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戰國四公子,唯信陵君最值得欣賞?

2020-12-14 談秦說漢

談秦說漢(八十七)

前言

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都是王族之後,家財萬貫,身世顯赫。楚國的春申君是平民出身,因侍奉楚國太子在秦國為質時,為救太子回楚國而做出傑出貢獻,太子成為楚王后任其為楚相。其中孟嘗君、春申君、信陵君三個人都有協調諸侯國「合縱」攻秦的經歷,但只有信陵君成功了。邯鄲之圍,趙國向魏國求救,而魏王陳兵邊境卻不敢出擊,信陵君「竊符救趙」一戰成名。因此相對來講,文武全才,忠信仁義,信陵君是最值得欣賞的。

戰國末期,因六國勢弱,覬覦中原的秦國一家獨大,常常是一言不合,就出兵攻伐。各諸侯國為了阻止秦軍入侵,避免本國滅亡而努力圖強,網羅人才,招徠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其中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魏國的信陵君最為著名,被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他們禮賢仁厚,好客養士,家裡常有賓客數千人,其中有學士、策士、方士、術士、遊俠、力士等食客,在社會上有很大的影響力。下面簡單地介紹「戰國四公子」的傳聞佚事,來分析各自的能力與賢名。

孟嘗君

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因在五月五日的鬼節出生,因此得不到父親田嬰的喜歡。田文的母親瞞著田嬰偷偷將其養大,已有四十多個兒子的田嬰居然到田文長大了才發現他還活著。田嬰家裡非常富有,足夠田文揮霍。於是田文禮賢下士,收養門客幾千人。田文對門客不論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於是田文很快賢名遠揚。食客裡有逃難的義士,也有偷盜之徒與逃亡犯人。田嬰死後,追諡為靖郭君,田文繼承了田嬰的爵位,就是孟嘗君。

孟嘗君的賢名傳到了重視人才的秦昭襄王耳朵裡,於是邀請孟嘗君入秦為相。孟嘗君入秦送給秦昭襄王一件名貴無雙的白色狐皮裘,秦昭襄王果然封其為相國。但沒過多久,有人跟秦昭襄王講,齊國人孟嘗君為相國可能會對秦國不利,秦昭襄王就將其逮捕起來。秦昭襄王的寵妾也想得到狐皮白裘大衣,並對孟嘗君的門客承諾,只要得到狐皮白裘大衣後,可幫忙做秦昭襄王的思想工作,將其放出來。

於是孟嘗君的一個門客化妝成狗,從秦昭襄王處將大衣偷了出來,秦昭襄王的寵妾拿到大衣後,秦昭襄王果然被枕頭風吹暈,把孟嘗君放了出來。孟嘗君連夜逃到函谷關前,由於天未亮出不了關。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學著雞鳴的叫聲,守關的將士聽到雞鳴之聲,以為天已亮了,就打開城門。這時,清醒後的秦昭襄王果然派兵來追捕,但孟嘗君已逃出關外,不知所蹤,這就是典故「雞鳴狗盜」的出處。

孟嘗君經過趙國境內,趙國的平原君以貴賓之禮相待。趙國人聽說孟嘗君賢名,都想一睹孟嘗君的風採,於是在孟嘗君回國的半路上圍觀。有人笑其相貌醜陋,孟嘗君聽到這些揶揄的話,大為惱火,與隨行的門客跳下車來,砍殺好幾百人,毀了一個縣才離開。回到齊國後的孟嘗君被任為相國,而孟嘗君怨恨秦國,準備聯合韓國與魏國,與秦國開戰,幸好被東周君勸阻。

平原君

平原君趙勝,是趙國的一位公子,賢德有才,好客養士,投奔於他門下的賓客也有好幾千人。平原君家對面的民宅中有個跛子,總是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平原君的一位美麗的姬妾住在樓上,有一天她看到跛子打水滑稽的樣子,就大笑起來。第二天,這位跛子找上平原君理論,並請其殺了那個恥笑他的姬妾,平原君笑而未應。於是,他的門客逐漸離去。當平原君了解到門客是因他看重姬妾而鄙視士人的原因而離開,於是殺了姬妾,並向跛子賠罪。後來,這些門客又漸漸回來了,這也是典故「美人笑躄」的出處。

「長平之戰」後,秦軍繼續圍攻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聯絡諸侯國救援,以解邯鄲之圍。平原君帶二十個門客一同出使楚國,但最終只選出19人符合條件。其中有個叫毛遂的門客,自告奮勇,說自己就像一把利錐,被雪藏在地下三年了沒有施展的機會,要是放在布袋裡,利錐的尖鋒早都露出來了。其餘門客都暗暗嘲笑毛遂,還好是沒有發出聲音。於是,平原君就帶著毛遂,一起前往楚國談判。趙勝在出使楚國之前,也已派人往魏國聯絡,請求魏國出兵救趙國。

平原君與楚王溝通楚國救趙國盟約之事,楚國因趙國大敗,怕出兵惹惱秦國,因此猶豫不決。於是毛遂緊握劍柄,一路登階上殿,大義凜然,陳說利害。楚王正與平原君解釋出兵困難的原因,看到毛遂突然持械上階,問平原君始知是其家臣。楚王怒而欲令軍士拿下毛遂,毛遂利劍出鞘,大聲說:「楚王是因為現在人多才欺負趙國的使者嗎?如果是這樣,現在我與君上只有一步之遙,楚國軍士未到之前,我已經刺殺君上了。」楚王自知理虧,更怕死,被逼得當眾籤署了出兵救援協議,這也是典故「毛遂自薦」的出處。

卻說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楚國、魏國的救援之軍還沒有來到,秦軍在更加瘋狂地攻城。城破之時,指日可待,趙王已經打算投降。平原君極為焦慮,一次又一次派人催促楚、魏加緊行軍。一個官吏的兒子李同向平原君建議,將門客及家奴組織在一起,或可與秦一戰,以阻秦軍攻城之勢,以待援軍。於是平原君召集家奴及門人,組織了三千人的敢死隊與秦軍決一死戰,秦軍也因此被逼退三十裡,李同戰死。這時春申君與信陵軍的軍隊正好也已趕到,一起出兵擊退了秦軍。

春申君

春申君黃歇,週遊各地求學,知識淵博,口才極佳。因曾經陪侍在秦為質的太子有功,被楚考烈王任命為相國,春申君為輔佐楚王執政,也禮賢下士,招徠賓客。春申君擔任楚相的第五年,奉楚王令春申君率兵與魏國軍隊共同解趙國邯鄲之圍。擔任楚相的第八年,率軍北伐,滅掉了魯國。擔任楚相的第二十二年,春申君協調六國「合縱」攻秦,楚王為縱約長,這也是六國最後一次「合縱」兵臨函谷關。但強大的秦軍出關阻擊,六國軍隊敗走,楚考烈王居然把戰爭失利的原因歸於春申君,春申君也因此漸漸被疏遠了。

楚考烈王沒有兒子,春申君於是到處找能生養的女人送給楚王,但始終沒有生養,估計是考烈王某方面真的不行,沒有生育能力。趙國人李園帶著他漂亮的妹妹來到楚國,想獻給楚王,以求富貴。後聽說楚王沒有生育能力,怕妹妹跟著楚王久了會失寵。於是想辦法撮合春申君與妹妹。李圓妹妹嫁給春申君不久後有了身孕,於是李圓讓妹妹做通春申君的工作,讓春申君將有身孕的夫人(李圓妹妹)獻給楚王,並匿藏了有身孕的消息,春申君居然真的照做了。楚王果然很寵愛李圓的漂亮妹妹,也因此又重用春申君,這也是典故「移花接木」的出處。

沒過多久,李園的妹妹生下一個男孩,被立為太子。春申君任相國的第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重。春申君的門客朱英跟他說:「楚王寵妾生的孩子是春申君的血脈,這已經有很多人知道了;但李園在收養刺客,有可能會殺人滅口。」並請春申君趁楚王病重,仿周朝先祖時的「周公輔政」自行執政,待太子長大後,再還政於他,春申君不以為然。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李園果然派殺手埋伏於宮內,刺殺了春申君,並派人將春申君滿門抄斬。而李園的妹妹受春申君寵幸有孕,而入宮得寵於楚考烈王所生的那個兒子,就是楚幽王。

信陵君

信陵君魏無忌是魏昭王的兒子,因被封於信陵,被稱之為信陵君。信陵君為人仁愛寬厚,禮賢下士,急人之困,門下食客三千人,為其出謀劃策,排憂解難。「長平之戰」後,秦軍繼續兵圍邯鄲,平原君派人向魏國求救,魏安釐王派大將晉鄙出兵之後,被秦昭襄王派人恐嚇,於是讓晉鄙屯兵邊境不敢出擊。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由魏國援兵久不見動靜,趙勝很焦急,派人指責信陵君見死不救,不守信義。

信陵君因救趙一事,心裡也很著急,但由於手裡沒有兵權,也無可奈何。多次催促安釐王無果,於是自備戰車千乘,欲親率門下食客前往邯鄲與秦軍博命。後在食客侯嬴的建議下,找魏安釐王寵妾如姬盜取兵符,在力士朱亥的幫助下,從晉鄙手上奪取了軍隊的指揮權,立即出兵,解除了邯鄲之圍,這也是「竊符救趙」典故的出處。

公元247年,秦昭襄王派蒙驁之師伐魏,拿下了高都、汲。魏國屢敗,無解困之良謀,魏安釐王才想起了信陵君,拜為上將軍。信陵君集門客之謀,派人向各諸侯求救,各諸侯聞「竊符救趙」的信陵君復為魏將,皆派兵救魏。於是信陵君「合縱」魏、齊、楚、韓、趙、燕五國之兵與秦軍交戰,蒙驁敗走,信陵君率軍乘勝追至函谷關。這是秦國最後一場被五國「合縱」打敗,也是秦軍名將蒙驁唯一的敗仗。在這之前,諸侯國屢次「合縱」攻秦皆因諸侯人心不齊、從未成事,最終以信陵君得以成功。

總結分析

「戰國四公子」都是戰國末期比較有影響力的人物,雖然各人出身稍有不同,但招徠賓客,禮賢下士,擴大勢力,是其共同的特點。而以身作則、謙卑賢仁,在集權專制的社會風氣之下,首開民主之先河,這難能可貴。其中孟嘗君被困秦國而用「雞鳴狗盜」之流以逃命,因他人言辭過激怒而殺人,我認為是其邪心較重,做人偏激,難成大事。平原君因「美人笑躄」,殺妾以討好門客,亦非君子所為,友善的門客不應該是非要流血才換回。而春申君將已有身孕的姬妾獻給楚王,以續富貴,更為人之不屑了。

而信陵君魏無忌,在趙國有難而魏王不敢出兵時,第一想到的是親自帶領自己能組織起來的力量去搏命,敢於捨身成仁。得到門客提醒之下,又甘冒殺頭的危險「竊符救趙」,這難道不是一個大丈夫錚錚鐵骨所為嗎?「合縱」五國之兵,驅敵於函谷關內,未嘗一敗的天下名將蒙驁都不得不敗兵於其麾下,這不正是運籌帷幄之統軍良將嗎?因此,若論「戰國四公子」之忠厚賢能,文武全才,唯信陵君為首也。

2020/7/8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公子中,為什麼最有才能的信陵君下場如此悽涼
    戰國時期,山東六國 出現四位才能出眾的公子,廣招賢才,以養士聞名列國,最多時各有門客三千,後世稱為"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齊國孟嘗君田文、楚國春申君黃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四人當中,信陵君魏無忌曾兩次合縱抗秦,在軍事上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可以說是戰國末期秦國統一道路上的最大障礙,也是戰國四公子中最有軍事才幹的公子。可惜,如此大才卻未能挽救魏國衰敗的禿勢,最終因為魏王的猜忌抑鬱而終,可惜,可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信陵君為什麼會落得悲慘下場。魏無忌(?
  • 戰國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讚揚?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幾乎所有的政權更迭、軍事衝突、外交鬥爭和社會改革,都有智囊人物活躍其間,日益顯示出他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這些智囊人物,主要集中於當時興盛起來的士階層。因此戰國時代,社會上興起了前所未有的養士之風。當時以養士聞名於世的,有所謂的「四公子」,即齊公子孟嘗君;趙公子平原君;楚公子春申君;魏公子信陵君。他們各自養士三千,傳為千古佳話。
  • 戰國時期,魏國公子信陵君有大功於國家,為何信陵君的結局不好?
    關於信陵君魏無忌此人,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麼介紹的:「信陵君,魏公子無忌者,魏武王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國大梁人,是魏國的公子,是戰國四公子之首。戰國四公子者為趙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齊之孟嘗君、楚之春申君,雖然戰國四公子皆以養士三千而聞名,但信陵君魏無忌讓人欽佩。信陵君滿腹經綸,禮賢下士,重情重義,言必信,行必果,加上其背景顯赫,用我們現代話來說,就是一個有才華的富二代。按理來說信陵君這樣的人應該有個好的結局,但這位戰國公子結局卻很悽涼!最終沉迷酒色,鬱鬱而終。
  • 為何說戰國四公子,只有信陵君名副其實,其他三個都是來湊數的
    說起戰國四公子,可以說是戰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只要講戰國,肯定要講這四個人,因為這四個人對當時的影響都非常大。簡單的說這四個人都是著名的政治家,主要以禮賢下士而聞名。他們每個人都有眾多的門客,勢力非常大,甚至可以影響一國或者幾國的決策。
  • 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四公子是哪四個?
    戰國四公子在戰國時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戰國時期有才之人不在少數,有些人物被給予響亮的稱號,那麼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
  • 戰國四公子都有誰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戰國時期,山東六國為對抗逐漸強大的秦國和挽救本國的滅亡,各貴族禮賢下士,廣納賓客,養士之風盛行,而當時以養士之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
  • 戰國四大公子是哪四個?在你眼裡誰最厲害?
    該內容節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記敘了信陵君禮賢下士和竊符救趙的始末,表現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謙遜作風和救人之困的義勇精神。當然,語文老師在講解這篇文章中,通常還會由信陵君擴展到戰國時期的四大公子。也就是: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不過,在不少後人看來,其實戰國四大公子的稱呼,遠比戰國四大名將更加有爭議。
  • 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
    公子對我情義深厚,公子前往我卻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惱恨我,會返回來的。‌‌」魏無忌連兩次向侯先生行拜禮,進而問對策。侯嬴就讓旁人離開,同公子秘密交談,說:‌‌「我聽說晉鄙的兵符經常放在魏王的臥室裡,如姬最受魏王的寵愛,她出入魏王的臥室很隨便,只要盡力是能偷出兵符來的。我還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了。如姬有復仇的志向,魏王以下的臣民都想為如姬報仇,但均未如願。
  • 戰國四公子是哪四位,戰國四公子的由來你知道嗎?
    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註:除春申君以外,其餘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亦稱戰國四君)。戰國四公子排名一、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匯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 戰國四公子的排名:他們四個人中誰是最厲害的?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戰國時代末期的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在人才輩出的戰國這四人的出現可以說帶來了不少的亮點,戰國四公子中誰更加厲害一點呢?戰國四公子排名:一、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匯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 信陵君沉迷酒色而死,48年後劉邦祭奠信陵君,人生最後時刻得透悟
    談戰國,必免不了聞名遐邇的四公子。此四子皆人傑之士,門客無數,左右戰國縱橫,成就了常人無可企及的高度,雖結局給有不同,卻也在史書上留下了丹青印刻。不過這四公子與個人看來,其實有三個不堪大用,唯一讓我佩服的僅有一個,那就是魏國信陵君。
  • 信陵君——一個追求完美的典型
    有一道語文新題:如果時光回到戰國時期,你選擇在戰國四公子哪家做門客?這道題你怎麼答?
  • 歷史上的信陵君有多牛?曾兩度擊敗秦國,名列戰國四大公子之首
    他叫信陵君,名列戰國四大公子之一,曾是戰國後期最為耀眼的人物,連強大的秦國都在他面前低頭。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趙國慘敗,四十五萬青壯近乎全滅。三年後,秦軍再度攻趙,此時的趙國元氣還未恢復,根本無法抵擋秦國大軍。於是乎,秦軍兵臨邯鄲城下,趙國危在旦夕。
  • 戰國四公子中誰的結局最慘?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中國戰國時期四位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他們都出身高貴,且身居高位,但是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地位越高往往也意味著命運會更加的撲朔迷離,那麼戰國四公子最終都是什麼下場呢?
  • 戰國四公子中,誰的結局最好,誰的結局最差?
    所謂的戰國四公子,他們就是以「養士」著稱,手底下門客數以千計,勢力極大。當然,這首先得益於他們貴族身份,錢多地廣,才能養得起這麼多人。可以說是秦國最為害怕之人。平原君趙勝一心為國,當初秦軍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趙勝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堅持了三年之久,一直等到了援軍到來。春申君曾援趙滅魯,再壯楚國盛威,後來六國合縱伐秦,春申君為聯軍主帥,一度攻到函谷關。孟嘗君田文也曾聯合韓、魏擊敗楚、秦。當然,戰國四公子的結局,都各不相同。
  • 平原君沒有出眾的能力,為什麼能成為戰國四公子之一
    然而歷史上平原君的死因並不清楚,但是他卻是戰國四公子之一。可是平原君自身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那麼他憑什麼能位列戰國四公子呢?其主要原因有三點。 1、禮賢下士平原君能夠禮賢下士,讓他在當時很有名聲。比如平原君養了門客上千,這些門客都是有學識有能力的人。
  • 【名人百科】禮賢下士智勇兼備——戰國四公子之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公子臨行時,侯贏說:「將領出徵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以利於國家。你即使合了虎符,如果晉鄙不將軍隊交給你而再向魏王請示,事情就危險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同去。這人是個大力士。晉鄙聽從公子,那是最好;若不聽從,可以讓朱亥殺了他。」這時,信陵君流淚了。侯贏說:「公子怕死嗎?為什麼哭呢?」
  • 戰國四公子為啥大多沒好下場?實際上,他們是時代的「落後勢力」
    「諸侯之子稱公子」。公,是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君主的尊稱,顧名思義,他們的兒子就是公子。當然,接班諸侯的兒子自然就會升級。戰國時直接以「公子」字眼為稱呼的貴族中,最出名的就是秦國的公子虔。起初他被商鞅割掉鼻子,後來終於報仇雪恨,以謀反之名弄死了商鞅。公子虔名叫嬴虔,是秦獻公之子、秦孝公的異母哥哥。
  • 大名鼎鼎的戰國四公子中,哪位最名不副實?哪位最出類拔萃?
    如果非要在戰國四公子中找一個最差勁的,那非孟嘗君田文莫屬。最優秀的,筆者認為是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是唯一一個將自己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的「公子」在公元前321年,孟嘗君田文就已名動天下,因此,他在戰國四公子中,是名副其實的前輩。但出道最早,並不代表最優秀。
  • 戰國四公子誰最有名,有你不知道的嗎
    四公子之信陵君魏無忌公元前277年,魏昭王去世,魏無忌的異母哥哥登上魏國王位即魏安嫠王,第二年魏無忌被封於信陵(今河南寧陵縣),世人便稱其為信陵君。因為信陵君禮賢下士,為人寬厚,投奔他的人絡繹不絕,最多時有三千門客,各國諸侯對此很是忌憚,十多年不敢來侵犯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