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人的腸易激症候群

2020-12-22 光明數字報

    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些困擾?

 

    有急事卻突然有了便意且無法忍耐;吃了冷辣生鮮等食品後,馬上拉肚子……多數人並沒有把這些症狀當回事,往往簡單地將其歸咎於腸胃不好。殊不知,這些症狀的出現,可能源於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腸易激症候群。

 

1.腸道也會鬧情緒

 

    腸易激症候群(IBS)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病,目前我國的發病率約為10%~15%,西方國家的發病率約10%~30%。該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適為主要症狀,部分患者伴有情緒障礙,如典型性焦慮或抑鬱等。患者會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腹脹腹痛反覆發作等症狀,進餐後症狀加重,排便後緩解。

 

    從症狀類型來看,可分為腹瀉型和便秘型患者。腹瀉型患者每天排便次數超過3次,呈糊狀或水樣便,或伴有黏液便;便秘型患者每周排便次數不超過3次,排堅果樣或硬便,或伴有黏液便,排便費力,有排便不盡的感覺。患者也有可能出現腹瀉和便秘交替發作的情況,且檢查結果顯示無異常。該病發生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礎,就是腸道動力異常和內臟高敏感性。

 

    從飲食上來看,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品和奶製品等不當飲食,會成為腸易激症候群發生的誘因,誘發或加重腸易激症候群。心理因素對胃腸道功能也有顯著影響,焦慮、抑鬱等情緒障礙都可能引發腸易激症候群。而患者在病症發作期間情緒不穩定也會加重病情,心理與腸胃互相影響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2.四道題可初步確診

 

    由於多數患者對腸易激症候群的認識不足,以為自己只是偶感不適,所以就診率相當低。很多患者會隨意服用一些消化類藥物,甚至隨便服用抗生素。殊不知,對於反覆發作的慢性腹瀉,亂用抗生素會導致腸道菌群紊亂等不良反應。

 

    那麼,如何區分是否患病?可以先做以下測試:

 

    ⒈腹痛或腹部不適反覆發作,而排便後症狀改善?

 

    ⒉是否伴有排便頻率的改變,同時伴有糞便外觀改變?

 

    ⒊以上情況是否已持續超過6個月?

 

    ⒋以上情況最近3個月內每月是否至少發生3天?

 

    如果你符合以上四條,則可以初步確診患上了腸易激症候群。當然,到了醫院,醫生還會幫你排除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炎性腸病、腸道感染、結腸憩室、結直腸腫瘤、乳糖不耐受、吸收不良症候群、慢性胰腺炎及膽系疾病、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等。

 

3.患者生活質量  嚴重受損

 

    雖然腸易激症候群一般不會發展或演變成惡性疾病,但作為一種長期反覆發作的功能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根據生活質量自測量表測出的結果,腸易激症候群患者在「總體健康」「情感職能」「心理健康」「活力」「生理職能」「生理功能」和「社會功能」8項維度得分,均遠低於健康人平均水平。

 

    鑑於腸易激症候群反覆發作,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且發病病因或誘因眾多,個體化差異大,因此需要重視不同的症狀表現。患者應及時就醫,了解自身疾病的誘發因素、發病機制和當前病情發展程度,在醫生指導下,正確規範地進行藥物治療。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解痙劑緩解相應症狀,以及止瀉劑/導瀉劑對應改善腹瀉/便秘的症狀。還可通過益生菌調整腸道有益菌群,減輕腹部不適症狀。對上述治療無效且伴有焦慮、抑鬱等症狀的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小劑量抗焦慮或抑鬱藥。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 孫曉紅)

   延伸閱讀:

   飲食療法

    ◆剔除飲食法:可改善腸易激症候群患者的腹瀉症狀。生活中,要將患者不能耐受或過敏的食物,從日常飲食中剔除,如咖啡、海鮮、乳製品等,這樣可避免誘發胃腸道反應。

    ◆增加膳食纖維:可改善腸易激症候群患者的便秘症狀。飲食中可增加膳食纖維素的攝入,如香蕉、桑葚、葡萄柚、胡蘿蔔、芹菜、燕麥、紅薯、魔芋等。

    心理治療

    ◆心理認知:對患者耐心講解,給予更多關心。

    ◆鬆弛訓練:增加盆底鬆弛行為訓練,以改善便秘等症狀。

    ◆催眠治療:幫助患者緩解焦慮、緊張和恐懼等不良情緒。

相關焦點

  • 腸易激症候群
    其實,這是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種疾病,叫腸易激症候群,它是腸道自身的功能發生紊亂而造成的,主要是因為人體的腸道非常敏感。當你緊張、生氣、情緒激動時,可能會臉紅,其實在臉紅之前,腸道的表面已經先「紅」了,只不過腸子變「紅」我們看不到而已。就是說腸道也能反映你的情緒變化,當人的精神長期處在壓力的狀態下時,內臟感覺神經會出現失常,導致腸道的功能發生紊亂。
  • 腸易激症候群是怎麼回事?
    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按照大便的性狀將腸易激綜合症分為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種臨床類型,我國以腹瀉為主型多見。腸易激症候群的症狀:1.腹痛和腹脹:這是腸易激症候群的主要症狀,多數病人腹痛和腹脹症狀可在排便後緩解,部分病人易在進食和情緒激動的時候出現腹痛腹脹加劇。
  • 腸易激症候群--西藥治療
    核心提示:對於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首選高滲性輕瀉劑,如氧化鎂乳30 ~ 45 毫升,睡前服;或乳果糖[保乙]15 ~ 30 毫升睡前服;尚可選用甲基纖維素、聚乙二醇400 散劑[保乙]、硫酸鎂溶液[保甲]等。
  • 科普:腸易激症候群的病因及高危人群
    出現上述情況多半是得了腸易激症候群,腸易激症候群又簡稱IBS,是一種功能性腸病,特點是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有排便習慣改變。 腸易激綜合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與胃腸道的運動功能有關係。胃腸道運動過快,可以造成腹瀉,運動過慢,可以造成便秘。 2、與精神因素有關。有些人精神壓力過大,有焦慮或抑鬱狀態的病人更容易得腸易激症候群。 3、腸道有感染。
  • 科普:腸易激症候群
    腸易激症候群屬於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指的是一組以長期、反覆發作性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為特徵,又缺乏形態學和生化學異常改變可解釋的症候群。過去稱為粘液性腸炎、結腸痙攣、結腸過敏、過敏性結腸炎、易激結腸等。
  • 科普:腸易激症候群的症狀、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腸易激症候群,也叫功能性腸道症候群、腸功能紊亂等,是一組以反覆出現腹痛、腹瀉腹脹、便秘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常見消化系統疾病,它多發於20-50歲的中青年,其中女性多於男性。腸易激症候群的症狀!可發生於任何位置的腹痛,是腸道易激症候群的主要症狀,且腹痛多在進食後出現、在排便後緩解。
  • 腸漏系列(四):腸易激症候群的五大原因及其與腸漏的關係
    許多腸易激症候群患者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即使他們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也不總是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許多人沒有意識到腸易激症候群和腸漏之間的這種聯繫的存在。當腸道細胞不健康時會發生腸漏,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允許那些未消化的食物穿過腸壁,觸發免疫反應。腸易激症候群是一種沒有急性感染或炎症性腸病的胃腸道功能紊亂,包括便秘、腹瀉和胃絞痛等。
  • 甘肅醫衛丨腸易激症候群, 你知道多少?
    而有些人的腸道功能就和心理有關,受心理因素刺激,情緒緊張,會立刻表現出腹痛、腹瀉或便秘,上廁所之後會有所緩解,但每次檢查又查不出什麼器質性變化,這就是很容易被忽視的腸易激症候群。&nbsp&nbsp&nbsp&nbsp腸易激症候群會有哪些具體的症狀?病因和發病機制有哪些?
  • 得了腸易激症候群吃什麼好?
    腸易激綜合症指的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等表現的臨床綜合症,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本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腸道易激綜合症是一種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礎的、獨立的、腸功能紊亂性疾病,它的特點是腸道無結構上的缺陷,但對刺激的生理反應過度或出現反常現象。
  • 腸易激症候群這種病年輕人更易患
    導讀: 陳主任說,若被診斷為腸易激症候群,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否則,容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等於火上澆油。目前,臨床上治療腸易激症候群還沒有特效藥,可考慮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從整體考慮,方法較多,加上藥性平和,整體效果不錯。
  • 得了腸易激症候群,關鍵在調理:5個方法,讓腸子少「激動」
    腸胃問題不是大事,但也絕對不是小問題,比如腸易激症候群患者,日常生活也是會被影響的,動不動就肚子疼、拉肚子,確實挺耽誤事情。那麼腸易激症候群到底是什麼呢?腸易激症候群典型的症狀就是腹痛腹脹、腹瀉,部分患者容易在吃完飯之後、出現激動情緒時這幾種症狀最明顯,還有些患者則會出現便秘和腹瀉交替的現象。接近一半的腸易激症候群患者會出現上胃腸道症狀,比如噁心、嘔吐,另外,還有的腸易激症候群患者會表現出焦慮、抑鬱的精神異常情況。
  • 鬧肚子10%—15%人患腸易激症候群 腸易激症候群症狀是什麼
    消化內科醫生表示,無論是曉北,還是林女士,他們患的是同一種病——腸易激症候群。這種疾病表現為胃腸道系統出了問題,但歸根結底是心理原因造成的。這種情況,不僅考試前、工作緊張時容易發生,有的人只要吃了稍微有點問題的食物就比別人更容易鬧肚子。
  • 經常腹痛,腸易激症候群,背後藏著5類病因
    經常腹痛,當心腸易激症候群 很多人,吃點東西或是喝點飲料,就會出現腹痛,需要馬上找洗手間解決問題。蹲一會兒,就感覺沒什麼事兒啦。不過,過1段時間,又會出現這類的腹痛或腹瀉情況。這種與排便或腸道習慣改變有關的腹痛,就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
  • 腸易激症候群患者的大新聞:經常肚子痛是因為「腸子癢」?
    經常腹痛、腹部不適、腹瀉或便秘,各種檢查都做了,卻查不出問題……你可能得了腸易激症候群(IBS)。它是臨床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有人將它比喻為「磨人的小妖精」。目前,全世界有11%的人患有腸易激綜合症(IBS)。他們無論去到哪,都要先熟悉一下廁所的位置,給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 腸易激症候群:一種困擾很多人,且中醫療效很好的疾病
    其實不少人都受過腸易激症候群(簡稱IBS)的困擾,因為統計數據表明,在亞洲,腸易激症候群的發病率在5%~10%左右,也就意味著每10~20個人中就有一個IBS患者。不信的話您仔細回憶一下,是否有過腹痛,腹瀉,稍微進食寒涼、油膩、辛辣就會腹痛、腹瀉加重,上完廁所後腹痛又能夠減輕?
  • 老人腸易激症候群有哪些症狀?治療從3方面著手
    原標題:老人腸易激症候群有哪些症狀?治療從3方面著手   腸易激症候群是一種比較常見但是又很少被人知道的腸道運動障礙疾病,它是一種持續發作,主要表現為排便異常的消化系統疾病,特別是老人,由於年紀問題,腸道的消化系統並不是很好,所以特別容易誘發這種疾病的發生。
  • 經常腹痛,腸易激症候群,背後藏著5類因素
    這種與排便或腸道習慣改變有關的腹痛,就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最近,《自然》雜誌的Nature reviews發表報告,對腸易激病因研究進行了回顧,咱們現在就來解讀其中的要點。腸易激症候群,簡稱IBS。腸易激症候群的具體診斷要點有2條,第1是病程6個月以上,近3個月以來,反覆腹痛,每周至少有1天出現腹痛,並伴有2項或2項以上的異常,包括腹痛與排便有關;或者與排便頻率的改變有關;或者與糞便性狀的改變有關。第2是症狀至少出現6個月,而且近3個月的症狀符合診斷標準。
  • 腸易激症候群是什麼疾病?有什麼特點?該如何治療?醫生給你科普
    很多人都會把這些症狀歸咎為緊張或是吃壞了肚子,實際上這是一種功能性腸胃病,腸易激症候群。什麼是腸易激症候群?如果符合以上三條,就可以初步確診為患上腸易激症候群了。腸易激症候群有什麼特點?有10%-15%的人患有腸易激症候群,發病因素可能和飲食、胃腸道動力異常、內臟高敏感性、心理社會因素等相關。中青年比較多,尤其是女性。腸易激症候群分為腹瀉型和便秘型兩種。
  • 我國首個治療成人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藥物獲批上市
    作為我國專門治療成人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IBS-C)的處方藥物,令澤舒的獲批,將填補我國成人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的治療空白。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IBS-C)是一種反覆發作,以便秘為主要特徵並伴隨腹痛、腹脹和腹部不適的功能性腸病,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在我國至少有1400萬患者飽受困擾。
  • 專家:梅雨季好發「腸易激症候群」,症狀嚴重...
    專家:梅雨季好發「腸易激症候群」,症狀嚴重還會導致抑鬱 直至最終專家明確,孫女士患有的是「腸易激症候群」,經過中醫調理三個月,她終於緩解了難言之隱。 腸子為何會突然發脾氣?上海市中醫醫院肛腸科徐偉祥主任醫師說,「腸易激症候群」 是最常見的腸道功能性疾病,夏季是好發季節。這一許多人並不熟知的腸道疾病,發病率並不低,根據國際相關研究統計,「腸易激症候群」發病率約為7.26%,這種疾病好發於中青年,男女比例約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