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陳主任說,若被診斷為腸易激症候群,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否則,容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等於火上澆油。目前,臨床上治療腸易激症候群還沒有特效藥,可考慮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從整體考慮,方法較多,加上藥性平和,整體效果不錯。
「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33歲的林先生回想自己被「怪病」折磨的半年,很感慨:「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也不是夢,而是難熬的便意。」
「其實,他(林先生)患的不是『怪病』,是腸易激症候群的一種,中醫稱之為『五更瀉』或『雞鳴瀉』,約佔消化科門診三成,且以中青年為主。」省級名中醫、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消化內陳永燦主任中醫師說。
升職加薪
喜事連連的他患上了「怪病」
家住老餘杭的林先生,從事平面設計工作。今年初,一家人如期搬進了新房,他的事業也蒸蒸日上,升職、加薪,可謂好事連連。「剛升職,總歸是要出點業績的。」林先生說,為此,他每天加班、熬夜,不管甲方提什麼要求,他都竭力滿足,力求把每個項目做完美。
沒多久,林先生每到凌晨三四點,就被一陣便意憋醒,肚臍周圍隱隱作痛,肚子咕嚕嚕地叫。「那種感覺跟消化不良,要拉肚子差不多。」林先生說,「起先,我以為是那幾天經常加班,外賣吃多了,食物不乾淨引起的,就沒放心上。」
一個多星期後,林先生發現症狀有加重的趨勢,去附近醫院就診,醫生並沒給出具體的診斷,只是告訴他,可能是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建議吃些調節胃腸功能的藥。
吃了半個多月的藥,林先生的症狀仍時好時壞,有段時間,除了凌晨三四點,吃完早飯也想便。「我早飯都是在上班路上吃的,這半路上,我去哪裡找廁所?」林先生有些尷尬,以至於他索性不吃早飯了。雖然,每次解完大便會舒服一點,但這麼折騰,生活作息完全被打亂了,整個人瘦了一大圈。
半年來,林先生先後吃了多種調節胃腸功能的藥,做了多次大便常規及腸道細菌培養,但檢查結果都是好的。
「我老婆一度還擔心我可能得了腸癌,我做了腸鏡,結果也是好的。」後來,他找到陳永燦主任。
詢問病史後,陳主任認為,林先生患的是腸易激症候群,由於他總是在黎明前、五更時(凌晨三四點)出現肚臍周圍的區域疼痛、腸鳴(肚子咕嚕嚕叫)、便急,瀉後則安(拉完就舒服)的情況,中醫又稱之為「五更瀉」,與脾腎陽虛有關。五更時分正當陰氣較盛、陽氣未復之際,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虛者更虛,患病的機率會增加。
辨證論治後,陳主任給林先生開了些健脾益腎的中藥外,還叮囑他注意調節情緒,不要總讓自己處於高壓狀態下,可以考慮近期休個假。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林先生的症狀基本改善。
有些腸易激症候群患者
病程可長達十多年
「臨床上,像林先生這樣的患者並不少見,差不多每十個消化內科病人中,就有三個。雖然,腸易激症候群不會致殘、致命,但對患者的生活影響很大,一些嚴重的患者連遠門都不敢出,一出門就要先確定廁所在哪裡。」陳永燦主任說,目前,腸易激症候群的病因還不明。一般認為,該病是一種與心身障礙密切相關的腸道紊亂性疾病,臨床也發現,多數患者存在心理障礙。
分析林先生的情況,陳主任認為,與他近期工作壓力大,精神高度緊張有一定關係。從事設計工作,本來壓力就相對較大,升職加薪後,他又在無形中給自己加壓,加上房貸壓力,難免會出現焦慮、失眠、抑鬱、煩躁等心理問題。心理應激可引起結腸運動及分泌功能的失調,誘發或加重該病,這也是為什麼該病多見於青壯年、工作或生活壓力較大者的原因。
陳主任還接診過一個公交車司機,30多歲的他,反覆出現左下腹脹痛、隱痛,大便不調十多年,每次想大便都很急,憋都憋不住,可每次量都很少,還有排不乾淨的感覺。最讓他難熬的是,他常常在開車時「犯病」,尤其是在早晚高峰,稍微一緊張,肚子馬上就收到了「信號」,便意說來就來,公交車又不好隨意停,他只好忍,總是忍得滿頭大汗。後來,實在沒辦法,不得不請假看病。後來,在陳主任的治療調理下,恢復正常。
腸易激症候群不要濫用抗生素
治療可考慮中西醫結合
「要診斷腸易激症候群,首先要排除器質性的問題,即,相關檢查結果均正常。其次,1年內至少要累計3個月有反覆發作的腹部不適或腹痛,並伴有排便後腹痛症狀改善,或排便頻率異常(每天多於3次或1周不足3次),以及糞便形狀異常(稀薄或乾結),有上述三種情況中的兩種,才可診斷。」
陳主任說,若被診斷為腸易激症候群,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否則,容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等於火上澆油。
目前,臨床上治療腸易激症候群還沒有特效藥,可考慮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從整體考慮,方法較多,加上藥性平和,整體效果不錯。
此外,患者自身要注意調節工作和生活的狀態。飲食上,避免誘發症狀的食物,如,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品、奶製品、咖啡等。以腹瀉為主要症狀的患者,應該少吃粗纖維蔬果;以便秘為主要症狀的患者,可多吃些富含纖維素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