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尊賢重士、尊君安國——戰國四公子之平原君趙勝

2020-12-14 慕白看歷史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春秋戰國是一個百家爭鳴、諸侯爭霸的精彩時代,無數王佐之才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出,但如張儀、呂不韋等以布衣之身一步登天腰佩相印者卻寥寥無幾,他們的成功都離不開伯樂的慧眼識英才、君王的不拘一格「任用」。

「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戰國四公子尊賢重士、為國舉賢之名,千古流芳,而平原君趙勝的禮賢下士更是「當世楷模」。平原君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上都是他的傳說,如「毛遂自薦」、「平原君殺妾」更是流傳至今。但平原君趙勝真的「名副其實」嗎?

平原君趙勝

01簡介

平原君趙勝,趙武靈王趙雍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以禮賢下士而聞名天下,門下食客曾多達數千人。公元前333年,平原君趙勝和齊國孟嘗君田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大秦賦:合縱連橫,譜寫傳奇——戰國四大公子之魏信陵君)、楚國春申君黃歇四位公子,追隨蘇秦促成中原六國合縱攻秦,為天下所知,人稱「戰國四公子」。

春申君黃歇、平原君趙勝和西周君

在趙國王族宗室諸多的公子當中,趙勝是最賢明的。公元前298年,趙惠文王封弟弟趙勝為丞相,在此之後"三去相、三復位",歷經惠文王、孝成王二朝,前後擔任趙國丞相達48年。在擔任丞相的期間,為趙王分憂解惑(幫倒忙的次數居多),為趙國的發展「獻言獻策」。

02為國舉賢

平原君府邸

戰國時代,賦稅的徵收是個天下各國頭疼不已的難題,但也是事關國家生死存亡的第一大事。傳自周朝的八百年分封制根深蒂固,「封君掌控封地的一切」(《大秦賦》中,秦國商鞅變法已百年,當鄭國修渠佔了渭文君的封地時竟然抗擊政府,封君家臣竟然告訴秦王嬴政「在封地,只尊封君的命令」),所以國家賦稅只能依靠封君自覺上繳。

平原君諫言割讓六城與秦修好結盟

作為趙國當時最大的封君,平原君趙勝三年沒有上繳賦稅(平原君趙勝、安平君趙成、平陽君趙豹、代安君趙章四家的封地達16縣卻都沒有繳納,趙國共有90餘縣),這惹怒了田部吏(專掌田土賦稅的徵收)趙奢(即紙上談兵的趙括之父)。

平原君

趙奢帶督稅甲士上門討要時遇到平原君家臣的阻擋,他不懼平原君的權勢將9名家臣斬首,並不卑不亢得向平原君諫言:「以君之尊貴,奉公守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富貴,國富貴則趙國穩。君為王族貴戚,輕國家而重私利,安得久遠乎!」

平原君手下留情,嬴政和母親得以存活

平原君聽後愧疚不已,從此以身作則主動繳納賦稅,自此趙國國庫殷實。平原君不計前嫌(趙奢殺了他9個家臣)向哥哥惠文王鼎力舉薦趙奢,認為其是個治世能臣。而趙王重用趙奢,趙奢也不負眾望,以六萬鐵騎在閼與(yān yǔ)大敗「天下銳士」秦國新軍,馬服君趙奢的威名響徹九州,此後成為趙國常勝將軍、國家柱石。古人評價:「白起、趙奢、樂毅之屬,神於用兵,所向無敵。」

03長平大戰的罪魁禍首

邯鄲之戰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兵攻打韓國,佔領了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把韓國的上黨郡(天下諸侯渴望而不可得的軍事戰略要地)完全隔絕。韓國的國君韓桓惠王想要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求秦國息兵 。上黨郡守馮亭不願投降秦國,決定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利用趙國兵力抗擊秦國(大秦賦:韓國「妙計安秦國,賠了夫人又折兵」)。

信陵君竊符救趙

當馮亭的使者來到邯鄲面見趙王后,趙孝成王趙丹召集王公大臣商議此事。平陽君趙豹主張不接受上黨郡:「馮亭此舉是想嫁禍給趙國,接受它帶來的災禍要比得到的好處大得多。」

而平原君趙勝卻力勸趙孝成王接受馮亭的上黨郡,說:"即使發動百萬大軍作戰,經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上黨郡的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就得到十七座城池,這是天大的好處,決不能失去這個機會。"

平原君趙勝、秦太子嬴異人及呂不韋

最後趙孝成王聽從了平原君計趙勝的計謀,封馮亭為華陽君,派平原君去上黨接收土地,同時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以防備秦軍來攻。而趙國接受上黨,引起秦昭襄王的強烈不滿,決定出兵攻趙,開啟了長達三年的長平之戰(武安君白起坑殺40多萬降卒)。

被侄子趙孝成王氣的腦袋疼

「不識大體、利令智昏」的平原君趙勝貪圖一郡之地,搭進去趙國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攢下的厚實家底,使得趙國從可以與秦一爭雌雄的中原強國,變成看秦國臉色苟延殘喘的弱國。而且因為上黨之事,導致了後來三年的邯鄲大戰,若不是信陵君竊符救趙,邯鄲城破國亡就是板上釘釘。這些都反映出,平原君趙勝雖有賢名卻無實才,「名不副實」,擔不起一國丞相之職。

平原君趙勝氣絕身亡,死不瞑目

相關焦點

  • 趙之平原:「尊賢重士」,固非吾願也
    影視劇中的平原君「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過秦論》中的這一段,相信大多數人都是耳熟能詳,孟嘗、平原、春申、信陵為後世奉為戰國四公子,他們奉養門客、寬厚待人、報效國家,為後世傳為一段佳話。然而這次,平原君趙勝惹上的這一位,則正是剛剛解救了他們趙國於危難之間,平原君本人的小舅子—信陵君魏無忌。
  • 平原君趙勝:狼狽出場,徒有虛名,「戰國四公子」拉他來湊數的?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出自《過秦論》)上述「戰國四公子」,都是各國的肱股,他們喜豢養門客,為母國效力,成為戰國末年特殊的風景。然而,四公子名氣雖然響亮,他們到底具不具備頂級政治家的水準,後世充滿了爭議。
  • 大秦賦:合縱連橫,譜寫傳奇——戰國四大公子之魏信陵君
    但是列國王公貴族中也出現了一些千古流芳的俊傑,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戰國四大公子: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和楚國春申君黃歇。西漢賈誼在《過秦論》中評價:「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 《大秦賦》中,平原君因籤訂割城協議被趙王罵死,這是真的嗎?
    熱播電視劇《大秦賦》中,平原君趙勝是一個不能忽略的人物。秦國佔領西周君三十五座城邑,將周天子包圍在洛邑,西君聯合趙、楚兩國提出和談。和談過程中,趙國平原君語氣輕蔑,看不起原本為質子的嬴異人,沒想到嬴異人語氣強硬,說退兵只有一個要求:西君的三十六座城池土地和人口全部歸秦。
  • 《大秦賦》中的平原君趙勝,戰國四公子之一,一生都做了哪些事情
    趙勝,即平原君,趙武靈王之子,與齊孟嘗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齊名,稱戰國四公子。他都為趙國做了哪些事情,能在《大秦賦》中出場的時間比趙王還多,下面咱們來看看他一生的主要事跡。長平之戰爆發後,趙國派廉頗進軍長平,抵禦秦軍。後以趙括代替廉頗為主將。秦國大將白起在長平打敗趙軍,趙括也被亂箭射死,趙國的四十五萬精銳部隊被殺,趙國元氣大傷。毛遂自薦秦國圍攻邯鄲時,趙王曾派趙勝去求援,趙勝約定跟門下有勇有謀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國。」
  • 《大秦賦》之信陵君:竊符救趙,曾是秦國東出的強勁對手!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在《大秦賦》第一集,就是事關趙國甚至山東六國存亡的邯鄲之戰。
  • 戰國四公子,這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幾個的結局分別是怎樣的?
    那是一個禮崩樂壞的年代,在那個年代裡,禮樂徵伐不再自天子出,而是變成了自諸侯出,所謂的仁義道德被棄之於地,戰爭也從以爭霸為目的的爭霸戰爭慢慢地變成了以滅國為目的的兼併戰爭,由此產生了那個年代的特色產物——戰國四公子。「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 戰國四公子中,誰的結局最好,誰的結局最差?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他們均活躍於戰國後期,當時的歷史大背景是,西方秦國一家獨大,東方六國皆不可相抗,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六國貴族們皆效仿當初的秦孝公,禮賢下士,廣招人才,以圖強國之法。
  • 戰國四公子是哪四位,戰國四公子的由來你知道嗎?
    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註:除春申君以外,其餘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亦稱戰國四君)。戰國四公子排名一、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匯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 戰國四公子——孟嘗君
    媯姓,田氏,名文,「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威王田因齊之孫,靖郭君田嬰之子。因封襲其父爵於薛(今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又稱薛公,號孟嘗君。孟嘗君依仗父親留下的豐厚資產,在封地薛邑廣招各國人才,而且還有雞鳴狗盜之徒。秦昭王求賢若渴,聽說孟嘗君的名氣,封為丞相,後經宣太后的試探,及其在秦國的所作所為,為秦國高層所不恥。不久逃歸,在逃亡途中因受飢滅縣。後為齊湣王相國。
  • 歷史上的「戰國四君子」
    在戰國後期,養"士"之風盛行。因為秦國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危亡,竭力網羅人才。
  • 平原君沒有出眾的能力,為什麼能成為戰國四公子之一
    電視劇《大秦賦》中提到了平原君趙勝,被趙孝成王氣死。然而歷史上平原君的死因並不清楚,但是他卻是戰國四公子之一。可是平原君自身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那麼他憑什麼能位列戰國四公子呢?其主要原因有三點。2、解救邯鄲平原君解救邯鄲,讓他威震中原,那麼平原君是怎麼解救邯鄲的呢?長平之戰後,秦軍圍困了邯鄲,趙國就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十萬大軍救趙,可是秦國這時威脅魏國,使得魏國不敢進軍救趙了。
  • 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四公子是哪四個?
    戰國四公子在戰國時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戰國時期有才之人不在少數,有些人物被給予響亮的稱號,那麼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
  • 戰國四公子都有誰
    信陵君魏無忌:戰國四君子之首,魏昭王之子,也是趙國平原君的小舅子。信陵君禮賢下士,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信陵君也是戰國四公子當中最有軍事才能的人,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挽救了魏國與趙國的危機。因信陵君竊符救趙,魏王十分惱怒,信陵君自己也深知這一點,留趙十年。秦國聞信陵君在趙,故而起兵伐魏,魏數敗。
  • 戰國四公子的排名:他們四個人中誰是最厲害的?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戰國時代末期的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在人才輩出的戰國這四人的出現可以說帶來了不少的亮點,戰國四公子中誰更加厲害一點呢?戰國四公子排名:一、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匯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 大秦賦?大秦父?震驚,嬴政如何幹掉他的那些「爹」
    一、生父——子楚(戰國時代秦莊襄王)嬴子楚(嬴異人),秦莊襄王,秦王嬴政生父。早年間因為母親不得寵,自己在父親二十多個兒子之中又排行居中,不受父親重視和寵愛派往趙國做了人質。後遇上大商人呂不韋,認為異人奇貨可居,為異人傾盡家財,東奔西走。認得安國君寵妃華陽夫人為母妃,又因華陽夫人本是楚國人,故而,安國君又將其更名為嬴子楚。
  • 《大秦賦》不合史實?大節不虧,細節硬傷,無傷大雅
    《大秦帝國》系列可以說是國產歷史劇的良心代表,隨著第四部《大秦賦》的熱播,在網上引發熱議。關於本劇,首先我們要承認這的確是一部良心的國產歷史巨作,但有很多的細節問題還是完全與歷史相悖。但一部電視作品,如果前期沒有所謂的「爽點」那很難讓觀眾繼續看下去,所以《大秦賦》選擇了藝術再創作。換言之,就是《大秦賦》採取了網文的創作方式,創作了很多的「爽點」。
  • 作為戰國四公子,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戰國後期,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被稱為戰國四公子。他們都能力出眾,手下也是人才濟濟,可以稱得上是各個國家的支柱,然而他們各自的結局卻大相逕庭。春申君黃歇春申君是戰國四公子中唯一一個不是出身貴族的人。頃襄王時期,黃歇因為博學多聞,能言善辯,被楚王派去出使秦國。當時的秦國以白起為將,在華陽之戰中大敗韓魏,迫使韓國和魏國依附秦國,於是秦王有了出兵伐楚的想法。黃歇這次出使成功將禍水再次引向韓魏,從而使楚國避免了與秦國的戰爭。也因為這次出色的表現,黃歇慢慢的受到了楚王的重用,並在後來隨同太子完一同入質秦國。
  • 戰國四公子誰最有名,有你不知道的嗎
    戰國末年,秦國通過變法強大起來,不斷武力擴張,吞併其他六國土地,六國為了改變被秦國吞併的結局,紛紛招攬人才,尋求國家強大。六國的王侯貴族廣招門客,並對他們禮遇有加,被世人稱作養「士」(包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及門客),其中養「士」最為出名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 為何說戰國四公子,只有信陵君名副其實,其他三個都是來湊數的
    說起戰國四公子,可以說是戰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只要講戰國,肯定要講這四個人,因為這四個人對當時的影響都非常大。簡單的說這四個人都是著名的政治家,主要以禮賢下士而聞名。他們每個人都有眾多的門客,勢力非常大,甚至可以影響一國或者幾國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