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合縱連橫,譜寫傳奇——戰國四大公子之魏信陵君

2020-12-14 慕白看歷史

戰國時代,列國為一城一地徵伐不休,金戈鐵馬聲此起彼伏,無數人傑前赴後繼地登上這個群芳爭豔的舞臺,展現驚天地泣鬼神的才能,留下聲振寰宇、名垂千古的事跡。

信陵君率魏軍救援邯鄲

掛六國相印合縱抗秦的蘇秦,遊說諸侯以橫破縱的張儀,遠交近攻輔佐昭襄的範睢等等,這些千年一遇的布衣大才如同恆星般閃耀星空。

但是列國王公貴族中也出現了一些千古流芳的俊傑,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戰國四大公子: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和楚國春申君黃歇。西漢賈誼在《過秦論》中評價:「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信陵君魏無忌

他們用一生踐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山東六國的存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他們的力量描繪出合縱連橫的壯闊畫卷,用他們的步伐譜寫保家衛國的鏗鏘戰歌。

而魏信陵君為人急公好義,才具德行堪稱四公子之首。詩仙李白稱讚道:「大梁貴公子,氣蓋蒼梧雲。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

01簡介

信陵君魏無忌,乃魏昭王最小的兒子,知兵善戰,通曉政務,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著《魏公子兵法》。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河南寧陵縣), 故世人皆稱其為信陵君。

戰國四公子皆尊賢重士,信陵君更是以「禮賢下士,急人之困」名揚四海,堪稱「戰國及時雨」。他大肆招攬門客,只要有一技傍身就可在他府上吃香喝辣,最多時門下有三千食客,自成一方勢力(據說他門下有人能夠探聽到趙王的一舉一動,可見信陵君還是個間諜頭子)。

02竊符救趙 一敗秦軍

公元前260年,在秦趙的長平大戰中,趙孝成王趙丹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紙上談兵」的趙括取代老將廉頗,結果導致趙國的大敗,四十多萬兵士被武安君白起坑殺。戰後趙國割地求和,然事後一再拖延交割城池,導致秦昭襄王嬴稷大怒,再次派兵攻打趙國,開啟了長達三年的邯鄲之戰。

信陵君竊符救趙

公元前257年,秦將王齕率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危在旦夕。趙國丞相平原君趙勝多次派人向魏安釐(lí )王和信陵君救援(趙勝的妻子乃信陵君的姐姐)。魏王在秦國的恐嚇下,不敢發兵救援。信陵君派人從魏王寢宮偷出兵符(即「竊符救趙」),趕赴軍營殺死領軍大將晉鄙,親率八萬精兵趕赴戰場擊敗秦軍,使得趙國得以存活。

信陵君面見魏孝文王趙丹

雖然這一次擊敗不可一世的秦軍,讓信陵君聲名大振,但他所擁有的力量也為哥哥魏安釐(lí )王忌憚(魏王的愛妃如姬為信陵君甘冒死罪,偷竊可調動十萬雄兵的虎符),所以事後客居趙國,像一株參天大樹般屹立於中原。

03合縱連橫 再敗秦軍

公元前247年,秦軍兵圍魏國都城大梁。值此國破家亡危難之際,魏無忌奮不顧身趕回魏國。 魏安釐(lí )王兄弟兩人十年未見,重逢時竟無語凝噎。魏安釐王任命弟弟魏無忌為上將軍,全權統領魏國軍隊。

信陵君魏無忌與平原君趙勝

信陵君振臂一呼,天下響應山東五國紛紛派遣精兵良將救魏。魏無忌率領五國聯軍在黃河以南大敗秦軍,秦國大將蒙驁戰敗而逃。聯軍乘勝追擊至函谷關外,秦軍緊閉關門高掛「免戰牌」。秦軍自此十餘年不敢攻打魏國。這次合縱攻秦的勝利,使魏無忌的威名舉世皆知。

邯鄲城外趙魏聯軍

公元前243年,才能出眾卻為君王猜忌,鬱郁不得志的魏無忌沉溺於酒色而亡。魏國失去一中流砥柱,十八年後為秦所滅。而山東六國更是失去合縱攻秦的頂梁柱,在此後的對秦戰役少有勝利。

趙魏聯軍與秦軍大戰

後世無數帝王將相曾高度評價信陵君的才能與品德,特別是太史公司馬遷,他是信陵君的忠實「粉絲」。《魏公子傳》僅僅兩千五百餘字中,」公子」稱呼高達一百四十七處,其仰慕之意溢於言表。信陵君魏無忌以天下安危為己任,令人傾慕不已,其才能冠絕於世卻備受猜忌不得重用,更令人扼腕嘆息。

點擊關注不迷路,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
    -前243年),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前276年,被封於信陵,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他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魏無忌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著有《魏公子兵法》。
  • 信陵君是戰國四大公子,竊符救趙得美名,但他真是楷模嗎?
    信陵君竊符救趙是《史記》中最值得傳頌的名篇,信陵君為誠信放棄在魏國的地位,甘願冒險的行為,成為史家稱頌的對象。信陵君誠信的美名由此傳開,並成為戰國四大公子之首。但他的品行真有史書評價的那麼高嗎?(信陵君禮賢下士)在《史記》中,對信陵君的評價是「謙而禮交之」,這就使得他帳下聚集了各類人才,導致其他諸侯國「不敢加兵伐魏十餘年」。
  •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竊符救趙、復存魏,為何傷於酒色而亡?
    戰國中後期,隨著秦國的強大,關東六國貴族為了挽救自己國家,開始網羅天下人才,擴大自己的實力,這其中最傑出的人物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以及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被合稱為「戰國四公子」。
  • 歷史上的信陵君有多牛?曾兩度擊敗秦國,名列戰國四大公子之首
    長平之戰後,秦國傲立群雄,東進之路上再無對手。而邯鄲城下,一個叫魏無忌的人橫空出世,讓秦國一統天下的夢,近乎破滅。他叫信陵君,名列戰國四大公子之一,曾是戰國後期最為耀眼的人物,連強大的秦國都在他面前低頭。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趙國慘敗,四十五萬青壯近乎全滅。
  • 戰國四大公子之首,有他在秦國不敢出函谷關半步
    戰國後期,秦國漸漸成為了七雄中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威震六國。但有一個人卻把秦國軍士牢牢的堵在了函谷關內,不敢越過雷池一步,等他死後才敢出函谷關,蠶食魏國。而他便是戰國四大公子之首魏國信陵君。戰國四大公子魏國信陵君、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皆是世上少有的大才之人,而能成為四大公子之首,信陵君有何不同之處呢?
  • 戰國四大公子是哪四個?在你眼裡誰最厲害?
    該內容節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記敘了信陵君禮賢下士和竊符救趙的始末,表現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謙遜作風和救人之困的義勇精神。當然,語文老師在講解這篇文章中,通常還會由信陵君擴展到戰國時期的四大公子。也就是: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不過,在不少後人看來,其實戰國四大公子的稱呼,遠比戰國四大名將更加有爭議。
  • 中國戰國時期四大公子
    戰國時期。四大公子可謂家喻戶曉。戰國末期,各諸侯國貴族們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他們竭力網羅人才,廣招賓客,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以及齊國的孟嘗君。
  • 戰國時期除了四大名將、四大公子、四大刺客,還有哪四大?
    而戰國時期群雄逐鹿,英雄豪傑輩出,留下了無數傳奇故事,自然也引起了後人們的興趣,列舉出了一系列排名,人們比較比較熟知的有四大名將(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四大公子(信陵君、孟嘗君、平原君、春申君),四大刺客(專諸、要離、聶政、荊軻)。不過了這四大名將、四大公子、四大刺客以外,其實戰國時期還有很多被並稱為「四大」的人物。
  • 謹守臣道,最後只能自求速死,戰國四大公子之首,結局悲涼
    春秋戰國時代,為了國君的權位,無數的明爭暗鬥,而真正不屑於卑鄙手段進行爭權奪利的能人,往往不得善終,有的甚至慘死。戰國四大公子之首的信陵君魏公子魏無忌就是不願為亂的代表之一。魏無忌卒於公元前243年,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現河南省寧陵縣境內, 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
  • 【名人百科】禮賢下士智勇兼備——戰國四公子之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從此以後,侯先生便成為了信陵君的座上客,公子有什麼要事,總要向侯先生諮詢一下。信陵君竊符救趙魏安鰲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既已在長平大敗趙軍,又進兵包圍了趙都邯鄲。魏公子信陵君的姐姐是趙惠王之弟趙相國平原君的夫人,她幾次寫信給魏王和信陵君,向魏國求援。
  • 戰國四公子都有誰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戰國時期,山東六國為對抗逐漸強大的秦國和挽救本國的滅亡,各貴族禮賢下士,廣納賓客,養士之風盛行,而當時以養士之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
  • 戰國四公子中,為什麼最有才能的信陵君下場如此悽涼
    四人當中,信陵君魏無忌曾兩次合縱抗秦,在軍事上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可以說是戰國末期秦國統一道路上的最大障礙,也是戰國四公子中最有軍事才幹的公子。可惜,如此大才卻未能挽救魏國衰敗的禿勢,最終因為魏王的猜忌抑鬱而終,可惜,可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信陵君為什麼會落得悲慘下場。魏無忌(?
  • 戰國時期,魏國公子信陵君有大功於國家,為何信陵君的結局不好?
    關於信陵君魏無忌此人,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麼介紹的:「信陵君,魏公子無忌者,魏武王之少子,而魏安釐王異母弟也,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國大梁人,是魏國的公子,是戰國四公子之首。戰國四公子者為趙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齊之孟嘗君、楚之春申君,雖然戰國四公子皆以養士三千而聞名,但信陵君魏無忌讓人欽佩。信陵君滿腹經綸,禮賢下士,重情重義,言必信,行必果,加上其背景顯赫,用我們現代話來說,就是一個有才華的富二代。按理來說信陵君這樣的人應該有個好的結局,但這位戰國公子結局卻很悽涼!最終沉迷酒色,鬱鬱而終。
  • 大秦賦:尊賢重士、尊君安國——戰國四公子之平原君趙勝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春秋戰國是一個百家爭鳴、諸侯爭霸的精彩時代,無數王佐之才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出,但如張儀、呂不韋等以布衣之身一步登天腰佩相印者卻寥寥無幾,他們的成功都離不開伯樂的慧眼識英才、君王的不拘一格「任用」。
  • 戰國四公子是哪四位,戰國四公子的由來你知道嗎?
    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 戰國四大公子的真實人生
    戰國四大公子: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而列國也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地十餘年。」但才高招忌,安嫠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   安嫠王即位十數年,齊楚相約攻魏。老臣唐睢西說秦昭王,秦發兵救魏。安嫠王昏庸無能,目光短淺,居然「以秦救之故,欲親秦而伐韓」。信陵君乃縱論天下形勢,諫阻魏王,指出秦乃虎狼之國,「非盡亡天下之國而臣海內,必不休矣」。
  • 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四公子是哪四個?
    戰國四公子在戰國時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戰國時期有才之人不在少數,有些人物被給予響亮的稱號,那麼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
  • 《大秦賦》之信陵君:竊符救趙,曾是秦國東出的強勁對手!
    -前243年),魏國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魏國公子,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為「戰國四公子」。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因為是從邯鄲之戰開始說起的,所以,公元前279年去世的孟嘗君田文,自然不會在這部電視劇出現了。而就信陵君魏無忌來說,和平原君趙勝、春申君黃歇一樣,都主要活動於戰國後期。
  • 戰國四公子中誰的結局最慘?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中國戰國時期四位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他們都出身高貴,且身居高位,但是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地位越高往往也意味著命運會更加的撲朔迷離,那麼戰國四公子最終都是什麼下場呢?
  • 戰國時期的合縱與連橫略記,戰國四大公子都有誰?
    戰國時代各國對外交策略都十分重視,因為處在弱肉強食,勝者為王的時代。許多謀士、說客也因此成為國君、重臣的座上客,也湧現出很多有名的謀士、濟世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