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少言寡語的毛遂,為什麼突然高調向平原君自薦

2020-12-27 騰訊網

毛遂自薦這個成語我們很熟悉了,它的典故我們也都很清楚。

秦軍圍困趙國都城邯鄲時,趙國委派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援,此時毛遂通過自薦得以跟隨平原君一起去楚國,並說服楚王,發兵救趙。

那麼毛遂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突然自薦呢?究其原因,有三點。

1、毛遂是門客

毛遂當時是平原君的門客,因此他有機會自薦。門客是幹嘛的?平原君為什麼要養門客?門客出現在春秋時期,他們是貴族們地位和財富的象徵。

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公子們都有很多門客,例如戰國時期的四公子都有上千門客。

這些門客中有一些是有真才實學的,在關鍵時候幫主人辦事的,所以公子們養門客也是為了這個目的。

毛遂年輕時遊趙國,成為了平原君門下的門客。所以毛遂在平原君有任務的時候,他是能夠向平原君提供幫助和建議的人。毛遂的這個身份為他能夠自薦提供了便利。

2、毛遂想要報答平原君

毛遂自薦的主要原因是想要報答平原君。因為毛遂自從成為了平原君的門客後,三年都是默默無聞的,沒有為平原君獻一計,謀一策。

毛遂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天天吃喝平原君的,卻從未出過力。平原君養門客本來就是為了在關鍵時刻,需要門客們給他出主意,提建議,幫他解決問題。

所以當平原君接受任務去向楚國求救時,毛遂報答平原君的機會就來了。平原君去楚國需要帶二十個人,結果選來選去只選了19個人,還差一個,怎麼也選不出來了,這時毛遂就自薦了。

因為毛遂三年都沒有出過主意,所以平原君對他並不熟悉,所以不太同意毛遂與他前往楚國。可是毛遂說,他會在關鍵時刻,顯露鋒芒,幫助平原君解決困難。

這樣平原君就只好帶他一起去楚國了。毛遂為什麼要堅持去楚國,就是為了報答平原君對他的恩德,他不能白吃白喝人家的食物,要在緊要關頭為人出力,才對得起別人和他自己。

3、毛遂有智慧

毛遂之所以敢去楚國,說明他之前是做好了準備的,也可以說他是一個有智慧的人。毛遂三年在平原君的門下,都沒發聲。

三年後突然自薦要去楚國,那麼他這三年肯定也沒有荒廢,而是在觀察當時天下的局勢,考慮如何面對這種局式,所以毛遂三年來,並不是在耗費時間,而是在增強他自身的能力,當在危及關頭時,他就能一展身手了。

在到達楚國後,他與大家談論局勢,大家都很佩服他。而在逼迫楚王籤訂盟約時,也展現了他的膽略和智慧,使得楚王不得不和趙國籤訂盟約,答應發兵救趙。

在促成趙楚聯盟這件事上,確實體現了毛遂的智慧。毛遂的智慧使得毛遂自薦的結果很理想,毛遂的名聲也因此傳遍所有諸侯國,而且還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千古典故。

毛遂成為平原君的門客後,與其他人相比並無什麼特長,甚至比其他人更沉默。然而他卻不急於表現,而是少言寡語了三年,因此,導致當他自薦時,平原君都不認識他,所以平原君不願意帶他去楚國。

可是毛遂很堅定地認為他自己會在楚國之行有所貢獻,平原君也是選不出人了,只好帶著毛遂去了楚國,結果卻令人意外。

毛遂自薦這件事告訴我們,不要小看平時不愛說話的人,也許這些人中就有出類拔萃的人。

同時也說明了,一個人平時不要太高調,處處顯示自己的水平,引起別人的注意,但是到了關鍵時刻,這類人未必能派上用場。反倒是那些話語不多的人,能夠一顯身手。

所以我們中國人不太喜歡誇誇其談的人,而更青睞默默無聞,埋頭苦幹的人,從毛遂自薦當中應該吸取了不少經驗。

參考文獻: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趙世家》

(作者:蕭邦、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成語「毛遂自薦」中的毛遂,究竟是何許人也?他是如何自薦成功的
    他又是向誰自薦?又為何能成功呢?公元前257年,即趙國時期的趙孝成王九年,秦國大將王齕、鄭安平進攻趙國,秦國兵貴神速,很快便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這時,趙王趕緊派遣平原君趙勝出使楚國,讓其發兵來救援趙國。平原君接令後,深知此事關係重大,必須好好謀劃。
  • 「毛遂自薦」的毛遂,為何在自薦成功後的第二年,便揮劍自殺了?
    毛遂本來是戰國時期趙國平原君手底下一個普通的門客,但是他憑藉著自己的自信勇氣,以及過人的膽識智慧,自己推薦自己出使楚國。最後也是促成了楚趙合縱這樣一個不錯的結局。在當時,毛遂也因此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這樣的榮譽。回到了趙國之後,平原君都深深愧疚自己當時看不起毛遂,沒有想到毛遂這麼厲害。此後,平原君更是稱呼毛遂為毛先生,對其推崇有加。
  • 勇於自薦的毛遂有何能耐?不僅改寫了一段歷史,還創造了3個成語
    而這個勇於自薦的毛遂究竟有何能耐?你或許會說,他只會自薦,當然遠遠不止這麼簡單,因為他不僅改寫了一段歷史,還創造了3個成語。毛遂自薦。在這千鈞一髮的危急時刻,平原君趙勝決定親自去楚國尋求支援,平原君的打算就是如果文的不行,那就來武的,楚王不出兵那就來個魚死網破,所以就需要有勇有謀之士隨行。可是趙勝在自己的門客中篩選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湊不足原先設定的20人的標準,這時候平原君門客中一位不起眼的門客就站了出來,聲稱願意湊個人數。
  • 毛遂
    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哲理,等待您的關注,歡迎加入QQ群:423261292,共同交流!        毛遂,戰國時薛(今山東省滕州市)人,據《滕縣誌》記載:「光緒三十四年,建官橋火車站站房發現毛遂墓址。」其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
  • 大秦賦毛遂被殺是因為什麼 大秦賦毛遂之死真相揭秘(2)
    大秦賦毛遂之死真相謀劃畢,毛遂果然去了秦國,憑三寸不爛之舌,促成了這一為害趙佾的陰謀。若干年後,趙偃做了趙王,他與兒子趙遷比著昏庸,終導致強大的趙國滅亡。(毛遂、趙偃在密謀中)《大秦賦》的這一橋段,讓身旁的侄兒大惑不解,侄兒正讀8年級,學過毛遂自薦的故事,他大發感慨:「這個毛遂,原來是這樣的人啊!
  • 毛遂救了趙國還是害了趙國?《大秦賦》裡的毛遂,讓我們雲裡霧裡
    (影視中的平原君趙勝)正因知其難,所以平原君趙勝組成了20人的「辯士」加「死士」團,到楚國去搬救兵。為什麼說是「死士」團,平原君說了:「使文能取勝,則善矣。平原君門下3000門客,選來選去只選出19人,還缺一人。於是,我們的主人公毛遂出場了,他自薦去楚國,且自薦成功。從毛遂自薦,可以看出毛遂的兩種寶貴品質:一是不怕犧牲的愛國精神。平原君選的其實是死士,他不躲,偏要站出來自薦,當然是因為愛國了。
  • 毛遂對平原君說:去楚國商討合縱抗秦的大計,我能不能來湊個數?
    趙孝成王的叔叔平原君趙勝只好臨危受命,求救於楚。平原君門客三千,參差不齊。他準備帶二十名文武雙全的人前往楚國說服楚考烈王合縱抗秦。可挑來挑去,只有十九個人符合他的標準。他正急得焦頭爛額的時候,突然坐在最末尾的門客站了起來,對他說道:「我能不能來湊個數呢?」平原君雖然著急,但也不馬虎。
  • 《毛遂自薦》和《毛遂墜井》,都是毛遂,但不是一個人
    趙惠王九年(公元前289年),秦軍圍困趙國,邯鄲城危在旦夕,趙惠王派平原君趙勝前往楚國求援。平原君決定挑選二十位門客同行,門客毛遂聽說隨行人員只有十九人,於是自我推薦隨行,湊足二十人。平原君問毛遂:「先生在我門下多少年了?」
  • 毛遂自薦,不是自薦統率軍隊去打仗,毛遂的死,趙王有錯嗎?
    這時,有一個叫毛遂的門客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您要到楚國去求援,需帶門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可是還少一個,希望您帶上我毛遂吧!」平原君說:「賢能之人立於世界上,就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馬上就會顯現出來。如今,您在我門下已經三年,周圍的人沒有稱道過你,我也沒有聽到過他人對你的贊語,這是因為你沒有什麼才能的緣故。
  • 我們對毛遂期待過高了嗎?完全不是老師口中自薦形象!你認為呢?
    但即便如此,從歷史老師和以往觀念中得出的結論:毛遂是個勞碌命,但至少象徵的寓意是光明的、是正面的,是積極的,是引導所有有能力的人主動做實事的張口就來、隨口一說就有的古今中外馳名的例子!(為什麼說是「古今中外」?因為外國人對中國的老話、成語非常重視!)
  • 大學生就業壓力攀升,除了在激烈的比拼中勝出,自薦也是一種方法
    自薦的方式有很多,可以像毛遂一樣直接自告奮勇。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臨行前,平原君準備挑選二十名文武門客隨同出使楚國。毛遂主動提出要隨其前往,進行了十分有力的自我推薦。
  • 大秦賦:談判輸給嬴異人,籤約被騙六城,史上平原君這麼不堪嗎?
    於是平原君相信了他,和包括他在一起的20個人一同出使楚國。 到了楚國,平原君和楚王從清晨說到中午,毛遂不耐煩了,手按著劍走到楚王前面,問他究竟在遲疑什麼。楚王不痛快了,心想這是誰啊,怒叱了他一頓。
  • 太史公用「利令智昏」評價,戰國四公子中的平原君,有點然也
    上黨郡有17座城池耶趙丹不甘心,選擇向三叔平原君趙勝,徵求意見。趙勝一聽,兩眼放光,立馬表示肯定要接受上黨郡。有了三叔的「加持」,趙丹非常高興並派出趙勝前往,接受上黨郡。後續便是秦國發動了對趙國的進攻,是為長平之戰,戰爭結果使得趙國元氣大傷,其中趙勝是要負上一定責任的。
  • 《大秦賦》毛遂竟是自己作死的?誰的童年被毀了?
    01毛遂自薦的由來毛遂原來是趙國平原君門下的一個食客。食客就是平原君自己花錢供吃供住養的一堆可能有用也可能沒用的士人。毛遂就是其中的一個,但是這個毛遂呢,差一點就被當成一個沒用的人了,因為他被平原君養了三年卻一直默默無聞。直到邯鄲之戰爆發,平原君著急忙慌的求人和他一起去楚國聯合楚國抗擊秦國。平原君求了很久也沒有湊齊人數,最後這個毛遂就自告奮勇報名參加。
  • 平原君沒有出眾的能力,為什麼能成為戰國四公子之一
    平原君想選二十個人一起去楚國,結果只選了十九個人,還差一個,此時有個叫毛遂的門客自薦,最後他還起到了關鍵作用。平原君殺妾這件事,使得他的門客越來越多了。以上兩件事都足以證明平原君是個禮賢下士的人,不然他不會有那麼多的門客,毛遂也不會自薦去楚國幫助他。所以平原君的禮賢下士讓他的名氣越來越大。
  • 「拼爹、科舉、自薦」都用上,人品好優勢大
    能主動找上門去自薦,估計這些人都是對自己的能力相當自信,那讓我們看看歷史上有哪些比較出名「自薦」吧。提到「自薦」,我們不得不說一個成語,那就是「毛遂自薦」。而這時他那眾多門客裡站出了一個叫做「毛遂」的人,他自請要當那第二十個隨從。
  • 為什麼說戰國四公子,唯信陵君最值得欣賞?
    第二天,這位跛子找上平原君理論,並請其殺了那個恥笑他的姬妾,平原君笑而未應。於是,他的門客逐漸離去。當平原君了解到門客是因他看重姬妾而鄙視士人的原因而離開,於是殺了姬妾,並向跛子賠罪。後來,這些門客又漸漸回來了,這也是典故「美人笑躄」的出處。「長平之戰」後,秦軍繼續圍攻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聯絡諸侯國救援,以解邯鄲之圍。
  • 戰國時期毛遂的故事,通過自己的努力 逐漸讓主子得以賞識
    為什麼連二十人都湊不齊呢? 因為趙勝對隨從人員有嚴格的要求,必須是有勇有謀、文武雙全的人。這時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遊說楚國只是動嘴皮子的事,幹嘛要挑孔武有力的人呢? 平原君趙勝是有所擔心的,怕楚王不肯出兵相助。 楚王要是不答應怎麼辦呢? 趙勝到時就要霸王硬上弓,劫持也好,脅迫也罷,就是要採取武力手段,逼迫他就範,歃血為盟。
  • 毛遂身上的故事還真不少,原來這些成語都是與他有關的
    所以他趕緊找到當時的四公子之一平原君,希望能夠在平原君的幫助下讓秦國退回去。平原君收了很多門客,這些門客都是有才能的人。平原君這麼做為的是在需要的時候讓他們為自己賣力。這下就到了用他們的時候,於是他就打算從自己的門客中挑選出二十位到趙國去幫助趙王。但是挑了很久,只挑出來十九位,最後一位實在是挑不出來了。正發愁挑不出來二十個人怎麼辦,這時候有一個人叫毛遂,主動去找到平原君說自己想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