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腸易激症候群這種病年輕人更易患

2020-12-22 海疆在線

導讀: 陳主任說,若被診斷為腸易激症候群,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否則,容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等於火上澆油。目前,臨床上治療腸易激症候群還沒有特效藥,可考慮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從整體考慮,方法較多,加上藥性平和,整體效果不錯。

「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33歲的林先生回想自己被「怪病」折磨的半年,很感慨:「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也不是夢,而是難熬的便意。」

「其實,他(林先生)患的不是『怪病』,是腸易激症候群的一種,中醫稱之為『五更瀉』或『雞鳴瀉』,約佔消化科門診三成,且以中青年為主。」省級名中醫、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消化內陳永燦主任中醫師說。

升職加薪

喜事連連的他患上了「怪病」

家住老餘杭的林先生,從事平面設計工作。今年初,一家人如期搬進了新房,他的事業也蒸蒸日上,升職、加薪,可謂好事連連。「剛升職,總歸是要出點業績的。」林先生說,為此,他每天加班、熬夜,不管甲方提什麼要求,他都竭力滿足,力求把每個項目做完美。

沒多久,林先生每到凌晨三四點,就被一陣便意憋醒,肚臍周圍隱隱作痛,肚子咕嚕嚕地叫。「那種感覺跟消化不良,要拉肚子差不多。」林先生說,「起先,我以為是那幾天經常加班,外賣吃多了,食物不乾淨引起的,就沒放心上。」

一個多星期後,林先生發現症狀有加重的趨勢,去附近醫院就診,醫生並沒給出具體的診斷,只是告訴他,可能是胃腸功能紊亂引起的,建議吃些調節胃腸功能的藥。

吃了半個多月的藥,林先生的症狀仍時好時壞,有段時間,除了凌晨三四點,吃完早飯也想便。「我早飯都是在上班路上吃的,這半路上,我去哪裡找廁所?」林先生有些尷尬,以至於他索性不吃早飯了。雖然,每次解完大便會舒服一點,但這麼折騰,生活作息完全被打亂了,整個人瘦了一大圈。

半年來,林先生先後吃了多種調節胃腸功能的藥,做了多次大便常規及腸道細菌培養,但檢查結果都是好的。

「我老婆一度還擔心我可能得了腸癌,我做了腸鏡,結果也是好的。」後來,他找到陳永燦主任。

詢問病史後,陳主任認為,林先生患的是腸易激症候群,由於他總是在黎明前、五更時(凌晨三四點)出現肚臍周圍的區域疼痛、腸鳴(肚子咕嚕嚕叫)、便急,瀉後則安(拉完就舒服)的情況,中醫又稱之為「五更瀉」,與脾腎陽虛有關。五更時分正當陰氣較盛、陽氣未復之際,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下,虛者更虛,患病的機率會增加。

辨證論治後,陳主任給林先生開了些健脾益腎的中藥外,還叮囑他注意調節情緒,不要總讓自己處於高壓狀態下,可以考慮近期休個假。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林先生的症狀基本改善。

有些腸易激症候群患者

病程可長達十多年

「臨床上,像林先生這樣的患者並不少見,差不多每十個消化內科病人中,就有三個。雖然,腸易激症候群不會致殘、致命,但對患者的生活影響很大,一些嚴重的患者連遠門都不敢出,一出門就要先確定廁所在哪裡。」陳永燦主任說,目前,腸易激症候群的病因還不明。一般認為,該病是一種與心身障礙密切相關的腸道紊亂性疾病,臨床也發現,多數患者存在心理障礙。

分析林先生的情況,陳主任認為,與他近期工作壓力大,精神高度緊張有一定關係。從事設計工作,本來壓力就相對較大,升職加薪後,他又在無形中給自己加壓,加上房貸壓力,難免會出現焦慮、失眠、抑鬱、煩躁等心理問題。心理應激可引起結腸運動及分泌功能的失調,誘發或加重該病,這也是為什麼該病多見於青壯年、工作或生活壓力較大者的原因。

陳主任還接診過一個公交車司機,30多歲的他,反覆出現左下腹脹痛、隱痛,大便不調十多年,每次想大便都很急,憋都憋不住,可每次量都很少,還有排不乾淨的感覺。最讓他難熬的是,他常常在開車時「犯病」,尤其是在早晚高峰,稍微一緊張,肚子馬上就收到了「信號」,便意說來就來,公交車又不好隨意停,他只好忍,總是忍得滿頭大汗。後來,實在沒辦法,不得不請假看病。後來,在陳主任的治療調理下,恢復正常。

腸易激症候群不要濫用抗生素

治療可考慮中西醫結合

「要診斷腸易激症候群,首先要排除器質性的問題,即,相關檢查結果均正常。其次,1年內至少要累計3個月有反覆發作的腹部不適或腹痛,並伴有排便後腹痛症狀改善,或排便頻率異常(每天多於3次或1周不足3次),以及糞便形狀異常(稀薄或乾結),有上述三種情況中的兩種,才可診斷。」

陳主任說,若被診斷為腸易激症候群,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否則,容易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等於火上澆油。

目前,臨床上治療腸易激症候群還沒有特效藥,可考慮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從整體考慮,方法較多,加上藥性平和,整體效果不錯。

此外,患者自身要注意調節工作和生活的狀態。飲食上,避免誘發症狀的食物,如,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品、奶製品、咖啡等。以腹瀉為主要症狀的患者,應該少吃粗纖維蔬果;以便秘為主要症狀的患者,可多吃些富含纖維素的食品。

相關焦點

  • 腸易激症候群
    其實,這是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種疾病,叫腸易激症候群,它是腸道自身的功能發生紊亂而造成的,主要是因為人體的腸道非常敏感。當你緊張、生氣、情緒激動時,可能會臉紅,其實在臉紅之前,腸道的表面已經先「紅」了,只不過腸子變「紅」我們看不到而已。就是說腸道也能反映你的情緒變化,當人的精神長期處在壓力的狀態下時,內臟感覺神經會出現失常,導致腸道的功能發生紊亂。
  • 惱人的腸易激症候群
    殊不知,這些症狀的出現,可能源於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腸易激症候群。 1.腸道也會鬧情緒     腸易激症候群(IBS)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病,目前我國的發病率約為10%~15%,西方國家的發病率約10%~30%。
  • 腸易激症候群是怎麼回事?
    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按照大便的性狀將腸易激綜合症分為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種臨床類型,我國以腹瀉為主型多見。腸易激症候群的症狀:1.腹痛和腹脹:這是腸易激症候群的主要症狀,多數病人腹痛和腹脹症狀可在排便後緩解,部分病人易在進食和情緒激動的時候出現腹痛腹脹加劇。
  • 科普:腸易激症候群
    腸易激症候群屬於胃腸功能紊亂性疾病,指的是一組以長期、反覆發作性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為特徵,又缺乏形態學和生化學異常改變可解釋的症候群。過去稱為粘液性腸炎、結腸痙攣、結腸過敏、過敏性結腸炎、易激結腸等。
  • 科普:腸易激症候群的病因及高危人群
    出現上述情況多半是得了腸易激症候群,腸易激症候群又簡稱IBS,是一種功能性腸病,特點是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有排便習慣改變。 腸易激綜合症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1、與胃腸道的運動功能有關係。胃腸道運動過快,可以造成腹瀉,運動過慢,可以造成便秘。 2、與精神因素有關。有些人精神壓力過大,有焦慮或抑鬱狀態的病人更容易得腸易激症候群。 3、腸道有感染。
  • 鬧肚子10%—15%人患腸易激症候群 腸易激症候群症狀是什麼
    消化內科醫生表示,無論是曉北,還是林女士,他們患的是同一種病——腸易激症候群。這種疾病表現為胃腸道系統出了問題,但歸根結底是心理原因造成的。這種情況,不僅考試前、工作緊張時容易發生,有的人只要吃了稍微有點問題的食物就比別人更容易鬧肚子。
  • 腸漏系列(四):腸易激症候群的五大原因及其與腸漏的關係
    腸漏系列(一):什麼是腸漏?腸漏系列(二):如何檢測腸漏?腸漏系列(三):修復腸漏的簡單步驟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因為腸漏十分複雜,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和影響。腸易激症候群在腸漏的發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種相互關聯的情況本身就很複雜,有多種症狀和多種潛在的原因。
  • 得了腸易激症候群吃什麼好?
    腸易激綜合症指的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等表現的臨床綜合症,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本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腸道易激綜合症是一種具有特殊生理病理基礎的、獨立的、腸功能紊亂性疾病,它的特點是腸道無結構上的缺陷,但對刺激的生理反應過度或出現反常現象。
  • 腸易激症候群--西藥治療
    核心提示:對於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首選高滲性輕瀉劑,如氧化鎂乳30 ~ 45 毫升,睡前服;或乳果糖[保乙]15 ~ 30 毫升睡前服;尚可選用甲基纖維素、聚乙二醇400 散劑[保乙]、硫酸鎂溶液[保甲]等。
  • 醫生:別怕,更可能是腸易激
    不知道你聽沒聽過,但是這種疾病在我國還是很常見的,有研究顯示我國患有腸易激症候群患病率為7%~12%。 所以說不要害怕,如果你肚子疼,很有可能就是腸易激綜合症。 一、年輕女性比較多見。 說到功能性腸病,你會想到什麼?
  • 老人腸易激症候群有哪些症狀?治療從3方面著手
    原標題:老人腸易激症候群有哪些症狀?治療從3方面著手   腸易激症候群是一種比較常見但是又很少被人知道的腸道運動障礙疾病,它是一種持續發作,主要表現為排便異常的消化系統疾病,特別是老人,由於年紀問題,腸道的消化系統並不是很好,所以特別容易誘發這種疾病的發生。
  • 甘肅醫衛丨腸易激症候群, 你知道多少?
    而有些人的腸道功能就和心理有關,受心理因素刺激,情緒緊張,會立刻表現出腹痛、腹瀉或便秘,上廁所之後會有所緩解,但每次檢查又查不出什麼器質性變化,這就是很容易被忽視的腸易激症候群。&nbsp&nbsp&nbsp&nbsp腸易激症候群會有哪些具體的症狀?病因和發病機制有哪些?
  • 腸易激症候群:一種困擾很多人,且中醫療效很好的疾病
    其實不少人都受過腸易激症候群(簡稱IBS)的困擾,因為統計數據表明,在亞洲,腸易激症候群的發病率在5%~10%左右,也就意味著每10~20個人中就有一個IBS患者。不信的話您仔細回憶一下,是否有過腹痛,腹瀉,稍微進食寒涼、油膩、辛辣就會腹痛、腹瀉加重,上完廁所後腹痛又能夠減輕?
  • 經常拉肚子,沒得腸炎腸癌,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5種食物別吃了
    幾乎每次進餐後都會重複這種行為,平時並沒有腹脹、腹痛、便急的情況,難道這是禁止吃飯的暗示?面對不正常的排氣、排便情況,我們應該先進行腸道以及消化系統全方面的檢查,當排除腸胃病變以及腸息肉、腸癌後,此類經常拉肚子的原因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腸易激症候群是什麼病?
  • 科普:腸易激症候群的症狀、發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腸易激症候群,也叫功能性腸道症候群、腸功能紊亂等,是一組以反覆出現腹痛、腹瀉腹脹、便秘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的常見消化系統疾病,它多發於20-50歲的中青年,其中女性多於男性。腸易激症候群的症狀!可發生於任何位置的腹痛,是腸道易激症候群的主要症狀,且腹痛多在進食後出現、在排便後緩解。
  • 得了腸易激症候群,關鍵在調理:5個方法,讓腸子少「激動」
    腸胃問題不是大事,但也絕對不是小問題,比如腸易激症候群患者,日常生活也是會被影響的,動不動就肚子疼、拉肚子,確實挺耽誤事情。那麼腸易激症候群到底是什麼呢?腸易激症候群是什麼所謂的腸易激症候群,從名字上就感覺得出來是腸胃出問題了:腸胃容易「激動」,這種病指的是出現腹痛、腹瀉、腹脹以及排便習慣出現改變、大便異常等症狀的症候群,一般出現在中青年群體身上,而且患者多數是女性,很多患者甚至被貼上矯情的標籤,事實上,出現腸易激症候群自己才難受
  • 國際專家權威解讀腸易激症候群
    這句話是許多腸易激症候群患者的真實寫照。這種病給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極大困擾,但許多患者卻很糾結:該不該用藥物來控制症狀? 對此,梅奧診所專家表示:並非每個確診腸易激症候群(IBS)的人都需要藥物治療。
  • 我國首個治療成人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藥物獲批上市
    作為我國專門治療成人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IBS-C)的處方藥物,令澤舒的獲批,將填補我國成人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的治療空白。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IBS-C)是一種反覆發作,以便秘為主要特徵並伴隨腹痛、腹脹和腹部不適的功能性腸病,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質量,在我國至少有1400萬患者飽受困擾。
  • 拉肚子十年被這4點治好了,醫生:腸易激症候群,中西醫各有妙招
    因為腸易激症候群多與精神因素相關,所以精神症狀明顯的會使用鎮靜、抗焦慮和抗抑鬱藥。 探究病因,調理臟腑,中醫的尋因治療 從中醫角度來看,腸易激症候群屬於「洩瀉」的範疇,腹瀉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只有探尋出背後的病因,才能把病治好。
  • 經常腹痛,腸易激症候群,背後藏著5類病因
    經常腹痛,當心腸易激症候群 很多人,吃點東西或是喝點飲料,就會出現腹痛,需要馬上找洗手間解決問題。蹲一會兒,就感覺沒什麼事兒啦。不過,過1段時間,又會出現這類的腹痛或腹瀉情況。這種與排便或腸道習慣改變有關的腹痛,就可能是腸易激症候群。