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的平原君趙勝,戰國四公子之一,一生都做了哪些事情

2020-12-22 走進河北

趙勝,即平原君,趙武靈王之子,與齊孟嘗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齊名,稱戰國四公子。

他都為趙國做了哪些事情,能在《大秦賦》中出場的時間比趙王還多,下面咱們來看看他一生的主要事跡。

接收上黨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韓國的野王,野王降秦。韓國的上黨郡與本國的通路被切斷。上黨太守馮亭遣使者對趙王說:「韓不能守上黨,吏民都樂於歸趙,而不願意入秦。趙孝成王令平原君趙勝去接收土地,

趙國接收上黨,卻因此惹怒秦國,引發兩國之間的長平大戰。

長平之戰爆發後,趙國派廉頗進軍長平,抵禦秦軍。後以趙括代替廉頗為主將。秦國大將白起在長平打敗趙軍,趙括也被亂箭射死,趙國的四十五萬精銳部隊被殺,趙國元氣大傷。

毛遂自薦

秦國圍攻邯鄲時,趙王曾派趙勝去求援,趙勝約定跟門下有勇有謀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國。」結果選得十九人,剩下的人沒有可再挑選的了,竟沒辦法湊滿二十人。

這時門下食客中有個叫毛遂的人,逕自走到前面來,向趙勝自我推薦,出使楚國中表現優秀,從楚國回到趙國後,於是把毛遂尊為上等賓客。

邯鄲解圍

秦趙長平之戰結束後的第二年,秦軍圍攻趙的都城邯鄲。趙國傾全力死守邯鄲,又向楚國、魏國緊急求援。

趙勝寫信給信陵君,勸說魏王發兵救趙,魏王都不答應。信陵君只好採用了侯嬴的意見,讓魏王的寵妃如姬偷出魏王的兵符,奪晉鄙軍救趙。

在邯鄲被圍,楚國和魏國的救兵又都未到的危急時刻,散家財,得敢死士卒三千人,由李談率領與秦軍戰,又適逢魏楚的救兵來到,秦軍敗退,邯鄲解圍。

這就是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

趙勝殺妾

在諸多公子中趙勝最為賢德有才,好客養士,賓客投奔到他的門下大約有幾千人。

趙勝家有座高樓面對著下邊的民宅。民宅中有個跛子,總是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趙勝的一位美麗的妾住在樓上,有一天她往下看到跛子打水的樣子,就哈哈大笑起來。第二天,這位跛子找上趙勝的家門來,要求殺掉那個妾,趙勝沒有聽,賓客以為趙勝愛女色輕士人,一年多,賓客以及有差使的食客陸陸續續地離開了一多半。知道原因後,於是趙勝就斬下恥笑跛子的那個愛妾的頭。親自登門獻給跛子,並向他道歉。從此以後,原來門下的客人就又陸陸續續地回來了。

家人抗稅

趙國的田部官吏趙奢徵收租稅,趙勝的家中不肯交稅;趙奢用國法處置,殺掉趙勝家中九個管事的人。趙勝憤怒,將要殺趙奢。趙奢講啦一些治國道理,趙勝認為他很賢能,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讓他主管國家稅收,他把稅收工作做得很好,使百姓富裕而國庫充實。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尊賢重士、尊君安國——戰國四公子之平原君趙勝
    「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戰國四公子尊賢重士、為國舉賢之名,千古流芳,而平原君趙勝的禮賢下士更是「當世楷模」。平原君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上都是他的傳說,如「毛遂自薦」、「平原君殺妾」更是流傳至今。但平原君趙勝真的「名副其實」嗎?
  • 《大秦賦》中,平原君因籤訂割城協議被趙王罵死,這是真的嗎?
    熱播電視劇《大秦賦》中,平原君趙勝是一個不能忽略的人物。秦國佔領西周君三十五座城邑,將周天子包圍在洛邑,西君聯合趙、楚兩國提出和談。和談過程中,趙國平原君語氣輕蔑,看不起原本為質子的嬴異人,沒想到嬴異人語氣強硬,說退兵只有一個要求:西君的三十六座城池土地和人口全部歸秦。
  • 平原君趙勝:狼狽出場,徒有虛名,「戰國四公子」拉他來湊數的?
    近期,歷史劇《大秦賦》上線,趙國丞相平原君趙勝在前幾集非常搶鏡,從邯鄲抗秦,到追殺嬴異人(秦始皇之父),再到引楚魏援軍救趙,相比於其他三位公子,平原君的出鏡率極高。然而,在劇中,平原君因和秦國籤訂屈辱條約,被趙孝成王辱罵拿了秦國的好處,最終氣死在趙國的大殿上(歷史上並不是這麼記載的),盡顯悲劇色彩。
  • 平原君沒有出眾的能力,為什麼能成為戰國四公子之一
    電視劇《大秦賦》中提到了平原君趙勝,被趙孝成王氣死。然而歷史上平原君的死因並不清楚,但是他卻是戰國四公子之一。可是平原君自身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那麼他憑什麼能位列戰國四公子呢?其主要原因有三點。因為竊符救趙不是平原君的直接功勞,而且平原君的地位也不是由於他個人的能力得來的,而是因為他是趙孝成王的親戚,如果因為解除邯鄲之圍而受封,那就不合適。而且虞卿提出受封對他來講,事情成不成功,他都有利。事情成功,他就要索取報酬,不成功,他就會要求感謝。平原君聽了公孫龍的分析後,拒絕了虞卿的建議。
  • 戰國四公子是哪四位,戰國四公子的由來你知道嗎?
    因其四人都是禮賢下士、結交賓客之人(註:除春申君以外,其餘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公子」(亦稱戰國四君)。戰國四公子排名一、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匯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 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四公子是哪四個?
    戰國四公子在戰國時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戰國時期有才之人不在少數,有些人物被給予響亮的稱號,那麼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
  • 戰國四公子的排名:他們四個人中誰是最厲害的?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戰國時代末期的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在人才輩出的戰國這四人的出現可以說帶來了不少的亮點,戰國四公子中誰更加厲害一點呢?戰國四公子排名:一、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匯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 戰國四公子都有誰
    我們高中語文課本中也學過關於他們的文言文,如《信陵君竊符救趙》等。信陵君魏無忌:戰國四君子之首,魏昭王之子,也是趙國平原君的小舅子。信陵君禮賢下士,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信陵君也是戰國四公子當中最有軍事才能的人,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挽救了魏國與趙國的危機。因信陵君竊符救趙,魏王十分惱怒,信陵君自己也深知這一點,留趙十年。
  • 戰國四公子中,誰的結局最好,誰的結局最差?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他們均活躍於戰國後期,當時的歷史大背景是,西方秦國一家獨大,東方六國皆不可相抗,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六國貴族們皆效仿當初的秦孝公,禮賢下士,廣招人才,以圖強國之法。
  • 《大秦賦》之信陵君:竊符救趙,曾是秦國東出的強勁對手!
    趙相平原君懷疑呂不韋與嬴異人預謀不軌,呂不韋覺察到危險,選擇帶著嬴異人逃出趙國都城邯鄲。對於邯鄲之戰來說,最終的結果是秦國吃到了敗仗,損失了20萬大軍,從而推遲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歷史進程。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因為主角是嬴政等秦國一方,所以,對於其他諸侯國的人物,自然不會有較多篇幅的刻畫。
  • 為何說戰國四公子,只有信陵君名副其實,其他三個都是來湊數的
    說起戰國四公子,可以說是戰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只要講戰國,肯定要講這四個人,因為這四個人對當時的影響都非常大。簡單的說這四個人都是著名的政治家,主要以禮賢下士而聞名。他們每個人都有眾多的門客,勢力非常大,甚至可以影響一國或者幾國的決策。
  • 戰國四公子,這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幾個的結局分別是怎樣的?
    賈誼在《過秦論》中曾如是說到。戰國四公子是指在戰國中後期活躍在歷史舞臺的四個人——信陵君魏無忌、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春申君黃歇。他們禮賢下士,網羅人才,擴充自己手中的勢力,想要以此對抗日益強盛的秦國,挽救本國的統治。在這四人當中,信陵君魏無忌是魏昭王之子,孟嘗君田文是齊威王之孫,平原君趙勝是趙武靈王之子,只有春申君黃歇不是王室貴胄。
  • 戰國四公子誰死得最慘?孟嘗君絕嗣無後,而他被女人陷害!
    那不說題外話,開始我們今天的分享,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南方的人民幾乎是沒有好日子過,在哪個時期,各國都力求變法圖強,這個時候戰國四公子「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正式他們發力的時候,也操控者各個諸侯國之間格局風雲變幻,那麼這四位誰的下場最慘呢?
  • 作為戰國四公子,他們各自的結局都是怎樣的?
    戰國後期,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被稱為戰國四公子。他們都能力出眾,手下也是人才濟濟,可以稱得上是各個國家的支柱,然而他們各自的結局卻大相逕庭。春申君黃歇春申君是戰國四公子中唯一一個不是出身貴族的人。頃襄王時期,黃歇因為博學多聞,能言善辯,被楚王派去出使秦國。當時的秦國以白起為將,在華陽之戰中大敗韓魏,迫使韓國和魏國依附秦國,於是秦王有了出兵伐楚的想法。黃歇這次出使成功將禍水再次引向韓魏,從而使楚國避免了與秦國的戰爭。也因為這次出色的表現,黃歇慢慢的受到了楚王的重用,並在後來隨同太子完一同入質秦國。
  • 戰國四公子都是哪幾個人?他們最終的結局怎麼樣?
    魏信陵君魏無忌、楚春申君黃歌、齊孟嘗君田文、趙平原君趙勝,是為戰國四公子。以德才論,信陵君第一,春申君次之,孟嘗君第三,平原君居末。魏公子信陵君,本名魏無忌,魏安嫠王之弟。因受封於信陵(今河南寧陵),故稱信陵君。
  • 戰國四公子都有誰?信陵君和平原君是親戚?魏無忌為何敢竊符救趙
    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以及趙國的平原君趙勝。 這裡面魏無忌和趙勝,都是王族,魏無忌的父親是魏昭王,而趙勝的父親則是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
  • 戰國四公子誰最有名,有你不知道的嗎
    戰國末年,秦國通過變法強大起來,不斷武力擴張,吞併其他六國土地,六國為了改變被秦國吞併的結局,紛紛招攬人才,尋求國家強大。六國的王侯貴族廣招門客,並對他們禮遇有加,被世人稱作養「士」(包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及門客),其中養「士」最為出名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 戰國四公子中誰的結局最慘?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中國戰國時期四位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他們都出身高貴,且身居高位,但是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地位越高往往也意味著命運會更加的撲朔迷離,那麼戰國四公子最終都是什麼下場呢?
  • 戰國四公子中,為什麼最有才能的信陵君下場如此悽涼
    戰國時期,山東六國 出現四位才能出眾的公子,廣招賢才,以養士聞名列國,最多時各有門客三千,後世稱為"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齊國孟嘗君田文、楚國春申君黃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四人當中,信陵君魏無忌曾兩次合縱抗秦,在軍事上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可以說是戰國末期秦國統一道路上的最大障礙,也是戰國四公子中最有軍事才幹的公子。可惜,如此大才卻未能挽救魏國衰敗的禿勢,最終因為魏王的猜忌抑鬱而終,可惜,可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信陵君為什麼會落得悲慘下場。魏無忌(?
  • 太史公用「利令智昏」評價,戰國四公子中的平原君,有點然也
    上黨郡有17座城池耶趙丹不甘心,選擇向三叔平原君趙勝,徵求意見。趙勝一聽,兩眼放光,立馬表示肯定要接受上黨郡。有了三叔的「加持」,趙丹非常高興並派出趙勝前往,接受上黨郡。後續便是秦國發動了對趙國的進攻,是為長平之戰,戰爭結果使得趙國元氣大傷,其中趙勝是要負上一定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