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中,平原君因籤訂割城協議被趙王罵死,這是真的嗎?

2020-12-22 騰訊網

熱播電視劇《大秦賦》中,平原君趙勝是一個不能忽略的人物。秦國佔領西周君三十五座城邑,將周天子包圍在洛邑,西君聯合趙、楚兩國提出和談。和談過程中,趙國平原君語氣輕蔑,看不起原本為質子的嬴異人,沒想到嬴異人語氣強硬,說退兵只有一個要求:西君的三十六座城池土地和人口全部歸秦。雖然平原君擁有嬴異人妻子的籌碼,但是,由於害怕嬴異人瘋狂報復,平原君既不敢殺他妻兒,又沒有其他籌碼進行談判,無奈之下只能滿足嬴異人的要求,乖乖地將西君三十六座城池拱手相讓。

更為關鍵的是,按照《大秦賦》的說法,後來燕國侵趙,趙國害怕秦國出兵,兩線作戰,就命令平原君前去談判。後來趙國打敗燕國,出使秦國的平原君卻一無所知,還和秦國籤約,割六城以求和平。平原君回國後,趙孝成王大怒,質疑他收了秦國的好處,並罷免了他的丞相之位,平原君當場氣絕身亡。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平原君趙勝可以說是被騙籤訂割城協議,並因此被趙王罵死。那麼,問題來了,這和歷史上的真實情況相一致嗎?

首先,《大秦賦》作為一部電視劇,顯然會進行一定的改變。所以,《大秦賦》中的平原君趙勝,自然和正史中的趙勝存在一定的區別,也即這一差距,可以類比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和陳壽的《三國志》了。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歷史上的平原君趙勝。

平原君趙勝(?-公元前251年),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國宗室公子。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因賢能而聞名。封於東武城,封號是「平原君」。在戰國時期,宗室子弟和大臣,經常被封為君,比如信陵君、陽泉君、武安君、春申君、孟嘗君等。

公元前266年(秦昭襄王四十一年、趙惠文王三十三年),秦昭襄王任用範雎為丞相,而曾經得罪範雎的魏齊,從魏國跑到了趙國,藏匿在平原君趙勝的家中。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四十二年、趙孝成王元年),秦昭襄王聽說魏齊在趙勝的家裡,就給平原君趙勝施加壓力。當然,面對秦國的壓力,趙勝被迫來到了秦國。但是,他依然沒有出賣魏齊。由此可見,平原君還是比較講信義的。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四十五年,趙孝成王四年),秦國攻打韓國的野王(今河南沁陽縣),並佔據了這一片土地。並且,這導致韓國的上黨郡(治所在壺關今山西長治市)和都城的聯繫被秦國切斷。上黨郡的郡守馮亭不願意投降秦國,決定將上黨郡獻給趙國。

到底要不要接受韓國的上黨郡,這成為擺在趙國面前的重要問題。對此,平陽郡趙豹認為不能接受上黨郡,此舉將會得罪秦國。但是,平原君趙勝則建議趙孝成王接受上黨郡,他認為之前趙國連年徵戰,也很難攻佔多少城池。現在上黨郡的17座城池可以不勞而獲,如果錯過將會後悔莫及。於是,趙孝成王令平原君趙勝去接收上黨郡的土地。當然,後面的情況,大家已經十分熟悉了。

趙國接收上黨郡,卻因此惹怒秦國,引發兩國之間的長平大戰。長平之戰爆發後,趙國派廉頗進軍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抵禦秦軍。趙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七月,趙孝成王中秦國的反間計,以趙括代替廉頗為主將。秦國大將白起在長平打敗趙軍,趙括也被亂箭射死,趙國的四十五萬精銳部隊被殺,趙國元氣大傷。

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接受上黨郡直接引發了長平之戰。但是,長平之戰的失敗,顯然不能完全怪罪到平原君趙勝身上。一定程度上,即便趙國不接受上黨郡,秦國也會找到其他理由和趙國決戰。在戰國中後期,秦國和趙國是當時最強大的兩個諸侯國。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秦趙之間的決戰是無法避免的。

更為關鍵的是,上黨郡俯瞰趙國的腹地,如果直接拱手讓給秦國,同樣會威脅到趙國的平原地區,這也是趙勝主張接受上黨郡的重要原因。在長平之戰後,秦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對於秦昭襄王,想要一舉消滅趙國。在這個危急時刻,平原君趙勝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邯鄲被圍,楚國和魏國的救兵又都未到的危急時刻,平原君聽從了邯鄲傳舍吏子李談的建議「令夫人以下編於士卒之間,分功而作。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而這,是趙國能夠堅守到魏國、楚國援軍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平原君帶著毛遂來到楚國,成功說服了楚國出兵,而楚國出兵救援趙國,自然讓魏國沒有後顧之憂。正是在平原君的努力下,魏國、楚國、趙國這三國大軍齊聚邯鄲,重創了秦國大軍。根據《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在邯鄲之戰中,秦國損失了數十萬大軍,這直接推遲了秦國一統天下的進程。就邯鄲之戰來說,成為《大秦賦》開篇的歷史背景。正是因為這場戰役的失利,導致秦昭襄王錯過了一統天下的機會,這才有了秦始皇嬴政一統六國的歷史事件。因此,對於平原君趙勝來說,無疑影響了戰國後期的歷史走向。

最後,關於平原君趙勝的結局,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記載:平原君以趙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孫代,後竟與趙俱亡。

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平原君趙勝去世。趙勝的子孫世代承襲他的封爵,他的後嗣也在趙國滅亡的同時斷絕了。因為沒有提及趙勝去世的具體原因,所以,一般來說,趙勝應該是病逝的。所以,在《大秦賦》中,趙勝被趙孝成王痛罵,最終被氣死的情節,顯然是沒有正史佐證的。當然,有一點其實和《大秦賦》的說法比較接近,那就是平原君趙勝去世後,確實是廉頗接替了相國這一官職。

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丞相慄腹同趙國交好,慄腹回國後向燕王提議:「趙國的壯丁都死在了長平,遺孤還沒長大,可乘機進攻。」燕王於是命慄腹率軍進攻鄗城,卿秦率軍進攻代地。對此,趙孝成王派廉頗領兵反擊,在鄗城大敗燕軍,殺死慄腹,俘虜了卿秦、樂閒,之後又包圍了燕國都城。燕國割讓五座城請求講和,趙王才答應停戰。經此一戰,趙孝成王廉頗封為信平君,並讓他代理相國這一官職。因此,《大秦賦》很可能是根據這一史料記載,進行了改編。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大秦賦》趙國丞相平原君性情剛烈,氣死總比冤死強
    在歷史大劇《大秦賦》中,趙國丞相平原君趙勝,是趙王的叔父,在劇中他位列「戰國四公子」之一,性情剛烈,在出使秦國割地賠款後,被趙王誣陷接受秦國賄賂,當場氣絕身亡,這樣一個愛國忠誠,死的的確可惜,一代名將的下場如此悽慘。
  • 《大秦賦》趙偃怎麼死的,趙偃死後趙王是誰?
    在《大秦賦》中,趙偃、倡女、郭開這三個人,可以說是導致趙國走向滅亡的最重要的三個人,而在最新劇情中,趙偃也是已經病入膏肓,恐怕也是要命不久矣了,那趙偃最後究竟是怎麼死的呢?趙偃的死真的是生病那麼簡單,沒有其他人做手腳嗎?趙偃死後,趙國卻還沒有滅亡,那下一任的趙王又是誰?
  • 《大秦賦》中春申君就那麼死了,黃軒版公子歇的美好,記憶猶新
    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嘗君,就是那個戰亂不斷年代的頂流明星。前幾年的《羋月》,春申君黃歇年輕儒雅、深情溫柔,成了人們心頭的白月光。劇中,他是羋月的初戀情人,公子歇一聲聲的「月兒」充滿柔情,在羋月年老時還出現一位酷似黃歇的男寵。
  • 大秦賦:尊賢重士、尊君安國——戰國四公子之平原君趙勝
    「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戰國四公子尊賢重士、為國舉賢之名,千古流芳,而平原君趙勝的禮賢下士更是「當世楷模」。平原君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上都是他的傳說,如「毛遂自薦」、「平原君殺妾」更是流傳至今。但平原君趙勝真的「名副其實」嗎?
  • 《大秦賦》裡的毛遂,讓我們雲裡霧裡
    閒來與侄子一起看《大秦賦》,正好看到毛遂與趙偃設計謀害趙國太子趙佾(yi),其害人思路可謂高明:先由毛遂到秦國告知秦相呂不韋,趙佾在趙國影響力極大,他將來若繼承王位,必舉國抗秦,對秦不利。呂不韋聞聽,必然想方設法讓趙佾去秦國做人質,這樣,太子趙佾不在趙國,趙偃作為趙佾的弟弟,便可以繼承趙王之位了。
  • 《大秦賦》,趙王偃正史裡怎樣死的?被戴綠帽子氣死?
    正在熱播的歷史劇《大秦賦》中,趙王偃與秦王政籤訂結盟書後受騙,在他派兵伐燕,無暇提防秦國時,秦王派大將王翦等趁機率軍攻趙,奪取鄴地九城,趙王偃生氣吐血病倒(《資治通鑑·卷六》:趙人伐燕,取狸陽。兵未罷,將軍王翦、桓齮、楊端和伐趙,攻鄴,取九城)。 趙王病倒,大權被倡後獨攬。
  • 《大秦賦》趙國丞相平原君,一個贏得起,輸不起的人
    在熱播歷史大劇《大秦賦》中,趙國丞相趙勝,享有「戰國四公子」的美譽,又官至丞相高位,想來本應該是一個心胸豁達、文質彬彬之輩,但是他的行為,卻對不起他的美名,最後被活活氣死在大殿之上,這是一個贏得起,卻輸不起的人。
  • 《大秦賦》中的平原君趙勝,戰國四公子之一,一生都做了哪些事情
    趙勝,即平原君,趙武靈王之子,與齊孟嘗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齊名,稱戰國四公子。他都為趙國做了哪些事情,能在《大秦賦》中出場的時間比趙王還多,下面咱們來看看他一生的主要事跡。趙孝成王令平原君趙勝去接收土地,趙國接收上黨,卻因此惹怒秦國,引發兩國之間的長平大戰。長平之戰爆發後,趙國派廉頗進軍長平,抵禦秦軍。後以趙括代替廉頗為主將。秦國大將白起在長平打敗趙軍,趙括也被亂箭射死,趙國的四十五萬精銳部隊被殺,趙國元氣大傷。
  • 《大秦賦》之甘羅:歷史上的甘羅,真的是被秦始皇所殺嗎?
    所以說《大秦賦》中秦王在大殿之上就殺了甘羅,也是在發洩心中的憤恨,那些和甘羅一樣的臣子,秦王是很看不起的,這也凸顯出秦王嬴政和呂不韋之間的矛盾衝突。當然,這畢竟是《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的說法。那麼,問題來了,歷史上的甘羅,真的是被秦始皇所殺嗎?
  • 《大秦賦》之亡趙三人組:趙偃、倡後、郭開,歷史上是怎麼樣的?
    「他當王,我也要當王。」「你要是能助我當了王,封你為丞相。」趙國公子趙偃對心腹郭開這樣說,後來他又對娶的倡女許諾:「他日我要成王,必定立你為後。」這是影視劇《大秦賦》中的故事,劇中的趙偃、倡女、郭開組成了一個「亡趙三人組」。
  • 趙偃是怎麼當上趙王的,在位多少年最後怎麼死的?
    ,也為秦國統一天下節省了時間,那麼你知道趙偃是怎麼當上趙王的,在位多少年最後怎麼死的嗎?今天奇趣網小編就來給大家揭秘這段歷史的真相。趙偃是怎麼當上趙王的趙偃聽說嬴政當了秦王非常憤怒,他身邊的陪讀郭開就給他獻計讓他找毛遂,趙偃說他如果當上太子,最後做了趙王就封郭開為丞相,然後和毛遂聯繫上,毛遂是平原君的門客,曾經出使楚國有功,讓楚王派兵解救邯鄲之圍救了趙國。
  • 大秦賦?大秦父?震驚,嬴政如何幹掉他的那些「爹」
    一、生父——子楚(戰國時代秦莊襄王)嬴子楚(嬴異人),秦莊襄王,秦王嬴政生父。早年間因為母親不得寵,自己在父親二十多個兒子之中又排行居中,不受父親重視和寵愛派往趙國做了人質。後遇上大商人呂不韋,認為異人奇貨可居,為異人傾盡家財,東奔西走。認得安國君寵妃華陽夫人為母妃,又因華陽夫人本是楚國人,故而,安國君又將其更名為嬴子楚。
  • 《大秦賦》倡後通姦趙佾,氣死趙王偃,但背後真相,讓我罵不出口
    怎麼辦」  《大秦賦》中趙王偃的王后「倡後」將趙國權臣趙佾引入自己的閨房,當二者將正事談論完畢之後,「倡後」突然向趙佾拋出「嫵媚」,用自己傾國傾城的面貌對著趙佾賣弄自己的風騷  《大秦賦》的劇情走到這裡,很多人開始驚呼這不就是戰國版的武大郎、潘金蓮嗎?然後拿出十二倍精神嘲諷趙王偃被綠了,痛斥「倡後」是一個該挨千刀的壞女人。
  • 《大秦賦》呂不韋情商有多高?3句話拿下6座城池,致使趙相身亡
    在與平原君的談判中,呂不韋一語中的點中要害,說如果不割讓城池則虧本甚多,平原君哪裡知道趙國已經打了勝仗,這個消息被封鎖的死死的。雖然口頭說不要用商人的話,但是每個人都很在乎利益,況且那個時候的國家最在意的就是城池和土地。呂不韋的話讓平原君略有所思。
  • 《大秦賦》之信陵君:竊符救趙,曾是秦國東出的強勁對手!
    公元前259年,秦昭襄王發兵攻趙,開啟了長達三年的邯鄲之戰。第三年戰事愈烈,秦昭襄王之孫、安國君之子嬴異人已在趙為質八年,娶妻趙姬、生子嬴政。趙相平原君懷疑呂不韋與嬴異人預謀不軌,呂不韋覺察到危險,選擇帶著嬴異人逃出趙國都城邯鄲。對於邯鄲之戰來說,最終的結果是秦國吃到了敗仗,損失了20萬大軍,從而推遲了秦國一統天下的歷史進程。
  • 大秦賦:談判輸給嬴異人,籤約被騙六城,史上平原君這麼不堪嗎?
    熱播電視劇《大秦賦》中,秦國佔領西周君三十五座城邑,將周天子包圍在洛邑,西君聯合趙、楚兩國提出和談。和談過程中,趙國平原君語氣輕蔑,看不起原本為質子的嬴異人,沒想到嬴異人語氣強硬,說退兵只有一個要求:西君的三十六座城池土地和人口全部歸秦。
  • 《大秦賦》辛柏青段奕宏,演技一聖一魔,顛覆秦莊襄王「帝相」
    「《大秦賦》改變了我對嬴子楚的看法,原來此人好猛!」「辛柏青塑造的贏異人是對的,符合我的想像,是一位承上啟下的王。」「這什麼表情?這表情絕了。」看完《大秦賦》前9集,辛柏青段奕宏表現驚豔。段奕宏前6集都是「摟」著演,你只能看到一個木納的呂不韋,甚至獻「以燕制趙」之策大勝,嬴柱褒獎他,他也一付縮脖子的卑微樣兒,推說子楚功勞。
  • 《大秦賦》目前為止,只有趙王目標明確,認認真真搞反秦事業
    由段奕宏、李乃文、張魯一、辛柏青、鄔君梅等眾多戲骨出演的古裝電視劇《大秦賦》正在熱播中,有這樣的演員陣容加上千古一帝這個大IP,這部劇無疑是一部爆款劇。 《大秦賦》共78集,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分別是大秦賦之東出和大秦賦之天下。
  • 《大秦賦》毛遂竟是自己作死的?誰的童年被毀了?
    電視劇《大秦賦》裡面,要說哪一個人物是幼兒園孩子都知道的,那一定非毛遂不可。小孩子們可是從幼兒園標註拼音的語文冊子上就開始接觸毛遂自薦這四個字,這個成語。毛遂自薦這個成語更是古今以來有識之士用來形容自己可以勝任某項重任的好例子。比如:「這部電視劇編劇太爛了,容我毛遂自薦,寫個更好的!」這樣的例子。
  • 說說大秦賦開頭的歷史背景,平原君一手導致了長平慘敗,邯鄲被圍
    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是趙國最厲害的王。可惜他的子孫是一個不如一個。長平之戰的罪魁禍首佔小便宜引發秦攻趙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改革,本已十分強盛。趙武靈王還親自換上便裝,對秦國的山川地貌考察一番,準備攻趙,可惜子孫不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