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子太「激動」,我該怎麼辦?國際專家權威解讀腸易激症候群

2020-12-22 騰訊網

不管去往哪裡,

我第一件事就是先找廁所。

這句話是許多腸易激症候群患者的真實寫照。這種病給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困擾,但許多患者卻很糾結:該不該用藥物來控制症狀?

對此,梅奧診所專家表示:並非每個確診腸易激症候群(IBS)的人都需要藥物治療。如果症狀輕微,可通過飲食、心理和鍛鍊等生活方式幹預來改善症狀。但對於中度到重度症狀者,如果生活方式改變不能充分改善IBS的症狀,則可能需要藥物治療。

01.易「激動」的腸子

腸神經叢遍布於黏膜到漿膜的整個腸壁,一方面把感覺信息傳達到大腦,另一方面使腸道的活動受中樞調控,因此,腸道又被稱為人的「第二大腦」

當大腦和消化道之間的交流發生改變時,就會出現腸易激症候群。食物、氣體或糞便通過腸道時,由於神經敏感性升高,會導致腹部疼痛。

腸易激症候群,顧名思義,腸子太容易「激動」,主要症狀有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及大便性狀改變等,但化驗時無病理性改變和檢查異常,常被誤診為腸炎。

在中國,IBS的發病率在6%左右,20~50歲的中青年人多見,發病率可達15%。女性較男性多見。臨床上IBS可分為腹瀉主導型、便秘主導型和腹瀉便秘交替混合型。

雖然IBS是一個功能性的慢性腸病,不直接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傷殘率。但因通常持續或者反覆發作,顯著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生活質量顯著下降。目前,多數人通過飲食、生活方式和壓力的管理來緩解症狀。

02.飲食療法

超過60%的IBS患者表示,他們的症狀在某種程度上與食物相關。不過,由於每個人的症狀都不一樣,所以很難給出適合每個患者的具體飲食建議,但以下幾種生活方式需要注意。

1.可溶性纖維膳食,如糧穀類、豆類的麩皮、豆皮、燕麥、魔芋等;檸檬、蘋果、菠蘿、香蕉等水果,還有捲心菜、豌豆、蠶豆等蔬菜,可適量食用。

2.避免導致脹氣的食物和飲料,比如碳酸飲料、啤酒或咖啡因;避免食用白菜、西蘭花、花椰菜等蔬菜。減少谷蛋白的攝入也可以減輕某些IBS患者的腹瀉。

3.減少飲食中的可發酵低聚糖,雙糖,單糖以及多元醇(合稱為FODMAPs),有研究表明,FODMAPs飲食可能會導致IBS的人出現腹痛、腹脹。這些可能存在於小麥、豆類、含乳糖的食物和人造甜味劑中。

其次,IBS的症狀會隨著壓力的增大而加重。患者可以選擇瑜伽、冥想等來減輕壓力,從而緩解症狀。

最後建議大家:定期運動。日常體育鍛鍊不僅可以減輕壓力,還能刺激腸道正常收縮,促進健康。

03.藥物治療

如果生活方式的改變效果輕微,IBS對日常生活幹擾較大,這個時候就要諮詢醫生,使用藥物治療。

對此,好醫友醫療網消化病專家阿斯加爾·奧利埃(Asghar Oliai)博士表示,由於病因不明,發病機制複雜,所以對於IBS目前沒有特效藥,大多數藥物治療都是以對症治療為主

去年,治療成人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IBS-C)的新藥Tenapanor(Ibsrela)獲批上市了。這是一種50mg、每日口服兩次的藥丸,可以使IBS-C患者排便增加、腹痛減輕。而且方便攜帶,出門的時候也不必擔心IBS的影響。

Asghar Oliai, MD

專科認證:內科學、胃腸專科

執業編號:C 50271

醫療專長:肝臟疾病及胃腸道疾病

奧利埃博士擁有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認證的內科、腸胃專科和肝臟專科醫師資格,曾在權威醫學期刊發表多篇學術研究報告,具備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與豐富科研以及專科臨床經驗,曾多次獲「病患最佳選擇獎」等榮譽。

此外,奧利埃博士提醒大家,IBS雖然是一種慢性腸病,但遇到以下症狀:如便血、不明原因或快速體重減輕、不緩解或嚴重的腹痛、不明原因的嘔吐、吞咽困難或腹部腫塊,需要立即就醫。

好醫友劃重點

如果懷疑自己有腸易激症候群,或已經確診腸易激症候群但治療效果不理想,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不妨放眼全球,尋找新的治療選擇。

不過,在新冠疫情期間,出國看病面臨較大風險,此時,遠程會診成為最理想的替代方案。

好醫友依託美國醫療執照和健康險公司的資源優勢,籤約32個專科的上萬名美國專家,並與國內數百家醫院共建好醫友國際醫療中心。患者不必出國看病,最快24小時就能與美國權威專家「面對面」會診,不出國門就可獲得國際一流的診療方案。

參考資料: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9-qa-bowel-syndrome-lifestyle.html

相關焦點

  • 腸子為何動不動發脾氣?專家:梅雨季好發「腸易激症候群」,症狀嚴重...
    腸子為何動不動就發脾氣?專家:梅雨季好發「腸易激症候群」,症狀嚴重還會導致抑鬱 直至最終專家明確,孫女士患有的是「腸易激症候群」,經過中醫調理三個月,她終於緩解了難言之隱。 腸子為何會突然發脾氣?上海市中醫醫院肛腸科徐偉祥主任醫師說,「腸易激症候群」 是最常見的腸道功能性疾病,夏季是好發季節。這一許多人並不熟知的腸道疾病,發病率並不低,根據國際相關研究統計,「腸易激症候群」發病率約為7.26%,這種疾病好發於中青年,男女比例約為1:2。
  • 得了腸易激症候群,關鍵在調理:5個方法,讓腸子少「激動」
    腸胃問題不是大事,但也絕對不是小問題,比如腸易激症候群患者,日常生活也是會被影響的,動不動就肚子疼、拉肚子,確實挺耽誤事情。那麼腸易激症候群到底是什麼呢?腸易激症候群是什麼所謂的腸易激症候群,從名字上就感覺得出來是腸胃出問題了:腸胃容易「激動」,這種病指的是出現腹痛、腹瀉、腹脹以及排便習慣出現改變、大便異常等症狀的症候群,一般出現在中青年群體身上,而且患者多數是女性,很多患者甚至被貼上矯情的標籤,事實上,出現腸易激症候群自己才難受
  • 應對腸易激綜合症,「七招」讓腸子不再「激動」……
    殊不知,這些症狀的出現,可能源於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腸易激症候群。 什麼是腸易激症候群? 腸易激症候群(IBS)是一種常見的病症,有很多名字,包括神經性結腸、痙攣性結腸、痙攣腸、粘液性結腸炎和痙攣性結腸炎。 但該病易與炎症性腸炎疾病搞混淆。
  • 腸易激症候群
    其實,這是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種疾病,叫腸易激症候群,它是腸道自身的功能發生紊亂而造成的,主要是因為人體的腸道非常敏感。當你緊張、生氣、情緒激動時,可能會臉紅,其實在臉紅之前,腸道的表面已經先「紅」了,只不過腸子變「紅」我們看不到而已。就是說腸道也能反映你的情緒變化,當人的精神長期處在壓力的狀態下時,內臟感覺神經會出現失常,導致腸道的功能發生紊亂。
  • 腸易激症候群是怎麼回事?
    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按照大便的性狀將腸易激綜合症分為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種臨床類型,我國以腹瀉為主型多見。腸易激症候群的症狀:1.腹痛和腹脹:這是腸易激症候群的主要症狀,多數病人腹痛和腹脹症狀可在排便後緩解,部分病人易在進食和情緒激動的時候出現腹痛腹脹加劇。
  • 科普:腸易激症候群的病因及高危人群
    該怎麼治療呢?下面就跟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消化分中心的專家來了解一下。 出現上述情況多半是得了腸易激症候群,腸易激症候群又簡稱IBS,是一種功能性腸病,特點是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有排便習慣改變。
  • 惱人的腸易激症候群
    殊不知,這些症狀的出現,可能源於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腸易激症候群。 1.腸道也會鬧情緒     腸易激症候群(IBS)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病,目前我國的發病率約為10%~15%,西方國家的發病率約10%~30%。
  • 科普:腸易激症候群
    腸易激症候群屬於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指的是一組以長期、反覆發作性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為特徵,又缺乏形態學和生化學異常改變可解釋的症候群。過去稱為粘液性腸炎、結腸痙攣、結腸過敏、過敏性結腸炎、易激結腸等。
  • 經常腹痛,腸易激症候群,背後藏著5類病因
    經常腹痛,當心腸易激症候群 很多人,吃點東西或是喝點飲料,就會出現腹痛,需要馬上找洗手間解決問題。蹲一會兒,就感覺沒什麼事兒啦。不過,過1段時間,又會出現這類的腹痛或腹瀉情況。這種與排便或腸道習慣改變有關的腹痛,就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
  • 經常腹痛,腸易激症候群,背後藏著5類因素
    這種與排便或腸道習慣改變有關的腹痛,就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最近,《自然》雜誌的Nature reviews發表報告,對腸易激病因研究進行了回顧,咱們現在就來解讀其中的要點。腸易激症候群,簡稱IBS。過去的30年,消化系統疾病的權威機構羅馬基金會的專家們,經過反覆協商,最終制定並完善了IBS的診斷標準,並且將IBS定義為腸腦互動失調性疾病,是與排便或腸道習慣改變有關的腹痛。
  • 應對腸易激綜合症,能用的治療方式有3個,讓腸子少「激動」
    其實,莉莉這種情況,醫學上有個專業的名詞,叫做:腸易激症候群。什麼是腸易激症候群?腸易激症候群:一種難治好,但又不會死的病。腸易激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而且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腸易激症候群除了會引起腹痛的症狀之外,還有哪些明顯的症狀呢?
  • 科普:腸易激症候群的症狀、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腸易激症候群,也叫功能性腸道症候群、腸功能紊亂等,是一組以反覆出現腹痛、腹瀉腹脹、便秘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常見消化系統疾病,它多發於20-50歲的中青年,其中女性多於男性。腸易激症候群的症狀!可發生於任何位置的腹痛,是腸道易激症候群的主要症狀,且腹痛多在進食後出現、在排便後緩解。
  • 腸易激症候群患者的大新聞:經常肚子痛是因為「腸子癢」?
    經常腹痛、腹部不適、腹瀉或便秘,各種檢查都做了,卻查不出問題……你可能得了腸易激症候群(IBS)。它是臨床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有人將它比喻為「磨人的小妖精」。目前,全世界有11%的人患有腸易激綜合症(IBS)。他們無論去到哪,都要先熟悉一下廁所的位置,給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 年輕姑娘拉肚子到「懷疑人生」,原因竟是腸子太容易「激動」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 腸易激症候群--西藥治療
    核心提示:對於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首選高滲性輕瀉劑,如氧化鎂乳30 ~ 45 毫升,睡前服;或乳果糖[保乙]15 ~ 30 毫升睡前服;尚可選用甲基纖維素、聚乙二醇400 散劑[保乙]、硫酸鎂溶液[保甲]等。
  • 老是肚子痛怎麼辦?腸易激症候群引起的腹痛,曲美布汀可以用!
    在胃腸道疾病中,腹痛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疾病,這個疾病尤其在腸易激症候群的患者中最為常見。而曲美布汀一個常用的胃腸解痙藥,對胃腸道平滑肌具有較強的鬆弛作用,能夠緩解各種原因引起的胃腸道痙攣。這篇文章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曲美布汀這個藥。
  • 腸漏系列(四):腸易激症候群的五大原因及其與腸漏的關係
    許多腸易激症候群患者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即使他們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也不總是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許多人沒有意識到腸易激症候群和腸漏之間的這種聯繫的存在。當腸道細胞不健康時會發生腸漏,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允許那些未消化的食物穿過腸壁,觸發免疫反應。腸易激症候群是一種沒有急性感染或炎症性腸病的胃腸道功能紊亂,包括便秘、腹瀉和胃絞痛等。
  • 甘肅醫衛丨腸易激症候群, 你知道多少?
    而有些人的腸道功能就和心理有關,受心理因素刺激,情緒緊張,會立刻表現出腹痛、腹瀉或便秘,上廁所之後會有所緩解,但每次檢查又查不出什麼器質性變化,這就是很容易被忽視的腸易激症候群。&nbsp&nbsp&nbsp&nbsp腸易激症候群會有哪些具體的症狀?病因和發病機制有哪些?
  • 拉肚子十年被這4點治好了,醫生:腸易激症候群,中西醫各有妙招
    因為腸易激症候群多與精神因素相關,所以精神症狀明顯的會使用鎮靜、抗焦慮和抗抑鬱藥。 探究病因,調理臟腑,中醫的尋因治療 從中醫角度來看,腸易激症候群屬於「洩瀉」的範疇,腹瀉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只有探尋出背後的病因,才能把病治好。
  • 腸易激症候群這種病年輕人更易患
    導讀: 陳主任說,若被診斷為腸易激症候群,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否則,容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等於火上澆油。目前,臨床上治療腸易激症候群還沒有特效藥,可考慮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從整體考慮,方法較多,加上藥性平和,整體效果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