然已經表明自己想要湊個人數,被平原君拒絕的毛遂,自然不能就這麼灰溜溜地放棄啊,因為周圍的門客可都是看著的,這次自薦如果不被平原君帶著出使,那麼毛遂在平原君府也就呆不下去了。
  • 毛遂身上的故事還真不少,原來這些成語都是與他有關的
    首先,因為他自己表現自己,所以出現了一個成語叫做毛遂自薦。這個故事我們當然都非常熟悉了。據說在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打仗非常的多。有一次,兩個國家在長平大戰了一場,結果趙國被秦國打得非常慘,秦國還要求趙國非要給自己割讓一定的土地才肯退兵。眼看軍隊就快保不住了,趙國沒辦法,只好答應秦國割讓土地。結果等秦國退回到自己的國家以後,趙王又反悔了,不想把土地割給秦國。
  • 戰國時期毛遂的故事,通過自己的努力 逐漸讓主子得以賞識
    因為趙勝對隨從人員有嚴格的要求,必須是有勇有謀、文武雙全的人。這時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遊說楚國只是動嘴皮子的事,幹嘛要挑孔武有力的人呢? 平原君趙勝是有所擔心的,怕楚王不肯出兵相助。 楚王要是不答應怎麼辦呢? 趙勝到時就要霸王硬上弓,劫持也好,脅迫也罷,就是要採取武力手段,逼迫他就範,歃血為盟。
  • 毛遂對平原君說:去楚國商討合縱抗秦的大計,我能不能來湊個數?
    那個門客說:「我是毛遂,來這兒已經有三年了。之前我平平無奇,但以後註定要不同凡響。」平原君搖了搖頭,慎重的說:「有才能的人活在世界上,就好比把錐子放到口袋裡,它的尖兒不得不戳出來。可是我到如今也不知曉你到底有什麼出眾的地方啊?」
  • 毛遂自薦中毛遂向誰推薦的自己?康震老師為你講解這個典故
    毛遂自薦中毛遂向誰推薦的自己?康震老師為你講解這個典故 原標題:毛遂自薦中毛遂向誰推薦的自己?
  • 歷史故事:毛遂自薦這個成語故事家喻戶曉,孤零零地自刎而死
    毛遂的一生頗具悲劇色彩,他本人沒有政治野心,不貪圖功名利祿,他有自知之明,也懂「自慚」,但他沒能碰上一個賢德的君主,最後在最意氣風發的時候,孤零零地自刎而死。九侯的女兒因看不慣妲己的狠毒及紂王的殘暴被殺,九侯也遭「醢刑」,剁成肉醬分給諸侯。《史記》:「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喜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  帝辛的荒淫無度引起了百姓和諸侯的怨恨,帝辛闢炮烙之刑以對之。《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載:「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闢,有炮格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