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腸易激症候群

2020-12-19 有來醫生網

腸易激症候群屬於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指的是一組以長期、反覆發作性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為特徵,又缺乏形態學和生化學異常改變可解釋的症候群。過去稱為粘液性腸炎、結腸痙攣、結腸過敏、過敏性結腸炎、易激結腸等。本病為臨床常見病,西方國家統計佔胃腸門診的20%-50%,多見於中青年人,女性約為男性2倍。

定義

1988年羅馬國際會議提出腸易激症候群的定義:

1.腹痛、排便後緩解,或伴有大便形狀和次數的改變;

2.排便行為異常,表現為以下2項或2項以上:排便次數改變、大便形狀改變、大便排出過程異常、便意不盡感、粘液便。

分型

本病緩慢起病,間歇發作,有緩解期。症狀雖有個體差異,但對於某具體患者則多為固定不變的發病規則和形式,發病年齡多見於20-50歲間。

本病可分為三種類型,即腹瀉型、便秘型和混合型。

臨床表現

1腹痛:是主要症狀,多伴有排便異常並於排便後緩解,部分患者易在進食後出現,以下腹痛多見,疼痛性質多樣,程度各異。

2腹瀉:特點是糞便量少,常<200< span="">克/日;禁食72小時後腹瀉消失;夜間不出現;約1/4患者可因進食誘發;有腹瀉和便秘交替現象。

3便秘:是結腸痙攣性便秘,表現為下腹痛和楊屎狀便秘,腹瀉及便秘後發生,多在早晨5-6點鐘或進餐後腹瀉,多為粘液便。過一時期又轉為便秘,後期可為持續性。

4腹脹:白天加重,夜間睡眠後減輕。

5胃腸外症狀:常伴有全身性精神症狀,如失眠、健忘、乏力、頭痛、心悸、呼吸不暢感、尿頻、尿急、性功能障礙或月經不調等。

6精神症狀:上述症狀出現或加重食,有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異常表現,如抑鬱、焦慮、多疑、敵意等。

辛學知

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肛腸科主任、山東省肛腸病醫院院長

【社會兼職】

山東省民革省直醫衛支部主任,「山東省中醫藥能力提升工程第四批重點專科肛腸科學術帶頭人」,山東省第三批中醫藥師承指導老師,英國聖馬克醫院訪問學者,中華預防醫學會肛腸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師協會肛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學會肛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國際盆底疾病協會常務理事,世中聯盆底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委員、TST專家組委員、肛腸創面治療專家組委員,中國免疫學會終身委員,山東省肛腸名醫、山東省肛腸專業傑出專家

【醫療特長】

中西醫結合治療肛腸病,微創治療內外痔、混合痔、肛裂、肛周膿腫等肛腸常見疾病;在肛腸科的疑難病症上也具我省的領先水平,在全國率先採用骶神經電刺激治療頑固性便秘及盆底功能性疾病;對於高位複雜性肛瘻有豐富的治療經驗,對潰瘍性結直腸炎,克隆氏病、腸易激綜合症、腸道息肉、腫瘤等疑難雜病有獨到的見解和治療體會。

【出診事宜】

門診時間:每周一全天,周四下午(門診樓2樓5號診室)

其餘時間可至病房(山東省肛腸病醫院2樓肛腸1科)就診

【醫院地址】

濟南市經十路16766號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山東省肛腸病醫院)

相關焦點

  • 腸易激症候群
    其實,這是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種疾病,叫腸易激症候群,它是腸道自身的功能發生紊亂而造成的,主要是因為人體的腸道非常敏感。當你緊張、生氣、情緒激動時,可能會臉紅,其實在臉紅之前,腸道的表面已經先「紅」了,只不過腸子變「紅」我們看不到而已。就是說腸道也能反映你的情緒變化,當人的精神長期處在壓力的狀態下時,內臟感覺神經會出現失常,導致腸道的功能發生紊亂。
  • 科普:腸易激症候群的病因及高危人群
    出現上述情況多半是得了腸易激症候群,腸易激症候群又簡稱IBS,是一種功能性腸病,特點是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有排便習慣改變。 腸易激綜合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與胃腸道的運動功能有關係。胃腸道運動過快,可以造成腹瀉,運動過慢,可以造成便秘。 2、與精神因素有關。有些人精神壓力過大,有焦慮或抑鬱狀態的病人更容易得腸易激症候群。 3、腸道有感染。
  • 惱人的腸易激症候群
    殊不知,這些症狀的出現,可能源於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腸易激症候群。 1.腸道也會鬧情緒     腸易激症候群(IBS)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病,目前我國的發病率約為10%~15%,西方國家的發病率約10%~30%。
  • 科普:腸易激症候群的症狀、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腸易激症候群,也叫功能性腸道症候群、腸功能紊亂等,是一組以反覆出現腹痛、腹瀉腹脹、便秘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常見消化系統疾病,它多發於20-50歲的中青年,其中女性多於男性。腸易激症候群的症狀!可發生於任何位置的腹痛,是腸道易激症候群的主要症狀,且腹痛多在進食後出現、在排便後緩解。
  • 腸易激症候群是怎麼回事?
    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按照大便的性狀將腸易激綜合症分為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種臨床類型,我國以腹瀉為主型多見。腸易激症候群的症狀:1.腹痛和腹脹:這是腸易激症候群的主要症狀,多數病人腹痛和腹脹症狀可在排便後緩解,部分病人易在進食和情緒激動的時候出現腹痛腹脹加劇。
  • 腸易激症候群--西藥治療
    核心提示:對於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首選高滲性輕瀉劑,如氧化鎂乳30 ~ 45 毫升,睡前服;或乳果糖[保乙]15 ~ 30 毫升睡前服;尚可選用甲基纖維素、聚乙二醇400 散劑[保乙]、硫酸鎂溶液[保甲]等。
  • 腸易激症候群是什麼疾病?有什麼特點?該如何治療?醫生給你科普
    很多人都會把這些症狀歸咎為緊張或是吃壞了肚子,實際上這是一種功能性腸胃病,腸易激症候群。什麼是腸易激症候群?如果符合以上三條,就可以初步確診為患上腸易激症候群了。腸易激症候群有什麼特點?有10%-15%的人患有腸易激症候群,發病因素可能和飲食、胃腸道動力異常、內臟高敏感性、心理社會因素等相關。中青年比較多,尤其是女性。腸易激症候群分為腹瀉型和便秘型兩種。
  • 腸漏系列(四):腸易激症候群的五大原因及其與腸漏的關係
    許多腸易激症候群患者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即使他們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也不總是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許多人沒有意識到腸易激症候群和腸漏之間的這種聯繫的存在。當腸道細胞不健康時會發生腸漏,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允許那些未消化的食物穿過腸壁,觸發免疫反應。腸易激症候群是一種沒有急性感染或炎症性腸病的胃腸道功能紊亂,包括便秘、腹瀉和胃絞痛等。
  • 甘肅醫衛丨腸易激症候群, 你知道多少?
    而有些人的腸道功能就和心理有關,受心理因素刺激,情緒緊張,會立刻表現出腹痛、腹瀉或便秘,上廁所之後會有所緩解,但每次檢查又查不出什麼器質性變化,這就是很容易被忽視的腸易激症候群。&nbsp&nbsp&nbsp&nbsp腸易激症候群會有哪些具體的症狀?病因和發病機制有哪些?
  • 得了腸易激症候群吃什麼好?
    腸易激綜合症指的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等表現的臨床綜合症,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本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腸道易激綜合症是一種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礎的、獨立的、腸功能紊亂性疾病,它的特點是腸道無結構上的缺陷,但對刺激的生理反應過度或出現反常現象。
  • 腸易激症候群這種病年輕人更易患
    導讀: 陳主任說,若被診斷為腸易激症候群,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否則,容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等於火上澆油。目前,臨床上治療腸易激症候群還沒有特效藥,可考慮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從整體考慮,方法較多,加上藥性平和,整體效果不錯。
  • 得了腸易激症候群,關鍵在調理:5個方法,讓腸子少「激動」
    腸胃問題不是大事,但也絕對不是小問題,比如腸易激症候群患者,日常生活也是會被影響的,動不動就肚子疼、拉肚子,確實挺耽誤事情。那麼腸易激症候群到底是什麼呢?腸易激症候群典型的症狀就是腹痛腹脹、腹瀉,部分患者容易在吃完飯之後、出現激動情緒時這幾種症狀最明顯,還有些患者則會出現便秘和腹瀉交替的現象。接近一半的腸易激症候群患者會出現上胃腸道症狀,比如噁心、嘔吐,另外,還有的腸易激症候群患者會表現出焦慮、抑鬱的精神異常情況。
  • 鬧肚子10%—15%人患腸易激症候群 腸易激症候群症狀是什麼
    消化內科醫生表示,無論是曉北,還是林女士,他們患的是同一種病——腸易激症候群。這種疾病表現為胃腸道系統出了問題,但歸根結底是心理原因造成的。這種情況,不僅考試前、工作緊張時容易發生,有的人只要吃了稍微有點問題的食物就比別人更容易鬧肚子。
  • 腸易激症候群引起的腹痛,曲美布汀可以用!
    在胃腸道疾病中,腹痛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疾病,這個疾病尤其在腸易激症候群的患者中最為常見。而曲美布汀一個常用的胃腸解痙藥,對胃腸道平滑肌具有較強的鬆弛作用,能夠緩解各種原因引起的胃腸道痙攣。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曲美布汀這個藥。
  • 經常腹痛,腸易激症候群,背後藏著5類病因
    經常腹痛,當心腸易激症候群 很多人,吃點東西或是喝點飲料,就會出現腹痛,需要馬上找洗手間解決問題。蹲一會兒,就感覺沒什麼事兒啦。不過,過1段時間,又會出現這類的腹痛或腹瀉情況。這種與排便或腸道習慣改變有關的腹痛,就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
  • 腸易激症候群患者的大新聞:經常肚子痛是因為「腸子癢」?
    經常腹痛、腹部不適、腹瀉或便秘,各種檢查都做了,卻查不出問題……你可能得了腸易激症候群(IBS)。它是臨床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有人將它比喻為「磨人的小妖精」。目前,全世界有11%的人患有腸易激綜合症(IBS)。他們無論去到哪,都要先熟悉一下廁所的位置,給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 腸易激症候群:一種困擾很多人,且中醫療效很好的疾病
    其實不少人都受過腸易激症候群(簡稱IBS)的困擾,因為統計數據表明,在亞洲,腸易激症候群的發病率在5%~10%左右,也就意味著每10~20個人中就有一個IBS患者。不信的話您仔細回憶一下,是否有過腹痛,腹瀉,稍微進食寒涼、油膩、辛辣就會腹痛、腹瀉加重,上完廁所後腹痛又能夠減輕?
  • 老人腸易激症候群有哪些症狀?治療從3方面著手
    原標題:老人腸易激症候群有哪些症狀?治療從3方面著手   腸易激症候群是一種比較常見但是又很少被人知道的腸道運動障礙疾病,它是一種持續發作,主要表現為排便異常的消化系統疾病,特別是老人,由於年紀問題,腸道的消化系統並不是很好,所以特別容易誘發這種疾病的發生。
  • 經常腹痛,腸易激症候群,背後藏著5類因素
    這種與排便或腸道習慣改變有關的腹痛,就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最近,《自然》雜誌的Nature reviews發表報告,對腸易激病因研究進行了回顧,咱們現在就來解讀其中的要點。腸易激症候群,簡稱IBS。腸易激症候群的具體診斷要點有2條,第1是病程6個月以上,近3個月以來,反覆腹痛,每周至少有1天出現腹痛,並伴有2項或2項以上的異常,包括腹痛與排便有關;或者與排便頻率的改變有關;或者與糞便性狀的改變有關。第2是症狀至少出現6個月,而且近3個月的症狀符合診斷標準。
  • 【科普】心情不好,長期腹瀉?小心是「腸易激綜合症」
    焦慮或引發「腸易激症候群」許多人遇到緊急的事情,或者一焦慮就會腹痛難忍,這種腸道的激惹可以發展為「腸易激綜合症」。它是一種慢性腸功能的混亂,可以說是腸道的「抑鬱」。治療上,目前逐漸由針對腸道為主的單一治療模式轉向包括精神治療在內的調整腦——腸穩態的綜合治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