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代,列國為一城一地徵伐不休,金戈鐵馬聲此起彼伏,無數人傑前赴後繼地登上這個群芳爭豔的舞臺,展現驚天地泣鬼神的才能,留下聲振寰宇、名垂千古的事跡。
掛六國相印合縱抗秦的蘇秦,遊說諸侯以橫破縱的張儀,遠交近攻輔佐昭襄的範睢等等,這些千年一遇的布衣大才如同恆星般閃耀星空。
但是列國王公貴族中也出現了一些千古流芳的俊傑,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戰國四大公子: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和楚國春申君黃歇。西漢賈誼在《過秦論》中評價:「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他們用一生踐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山東六國的存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他們的力量描繪出合縱連橫的壯闊畫卷,用他們的步伐譜寫保家衛國的鏗鏘戰歌。
而魏信陵君為人急公好義,才具德行堪稱四公子之首。詩仙李白稱讚道:「大梁貴公子,氣蓋蒼梧雲。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
01簡介
信陵君魏無忌,乃魏昭王最小的兒子,知兵善戰,通曉政務,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著《魏公子兵法》。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河南寧陵縣), 故世人皆稱其為信陵君。
戰國四公子皆尊賢重士,信陵君更是以「禮賢下士,急人之困」名揚四海,堪稱「戰國及時雨」。他大肆招攬門客,只要有一技傍身就可在他府上吃香喝辣,最多時門下有三千食客,自成一方勢力(據說他門下有人能夠探聽到趙王的一舉一動,可見信陵君還是個間諜頭子)。
02竊符救趙 一敗秦軍
公元前260年,在秦趙的長平大戰中,趙孝成王趙丹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老將廉頗,結果導致趙國的大敗,四十多萬兵士被武安君白起坑殺。戰後趙國割地求和,然事後一再拖延交割城池,導致秦昭襄王嬴稷大怒,再次派兵攻打趙國,開啟了長達三年的邯鄲之戰。
公元前257年,秦將王齕率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危在旦夕。趙國丞相平原君趙勝多次派人向魏安釐(lí )王和信陵君救援(趙勝的妻子乃信陵君的姐姐)。魏王在秦國的恐嚇下,不敢發兵救援。信陵君派人從魏王寢宮偷出兵符(即「竊符救趙」),趕赴軍營殺死領軍大將晉鄙,親率八萬精兵趕赴戰場擊敗秦軍,使得趙國得以存活。
雖然這一次擊敗不可一世的秦軍,讓信陵君聲名大振,但他所擁有的力量也為哥哥魏安釐(lí )王忌憚(魏王的愛妃如姬為信陵君甘冒死罪,偷竊可調動十萬雄兵的虎符),所以事後客居趙國,像一株參天大樹般屹立於中原。
03合縱連橫 再敗秦軍
公元前247年,秦軍兵圍魏國都城大梁。值此國破家亡危難之際,魏無忌奮不顧身趕回魏國。 魏安釐(lí )王兄弟兩人十年未見,重逢時竟無語凝噎。魏安釐王任命弟弟魏無忌為上將軍,全權統領魏國軍隊。
信陵君振臂一呼,天下響應山東五國紛紛派遣精兵良將救魏。魏無忌率領五國聯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秦國大將蒙驁戰敗而逃。聯軍乘勝追擊至函谷關外,秦軍緊閉關門高掛「免戰牌」。秦軍自此十餘年不敢攻打魏國。這次合縱攻秦的勝利,使魏無忌的威名舉世皆知。
公元前243年,才能出眾卻為君王猜忌,鬱郁不得志的魏無忌沉溺於酒色而亡。魏國失去一中流砥柱,十八年後為秦所滅。而山東六國更是失去合縱攻秦的頂梁柱,在此後的對秦戰役少有勝利。
後世無數帝王將相曾高度評價信陵君的才能與品德,特別是太史公司馬遷,他是信陵君的忠實「粉絲」。《魏公子傳》僅僅兩千五百餘字中,」公子」稱呼高達一百四十七處,其仰慕之意溢於言表。信陵君魏無忌以天下安危為己任,令人傾慕不已,其才能冠絕於世卻備受猜忌不得重用,更令人扼腕嘆息。
點擊關注不迷路,更多精彩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