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
多認為是吃了不衛生的東西
或者偶受風寒所致
一般吃點藥或休息幾天自然就好了
報告,我還要去廁所...
但如果症狀持續多年
而各項檢查都顯示正常呢?
那就可能是
你的心理影響了你的腸道健康
腸道也會「鬧脾氣」
案例卡片
➤ 體貌特徵:形體消瘦、沒精打採的女性病人,其實際年齡才39歲,看上去卻像50多歲。
➤ 病情簡介:一進來就說:「醫生,我 『拉肚子』拉了十年,實在是被折磨得想死的心都有了,你能幫幫我嗎?」
➤ 診斷情況:翻閱林林總總的檢查報告——胃鏡、腸鏡、各種血液生化檢查,幾十張結果都一樣:正常。心理測試結果顯示她有明顯的的強迫、焦慮、偏執的人格特徵。
➤ 治療方式:通過改變認知、心理疏導、抗抑鬱藥物及調節胃腸道功能等治療。
➤ 治療結果:一個月後,糾纏了她十年的病魔終於願意和她分手了。
其實
人情緒不好的時候
被稱為「第二大腦」的腸道
有時也會鬧情緒的!
腸寶寶有小情緒了~
腸被稱為「第二大腦」:腸神經叢遍布於黏膜到漿膜的整個腸壁,通過神經纖維和神經介質與中樞神經系統(腦)相聯繫,一方面能把感覺信息傳達到大腦,又使腸道的活動受中樞調控。近年來證實腸神經叢相關的神經介質:5-羥色胺、p物質、內啡肽等中樞神經系統也有。
焦慮或引發「腸易激症候群」
許多人遇到緊急的事情,或者一焦慮就會腹痛難忍,這種腸道的激惹可以發展為「腸易激綜合症」。它是一種慢性腸功能的混亂,可以說是腸道的「抑鬱」。
治療上,目前逐漸由針對腸道為主的單一治療模式轉向包括精神治療在內的調整腦——腸穩態的綜合治療模式。
腸易激綜合症常發生在20~50 歲,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 。
主要表現為腹痛伴排便異常和排便後腹痛緩解,屬於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病情可以持續數年或是間斷的反覆發作,做腸鏡、血化驗等檢查往往沒有異常發現。
引起腸道「抑鬱」的因素有這些
➤ 精神因素:如環境噪雜,工作壓力、經濟負擔重、失業、親人故去、人際關係障礙和家庭糾紛等。
➤ 性格特點:神經質、情緒易激動、不安、焦慮和抑鬱是該類患者的性格特點。半數以上伴有恐病症,尤其是癌症恐怖症。
➤ 遺傳因素:約33 %的病人有家族遺傳傾向。
➤ 藥物刺激:濫用藥物導致胃腸平滑肌功能改變,也會觸發此病。
➤ 食物誘發:另外,病人對某種或多種食物不能耐受,進食後可誘發或加重症狀。如酸性水果、香料、酒類、辣椒和濃咖啡等。
飲食貼士:患者在飲食上應該禁食高脂肪食物、酒精和咖啡因。飲食平衡而有規律,多吃富含纖維素、澱粉的食物可減少症狀的發生。
腸易激綜合症
按等級分為以下三型
70%屬於輕型
症狀輕或偶有症狀;
能維持正常生活、工作;
也常被人忽視。
25%為中型
有典型的臨床症狀,周期性發病,常有誘發因素及較重的心理負擔,腹痛可長達數年,腹痛為痙攣性,有短暫劇痛;
腹瀉或便秘,糞便呈糊狀或稀便,並有大量粘液;
每天數次,常在早晨或後夜發生,患者還可伴有腹脹、消化不良,失眠、心悸、手足出汗、頭面部發熱等症狀。
5%為重型
輕重不一的上述症狀;
但都有嚴重的、頻繁的、與飲食、活動或生理改變無關的疼痛;
伴有心理失調如焦慮、抑鬱和症狀軀體化。
長期「拉肚子」
胃腸檢查均正常
可得考察一下心理指標啦~
更多問題
掃碼線上問醫生
洪 軍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教授)
【醫療特長】在治療重度焦慮、抑鬱,神經性貪食,神經性厭食,重度失眠,胃腸神經官能症。心臟神經官能症,老年精神心理,兒童厭學、網絡成癮,各種軀體疾病,以及一些多年被認為是疑難雜症的病人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四上午(惠僑醫療中心門診)。
【預約掛號】①電話預約掛號:020-61641888;②關注南方醫院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進行網上預約掛號。可提前八天(含周末)掛號,避免現場排隊。
歡迎大家留言
告訴小編
你還想知道哪些科普知識
btw 別忘了文末給小編點讚+好看喲~
文章來源 | 好大夫在線
原標題:《【科普】心情不好,長期腹瀉?小心是「腸易激綜合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