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

2021-02-13 感知文史

魏無忌(?-前243年),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前276年,被封於信陵,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

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他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魏無忌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著有《魏公子兵法》。

魏無忌的功績

一、魏無忌竊符救趙

前260年,趙孝成王在和秦國的長平之戰中,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老將廉頗,結果導致趙國的大敗,四十多萬兵士被秦國坑殺。

前257年,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的形勢非常危急。趙國丞相平原君趙勝的妻子是魏無忌的姐姐,平原君趙勝多次向安釐王和魏無忌送信,請求魏國救援。安釐王派將軍晉鄙領兵十萬前去救趙。

秦昭王得知此消息後就派使臣告誡魏王說:‌‌「我攻下趙國,只是早晚的事,諸侯中有誰敢救趙國的,拿下趙國後,一定調兵先攻打它。‌‌」魏王聽了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晉鄙再進軍,讓他把軍隊留在鄴城紮營駐守,名義上是救趙國,實際上是採取兩面倒的策略來觀望形勢的發展。

趙勝使臣的車子連續到魏國來告急,責備魏無忌說:‌‌「我趙勝之所以自願依託魏國跟魏國結親,就是因為公子的道義高尚,能幫助別人解脫危難。如今邯鄲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國,可是魏國救兵至今不來,公子能幫助別人擺脫危難又表現在哪裡!再說公子即使不把我趙勝看在眼裡,拋棄我讓我投降秦國,難道就不憐惜你的姐姐嗎?‌‌」魏無忌為此事十分焦慮,屢次請求安釐王趕快出兵,又讓賓客辯士們千方百計地勸說安釐王。安釐王由於害怕秦國,始終不肯聽從魏無忌的主張。魏無忌估計終究不能徵得安釐王同意,就決計不能自己偷生而眼看趙國滅亡,於是請來賓客,湊齊戰車一百多輛,打算帶著賓客趕到戰場上去同秦軍決一死戰,與趙國共赴死難。

魏無忌率領車隊經過東門時,去見侯嬴,把自己決計同秦軍血戰到底的情況告訴了他。然後向侯嬴訣別準備啟程,行前侯嬴說:‌‌「公子努力幹吧,老臣不能隨行。‌‌」魏無忌走出幾裡路,心裡不痛快,自語道:‌‌「我對待侯生算是夠周到的了,天下無人不曉,如今我就要死難,可侯生竟沒有片言隻語送我,難道我對待他有什麼不周到之處嗎?‌‌」於是又乘車返回,想問問侯嬴。

侯嬴一見公子就笑著說:‌‌「我本來就知道公子會回來。‌‌」又接著說:‌‌「公子好客養士,聞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難,想不出別的辦法卻要趕到戰場上同秦軍拼命,這就如同把肥肉扔給飢餓的老虎,有什麼作用呢?如果這樣的話,還用我們這些賓客幹什麼呢?公子對我情義深厚,公子前往我卻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惱恨我,會返回來的。‌‌」魏無忌連兩次向侯先生行拜禮,進而問對策。

侯嬴就讓旁人離開,同公子秘密交談,說:‌‌「我聽說晉鄙的兵符經常放在魏王的臥室裡,如姬最受魏王的寵愛,她出入魏王的臥室很隨便,只要盡力是能偷出兵符來的。我還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了。如姬有復仇的志向,魏王以下的臣民都想為如姬報仇,但均未如願。為此,如姬曾對公子哭訴,公子派門客斬了那個仇人的頭,恭敬地獻給如姬。如姬要為公子效命,是在所不辭的,只是沒有行動的機會罷了。公子果真一開口請求如姬幫忙,如姬必定答應,那就能得到虎符而奪了晉鄙的軍權,北邊可救趙國,西邊能抵禦秦國,這是春秋五霸的偉業啊。‌‌」魏無忌聽從了侯嬴的謀略,請求如姬幫忙。如姬果然成功盜出晉鄙的兵符,將其交給了魏無忌。

魏無忌拿到了兵符準備上路,侯嬴說:‌‌「將帥在外作戰時,有當機立斷的權力,國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聽從,以利於國家。公子到那裡即使兩符相合,驗明無誤,可是晉鄙仍不交出兵權給您而要請示魏王,那事情就危險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這個人是個大力士。如果晉鄙聽從,那是再好不過了;如果他不聽從,可以讓朱亥擊殺他。‌‌」魏無忌聽後,便哭了。

侯嬴見狀便問他:‌‌「公子是怕死嗎?為什麼而哭?‌‌」公子答道:‌‌「晉鄙是魏國勇猛強悍、富有經驗的老將,我去他那裡恐怕他不會聽從命令,必定要殺死他,因此我難過得哭了,哪裡是怕死呢?‌‌」於是魏無忌去請朱亥一同前往。

朱亥笑著說:‌‌「我不過是市場上揮刀殺牲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門問候我,我之所以不回答謝您,是因為我覺得小禮小節無甚大用。如今公子有了急難,這就是我為您殺身效命的時候了。‌‌」就與魏無忌一同上路。

魏無忌去向侯嬴辭謝。侯嬴說:‌‌「我理當隨您一起去,但年邁了力不從心。您行至晉鄙軍中的那一天,我會面向北邊自刎,以答謝公子的知遇之恩。‌‌」魏無忌於是上路前行了

二、魏無忌破秦居趙

魏無忌到達鄴地,假稱安釐王的命令代替晉鄙為將,晉鄙合了兵符,驗證無誤,但還是懷疑此事,就舉起手盯著公子說:‌‌「如今我統率十萬大軍,駐紮在邊境上,這是關係到國家命運的責任,今天你隻身一人來取代我,這是怎麼回事啊?‌‌」就要拒絕接受命令。

朱亥取出袖中藏著的四十斤重的鐵錐,一椎砸死了晉鄙,魏無忌便接管了晉鄙的軍隊,然後開始整頓軍隊,向將士說:‌‌「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回家;兄弟同在軍中的,長兄回家;沒有兄弟的獨生子,回家去奉養雙親。‌‌」經過整頓選拔,得精兵八萬人。

於是開赴前線抗擊秦軍。秦軍解圍撤離而去,於是邯鄲得救,保住了趙國。趙孝成王和趙勝到郊界來迎接公子。趙勝替魏無忌背著盛滿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孝成王多次拜謝說:‌‌「自古以來的賢人沒有一個趕得上公子的。‌‌」從這個時候起,趙勝再不敢拿自己跟魏無忌相比了。

魏無忌與侯嬴訣別之後,在到達鄴城軍營的那一天,侯嬴果然面向北刎頸而死。

魏國朝堂的書室之中,魏安釐王咆哮道:‌‌「無忌,寡人要盡誅汝之門客。‌‌」一旁哭泣的如姬跪下道:‌‌「此非公子之罪,乃賤妾之罪,妾當萬死!‌‌」魏安釐王捶胸頓足:老天給了我魏國王位,卻給了你天才的軍事頭腦,連我的姬妾都對你死心塌地。

魏安釐王深愛如姬,他根本捨不得處置如姬,也沒有真的對付信陵君留在魏國的門客。不僅如此,他還令人將信陵君府上的家眷支用全部運到邯鄲,怕老弟沒錢花。只是一點,他沒法讓信陵君歸魏,因為他無法向晉鄙的家人和支持者交待。

已經打退秦軍挽救了趙國後,魏無忌讓手下的將軍帶著他的軍隊返回魏國,自己與門客留在了趙國。孝成王感激魏無忌竊符救趙這一義舉,就與平原君商議,想把五座城邑封賞給魏無忌。魏無忌聽此消息後,產生了居功自傲的情緒和神色。門客中有人勸說魏無忌道:‌‌「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忘記的,有些事情卻不能不忘記。別人對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記;公子對別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況且假託魏王命令,奪取晉鄙的兵權以救趙國,這對趙國來說是立了大功,但對魏國來說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卻因此自以為有功,覺得了不起。我私下認為公子不應該這樣。‌‌」魏無忌聽後,立即自責,仿佛無地自容。

趙國召開盛大宴會,孝成王親掃殿堂臺階,又親自到門口迎接貴客,並執行主人的禮節,領著魏無忌走進殿堂的西邊臺階。魏無忌則側著身子走,一再推辭謙讓,並主動從東邊的臺階升堂。宴會上,魏無忌稱說有罪,對不起魏國,於趙國也無功德可言。孝成王陪著魏無忌飲酒直到傍晚,始終不好意思開口談封獻五座城邑的事,因為魏無忌總是在謙讓自責。魏無忌最終留在了趙國。孝成王把鄗封賞給魏無忌作為湯沐邑,這時安釐王也把信陵邑又奉還給公子,但魏無忌仍沒有回魏國的打算。

魏無忌聽說趙國有兩個有才有德而沒有從政的人,一位是毛公藏身於賭徒中,一位是薛公隱沒在酒店裡,魏無忌很想見見這兩個人,可是這兩個人躲了起來不肯見魏無忌。魏無忌打聽到他們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這兩個人交往,彼此都以相識為樂事,很是高興。

趙勝知道了這個情況,就對他的夫人說:‌‌「當初我聽說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個舉世無雙的大賢士,如今我聽說他竟然胡來,跟那夥賭徒、酒店夥計交往,公子只是個無知妄為的人罷了。‌‌」趙勝的夫人把這些話告訴了魏無忌。

魏無忌聽後就向趙勝的夫人告辭準備離開這裡,說:‌‌「以前我聽說平原君賢德,所以背棄魏王而救趙國,滿足了平原君的要求。如今才知道平原君與人交往,只是顯示富貴的豪放舉動罷了,他不是求取賢士人才啊。我從前在大梁時,就常常聽說這兩個人賢能有才,到了趙國,我惟恐不能見到他們。拿我這個人跟他們交往,還怕他們不願見我。平原君竟然把跟他們交往看作是恥辱。平原君這個人不值得結交。‌‌」於是就整理行裝準備離去。

趙勝夫人把魏無忌的話全都告訴了趙勝,趙勝聽了自覺慚愧,便去向魏無忌脫帽謝罪,堅決地挽留魏無忌。趙勝門下的賓客聽到此事,有一半人離開了平原君歸附於魏無忌,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魏無忌,歸附在他的門下。

三、魏無忌威震天下

魏無忌在趙國居住了十幾年不回去。恢復了元氣的秦國乘著魏無忌在趙國,日夜不停地進攻魏國。安釐王為此焦慮不安,就派使者去請魏無忌回國。

魏無忌仍擔憂安釐王惱怒自己,就告誡門下賓客說:‌‌「有敢替魏王使臣通報傳達的,處死。‌‌」由於賓客們都是背棄魏國來到趙國的,所以沒有誰敢勸公子回魏國。

這時,毛公和薛公兩人去見公子說:‌‌「公子所以在趙國備受敬重,名揚諸侯,只是因為有魏國的存在啊。如今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危急而公子毫不顧念,假使秦國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廟夷平,公子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呢?‌‌」話還沒說完,魏無忌臉色立即變了,囑咐車夫趕快套車回去救魏國。魏無忌和安釐王兄弟兩人十年未見,重逢時不禁相對落淚。安釐王任命魏無忌為上將軍,讓他做魏國軍隊的最高統帥。

公元前247年,魏無忌派使者向各諸侯國求援,各國得知魏無忌擔任了上將軍,都紛紛派兵救魏。魏無忌率領五個諸侯國的聯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使秦國將領蒙驁戰敗而逃。聯軍乘勝攻至函谷關,秦軍緊閉關門,不敢再出關。這次合縱攻秦的勝利,使魏無忌的聲威震動了天下。

四、信陵君收復陶郡

除了秦國,各諸侯國都對這次合縱的過程和結果稱讚不已,可是信陵君,卻並沒有把這點成績掛在心上,他心中的焦點,在另外一個地方:陶郡。

秦國所佔據的陶郡,正好把魏國東西割裂為兩大塊,讓魏國的地緣形勢分裂開去。如果能趁勢攻下陶郡,魏國的地緣形勢將大為改觀,重新成為中原的霸主都有可能。

信陵君送走了四國的將軍,大擺宴席,與昔日門客合歡,各國使臣也帶著重禮來魏國見信陵君,早已威名震天下的信陵君,成了六國人心中神的化身。

不過誰也未曾料到,信陵君不過是在演一部戲,就在人們以為他功成名就,無暇分身的時候,信陵君忽然統領新得勝的魏軍,殺入陶郡。

陶郡併入秦國,已經有四十年,早期陶郡作為魏冉的封地,又作為出兵東方的屯兵之地,秦國有重兵駐守。後來秦國遠交近攻,陶郡的戰略意義下降,守軍數量也大幅下降。如今呂不韋的封地在洛邑,富裕的陶郡之於秦國,更多的是經濟意義。

但是陶郡對於魏國來說,就太重要了,這個將魏國一分為二的地方,讓魏國東西不能相顧,國土分為兩大塊,讓魏人如鯁在喉。

當魏國的大軍開進陶郡,當地秦國守軍根本阻擋不了這支新勝之師,陶郡各城邑逐漸被魏軍佔領。

一個月後,魏國兼併陶郡所有城邑,天下驚呼:魏無忌,不世戰將降臨!

魏國整合陶郡後,東西兩大塊連接了起來,魏國再次強盛起來,大有重新成為中原霸主的趨勢。信陵君帶著一系列輝煌戰果回歸魏國,魏安釐王如渴時得漿,火中得水,喜不可言。

信陵君之死

此時秦國的國君是秦莊襄王,國政基本把持在呂不韋手中,而呂不韋的愛將蒙驁遭遇慘敗之後,秦國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原的戰略。

秦國如果要再次大舉進犯中原,恐怕必須得除掉信陵君,否則信陵君的手下敗將蒙驁,大有重蹈覆轍的可能性。

為此,呂不韋相出了一條毒計,將信陵君忽悠到秦國,再囚禁之或者乾脆殺之,以絕後患。

秦國此前曾經囚禁過楚懷王、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戰國四公子也就信陵君沒有到過秦國,因此沒有被囚過的經歷。

信陵君自然是不會送上們去給呂不韋來囚禁,接到秦國的邀請函之後,信陵君的門客朱亥,自告奮勇替代信陵君前往秦國。

這個朱亥,就是掄動大鐵錘擊殺晉鄙的那個猛士,在邯鄲之戰後,朱亥因功在魏國為將,地位與此前大不一樣了。

朱亥帶著一雙玉璧,到了秦國,迎接他的並不是熱烈歡迎,而是一個直徑幾丈寬的大竹圈,圈裡有一頭餓了兩天的斑斕大虎。

猛士朱亥,在這生死時刻,硬是赤手空拳把這頭大虎擊殺,事後朱亥雙眼盡裂,竹圈中到處是鮮血,分不清是哪是他的,哪是大虎的。

信陵君在魏國聲望日隆,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魏安釐王的猜忌。當時魏安釐王身體不好,他考慮自己都駕馭不了信陵君,那麼自己過世之後,太子魏增又怎能控制得了自己的叔父?

信陵君名動天下,諸侯莫不傾心。諸侯之將相,莫不敬且憚之。信陵君為魏大將,諸侯兵皆屬焉,天下只知有信陵君,不知有魏王。

當時太子魏增在秦國為質,呂不韋派人離間魏增與信陵君,同時派人到魏國,造謠生事,讓魏安釐王更加猜忌自己這個兄弟。

信陵君怎不知其兄魏安釐王的心思,為顧全大局,公子託病不朝,將相印兵符,俱交還魏安釐王。之後廣求美色,與賓客日夜宴飲為樂,惟恐不及。

大廳之內,公子與眾賓客,長歌當飲,個個醉氣醺醺。廳內儘是絲綢裹體之妙曼少女,個個綽約窈窕,勸酒侍奉,說不盡的風流萬種。屋內杯盤羅列,珍饈畢備,英雄無用處,酒色了殘春。幾年的時光中,英雄信陵君,就在縱慾酒色中度過。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信陵君將心中的軍事戰術韜略,總結為二十一篇,陣圖七卷,著成《魏公子兵法》,流傳後世。

信陵君在世時,呂不韋和蒙驁,好幾年不出兵,就是為了等到信陵君去世。公元前242年,就在信陵君去世後不久,呂不韋終於發動秦國大軍,這次準備非常充足,秦國與燕國聯兵,合擊趙國。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竊符救趙、復存魏,為何傷於酒色而亡?
    戰國中後期,隨著秦國的強大,關東六國貴族為了挽救自己國家,開始網羅天下人才,擴大自己的實力,這其中最傑出的人物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以及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被合稱為「戰國四公子」。
  • 大秦賦:合縱連橫,譜寫傳奇——戰國四大公子之魏信陵君
    而魏信陵君為人急公好義,才具德行堪稱四公子之首。詩仙李白稱讚道:「大梁貴公子,氣蓋蒼梧雲。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01簡介信陵君魏無忌,乃魏昭王最小的兒子,知兵善戰,通曉政務,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著《魏公子兵法》。
  • 【名人百科】禮賢下士智勇兼備——戰國四公子之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名人簡歷】魏無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異母弟,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因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今河南寧陵縣),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戰國四公子。
  • 戰國四公子魏無忌的最後輝煌:幾乎斷送大秦帝國
    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安釐王的弟弟,早年間,因為偷盜兵符殺死大將晉鄙,不經過魏王同意,就揮軍北上,幫助趙國邯鄲抵抗秦國的進攻。雖然後來打退了秦國的圍攻,但是魏無忌卻躲在趙國,再也不敢回魏國。因為對於盜竊兵符這件事,信陵君心裡一直很不安,他害怕哪一天魏王的刺客就出現在他的床頭。好在十年之內,他都安然無恙,十年後的一天,信陵君家裡來了一位不速之客,他說自己是魏王的使者,魏王請他回去做大將軍,因為秦國的軍隊正在進攻魏國,魏王招架不住,求他一起保衛魏國。
  • 侯嬴是誰,為什麼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對其恭敬倍至
    魏無忌(?-前243年),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魏國公子,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為「戰國四公子」。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
  • 戰國四公子,司馬遷認為只有魏無忌配得上公子二字,尊稱公子147次
    司馬遷寫《史記》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戰國四公子時,【只稱信陵君魏無忌為公子】,其他三位都稱「××君」,這是為什麼呢?戰國四公子足以記入列傳,分別是:《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魏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司馬遷只對信陵君魏無忌稱公子,在《魏公子列傳第十七》中,共出現了147次「公子」。這足以說明司馬遷對信陵君的態度是不同的。這跟司馬遷自身的遭遇有關,在司馬遷看來,只有信陵君是真正的「俠義之人」,和自己是同一類人。
  • 戰國四公子是哪四位,戰國四公子的由來你知道嗎?
    戰國四公子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與春申君黃歇。
  • 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結局誰慘?
    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並稱為戰國四公子,在秦始皇統一中原時,他們都已經不在人世了。其中田文死後封地被齊、魏兩國所吞,趙勝被秦始皇滅族,魏無忌縱慾而死,黃歇被砍了腦袋。 相對來講,黃歇從一介平民逆襲為春申君,非常勵志。但他居心不良,將自己有孕的姬妾移花接木獻給楚考烈王為妃,以保榮華富貴而惹禍上身。
  • 戰國四公子中,為什麼最有才能的信陵君下場如此悽涼
    戰國時期,山東六國 出現四位才能出眾的公子,廣招賢才,以養士聞名列國,最多時各有門客三千,後世稱為"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齊國孟嘗君田文、楚國春申君黃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四人當中,信陵君魏無忌曾兩次合縱抗秦,在軍事上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可以說是戰國末期秦國統一道路上的最大障礙,也是戰國四公子中最有軍事才幹的公子。可惜,如此大才卻未能挽救魏國衰敗的禿勢,最終因為魏王的猜忌抑鬱而終,可惜,可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信陵君為什麼會落得悲慘下場。魏無忌(?
  • 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四公子是哪四個?
    戰國四公子在戰國時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戰國時期有才之人不在少數,有些人物被給予響亮的稱號,那麼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
  • 一身攸關六國之存亡,兩卻強秦,信陵君魏無忌真乃國士無雙
    大梁貴公子,氣蓋蒼梧雲。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李太白不愧為詩仙,一首詩完美的講述了信陵君魏無忌文治武功的一生!
  • 戰國四公子中誰的結局最慘?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中國戰國時期四位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他們都出身高貴,且身居高位,但是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地位越高往往也意味著命運會更加的撲朔迷離,那麼戰國四公子最終都是什麼下場呢?
  • 戰國四公子的排名:他們四個人中誰是最厲害的?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戰國時代末期的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在人才輩出的戰國這四人的出現可以說帶來了不少的亮點,戰國四公子中誰更加厲害一點呢?戰國四公子排名:一、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匯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 戰國時期,魏國公子信陵君有大功於國家,為何信陵君的結局不好?
    關於信陵君魏無忌此人,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麼介紹的:「信陵君,魏公子無忌者,魏武王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國大梁人,是魏國的公子,是戰國四公子之首。戰國四公子者為趙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齊之孟嘗君、楚之春申君,雖然戰國四公子皆以養士三千而聞名,但信陵君魏無忌讓人欽佩。信陵君滿腹經綸,禮賢下士,重情重義,言必信,行必果,加上其背景顯赫,用我們現代話來說,就是一個有才華的富二代。按理來說信陵君這樣的人應該有個好的結局,但這位戰國公子結局卻很悽涼!最終沉迷酒色,鬱鬱而終。
  • 戰國四公子分別是誰,你如何評價他們,我最喜歡信陵君!
    一: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安嫠王的異母兄弟,他為人仁厚並禮賢下士,因為有他,其他國家十多年不敢動魏國的心思。設計偷竊兵符假託皇命救助趙國,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竊符救趙」的英雄佳話。
  • 為何說戰國四公子,只有信陵君名副其實,其他三個都是來湊數的
    說起戰國四公子,可以說是戰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只要講戰國,肯定要講這四個人,因為這四個人對當時的影響都非常大。簡單的說這四個人都是著名的政治家,主要以禮賢下士而聞名。他們每個人都有眾多的門客,勢力非常大,甚至可以影響一國或者幾國的決策。
  • 戰國四大公子是哪四個?在你眼裡誰最厲害?
    該內容節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記敘了信陵君禮賢下士和竊符救趙的始末,表現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謙遜作風和救人之困的義勇精神。當然,語文老師在講解這篇文章中,通常還會由信陵君擴展到戰國時期的四大公子。也就是: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不過,在不少後人看來,其實戰國四大公子的稱呼,遠比戰國四大名將更加有爭議。
  • 大名鼎鼎的戰國四公子中,哪位最名不副實?哪位最出類拔萃?
    如果非要在戰國四公子中找一個最差勁的,那非孟嘗君田文莫屬。最優秀的,筆者認為是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是唯一一個將自己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的「公子」在公元前321年,孟嘗君田文就已名動天下,因此,他在戰國四公子中,是名副其實的前輩。但出道最早,並不代表最優秀。
  • 戰國四公子都有誰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戰國時期,山東六國為對抗逐漸強大的秦國和挽救本國的滅亡,各貴族禮賢下士,廣納賓客,養士之風盛行,而當時以養士之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
  • 歷史上的信陵君有多牛?曾兩度擊敗秦國,名列戰國四大公子之首
    而邯鄲城下,一個叫魏無忌的人橫空出世,讓秦國一統天下的夢,近乎破滅。他叫信陵君,名列戰國四大公子之一,曾是戰國後期最為耀眼的人物,連強大的秦國都在他面前低頭。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趙國慘敗,四十五萬青壯近乎全滅。三年後,秦軍再度攻趙,此時的趙國元氣還未恢復,根本無法抵擋秦國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