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心情不好,長期腹瀉?小心是「腸易激綜合症」

2020-12-19 澎湃新聞

「拉肚子」

多認為是吃了不衛生的東西

或者偶受風寒所致

一般吃點藥或休息幾天自然就好了

報告,我還要去廁所...

但如果症狀持續多年

而各項檢查都顯示正常呢?

那就可能是

你的心理影響了你的腸道健康

腸道也會「鬧脾氣」

案例卡片

➤ 體貌特徵:形體消瘦、沒精打採的女性病人,其實際年齡才39歲,看上去卻像50多歲。

➤ 病情簡介:一進來就說:「醫生,我 『拉肚子』拉了十年,實在是被折磨得想死的心都有了,你能幫幫我嗎?」

➤ 診斷情況:翻閱林林總總的檢查報告——胃鏡、腸鏡、各種血液生化檢查,幾十張結果都一樣:正常。心理測試結果顯示她有明顯的的強迫、焦慮、偏執的人格特徵。

➤ 治療方式:通過改變認知、心理疏導、抗抑鬱藥物及調節胃腸道功能等治療。

➤ 治療結果:一個月後,糾纏了她十年的病魔終於願意和她分手了。

其實

人情緒不好的時候

被稱為「第二大腦」的腸道

有時也會鬧情緒的!

腸寶寶有小情緒了~

腸被稱為「第二大腦」:腸神經叢遍布於黏膜到漿膜的整個腸壁,通過神經纖維和神經介質與中樞神經系統(腦)相聯繫,一方面能把感覺信息傳達到大腦,又使腸道的活動受中樞調控。近年來證實腸神經叢相關的神經介質:5-羥色胺、p物質、內啡肽等中樞神經系統也有。

焦慮或引發「腸易激症候群」

許多人遇到緊急的事情,或者一焦慮就會腹痛難忍,這種腸道的激惹可以發展為「腸易激綜合症」。它是一種慢性腸功能的混亂,可以說是腸道的「抑鬱」。

治療上,目前逐漸由針對腸道為主的單一治療模式轉向包括精神治療在內的調整腦——腸穩態的綜合治療模式。

腸易激綜合症常發生在20~50 歲,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 。

主要表現為腹痛伴排便異常和排便後腹痛緩解,屬於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病情可以持續數年或是間斷的反覆發作,做腸鏡、血化驗等檢查往往沒有異常發現。

引起腸道「抑鬱」的因素有這些

➤ 精神因素:如環境噪雜,工作壓力、經濟負擔重、失業、親人故去、人際關係障礙和家庭糾紛等。

➤ 性格特點:神經質、情緒易激動、不安、焦慮和抑鬱是該類患者的性格特點。半數以上伴有恐病症,尤其是癌症恐怖症。

➤ 遺傳因素:約33 %的病人有家族遺傳傾向。

➤ 藥物刺激:濫用藥物導致胃腸平滑肌功能改變,也會觸發此病。

➤ 食物誘發:另外,病人對某種或多種食物不能耐受,進食後可誘發或加重症狀。如酸性水果、香料、酒類、辣椒和濃咖啡等。

飲食貼士:患者在飲食上應該禁食高脂肪食物、酒精和咖啡因。飲食平衡而有規律,多吃富含纖維素、澱粉的食物可減少症狀的發生。

腸易激綜合症

按等級分為以下三型

70%屬於輕型

症狀輕或偶有症狀;

能維持正常生活、工作;

也常被人忽視。

25%為中型

有典型的臨床症狀,周期性發病,常有誘發因素及較重的心理負擔,腹痛可長達數年,腹痛為痙攣性,有短暫劇痛;

腹瀉或便秘,糞便呈糊狀或稀便,並有大量粘液;

每天數次,常在早晨或後夜發生,患者還可伴有腹脹、消化不良,失眠、心悸、手足出汗、頭面部發熱等症狀。

5%為重型

輕重不一的上述症狀;

但都有嚴重的、頻繁的、與飲食、活動或生理改變無關的疼痛;

伴有心理失調如焦慮、抑鬱和症狀軀體化。

長期「拉肚子」

胃腸檢查均正常

可得考察一下心理指標啦~

更多問題

掃碼線上問醫生

洪 軍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教授)

【醫療特長】在治療重度焦慮、抑鬱,神經性貪食,神經性厭食,重度失眠,胃腸神經官能症。心臟神經官能症,老年精神心理,兒童厭學、網絡成癮,各種軀體疾病,以及一些多年被認為是疑難雜症的病人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四上午(惠僑醫療中心門診)。

【預約掛號】①電話預約掛號:020-61641888;②關注南方醫院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進行網上預約掛號。可提前八天(含周末)掛號,避免現場排隊。

歡迎大家留言

告訴小編

你還想知道哪些科普知識

btw 別忘了文末給小編點讚+好看喲~

文章來源 | 好大夫在線

原標題:《【科普】心情不好,長期腹瀉?小心是「腸易激綜合症」》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育兒 | 比賽、考試前易腹瀉?可能是腸易激綜合症
    可能是腸易激綜合症。不管生活多麼幸福或者辛苦,總是離不開吃喝拉撒。今兒我們拋開便秘,先說說腹瀉。一般認為飲酒、吸菸、辛辣食物、腹部手術史、服用大量抗生素史、受涼、疲勞、心情焦慮、心情壓抑及內向性格為最具可能性的危險因素。在群體中,高中生患病率是17%左右,明顯高於其他學齡段,證實疲勞、心情焦慮、心情壓抑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
  • 科普:腸易激症候群
    腸易激症候群屬於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指的是一組以長期、反覆發作性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為特徵,又缺乏形態學和生化學異常改變可解釋的症候群。過去稱為粘液性腸炎、結腸痙攣、結腸過敏、過敏性結腸炎、易激結腸等。
  • 如何調理腸易激綜合症?
    夏天氣溫比較高,影響人的食慾,大家都喜歡吃涼性的東西,對於本身脾胃功能不好的人會加重,這是受外界環境和飲食的影響。夏季心情容易煩躁也會影響消化功能,因此夏季容易出現食欲不振、飽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症狀。針對上述的幾個原因,對於本身脾胃不好的人來說,應該少食涼性食物,保持心情舒暢,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炸燒烤和辛辣的食物。
  • 腸易激綜合症與飲食有關?8種食物最好別吃了,5大症狀要警惕
    正在讀初二的小明心情很差,不是因為學習,而是身體的原因。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只要一到考試,或者想到考試就會肚子疼,這種情況叫做腸易激綜合症。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種功能性胃腸道疾病,會導致腸功能異常。腸易激綜合症可能由在感染或腸道菌群功能失調和其他原因導致的,多食物可能會誘發腸易激綜合症,一定要避免。
  • 科普:腸易激症候群的病因及高危人群
    出現上述情況多半是得了腸易激症候群,腸易激症候群又簡稱IBS,是一種功能性腸病,特點是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有排便習慣改變。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便秘或者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有時候便中帶有黏液。 腸易激綜合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與胃腸道的運動功能有關係。胃腸道運動過快,可以造成腹瀉,運動過慢,可以造成便秘。 2、與精神因素有關。有些人精神壓力過大,有焦慮或抑鬱狀態的病人更容易得腸易激症候群。
  • 腸易激症候群是怎麼回事?
    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按照大便的性狀將腸易激綜合症分為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種臨床類型,我國以腹瀉為主型多見。腸易激症候群的症狀:1.腹痛和腹脹:這是腸易激症候群的主要症狀,多數病人腹痛和腹脹症狀可在排便後緩解,部分病人易在進食和情緒激動的時候出現腹痛腹脹加劇。
  • 應對腸易激綜合症,能用的治療方式有3個,讓腸子少「激動」
    除此之外,腸易激症候群還會出現腹部不適、拉肚子、腹脹腹瀉等症狀。腸易激症候群拉肚子的症狀非常明顯,稍微受到刺激就會拉肚子,一天至少上3、5次廁所,更有人得上10次、8次,飽受折磨。腸易激症候群有3個常規治療方式:腸易激綜合症是一個功能性的腸病,所以它的治療主要是綜合治療,還有根據個體化的治療為原則進行治療。 首先,要幫助患者去解釋和認識這個疾病,有了清楚的認識,才能消除對這個疾病的顧慮。
  • 緩解腸易激綜合症的食療小偏方,你get了嗎?
    你有沒有患過腸易激綜合症?下面給大家介紹腸易激綜合症食療小偏方。一、姜歸糖水。取當歸15克,洗淨入蒸鍋,蒸至當歸變軟備用,取生薑15克,切成薄片,再取紅糖15克。此湯具有防止體內陰寒內盛的功效,對腸易激症候群引起的腸胃失調有良好的食療作用,三、草決明蜂蜜飲。取草決明30克,淨蜂蜜30克。先將草決明放進砂鍋內微炒,將其碾碎,再放進沙鍋內,加適量清水,用文火煎煮。
  • 腹部出現3個不適,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很快就能調理好
    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人們對各種各樣的疾病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心臟病、膽結石和胃病等常見的重大疾病,但也有一些疾病名稱對人們來說是比較陌生的,腸易激綜合症就是其一。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種與腸胃系統有關的疾病,他病發的原因有很多,總的來說是由於腸胃功能出現問題導致的。
  • 醫生:別怕,更可能是腸易激
    不知道你聽沒聽過,但是這種疾病在我國還是很常見的,有研究顯示我國患有腸易激症候群患病率為7%~12%。 所以說不要害怕,如果你肚子疼,很有可能就是腸易激綜合症。 一、年輕女性比較多見。 說到功能性腸病,你會想到什麼?
  • 腸易激綜合症不能大意,可靠治療方法告訴你!
    其實,多數人並沒有把這些症狀當回事,往往簡單地將其歸咎於腸胃不好。 殊不知,這些症狀的出現,可能源於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腸易激症候群。
  • 應對腸易激綜合症,「七招」讓腸子不再「激動」……
    一喝冷飲腹痛、腹瀉;一進考場就想上廁所;一有急事、一著急就突然肚痛且無法忍耐。多數人並沒有把這些症狀當回事,往往簡單地將其歸咎於腸胃不好。殊不知,這些症狀的出現,可能源於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腸易激症候群。 什麼是腸易激症候群? 腸易激症候群(IBS)是一種常見的病症,有很多名字,包括神經性結腸、痙攣性結腸、痙攣腸、粘液性結腸炎和痙攣性結腸炎。 但該病易與炎症性腸炎疾病搞混淆。
  • 惱人的腸易激症候群
    有急事卻突然有了便意且無法忍耐;吃了冷辣生鮮等食品後,馬上拉肚子……多數人並沒有把這些症狀當回事,往往簡單地將其歸咎於腸胃不好。殊不知,這些症狀的出現,可能源於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腸易激症候群。
  • 腸易激症候群
    其實,這是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種疾病,叫腸易激症候群,它是腸道自身的功能發生紊亂而造成的,主要是因為人體的腸道非常敏感。當你緊張、生氣、情緒激動時,可能會臉紅,其實在臉紅之前,腸道的表面已經先「紅」了,只不過腸子變「紅」我們看不到而已。就是說腸道也能反映你的情緒變化,當人的精神長期處在壓力的狀態下時,內臟感覺神經會出現失常,導致腸道的功能發生紊亂。
  • 得了腸易激症候群吃什麼好?
    腸易激綜合症指的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等表現的臨床綜合症,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本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腸道易激綜合症是一種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礎的、獨立的、腸功能紊亂性疾病,它的特點是腸道無結構上的缺陷,但對刺激的生理反應過度或出現反常現象。
  • 腹部出現4類不適,或許是腸易激綜合症【新民健康】
    腸易激症候群的4類明顯症狀       腹痛是腸易激症候群的主要症狀,但患者在排便之後,腹痛的感覺就會有所緩解,這也就是很多腸易激症候群患者一受刺激,就感覺腹痛,而且必須去上廁所的原因。除此之外,腸易激症候群還會出現腹部不適、拉肚子、腹脹腹瀉等症狀。
  • 長期腹瀉的原因是什麼
    腹瀉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大多數情況下,它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但也有許多其他原因。讓我們來看看長期腹瀉的原因。 長期腹瀉的原因是什麼 1.
  • 科普:腸易激症候群的症狀、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腸易激症候群,也叫功能性腸道症候群、腸功能紊亂等,是一組以反覆出現腹痛、腹瀉腹脹、便秘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常見消化系統疾病,它多發於20-50歲的中青年,其中女性多於男性。腸易激症候群的症狀!可發生於任何位置的腹痛,是腸道易激症候群的主要症狀,且腹痛多在進食後出現、在排便後緩解。
  • 一吃完就拉肚子,很有可能是腸易激!
    你可能是受到了「腸易激」的影響!腸易激症候群是一種暫時的腸道功能紊亂,嚴格來說並不能算是疾病,就像是電器一時接觸不良,其實本身零件並沒有損壞。有數據顯示,在我國有高達16%的人被「腸易激」所困擾,多見於20-50歲的人群,且以腹瀉型腸易激症候群較為多見。
  • 腸易激症候群是什麼疾病?有什麼特點?該如何治療?醫生給你科普
    有的人甚至被風一吹就會出現腹痛、腹瀉、腹脹、噯氣、打嗝等全身不適。很多人都會把這些症狀歸咎為緊張或是吃壞了肚子,實際上這是一種功能性腸胃病,腸易激症候群。什麼是腸易激症候群?但需要之一的是腸易激症狀基本不會出現膿血便、身體消瘦等情況,如果身體出現快速消瘦、血便等情況,還是要及時就醫檢查的。在臨床上診斷腸易激有三個重點,第一個就是患者長期腹脹、腹痛、腹瀉、大便不成形,但會在排便後好轉,基本和正常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