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百科】禮賢下士智勇兼備——戰國四公子之魏國信陵君魏無忌

2020-12-14 歷史風雲再起

【名人簡歷】

魏無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異母弟,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因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今河南寧陵縣),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戰國四公子。

【歷史功過】

公子無忌雖生在王府,平素卻為人寬厚,尊重士人。只要是士,無論才能高低,他都會謙虛地用相當的禮節去結交他們,從不因為自己富貴而傲視士人。因此,周圍幾千裡以內的士人都爭先恐後地來投奔他,他招致的門客達3000人。這一時期,各國因為公子無忌賢能,門客又多,一連十多年不敢派兵進犯魏國。

【生平大事】

禮遇侯生

魏國有個隱士名叫侯贏,家裡很窮,生活非常艱難,年已70多歲了,還在都城大梁的城門當守門人。公子無忌聽說後,立即前往拜訪,並贈送他一份厚禮,但侯先生不肯接受,公子執意要送,侯先生堅決不收,就這樣推讓了三次,公子才算作罷。

公子並沒有因為侯先生不受禮而氣餒,他相信侯先生是一位賢人,於是就擺設盛大的酒席,大宴賓客。王室、貴族、大臣來了不少。待客人們都坐定以後,公子帶著車馬,空著車左邊的座位,親自去迎接侯先生。客人們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不知公子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只得耐心地等待。

這次侯先生沒有回絕,而是爽快地答應了,公子很是高興。侯先生整了整自己的破舊衣服,扶了扶自己的帽子,拍了拍身上的灰土,一下子就上了公子的車,並且毫不客氣地坐在上首,一點都不謙讓。公子一點也沒有生氣,而是手握著組繩,顯得更加恭敬了。車走到半路,侯先生忽然對公子說:「我有個朋友在街上賣肉,不知能否勞駕您繞道,讓我去拜訪他一下。」公子二話沒說,當即調轉馬頭,駕著車子來到了街上。侯先生下車去會見他的朋友,他一邊與朋友說話,一邊用眼睛斜瞟著公子,只見公子坐在車上非常安詳,臉色很是溫和。這時候市場上的人都看著公子手握韁繩,隨從人員也都暗地裡咒罵侯先生。侯先生故意久久地站著,他看到公子的臉色始終沒變,這才辭別了朋友,登上車子。

公子帶著侯先生坐在了上座,並向他一個一個地介紹前來的客人。客人們都大吃一驚,這哪是什麼貴賓呢!分明是一個乞丐。介紹完後,公子吩咐開宴,客人們早就餓得不行了,也懶得管是貴賓還是乞丐了,只顧一個勁地喝酒、吃菜。

正當酒興正濃時,公子站起身來,來到侯先生面前向他敬酒祝壽。侯先生便對公子說:「今天我可是為公子盡了最大的力啦!」公子一陣愕然,客人也感到很奇怪,侯先生接著說:「我只是一個守門人,而公子卻委屈自己,在大庭廣眾之中親自去迎接我,本不應該去拜訪訪朋友,卻要公子特意陪我去。然而我要成就公子的美名,故意讓公子的車馬久久地停在市場裡,以觀察公子,公子非但不煩躁,反而更加恭敬。市場裡的人都把我看作小人,而認為公子是有德行的人,能謙恭地對待士人啊!」公子趕快對他表示感謝,而那些客人們更是對他刮目相看。從此以後,侯先生便成為了信陵君的座上客,公子有什麼要事,總要向侯先生諮詢一下。

信陵君竊符救趙

魏安鰲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既已在長平大敗趙軍,又進兵包圍了趙都邯鄲。魏公子信陵君的姐姐是趙惠王之弟趙相國平原君的夫人,她幾次寫信給魏王和信陵君,向魏國求援。

魏王派將軍晉鄙帶兵十萬前去救趙。秦王派使者對魏王說:「我進攻趙國,早晚之間就會攻克,諸侯有膽敢出兵救趙的,我拔取趙國後,必定移師首先攻打它。」魏王害怕了,派人告訴晉鄙停止前進,駐軍於鄴,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與秦、趙兩方都保持接觸以觀望事態發展。平原君的使者絡繹不絕地來到魏國催促魏王,信陵君也多次請示魏王,他的門客辯士們也想方設法勸魏王救趙。

魏王畏懼秦國,始終不肯答應。

信陵君揣測再也得不到魏王的允許,決計不獨自苟活而坐觀趙國滅亡,他約請賓客,召集一百多輛車,準備帶著門客衝向秦軍,與趙國一同就死。

經過大梁東門時,信陵君去拜見守門人侯贏,詳盡地告訴他自己要去和秦軍拼死的情況。侯贏只是說:「公子好自為之,老臣不能跟隨你去了。」

公子走了幾裡路,心中很不愉快,說:「我一向善待侯老先生,周到備至,天下沒有誰不知道。現在我將要去赴死,侯老先生卻沒有一言半語的臨別贈言;我難道有什麼過失!」於是又回車去詢問侯贏。

侯贏笑著說:「我就知道你會回來的。公子喜歡養士,名聞天下。現在有了危難,卻沒有別的辦法,只想和秦軍拼命,這就好比將肉投給餓虎,有什麼用呢?」

信陵君對侯贏拜了兩拜,向他請教。侯贏便摒退旁人,秘密地說:「我聽說,調動晉鄙軍隊的兵符經常放在魏王的臥室裡,而如姬最受寵幸,能出入魏王的臥室,必然有能力竊取兵符。我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所殺,如姬將大仇積聚在心中已有三年之久,包括魏王在內的許多人都想替她報殺父之仇,但都沒能成功。如姬為此向公子哭泣。公子派門客砍下了她仇人的頭,敬獻給如姬。如姬甘願為公子效死,無所推辭,只是尚未有報答的方法。公子如果開口請她幫助,她一定會答應,這樣就可以得到虎符奪過晉鄙的軍隊:向北救趙,向西退秦,這是可與五霸相比的功勳啊!」

信陵君聽從侯贏的計策,請求如姬幫助竊符。

如姬果然盜取了調遣晉鄙軍隊的虎符,交給公子。

公子臨行時,侯贏說:「將領出徵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以利於國家。你即使合了虎符,如果晉鄙不將軍隊交給你而再向魏王請示,事情就危險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同去。這人是個大力士。晉鄙聽從公子,那是最好;若不聽從,可以讓朱亥殺了他。」

這時,信陵君流淚了。侯贏說:「公子怕死嗎?為什麼哭呢?」

信陵君說:「晉鄙是叱吒風雲的老將,我去取代他,他恐怕不會聽從,勢必要殺死他,我因此而哭泣,哪裡是怕死啊!」

但最終,他還是按侯贏說的去邀請朱亥。朱亥笑著說:「我不過是市場上操刀宰牲的屠夫,公子卻幾次來問候我,我之所以一直沒有報答你,是因為小的答謝沒什麼用處。現在公子有危難,這正是我盡力效死的時候。」於是朱亥與公子同行。

信陵君經過東門時向侯贏道謝。侯贏說:「我本應跟隨你去,但年紀已老,無能為力;我將計算公子的行程,公子到達晉鄙軍中的那一天,我就向北自刎來報謝公子。」

到了鄴地,信陵君假傳魏王的命令,要代晉鄙領兵。晉鄙雖然核對了虎符,但是心裡很疑慮,舉起手看著信陵君說:「現今我率領十萬人馬駐紮在邊境上,這是國家交付與我的重任,你現在卻只帶著很少的隨行人員來接替我,是怎麼一回事呢?」

晉鄙想不聽從命令。這時,只見朱亥拿出藏在衣袖裡的四十斤重的鐵槌,槌殺了晉鄙。

信陵君便取得了晉鄙軍的指揮權,檢閱部隊,下令說:「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回去;兄弟都在軍中的,兄長回去;獨子沒有兄弟的,回去供養父母。」得到精選的士卒八萬人,進軍襲擊秦軍。秦軍解圍離去。

於是信陵君解救了邯鄲,保存了趙國。趙王和平原君親自到邊界迎接公子,平原君背著弓箭、箭袋在前面引路。趙王對信陵君連拜兩次,說:「自古以來的賢人沒有比得上公子的。」這個時候,平原君自愧不如,不敢與公子相比。

信陵君與侯贏訣別,到達晉鄙軍中時,侯贏果然面向北方自刎了。

【秘聞軼事】

賢能遭嫉

有一次,信陵君正跟魏王下棋,忽然傳來了警報,說:「趙國大軍進攻來了,快要進入國境了」。魏王停止下棋,準備召集大臣商討對策。公子阻止道:「那是趙王在打獵,不是要侵犯我國。」還是照樣下棋。魏王心中不安,沒有心思下棋。過了一會兒,又傳來話說:「那是趙王在打獵,不是要侵犯。」魏王大吃一驚,問道:「公子怎麼知道這一情況的呢?」公子說:我的門客能夠深入地探聽到趙王的隱私事情,趙王的行動,他們總會及時地報告給我,我因此知道這件事。」從此以後,魏王害怕公子的賢能,不敢把國家大事委任給他。

勸勿矜功

魏國的信陵君殺了將軍晉鄙,解救了邯鄲,打敗了秦軍,保存了趙國。趙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他。唐雎對信陵君說:「我聽說,世界上的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記的,有不可以不忘記的。」信陵君說:「這是什麼意思呢?」唐雎回答說:「別人厭惡我,不可以不知道;我厭惡別人,不可以讓人知道。別人對我有惠,不可以忘記;我對別人有恩德,不可以不忘記。如今您殺了晉鄙,解救了邯鄲,打敗了秦軍,保存了趙國,這是莫大的功德;如今趙王親自來到郊外迎接,您倉促中見到趙王,我希望您忘掉這件事。」信陵君說:「無忌誠懇地接受您的教導。」

【名人評說】

司馬遷的《史記·魏公子列傳》對魏無忌推崇備至。列傳中147處稱公子,這在另外戰國三公子中是沒有的。評價也極高:「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甚至說公子在,秦不敢入邊十餘年。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

「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

《太史公自序》說:「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之」。

漢高祖劉邦少時,也「數聞公子賢」;當皇帝後,每過大梁,常祭祀公子;漢高祖十二年,更為公子置守冢五家,年年四時舉致祭。

【歷史遺蹟】

信陵君墓

信陵君的墓地就在河南商丘寧陵縣城大隅首,過去寧陵縣城在城西北10公裡處(今金廂寺附近),金大定年間黃河泛濫遭洪水淹沒,房倒屋塌,一片汪洋。因信陵君墓地處地勢較高,縣令就帶領群眾搬至信陵君墓地,借用墓地的四合院作縣衙,以後人越聚越多,逐漸發展成新的縣城。

今天在寧陵縣,依然可以尋覓到「信陵君」曾經開荒種田的那塊土地、「信陵君」行宮後邊的那條小河、貫穿寧陵縣城十裡長的東西大街「信陵路」,聽到在「信陵路」上流淌著的關於「信陵路」故事和歌謠……

信陵君的故宅

在大相國寺大雄寶殿內有一幅真禪法師撰寫的對聯:

汴梁自古繁華溯信陵卜宅天保建寺唐宋迄今香火因緣歷劫勝

佛法西來微妙算白馬駝經達摩面壁東南遙望金輪輝映萬家春

「信陵卜宅」四字即是說大相國寺這地方,戰國時期曾是信陵君的故居。熊伯履教授編著的《相國寺考》一書中說:相國寺的地址,相傳距今二千二百餘年以前,原為戰國時魏公子無忌——信陵君的故宅,因而宋代將這一帶叫做「信陵坊」,寺前舊有公子亭,曰信陵亭,臨汴水。

【歷史啟示】

信陵君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在戰國七雄裡,秦國的勢力最為強大。其他各國都想盡方法增強實力,一些貴族開始在自己的府中養士,希望通過這些人的獻計獻策來對抗秦國。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四大公子,其中以魏國的信陵君名聲最大。

在信陵君竊符救趙之後,他得罪了魏王,不能回國,只好暫時留在了趙國。

信陵君的門客聽說信陵君在趙國,紛紛前去投奔。這個時候,信陵君也開始在趙國求訪賢士。他的門客朱亥向信陵君推薦說:「我聽說趙國有毛公和薛公兩位賢人,但是他們都不願意拋頭露面。毛公裝成賭徒,薛公以賣漿為生,他們用這樣的方式來避開世人。」

信陵君馬上叫朱亥去請這兩個人,但是他們都躲了起來,朱亥去了幾次都沒有成功。信陵君就開始四處打聽這兩個人的下落。

有一天,有人報告,毛公正在薛公家裡呢。信陵君馬上叫上朱亥,兩個人都換上了老百姓的衣服,假裝成買漿的客商,來到了薛公的小店。這時,小店裡有兩個人正在喝酒,看見有人進來,這兩個人站起來想走,但是被朱亥攔住了。

信陵君畢恭畢敬地鞠了一躬說:「在下是魏國公子魏無忌,在魏國就聽說了二位的大名,苦於沒有見面的機會。到了趙國以後,二位又不肯屈尊露面,今天打聽到二位在此飲酒,求見心切,這才冒昧來訪,請二位不要怪罪!」

原來這兩個喝酒的人正是毛公和薛公。

毛公大笑說:「我二人不想被人找到,千方百計地躲避,沒想到還是沒有躲開啊!早就聽說公子謙遜有禮、氣度非凡,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毛公和薛公請信陵君和朱亥二人入座,四個人一起喝酒聊天,聊得非常投機。從此以後,信陵君就經常出入毛公和薛公的家,邯鄲城裡的人都知道這兩個人是信陵君的好朋友。

一天,信陵君到平原君家裡去看望姐姐。姐姐忽然問他:「無忌,我聽說你和一個叫毛公的人,還有一個叫薛公的人在一起?」信陵君說:「是啊,姐姐是怎麼知道的?」姐姐有些生氣地說:「你姐夫回來跟我說,你弟弟是四公子中首屈一指的人物,現在卻和毛公、薛公混在一起,這兩個人一個是賭徒,一個是賣漿的,和這樣的市井閒人交往,就不顧及自己的名聲了嗎?」

信陵君聽完姐姐的話,臉上露出不高興的神色,說:「我在魏國的時候就聽說趙國有毛公和薛公兩位賢人,當時恨不能馬上就見到他們,接受他們的教誨。今天終於如願以償了,我就是為他們趕車也心甘情願!我原來以為平原君是一個賢能的人,現在看來好像不是那麼回事,我不能再呆在這裡了。」說完,信陵君就匆匆地離開了姐姐家。

時光流逝,轉眼間,信陵君在趙國已經十年了。

這時,秦國已經有了吞併六國的野心,於是來攻打魏國。魏王知道,要救魏國非信陵君不可,他硬著頭皮命人到趙國去召信陵君回國。但是信陵君記恨魏王當年的薄情寡義,所以不想回去。這時,毛公勸信陵君說:「公子在趙國受到重視,諸侯都敬仰你,是因為魏國還在啊!而且公子養客,天下的賢人都來投奔你,也都是依靠魏國的力量啊!如今魏國形勢告急,公子卻不回國,一旦魏國滅亡,公子成了亡國之人,難道還能在趙國呆下去嗎?人們還會尊敬你這樣一個亡國之人嗎?」

信陵君聽了毛公的話,恍然大悟,馬上趕回了魏國。

這時,燕、趙、楚、韓等國也都派軍隊援助魏國,信陵君指揮軍隊,打敗了秦軍。

信陵君之所以能夠擊退秦軍,保住了魏國,和毛公、薛公二人對他的輔助是分不開的。雖然這兩個人沒有顯赫的出身,但是他們卻很有智慧和才幹,而信陵君也能夠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使他們的才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英雄莫問出處,不應該以一個人表面的東西來衡量他的價值,這一點在今天非常有現實意義。

相關焦點

  • 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
    前276年,被封於信陵,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他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魏無忌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著有《魏公子兵法》。
  • 戰國四大公子之首,有他在秦國不敢出函谷關半步
    戰國後期,秦國漸漸成為了七雄中最強大的一個國家,威震六國。但有一個人卻把秦國軍士牢牢的堵在了函谷關內,不敢越過雷池一步,等他死後才敢出函谷關,蠶食魏國。而他便是戰國四大公子之首魏國信陵君。戰國四大公子魏國信陵君、齊國孟嘗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皆是世上少有的大才之人,而能成為四大公子之首,信陵君有何不同之處呢?
  • 戰國四大公子是哪四個?在你眼裡誰最厲害?
    該內容節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記敘了信陵君禮賢下士和竊符救趙的始末,表現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謙遜作風和救人之困的義勇精神。當然,語文老師在講解這篇文章中,通常還會由信陵君擴展到戰國時期的四大公子。也就是: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不過,在不少後人看來,其實戰國四大公子的稱呼,遠比戰國四大名將更加有爭議。
  •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竊符救趙、復存魏,為何傷於酒色而亡?
    戰國中後期,隨著秦國的強大,關東六國貴族為了挽救自己國家,開始網羅天下人才,擴大自己的實力,這其中最傑出的人物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以及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被合稱為「戰國四公子」。
  • 戰國四公子,司馬遷認為只有魏無忌配得上公子二字,尊稱公子147次
    司馬遷寫《史記》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戰國四公子時,【只稱信陵君魏無忌為公子】,其他三位都稱「××君」,這是為什麼呢?戰國四公子足以記入列傳,分別是:《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魏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司馬遷只對信陵君魏無忌稱公子,在《魏公子列傳第十七》中,共出現了147次「公子」。這足以說明司馬遷對信陵君的態度是不同的。這跟司馬遷自身的遭遇有關,在司馬遷看來,只有信陵君是真正的「俠義之人」,和自己是同一類人。
  • 戰國四公子都有誰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戰國時期,山東六國為對抗逐漸強大的秦國和挽救本國的滅亡,各貴族禮賢下士,廣納賓客,養士之風盛行,而當時以養士之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楚國春申君、趙國平原君、齊國孟嘗君。
  • 戰國四公子是哪四位,戰國四公子的由來你知道嗎?
    戰國時代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方士、策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 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四公子是哪四個?
    戰國四公子在戰國時期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戰國時期有才之人不在少數,有些人物被給予響亮的稱號,那麼戰國四公子怎麼來的?戰國末期,秦國越來越強大。各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竭力網羅人才。
  • 大秦賦:合縱連橫,譜寫傳奇——戰國四大公子之魏信陵君
    信陵君魏無忌他們用一生踐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山東六國的存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他們的力量描繪出合縱連橫的壯闊畫卷,用他們的步伐譜寫保家衛國的鏗鏘戰歌而魏信陵君為人急公好義,才具德行堪稱四公子之首。詩仙李白稱讚道:「大梁貴公子,氣蓋蒼梧雲。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
  • 戰國四公子魏無忌的最後輝煌:幾乎斷送大秦帝國
    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是魏安釐王的弟弟,早年間,因為偷盜兵符殺死大將晉鄙,不經過魏王同意,就揮軍北上,幫助趙國邯鄲抵抗秦國的進攻。雖然後來打退了秦國的圍攻,但是魏無忌卻躲在趙國,再也不敢回魏國。薛公和毛公是魏無忌在趙國認識的有識之人,魏無忌對他們倆很尊敬,他們倆找到公子對公子說:您之所以在趙國還受到如此禮遇,是因為有魏國的存在,您是魏國的王室後代,假如魏國被秦國吞併了,那麼您還有什麼臉面活在這個世界上!
  • 戰國四公子誰最有名,有你不知道的嗎
    戰國末年,秦國通過變法強大起來,不斷武力擴張,吞併其他六國土地,六國為了改變被秦國吞併的結局,紛紛招攬人才,尋求國家強大。六國的王侯貴族廣招門客,並對他們禮遇有加,被世人稱作養「士」(包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及門客),其中養「士」最為出名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
  • 戰國四公子中,誰的結局最好,誰的結局最差?
    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他們均活躍於戰國後期,當時的歷史大背景是,西方秦國一家獨大,東方六國皆不可相抗,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六國貴族們皆效仿當初的秦孝公,禮賢下士,廣招人才,以圖強國之法。
  • 行測備考常識—戰國四君子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戰國四大君子」歷史常識。公考常識備考,多積累肯定沒錯!在戰國時期,有四位有名的公子,皆因禮賢下士而聞名於世,他們分別是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時稱「戰國四君子」,亦稱「戰國四公子」。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位於戰國四君子之首。
  • 戰國四公子?信陵君:不要拿我和那三個傢伙相提並論
    導語:戰國四公子?信陵君:不要拿我和那三個傢伙相提並論。談到戰國歷史,大家想到的就是連綿不休的徵戰了。而在這亂世之中,除了白起李牧等將軍之外,戰國四公子也是赫赫有名。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孟嘗君四人並稱戰國四公子,在動蕩不安的戰國亂世,皆有各自龐大的勢力和影響。舉手投足間,甚至能改變歷史的動向。戰國四公子之名因此也得以流傳千古。但歷史上的他們,才能真的是在伯仲之間嗎?
  • 一身攸關六國之存亡,兩卻強秦,信陵君魏無忌真乃國士無雙
    大梁貴公子,氣蓋蒼梧雲。救趙復存魏,英威天下聞。李太白不愧為詩仙,一首詩完美的講述了信陵君魏無忌文治武功的一生!
  • 戰國四公子中誰的結局最慘?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中國戰國時期四位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分別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趙國的平原君趙勝,他們都出身高貴,且身居高位,但是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地位越高往往也意味著命運會更加的撲朔迷離,那麼戰國四公子最終都是什麼下場呢?
  • 戰國四公子的排名:他們四個人中誰是最厲害的?
    戰國四公子指的是戰國時代末期的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在人才輩出的戰國這四人的出現可以說帶來了不少的亮點,戰國四公子中誰更加厲害一點呢?戰國四公子排名:一、信陵君魏無忌魏無忌,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第六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由他匯集手下門客思想言論編纂成《魏公子兵法》。
  • 戰國四公子誰死得最慘?孟嘗君絕嗣無後,而他被女人陷害!
    那不說題外話,開始我們今天的分享,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南方的人民幾乎是沒有好日子過,在哪個時期,各國都力求變法圖強,這個時候戰國四公子「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齊國的孟嘗君田文」,正式他們發力的時候,也操控者各個諸侯國之間格局風雲變幻,那麼這四位誰的下場最慘呢?
  • 信陵君是戰國四大公子,竊符救趙得美名,但他真是楷模嗎?
    信陵君誠信的美名由此傳開,並成為戰國四大公子之首。但他的品行真有史書評價的那麼高嗎?信陵君有志王位,並不甘心為臣子(信陵君禮賢下士)在《史記》中,對信陵君的評價是「謙而禮交之」,這就使得他帳下聚集了各類人才,導致其他諸侯國「不敢加兵伐魏十餘年」。
  • 戰國四公子中,為什麼最有才能的信陵君下場如此悽涼
    戰國時期,山東六國 出現四位才能出眾的公子,廣招賢才,以養士聞名列國,最多時各有門客三千,後世稱為"戰國四公子",分別是齊國孟嘗君田文、楚國春申君黃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四人當中,信陵君魏無忌曾兩次合縱抗秦,在軍事上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可以說是戰國末期秦國統一道路上的最大障礙,也是戰國四公子中最有軍事才幹的公子。可惜,如此大才卻未能挽救魏國衰敗的禿勢,最終因為魏王的猜忌抑鬱而終,可惜,可嘆。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信陵君為什麼會落得悲慘下場。魏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