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四公子,就好像民國四大美男、香港四大天王一樣,是一個帶有偶像光環的標籤。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嘗君,就是那個戰亂不斷年代的頂流明星。
前幾年的《羋月》,春申君黃歇年輕儒雅、深情溫柔,成了人們心頭的白月光。劇中,他是羋月的初戀情人,公子歇一聲聲的「月兒」充滿柔情,在羋月年老時還出現一位酷似黃歇的男寵。
雖然真正的歷史,黃歇不可能與宣太后有愛情,但黃軒扮演的黃歇,給人留下了「公子人如玉,陌上世無雙」的感覺。
《大秦賦》中的春申君,已然是個老頭子,端莊穩重,他曾聯合五國,作為合縱隊的縱長,進攻秦國,可見春申君在列國間的影響和地位。楚考烈王熊完死了,各國都要派使節去弔唁,秦國的使者是羋辰和李斯,春申君到城門口迎接他們時,突然就被刺殺,死在當場。有一個圓滾滾的李園,表情相當古怪。
之後,羋辰給李斯說了個楚國的驚天秘密,楚王熊完的孩子都不是自己的,其中就有春申君的。
這還是我心中那個春申君嗎?黃軒版春申君,《大秦賦》版春申君,到底哪個在演繹真正的春申君?
一、春申君的外交才能,使秦國二十年不攻楚
楚國貴族黃歇,年輕時週遊各國,廣泛地從師學習,知識淵博。
秦昭王曾派白起進攻韓、魏,韓、魏臣服,昭王遂令白起與韓、魏攻楚。當時正在秦國的黃歇聽到這個消息,連忙給秦王上書,說天下諸侯唯秦、楚最強,秦如攻楚,只會使其他國家得利。所以為秦國計,不如與楚親善。
為了說明這一點,他首先盛讚秦昭王的功績,同時又指出物極必反的必然性,並舉智伯、夫差等人為例,說明要保持功業,不能只靠武力,而要廣施仁義。
他特別提醒秦昭王,毀滅楚國只會使韓、魏更加強大,而這顯然對秦國不利。接著,春申君又列舉韓、魏對秦的舊仇新恨,說明韓、魏才是秦國真正的敵人。最後,他建議昭王先聯合楚國進逼韓、魏,使其順服,並使其向齊索地,以使齊無力支持燕、趙兩國,再以危亡震懾燕、趙,動搖齊、楚,天下便可不必急攻而得到平定。
秦昭王認為春申君說得有理,就停止攻楚而與之親善。春申君接受盟約返回楚國,頃襄王讓其與太子完到秦國做人質。
二、春申君忠誠勇敢,力保熊完做了楚王
幾年之後,頃襄王病重,但太子完仍不能回國。太子完與秦相應侯範雎友好。於是春申君勸範雎讓完歸國。他說頃襄王萬一病重不起,太子完歸國繼位,必然與秦友好並感激範雎;如不讓其回國,楚國另立太子繼位,一定不會再侍奉秦國。對秦來說,這是最大的損失。
範雎於是把這些話告訴秦昭王,但昭王卻說先讓春申君回楚看望頃襄王病情如何,然後再說。春申君很擔心太子完不能繼位,於是勸完和楚使者逃亡歸楚,自己以死來承擔責任。太子完遂扮作使者車夫得以逃出秦國。春申君則推託有病謝絕賓客,估計太子完已經離境,才主動向昭王報告此事,請賜一死。昭王怒,想讓春申君自殺。範雎則言太子完如果繼位,必定重用春申君,建議昭王赦其死罪而讓其回國,以保持秦楚友好。昭王接受了範雎的建議。
春申君回楚三月,頃襄王卒,太子完被立為楚王,這就是楚考烈王。
三、春申君治國理政有方,是開發上海、江蘇一代的歷史功臣
考烈王元年(前262),春申君被從左徒任命為令尹(相國),封為春申君,把淮北十二縣給他做封邑。
考烈王五年(前258),秦兵圍趙邯鄲,趙國把靈丘這片地送給春申君,派平原君來楚求救。次年,春申君率兵救援趙國,趕上信陵君也率兵救趙,秦兵撤走,邯鄲解圍。
考烈王八年(前255),春申君率兵為楚滅魯,並以荀卿為蘭陵令。當此之時,楚國又興盛強大起來。
考烈王十五年(前248),春申君對考烈王說願意將自己的封地還給楚國,把私有封邑變為國有土地,他請求楚王把吳地封給他,楚王答應了,春申君就在原來吳國國都廢墟上築城,這裡就是今日環太湖地區,蘇錫常上海一帶。
春申君及其後代經營江東吳地十餘年,他採用大規模軍事屯墾方式,組織百姓疏通吳淞江,開浚如今黃浦江所在的河道,將河面拓寬到300米至700米,深挖至十數米,與東海的長江出海口連通,築起了堤壩。此後這一帶水系分明,澤國變良田,經濟日益發展。
人們把春申君黃歇指揮開浚的這條河叫做黃歇浦、黃浦江、春申江、申江,吳地很多地名也都和春申君有關,上海又稱申城,上海有黃浦區、黃申路,浙江吳興的黃浦,江蘇江陰的申港、黃田港,江蘇江陰的君山又名黃山,都是為了紀念春申君。
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諸侯結盟聯兵西向伐秦,楚國任縱長,春申君當權主事。六國兵敗,考烈王歸咎於春申君,春申君從此漸被疏遠。
為何說楚王的孩子是春申君的?又是誰殺了春申君?請看本號下篇文章《春申君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