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去往哪裡,
我第一件事就是先找廁所。
這句話是許多腸易激症候群患者的真實寫照。這種病給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困擾,但許多患者卻很糾結:該不該用藥物來控制症狀?
對此,梅奧診所專家表示:並非每個確診腸易激症候群(IBS)的人都需要藥物治療。如果症狀輕微,可通過飲食、心理和鍛鍊等生活方式幹預來改善症狀。但對於中度到重度症狀者,如果生活方式改變不能充分改善IBS的症狀,則可能需要藥物治療。
01.易「激動」的腸子
腸神經叢遍布於黏膜到漿膜的整個腸壁,一方面把感覺信息傳達到大腦,另一方面使腸道的活動受中樞調控,因此,腸道又被稱為人的「第二大腦」。
當大腦和消化道之間的交流發生改變時,就會出現腸易激症候群。食物、氣體或糞便通過腸道時,由於神經敏感性升高,會導致腹部疼痛。
腸易激症候群,顧名思義,腸子太容易「激動」,主要症狀有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及大便性狀改變等,但化驗時無病理性改變和檢查異常,常被誤診為腸炎。
在中國,IBS的發病率在6%左右,20~50歲的中青年人多見,發病率可達15%。女性較男性多見。臨床上IBS可分為腹瀉主導型、便秘主導型和腹瀉便秘交替混合型。
雖然IBS是一個功能性的慢性腸病,不直接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傷殘率。但因通常持續或者反覆發作,顯著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生活質量顯著下降。目前,多數人通過飲食、生活方式和壓力的管理來緩解症狀。
02.飲食療法
超過60%的IBS患者表示,他們的症狀在某種程度上與食物相關。不過,由於每個人的症狀都不一樣,所以很難給出適合每個患者的具體飲食建議,但以下幾種生活方式需要注意。
1.可溶性纖維膳食,如糧穀類、豆類的麩皮、豆皮、燕麥、魔芋等;檸檬、蘋果、菠蘿、香蕉等水果,還有捲心菜、豌豆、蠶豆等蔬菜,可適量食用。
2.避免導致脹氣的食物和飲料,比如碳酸飲料、啤酒或咖啡因;避免食用白菜、西蘭花、花椰菜等蔬菜。減少谷蛋白的攝入也可以減輕某些IBS患者的腹瀉。
3.減少飲食中的可發酵低聚糖,雙糖,單糖以及多元醇(合稱為FODMAPs),有研究表明,FODMAPs飲食可能會導致IBS的人出現腹痛、腹脹。這些可能存在於小麥、豆類、含乳糖的食物和人造甜味劑中。
其次,IBS的症狀會隨著壓力的增大而加重。患者可以選擇瑜伽、冥想等來減輕壓力,從而緩解症狀。
最後建議大家:定期運動。日常體育鍛鍊不僅可以減輕壓力,還能刺激腸道正常收縮,促進健康。
03.藥物治療
如果生活方式的改變效果輕微,IBS對日常生活幹擾較大,這個時候就要諮詢醫生,使用藥物治療。
對此,好醫友醫療網消化病專家阿斯加爾·奧利埃(Asghar Oliai)博士表示,由於病因不明,發病機制複雜,所以對於IBS目前沒有特效藥,大多數藥物治療都是以對症治療為主。
去年,治療成人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IBS-C)的新藥Tenapanor(Ibsrela)獲批上市了。這是一種50mg、每日口服兩次的藥丸,可以使IBS-C患者排便增加、腹痛減輕。而且方便攜帶,出門的時候也不必擔心IBS的影響。
Asghar Oliai, MD
專科認證:內科學、胃腸專科
執業編號:C 50271
醫療專長:肝臟疾病及胃腸道疾病
奧利埃博士擁有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認證的內科、腸胃專科和肝臟專科醫師資格,曾在權威醫學期刊發表多篇學術研究報告,具備紮實的醫學理論基礎與豐富科研以及專科臨床經驗,曾多次獲「病患最佳選擇獎」等榮譽。
此外,奧利埃博士提醒大家,IBS雖然是一種慢性腸病,但遇到以下症狀:如便血、不明原因或快速體重減輕、不緩解或嚴重的腹痛、不明原因的嘔吐、吞咽困難或腹部腫塊,需要立即就醫。
好醫友劃重點
如果懷疑自己有腸易激症候群,或已經確診腸易激症候群但治療效果不理想,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不妨放眼全球,尋找新的治療選擇。
不過,在新冠疫情期間,出國看病面臨較大風險,此時,遠程會診成為最理想的替代方案。
好醫友依託美國醫療執照和健康險公司的資源優勢,籤約32個專科的上萬名美國專家,並與國內數百家醫院共建好醫友國際醫療中心。患者不必出國看病,最快24小時就能與美國權威專家「面對面」會診,不出國門就可獲得國際一流的診療方案。
參考資料: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9-qa-bowel-syndrome-lifesty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