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子為何動不動就發脾氣?專家:梅雨季好發「腸易激症候群」,症狀嚴重還會導致抑鬱
而立之年的孫女士,每到梅雨季就開始擔心,天一熱,她的老毛病就犯了:每天都要腹瀉5-8次,超市裡空調一吹、晚上稍微著涼,就會反覆腹痛腹瀉,嚴重時還會出現失眠、焦慮。蹊蹺的是,孫女士前往醫院查腸鏡,並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沒什麼問題只是你自己疑神疑鬼」,家人這樣說令她更顯迷茫。直至最終專家明確,孫女士患有的是「腸易激症候群」,經過中醫調理三個月,她終於緩解了難言之隱。
腸子為何會突然發脾氣?上海市中醫醫院肛腸科徐偉祥主任醫師說,「腸易激症候群」 是最常見的腸道功能性疾病,夏季是好發季節。這一許多人並不熟知的腸道疾病,發病率並不低,根據國際相關研究統計,「腸易激症候群」發病率約為7.26%,這種疾病好發於中青年,男女比例約為1:2。「腸易激症候群」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及工作,少數患者甚至因患病導致社交障礙。徐偉祥舉例:臨床看到一男患者,一喝酒、一吃油膩食物,立馬就會腹痛便秘加重,日常出差、參會等均受到影響。
症候群的症狀可以分為三種,腹瀉型、便秘型和混合型,這其中腹瀉型最多。患者的主要症狀是腹痛腹脹、腹部不適,便秘,同時伴有焦慮、失眠、抑鬱、頭暈、頭疼、貧血、脫髮、會陰部脹痛,甚至背痛、腰酸,痛經等。「臨床還有患者誤以為是膽結石發作,查了一圈,發現是『腸易激症候群』。」專家說。
對於「腸易激症候群」, 徐偉祥提出病因以脾虛為主,查看患者體質,治療以健脾為法治。針對不同類型的症候群,他給出兩個不同的經驗方。針對腹瀉型症候群,薏仁茯苓湯可實現健脾、溫陽的功效,薏仁、茯苓均味甘淡薄、甘能補脾、淡能滲洩,二者既可祛邪,又能扶正,補而不峻,利而不猛,在中醫看來是利水祛溼消腫的良藥。針對便秘型症候群,車前五仁湯則能恢復排便功能。「車前五仁湯」即車前子加杏仁、桃仁、鬱李仁、柏子仁和火麻仁,根據患者具體症狀調整劑量,可改善全身特別是胃腸道微循環。
臨床經驗看來,中醫藥治療「腸易激症候群」療效樂觀,一般腹瀉型三個月治療可緩解症狀,便秘型則兩個月即可見效。徐偉祥表示,藥物治療效果顯著,但維持療效也應患者改善不良生活習慣。「腸易激症候群」好發於中青年人群,這類人群常常自認為「身體倍兒棒」,「好了傷疤忘了疼」,部分治癒後又恢復到以往不規律生活,導致舊病復發。
專家最後建議,平日生活起居規律、注意休息、不要吃隔夜菜,氣溫升高也不要吃冰凍的東西,有便秘者多吃纖維化食物,腹瀉者少吃纖維化食物,只有注意飲食生活關愛腸子,腸子才會「乖乖聽話不發脾氣」,安然度過多事之夏。
【來源:上觀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